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诱捕技术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不同引诱剂、不同诱芯、不同诱捕器和不同缓释量对松褐天牛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4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其中,引诱剂MA2K 05的效果最好,引诱活性平均为26.3头/诱捕器,对其它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也有引诱作用;引诱剂MA2K 13活性次之,平均21.3头/诱捕器;MA2K 11最弱,平均13.8头/诱捕器.3种诱芯A、B和C的引诱效果分别为14.73、4.25和20.3头/诱捕器,其中诱芯C内引诱剂总量为诱芯A或诱芯B的2.5倍,且诱芯C内的引诱剂3~5 d需添加一次,而诱芯A和诱芯B的引诱活性能持续1个月以上,因此,诱芯B较为理想.宣州诱捕器引诱效果显著高于日式诱捕器,分别为36.4和9.7头/诱捕器.不同剂量诱捕结果表明,随着诱芯缓释量的增加,诱捕效果也相应提高,当剂量从20 ml上升至80 ml时,诱捕效果增加不显著;当诱剂达120 ml时,引诱效果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利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来引诱松褐天牛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际建 《生物学杂志》2006,23(1):17-18,25
研究利用生物措施引诱剂这门新技术,来诱杀松褐天牛,该引诱剂具有使用简便,在林间引诱距离达30m,诱捕率为27.6%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松褐天牛的交配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试验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松褐天牛一次完整的交配包括相遇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3个阶段,在交配过程中雄虫有多次插入输精现象发生。室内试验中共观察到松褐天牛的交配123次,松褐天牛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平均需时63.49 min,其中输精前的抱对时间平均为1.68 min,交配过程中每次输精插入时间平均为57.60 s,配后保护时间为15.18 min。松褐天牛在开始交配的4天内平均交配5.15次,不同雄性个体所获得的交配机会差异很大。松褐天牛的交配行为表现出强烈的雄性竞争现象,雄虫能根据雌虫或自身的交配经历调整交配投入,当雌虫或者雄虫是初次交配时,总输精时间和插入输精的次数显著大于与有交配经历的雌虫或雄虫交配时的输精时间和插入输精次数。田间松褐天牛的交配行为与室内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松褐天牛三龄幼虫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估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sp.(膜翅目: 肿腿蜂科)对其寄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3 龄幼虫的控制作用, 通过功能反应试验, 研究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补充营养时期的捕食功能反应和补充营养后的寄生功能反应以及肿腿蜂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 当松褐天牛肿腿蜂密度固定为1 头/缸时, 肿腿蜂因补充营养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 1 头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的最大致死量为9.48 头, 平均为3.75 头; 寄生作用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Ⅰ型方程, 可知肿腿蜂的寄主密度阈限为4 头就能满足补充营养和寄生的需要; 在捕食和寄生两个阶段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弱。当松褐天牛幼虫密度固定为30 头/缸时, 随着肿腿蜂的密度增加, 其补充营养阶段的捕食作用和之后的寄生作用均呈线性升高, 寻找效应则呈线性减弱; 由蜂虫比和致死总量的模型可得肿腿蜂与天牛幼虫比例为0.9805(近1∶1)时, 可使松褐天牛幼虫死亡总数最大。这些结果表明, 松褐天牛肿腿蜂是松褐天牛幼虫期的有效天敌。本研究为评价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的控制能力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 并为其在野外的释放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松褐天牛天敌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在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天敌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松褐天牛天敌微生物的种类组成、致病力、应用技术、控制作用和应用前景 ,并简要分析了松褐天牛的危害性和防治现状。天敌微生物特别是病原真菌在松褐天牛的综合治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浙江余姚地区松褐天牛羽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笼养观察研究了余姚地区松褐天牛成虫的羽化规律。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在室内开始羽化的时间晚于室外,但羽化盛期基本一致。野外成虫羽化受气候影响较为明显,不同的年份羽化始期不同,但羽化盛期基本一致。另外,高山地区松褐天牛的羽化期比平原地区推迟30d左右。  相似文献   

7.
松褐天牛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颖  张青文  路大光 《昆虫知识》2005,42(6):681-685
利用扫描电镜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触角上的感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触角上共存在着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B hm氏鬃毛、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钟形感器、角形感器。并对松褐天牛触角不同种类感器的形态、分布以及雌雄感器在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别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松褐天牛生态学研究与梧桐山松林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森  陈志麟 《生态科学》1996,15(2):91-94
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Nickle的传播媒介,根据梧桐山松林松褐天牛各时期与各虫态的生态学,采用相应的检疫控制、林业管理、人工物理防治及药剂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以达林区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明确松褐天牛的发生世代及成虫羽化规律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塑料薄膜包裹松树树干、定期解除包裹供天牛产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余姚地区松褐天牛的产卵规律及成虫的羽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虫产卵期为5月上旬至8月下旬,高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松褐天牛在浙江余姚多数为1年1代,部分为2年1代,95%以上的成虫集中在产卵后的第2年羽化,少数在第3年羽化。成虫自5月上旬开始羽化,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7月中旬羽化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0.
松褐天牛六种类型的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不同类型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松褐天牛触角上存在6种类型的感器:机械感器、锥形感器、毛型感器、耳形感器、刺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机械感器壁厚无孔,淋巴腔中无树突。锥形感器壁薄多孔,有50多个树突分支,每个分支有1~10个微管。毛型感器单壁,壁上有小孔,孔数相对较少,感器内树突1~8个不等,树突内含不同数量的微管。耳形感器,壁薄多孔,内部有少于5个的树突分支,树突内含有数量不等的微管。刺形感器又分为2个亚型:Ⅰ型壁上具纵脊无孔,顶端有孔;Ⅱ型壁上无脊无孔,顶端具单孔。刺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均壁厚无孔,树突鞘一直通到顶端小孔。栓锥形感器上半部具纵脊无孔,下端有少量孔,顶端具三瓣状开口的孔。对感受器功能的讨论认为:机械感器不是化学感器;锥形、毛型和耳形感器是嗅觉感器;刺形和栓锥形感器可能是接触化学(味觉)感器。  相似文献   

11.
用等电聚焦技术对三种马鸡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用0.5mm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三种马鸡的卵清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电泳谱和扫描结果表明,藏马鸡和蓝马鸡的亲缘关系比褐马鸡更近些。而且地理分布、骨骼和化石材料方面的分析结果和等电聚焦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披碱草属3个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报道了我国青藏高原3种披碱草属植物的核型,即短荒披碱草核型为2n=6x=42=32m+10sm(4SAT),属2A类型无芳芒披碱草,核型为2n=6x=42=30m+12m(2SAT),属2A类型;硕穗披碱草,核型为2n=6x=42=32m+10sm(4SAT),属2B类型。  相似文献   

13.
物种多度格局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种多度格局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研究的起点。物种多度格局研究主要在两个水平上进行:1)初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群落水平,希望在不同群落之间发现一个共同的整体格局来描述群落的组织结构。常用模型包括几何级数、对数级数、对数正态和断棍模型,不同模型代表了不同的生态学过程。2)目前转向重视物种水平,并以物种多度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为主。物种分布区多度关系有正相关、无相关和负相关3种形式。局部多度高的物种一般趋于广布,而局部多度低的物种趋于受限分布。物种多度区域分布的生态位模型预测为单峰型,还经常会出现“热点地区”;而异质种群模型预测为双峰型。物种多度的区域分布主要由环境资源特性、物种生态位和扩散过程等因素决定。3)物种多度格局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变异类似,代表了这些生态学过程的时间异质性。4)物种多度格局的尺度变化经常表现出自相似性,但该规律并非一直存在,因为生物多样性由不同尺度上的不同生态学过程决定。5)多度(稀有度)是物种保护的基本依据,而群落多度模型能够指示生态学和干扰过程变化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物种多度格局的模型手段仍需改进,机制研究尚不系统,应用研究亟待扩展,对于物种多度格局的深入理解将为揭示生物多样性分布机制和有效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10种菊属(Dendranthema)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菊属(Dendranthema)在中国分布的10种20个居群的材料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首次报道了异色菊(2n=18,36)、银背菊(2n=56)、楔叶菊(2n=18,72)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以及蒙菊(2n=18)的染色体数目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工作,分析了菊属的核型特征和演化趋势,及其与该属分类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0种菊属(Dendranthema)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菊属在中国分布的10种20 个居群的材料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首次报道了异色菊、银背菊、楔叶菊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以及菊的染色体数目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工作分析了核特征和演经趋势,及其与该属分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各种昆虫耐饥力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耐饥力的强弱,为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对於这个问题,以前还没有人作过系统性的观察。1950—1951两年,我们在这方面,曾经化了一些时间,并已初步得出一些结果,现在把它整理出来,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7.
双翅目昆虫复眼性特化光感受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性双翅目昆虫,包括家蝇Musca domestica、丽蝇Calliphora erythrocephala、华虻Tabanus mandarinus和憎黄虻Atylotus miser Szilady,其复眼性特化光感受器中央小网膜细胞R7的分布从背区扩展到腹区。在雄性家蝇、华虻和憎黄虻复眼中,性特化光感受器中央小网膜细胞R7的感杆延伸到基底膜,并同中央小网膜细胞R8的感杆并列排列。但在雄性丽蝇复眼中,性特化光感受器中央小网膜细胞R7的感杆不延伸到基底膜。在雌性双翅目昆虫复眼中,性特化光感受器中央小网膜细胞R7仅仅分布在复眼的腹区,其数量比中央小网膜细胞R8少得多。  相似文献   

18.
19.
应用PCR扩增对分枝杆菌分类鉴定及标本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对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很强的引物 b对 2 1种分枝杆菌和 13种非分枝杆菌进行 PCR扩增 ,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 :受试菌种用引物 b在退火温度 6 1℃时 ,扩增的敏感性为 50 fg,且只能扩出结核分枝杆菌、胃分枝杆菌 ,且他们扩增片段的分子量也不相同。可见 ,用引物 b,必要时辅以引物a,对分枝杆菌 16 S~ 2 3S r DNA间隔区序列进行扩增 ,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 ,是分枝杆菌鉴定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壁虎属四种壁虎微皮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梁刚 《动物学研究》1999,20(1):67-70
由于扫描电镜技术的发展,有关蜥蜴类微皮纹结构已有一些研究报道(马克勤等,1990;Harvey,1993;Irish等,1988;Maderson,1966;Ruibal,1968;Stewart等,1972,1973),并且部分学者尝试将微皮纹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