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境胁迫下的昆虫—植物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乐 《生态学杂志》1995,14(5):51-57
  相似文献   

2.
食草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植物相互作用是决定动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50 ] 。动物从多方面和多层次影响植物 ,最后都反映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植物群落又从各方面影响动物的生理、行为、种群特征、分布、种间关系等方面 ,最终反映到动物群落水平层次的改变 ,所以对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关系及机理的研究是个内容十分丰富的重要领域。1 食草动物的牧食作用对植物的影响食草动物的牧食作用 ,常使植物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 ,如导致植株的“矮化”或“匍匐化”,增加剌结构和机械结构 ,以抵御进一步被牧食[42 ] 。一定强度的牧食会加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从而…  相似文献   

3.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之一 ,而大多数昆虫又是以植物为食的。因此研究昆虫和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对于植物繁衍后代 ,对于消灭有害昆虫、保护有益昆虫意义重大。1 昆虫摄食植物的一般机理首先 ,昆虫依靠视觉或嗅觉对植物产生行为的定向和趋性。例如蝗虫对垂直线条 ,苹果实蝇对绿色、黄色和橙色球形物有趋性 ,它们依靠嗅觉和触觉对植物的理化刺激作出反应 ;之后 ,依靠味觉作用决定对某种植物大量摄食还是放弃取食。昆虫对植物是否取食 ,是植物中的化学成分与昆虫食性间既互相依存、又处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2 植物与植食性昆…  相似文献   

4.
昆虫与栎树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栎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昆虫和栎树的相互关系以及栎林种群更新研究的进展,从叶片和栎实两个方面分别分析昆虫对栎树的危害、栎树对昆虫的防御以及栎林种群更新中的问题等。(1)危害栎树的昆虫种类丰富,它们以取食叶片和栎实为主,昆虫的寄生几乎使栎实完全失去活力。(2)栎树的防御效应能影响昆虫啃食叶片的程度,被昆早寄生的栎实提前下落以及栎实产量周期性的大小年变化,能降低昆虫寄生和取食栎实所带来的损失。(3)昆虫啃食叶片降低栎树的能量利用和营养物质贮存,昆虫对栎实的寄生和取食给栎树的种子库及苗库带来压力,直接影响到栎林的种群更新,此外,昆虫对栎实的寄生也会影响脊椎动物搬运栎实时的选择取向,间接控制栎实扩散,进而影响栎树的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季节性的观察,系统研究了长白山植物群落、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它们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植食性昆虫丰富度指数呈负相关,而与捕食性天敌昆虫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与寄生性天敌的丰富度指数呈负相关;昆虫群落的均匀度与植物群落的均匀度相关显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捕食性、寄生性天敌的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而与植食性昆虫的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这表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影响昆虫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生境破碎化对植物-昆虫及昆虫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芳  贺达汉 《昆虫知识》2007,44(5):642-646
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影响是当前国内外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针对生境破碎化的内涵、量度指标进行介绍,着重分析生境破碎化对植物-昆虫关系的影响,包括植物与植食性昆虫的关系、植物与传粉昆虫的关系、种子与种子捕食者的关系,植物及其分解者的关系,还分析生境破碎化对昆虫-昆虫关系的影响,包括昆虫及其拟寄生物的关系、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通过对上述方面的阐述,旨在更好地理解生境破碎化对动植物群落相互关系产生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昆虫进化与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有才  安娜 《昆虫知识》1993,30(5):306-308
<正> 地球在大约35亿年前开始出现生物。到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约在200万种以上。它们都是过去绝灭种类的后代,渊源于共同的祖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变过程。不同种类之间常存在着相互适应,关联进化的现象,当今地球上最为繁盛的昆虫种群就与植物存在着互适进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细胞色素P450在植物与昆虫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色素P4 5 0在植物与昆虫相互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植物可以利用P4 5 0来合成有毒物质以防御昆虫的取食 ,而昆虫则利用P4 5 0对植物毒素进行代谢解毒 ,昆虫以植物代谢中间物为原料合成自身活性物质的过程也有P4 5 0的参与。通过长期的协同进化 ,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不仅表现在P4 5 0底物特异性方面 ,也反映在P4 5 0的表达调控上。  相似文献   

9.
植物—昆虫间的化学通讯及其行为控制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在植物与昆虫间的化学通讯中植物气味物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引诱昆虫趋向寄主植物,刺激昆虫取食,引导昆虫选择产卵场所,进行传粉和防御昆虫等。有些植物则当受到食植性昆虫危害时会释出一些引诱害虫天敌的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是一些挥发性萜类混合物,天敌昆虫就以此来区分受害和未受害植株。尽管目前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越来越显得比天然植物气味源更受重视,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昆虫信息化合物首次成功地使用于植物保护的却是天然植物气味源。在利用植物气味源作害虫测报和防治中,近年来一种简单价廉的粘胶诱捕器已成为多种害虫的标准测报工具。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利用植物气味源的技术显然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文中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植物,使植物能释放特定的驱避剂或其它控制昆虫行为的特殊气味物质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一、昆虫进化的历程以三叶虫为祖先的节肢动物,是自距今约六亿年的寒式纪从环节动物的祖先分化而来,这可以从解剖学和比较形态学的研究结果来证明,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系统则位于消化道的腹面,;而且,低等的节肢动物其附肢分化也不明显,极似于环节动物的疣足。现今的许多研究也表明,节肢动物至少是由类似于环节动  相似文献   

11.
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李俊清(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100083)ConservationofPlantGeneticDiversityandRelatedMolecularBiologicalTechniques.¥Li...  相似文献   

12.
整体透明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实例及其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建华  强胜 《植物学通报》2007,24(4):490-497
通过采用不同的透明剂和透明方法,对番茄(Lycopercicon esculenturm)侧根原基、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与一枝黄花(S.decurens)的亲和性识别反应和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的胚珠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提供了整体透明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实例,简要回顾了该技术在植物生殖生物学中的应用和发展状况,分析了该技术在植物生物学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探讨了该技术应用中一些具体的技术环节,如透明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及与特殊用途显微镜的配合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中对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赤霉素相关突变体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出一些介入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基因,并根据相应蛋白的特征结构域,推导了它们的功能.利用双突变体分析相关基因,提出了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基本机理,但植物激素的网状交互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白桦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用农杆菌介导法首次向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基因组中导入抗虫基因[蜘蛛杀虫肽与苏云金杆菌杀虫毒蛋白基因(Bt基因)C肽序列的嵌合基因].转化结果表明:共培养2 d的脱菌及防止腐烂的效果和转化率均高,液体共培养及液体除菌优于固体共培养及固体除菌;最佳外植体为大叶片;侵染2个月之后产生抗性愈伤组织,转化率达到22%.卡那霉素抗性植株中,GUS阳性率为43%.进行杀虫肽和nptⅡ基因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均检测出目的带.转化植株目的基因的PCR Southern(DNA印记杂交)杂交呈阳性,证明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初步的喂虫试验表明转基因白桦具有一定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5.
羊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草是一种优质牧草,对发展我国优质草地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对羊草生物学以及生理生态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于羊草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进展也比较缓慢、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进步,以及羊草遗传改良的需要,人们在羊草遗传多样性、愈伤组织培养、酶蛋白分析以及基因克隆与转化等研究领域陆续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结合科研工作的需要,对羊草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就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目前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领域里最具活力的学科.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及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一些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果胶酶的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多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国外在果胶酶分子生物学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在一些传统领域中的应用外,果胶酶的许多新的用途也正在不断地被挖掘和发现。本文从果胶酶的产生菌、果胶酶的理化性质、已克隆的果胶酶基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及果胶酶的用途等方面简述了微生物果胶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植物赤霉素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伟  朱平  程克棣 《植物学通报》2002,19(2):137-149,155
赤霉素 (GAs)在植物的种子萌发、茎的伸长和花的发育等许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 ,对GA生物合成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对其生物合成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认识。G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内源和外源因子的调控 ,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发育阶段、激素水平和光信号等内源及环境因子的调控。GA信号传导通常处于抑制状态 ,GA信号通过去抑制作用激活该传导途径而促进GA刺激植物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9.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创新发展,解决当前农业学科中的瓶颈问题。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领域发表论文的时序数量分布、主题分布等探测当前合成生物学的基本态势。基于领域的主题分布可知,其中植物合成生物学这一主题是稳定存在的且主题规模处于稳定增长趋势。聚焦植物合成生物学这一主题方向,在构建引文网络的基础上利用主路径分析方法从知识流动角度探测植物合成生物学领域重要知识节点,内容涵盖介子油苷生物合成途径,重要催化酶功能解析、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组学方法的应用,利用微生物酵母进行生物物质合成,这些内容表征了合成生物的核心理论技术。  相似文献   

20.
植物分子分类与鉴定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桂君  谭晓风 《生命科学研究》1998,2(4):253-257,277
以高等植物为对象,首先从nDNA、cpDNA、mtDNA三方面对植物分子分类与鉴定的分子基础进行综述,然后阐述RFLP、RAPD、AFLP及SSR等分子分类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