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快速蛋白液相层析仪(FPLC)Mono Q柱(HR5/5)分离纯化成熟绿番茄果实中PFP的两种分子酶型及其特性。一种酶型为Q_1,是含两个β-亚基(60kD)的二聚体,比活为5μmol min~(-1) mg~(-1);另一种为Q_2,由四个α-亚基(66kD)和四个β-亚基(60kD)组成八聚体,比活为70.5μmol/min~(-1)·mg~(-1)。Q_1的分子量是120kD,Q_2的分子量介于500kD和530kD之间。用纯化的Q_2制备的抗血清专一地与Q_2起沉淀反应。PFP酶液贮存后,其Q_1/Q_2蛋白量比值增加明显,表明部分Q_2转化为Q_1。Q_1具有催化活力表明PFP的活性中心位于β-亚基。α-亚基可能借增强PFP酶对F2,6P_2的亲和力以提高酶的比活而起调节功能,但是Q_1的活力依赖于F2,6P_2的激活,表明β-亚基处也可能存在F_2,_6P_2的调节位点。Q_2含紧密结合的F2,6P_2分子,并表现出对F2,6P2_的不敏感性,基于此种现象,有必要重新认识PFP对F2,6P_2敏感性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2.
从成熟香蕉果实中部分纯化了焦磷酸:果糖—6—磷酸磷酸转移酶(PFP)。研究了酶的果糖—2,6—二磷酸的活化动力学特性.果糖—2,6—二磷酸通过降低酶的K_m(F6P)值和增进最大反应速度(V_(max))促进酶的果糖—6—磷酸磷酸化活性。底物(F6P)浓度和温度影响果糖—2,6—二磷酸对酶的活化作用。 本工作中还观察了香蕉成熟过程中PFP和依赖ATP的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的变化,并对PFP在果实成熟中的生理意义和调节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穿孔素和颗粒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数量和质量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TIL杀伤肿瘤的最主要的机制是PFP/GrB途径。穿孔素(PFP)通过在靶细胞膜上形成活性孔道使靶细胞渗透压改变而溶解,或者与颗粒酶协同作用而诱导靶细胞凋亡,本文概述了穿孔和颗粒酶的一般性质、作用机制、作用途径的证据以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经硫酸铵分部,DEAE—纤维素、羟基磷灰石、Sephadex G—200及磷酸纤维素柱层析,从菠萝叶片分离得到电泳均一的依赖焦磷酸的磷酸果糖激酶(PFP)。SDS电泳图谱表明有一条分子量为62kD的主带和一条57 kD的弱带。Fru—2,6—P_2对酶的正反应活性有促进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Fru—2,6—P_2增加V_(max)及酶对底物Fru—6—P和Mg~(2+)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番茄果实和红果实中焦磷酸-D-果糖-6-磷酸 1-磷酸转移酶的两种酶型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绿果实中大分子酶型Q2在酶蛋白量和酶活力方面均占绝对优势,而在红果实中小分子酶型Q1起主导作用。SDS-PAGE凝胶扫描结果显示绿Q2和红Q2的亚基组成不同。组成该酶的α-亚基和β-亚基的化学裂解肽谱表明两亚基差异很大,同时证明构成Q1和Q2的β亚基具有相同的肽谱。分析Q1和Q2的β亚基具有相同的肽谱。  相似文献   

6.
葡糖磷酸变位酶是催化葡糖1磷酸与葡糖6磷酸之间可逆性转化的酶类,在有机体内的糖原合成及利用中起中枢作用。本文综述了葡糖磷酸变位酶在植物中的分布、重要性、功能及分子特性等,重点介绍了关于植物葡糖磷酸变位酶在遗传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并讨论了研究葡糖磷酸变位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F。。PZ(果糖一2,6一二磷酸)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小分子代谢调节物,而PFP则是它的一个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的重要靶酶(Stilt1990)。该酶在80年代初被发现并为植物生化界所重视。它催化下列可逆反应:F。P+PPi-Fl,。PZ+Pi。此酶既可在酵解或生糖作用中催化形成净碳流(Hatzfeld等1989),也可以与PFK或F;,6Pase形成循环催化PPi的产生和消除(Sung等1988)。许多植物的urn由a和P两种亚基组成(Botha等1988,Yan和Tao1984)。其中a亚基为调节亚基,与F。,。PZ对催化活性的调节有关;卢亚基为催化亚基,具有活性位…  相似文献   

8.
葡糖磷酸变位酶是催化葡糖-1-磷酸与葡糖-6-磷酸之间可逆性转化的酶类,在有机体内的糖原合成及利用中起中枢作用。本文综述了葡糖磷酸变位酶在植物中的分布、重要性、功能及分子特性等,重点介绍了关于植物葡糖磷酸变位酶在遗传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并讨论了研究葡糖磷酸变位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PGM)是糖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催化3-磷酸甘油酸和2-磷酸甘油酸之间的相互转换。根据催化反应中对辅因子2,3-二磷酸甘油酸的依赖关系分为两种类型:辅因子依赖型PGM(dPGM)和辅因子非依赖型PGM(iPGM)。本文对PGM的分类、结构及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PFP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磷酸:果糖-6-磷酸1-磷酸转移酶(PFP)可催化果糖-6-磷酸与果糖-1,6-二磷酸间的可逆转变.该酶广泛存在于各种高等植物及一些微生物体内.文章综述了90年代以来有关PFP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PFP的种类与亚基构成、活性中心、底物特异性、酶活性的调节及功能等.  相似文献   

11.
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脂酶的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钢  夏国宏 《生命科学》1995,7(3):33-39
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脂酶的抑制剂裴钢(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0031)夏国宏(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200031)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世间一切生命现象中最基本调控机制之一。在细胞内蛋白磷酸化是由蛋白激酶完成的,而蛋白的磷酸化可被蛋白磷酸脂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用对硝基酚磷酸酯、3'-[32p]标记的RNA和大肠杆菌噬菌体入DNA作底物测定了新疆产穴居狼蛛毒中与核酸代谢有关的酶,发现此毒中含有磷酸单酯酶、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是生物.体内嘌呤产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负责催化全合成途径的第一步反应。肌苷属于嘌呤核苷,是食品和医药行业广泛应用的重要产品。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在肌苷的生物合成途径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肌苷的产量,对工业化生产有重大意义。本从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的属性、功能、结构和基因表达与调控方面对其做了介绍,为肌苷产量的提高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国内大肠杆菌菌株1.505提取磷酸转乙酰酶(PTA),经数步纯化荻得了高比活力酶制品。该酶制品比粗酶纯化了61倍,比活力达1040单位/mg,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查,仅有两条蛋白质区带。用经过纯化的酶测定辅酶A,其结果6.75单位/10微升酶液在光径1cm时,233nm的吸收值△E_(PTA)<0.009。  相似文献   

15.
番茄果实由绿转红的过程中,焦磷酸:果糖-6-磷酸转移酶的酶型发生转化。在体外通过胰蛋白酶处理部分纯化的番茄绿果实中PFP来探讨酶型转化的原因,蛋白免疫印渍结果证实PFP的α-亚基比-更容易受到胰蛋白酶的降解,这也是PFP经胰蛋白酶处理后酵解与生糖活性下降的原因,然而PFP的亚基经尿素解离后,以胰蛋白酶处理的蛋白免疫印渍分析却表明PFP的两种亚基均被胰蛋白酶更加有效地降解,显然α-亚基在PFP的高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和SP Sephadex C-25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步骤,对烟草磷酸吡哆醛水解酶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该酶被纯化了119.6倍,得率为28.49%,经凝胶过滤和SDS-PAGE测得该酶的全分子量为49.6kDa,亚基分子量约为25kDa;该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5;Mg2+、Ca2+、Mn2+等对该酶有激活作用,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对酶有抑制作用,加入Mg2+后抑制作用得到解除;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测得反应底物磷酸吡哆醛(PLP)和磷酸吡哆胺(PMP)的Km值分别为0.23mmol/L和0.56mmol/L。  相似文献   

17.
α-酰胺化是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中许多生物活性肽重要的翻译后加工过程,由酰胺化酶PAM催化完成。PAM是一个以功能酶,含有两个催化结构域:PHM和PAL,顺序催化酰胺化两步反应,PAM的mRNA和蛋白南具有多样性,作为活性肽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PAM的表达及活力水平具组织特异性,受激素及发育中的相关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植物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是植物合成山梨醇的关键酶.文章从酶学特性、山梨醇转化、碳水化合物代谢等方面对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的研究进展以及此酶的某些应用研究情况作介绍.  相似文献   

19.
穿孔素(PFP)是主要由CTL和NK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通过在靶细胞膜上形成活性孔道使靶细胞渗透压改变而溶解,或者与颗粒酶协同作用而诱导靶细胞凋亡,它的表达受IL-2、IL-4、IL-6、IL-7、IL-12、IFNs和TGF-β等细胞因子的调节,PFP介导的细胞毒性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负调控免疫应答,与自身免疫病,肿瘤和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