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意蜂与中蜂血淋巴蛋白质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两个蜂种的血淋巴蛋白质成分。意蜂和中蜂都是Apis属,血淋巴蛋白质电泳谱相似。但是,两蜂种以及同一蜂种不同级别、不同发育阶段的电泳谱又各有特点。根据实验,我们把成年蜂血淋巴电泳谱分为11条带,雌蜂电泳谱上的带5是卵黄原蛋白;雄蜂卵黄原蛋白含量很少或测不出。 用Thorun方法,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上测得意蜂卵黄原蛋白的分子量为185,000。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围绕着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就几种主要的经济昆虫,开展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但是对于它们的一些正常生理指标,国内外尚缺乏报导。本文以蓖麻蚕、粘虫和玉米螟为材料,对其血淋巴的有关生理指标——比重、总量、渗透压、血细胞数目及血细胞组成进行测定,作为进一步探讨其生理机能,及实验对比工作的基础资料。 二、材料和方法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a)和粘虫(Psei-daletia separata)皆为室内饲养的个体。蓖麻蚕以蓖麻叶为饲料,生长达五龄时取用;粘虫以玉米叶为饲料,取六龄幼虫供试;玉米螟(Pyrausta nubelalis)于9月中旬采自田间的玉米植株,为即将准备越冬的老龄幼虫。所用试虫事先皆经称重,选取体重相似的个体,以10—30个为一组,分别进行各指标的测定。 血淋巴比重的测定,采用Lowry等(1945)的梯度  相似文献   

4.
凝胶电泳是区域电泳的一种,系利用凝胶(如琼脂、淀粉及多聚丙烯酰腈胺凝胶)作为电泳的支持物。1955年smithics首先应用淀粉胶电泳来分离人血清蛋自质。一系列的工作证明这种电泳法具有分辨力高、泳动区带清晰等优点。作者等曾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家蚕Bombyx mori和蓖麻蚕Attacus cynthia rinici发育过程中血淋巴蛋白质成分的变化,发现随龄期的增长,其蛋白成分也相应增加。对于蜜蜂血淋巴生化成分的分析,尤其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等的研究近年来已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应用淀粉胶电泳法研究了蜜蜂Apis millefera血淋巴蛋白质的胶电泳特性。 材料和方法 淀粉肢电泳包括有淀粉的部分水解、制胶、血淋巴  相似文献   

5.
昆虫血淋巴和血淋巴体积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昆虫的循环系统是开放式的,血淋巴是一种充满于体腔或血腔的循环液,是血液和淋巴液的混合物。由于血淋巴具有极复杂的组分与特性,担负着多种生理功能,所以对于血淋巴的研究越来越引起昆虫生理学家们的注意。 血淋巴是昆虫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一切物质以及代谢产物汇合的场所。它从消化道中吸收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血淋巴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方法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血淋巴进行双向电泳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小菜蛾血淋巴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从样品处理方案、等电聚焦时间、染色方法等因素对小菜蛾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TCA/丙酮沉淀法提取蛋白损失少,图谱均匀清晰,分辨率和重复性更高。不同长度胶条的最佳上样量不同,胶条长度为7、17、24cm时,最佳上样量依次为20~50μg、50~300μg、100~500μg,而聚焦时间则分别以24000、50000、65000vhr为宜。第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以12%为宜,电泳后蛋白点呈均匀分布。银染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考马斯亮蓝染色,可以检测出更多的蛋白点,但考马斯亮蓝染色在后续蛋白点质谱鉴定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张清刚  刘芳  冯慧 《昆虫学报》1963,(4):412-422
蓖麻蚕末龄幼虫的脂肪体干重、血淋巴体积和干重, 均随幼虫的生长而增加:并且雌体经常高于雄体。在蜕皮过程和吐丝以后的绝食期间, 这两种组织的含量减少;其中, 脂肪体的干重在前蛹期后才开始降低, 表明吐丝过程虫体干重的减少与脂肪体无相应关系。蓖麻蚕末龄幼虫血淋巴中主要醣类是海藻糖。上簇前血淋巴含醣量到达最高峰:雌体为1513.5毫克/100毫升, 雄体为1405.4毫克/100毫升。化蛹前后, 血淋巴中出现另种低分子醣, 此成分可能与几丁质的形成有关。血淋巴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与血糖平行, 但份量较少:最高含量是在上簇前:雌雄分别为351.6毫克/100毫升和327.3毫克/100毫升。熟蚕期, 血淋巴中含氮物质的含量远比醣和脂肪酸为高:雌雄的血淋巴总氮分别到达2720毫克/100毫升和1840毫克/100毫升;但在上簇前总氮减少近一半, 其变化与丝腺的发育有关。糖元是蓖麻蚕脂肪体贮存的主要醣类, 它的含量随幼虫的生长而增加。上簇前雌雄幼虫的脂肪体分别含糖元20.0%和19.5%:在吐丝过程中脂肪体中的糖元显然发生水解。从上簇到化蛹, 糖元消耗达70%以上。此外, 脂肪体中的脂肪也随末龄幼虫的生长而增多:但雌雄幼虫的脂肪体中脂肪含量与糖元不同, 雌体高于雌体(雄体为59%, 雌体为50%)。在吐丝过程中脂肪继续在脂肪体中合成。从吐完丝到化蛹, 雌雄分别消耗33%和30%的脂肪。与糖元、脂肪变化相反的是脂肪体中的含氮物质。从五龄起蚕到上簇前, 幼虫脂肪体的总氮量比较恒定:雌雄分别保持6毫克/头和4毫克/头, 但由于其它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氮的百分比含量在同期却减少约一半:吐完丝后, 脂肪体含氮物质总量比上簇前增加一倍半以上, 表明含氮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本工作表明蓖麻蚕在变态期间, 脂肪体与血淋巴不仅在贮存、转运以及代谢营养物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雌雄含量也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脂肪体与血淋巴在物质转化中所起的作用, 对保证昆虫有机体的正常生存、发育和生殖等方面显然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白僵菌孢子和提取毒素对亚洲玉米螟血淋巴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僵菌孢子和提取毒素感染亚洲玉米螟Ostrinta furnacalis幼虫,引起血淋巴蛋白质含量降低,蛋白质凝胶电泳区带减少。无论是孢子感染或经饲喂和注入虫体毒素,试虫血淋巴中皆有不受毒作用影响的稳定性蛋白质存在。还可看出,培养液提取毒素对试虫血淋巴蛋白质的影响大于由菌粉提取的毒素。此外证实了提取毒素经贮存7年仍有毒效。  相似文献   

9.
了解柞蚕Antheraea pernyi感染微孢子虫初期血淋巴内免疫系统及刺激应答相关蛋白质种类, 本研究以柞蚕5龄雌幼虫的起蚕(结束4眠, 刚完成蜕皮的幼虫)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为材料, 对感染后血淋巴利用SDS-PAGE进行分离后, 利用LC-MS/MS质谱技术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对差异蛋白质条带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感染微孢子虫144 h后, 血淋巴中分子量约为44 kD (AP44)和28 kD (AP28)的蛋白质条带表达量增高。质谱分析AP28和AP44蛋白质条带样品, 共鉴定117个不重复蛋白质, 其中2个样品共有蛋白质12个, AP28独有蛋白质52个, AP44独有蛋白质53个。对质谱数据利用COG数据库进行搜寻鉴定, 显示AP28和AP44的鉴定蛋白质中涉及柞蚕免疫系统及刺激应答生物过程的蛋白质共有29个, 其中AP28中包括热激蛋白、 泛素样蛋白、 泛素结合酶E2、 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 微管结合蛋白、 溶菌酶、 ADP-核糖基化因子、 防御蛋白、 肽聚糖识别蛋白等15个, AP44中包括DRK、 酚氧化酶原、 类免疫球蛋白等10个; 二者共有热激蛋白hsp21.4、 酚氧化酶原、 抗菌肽等4个。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研究柞蚕对微孢子虫的免疫应答及防御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翟启慧 《昆虫学报》1963,(5):543-551
水文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蓖麻蚕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在性质及含量上的变化。在各发育阶段可溶性蛋白质都包含有清蛋白类、球蛋白类及明胶。在化蛹初期, 组织提取液中还发现了初级(月示)和胨。除明胶以外的可溶性蛋白质总量及其中清蛋白类的含量因发育阶段而异:在蛹初期最高, 到羽化前后有显著下降, 球蛋白类的含量在各发育阶段比较稳定。雌雄两性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同, 在羽化前后这种两性差异最为显著, 雌性超过雄性约一倍之多。因此, 在蛹后期及成虫中, 蛋白质的两性差异在性质上比在数量上更为显著。 曾用纸上层析法分析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分。在各发育阶段, 氨基酸的种类相同, 包括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和蛋氨酸)、苯丙氨酸、以及亮氨酸(和异亮氨酸)。色氨酸在酸水解过程中被破坏。文中列出不同发育阶段可溶性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百分含量。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后, 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和丝氨酸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在20℃条件下,蓖麻蚕蛹期发育需14天,接近发育完成的卵巢中各亚细胞组分中DNA、RNA和蛋白质含量迅速增长。经手术去脑后的蓖麻蚕无脑蛹卵巢不发育,其卵巢中上述成分的含量皆处于蛹早期水平。经脑激素处理后的无脑蛹卵巢即可迅速发育,在处理后18—20天,卵巢发育可接近正常水平,但较晚。在电镜下观察到的游离多核糖体呈二到七聚体,其紫外光谱特性为A260/A280=1.70;A240/A280=1.27。将脑激素注射到无脑蛹中去,可促使卵巢中游离多核糖体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蓖麻蚕丝腺L-天冬酰胺酶的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从蓖麻蚕5龄幼虫的丝腺经过匀浆、离心、氯化锰沉淀、硫酸铵盐析、加热处理、离子交换柱层析、吸附层析、凝胶过滤等步骤纯化L-天冬酰胺酶的过程,并对其生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纯化后L-天冬酰胺酶的比活力为原始上清液的246倍。该酶的分子量为112,000,由4个亚基组成;在溶液中以及冻于过程中,酶分子会相互聚合成多聚体。该酶在pH8.5,0.1M硼酸缓冲液中的Km值为1.1×10-4M,最适pH为8.5,在pH7.5-10.0的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活力。PO4、SO4=、Cl-等离子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蓖麻蚕丝腺L-天冬酰胺酶很不稳定,特别在偏碱性溶液中极易失去活力;L-天冬氨酸、二硫苏糖醇、乙二胺四乙酸对其有保护作用,其中以L-天冬氨酸的作用最为明显。另外,还分析了该酶的氨基酸组成等,并与不同来源的L-天冬酰胺酶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蓖麻蚕Phtlosamta cynthia ricim后部丝腺体在五龄后期主要合成一种蛋白质——丝心蛋白。在组成丝心蛋白的氨基酸成分中,丙氨酸和甘氨酸占了78%,其中内氨酸的含量比甘氨酸高(Kirimura等1962)。已经知道在五龄期,蓖麻蚕后部丝腺体tRNA含量与丝心蛋白的氨基酸成分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辜祥荣等,1981)。在生物体内,氨基酸必须与其相应的tRNA结合才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而两者的结合反应是由其相应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所催化的。本文测定了五龄期蓖麻蚕后部丝腺体中甘氨酰-tRNA合成酶和丙氨酰-tRNA合成酶的活力,以及这两个酶的Km值,观察到在五龄期,这两个酶的活力是随着蛋白质合成的增加而升高的,而且并没有同功酶或酶的变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家蚕(Bombyx mori L.)与蓖麻蚕(Samia,ricini B)的丝蛋白氨基酸含量差异甚为显著;家蚕丝含量最多的为甘氨酸(42.8%),其次为丙氨酸(32.4%);而蓖麻蚕丝则以两氨酸含量为最高(50.5%),其次为甘氨酸(27.8%)(Kirimuru等,1962)。为了阐明丝蛋白主要氨基酸的形成机制,我们曾报道了这两种蚕丝腺中,自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形成丙氨酸的机制(许延森等,1964a);体液乙醛酸及丙酮酸与丝蛋白相应氨基酸的含量之  相似文献   

15.
自从Apgar等(1962)用逆流分溶方法分离纯化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并于1965年测定其结构以来,纯化tRNA的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Holly等,1965)。除了少数实验室仍用逆流分溶方法以外,反相层析,BD-纤维素柱,甲基白蛋白柱、羟基磷灰石柱、DEAE-Sephadex柱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曾被广泛利用(Letham,1973)。其中,反相层析具有分离效果好,能将一些tRNA的同功受体很好分开的优点,如果配合高压液相层析还可以得到快速分离的效果。自从1971年Pearson等采用RPC-5分离tRNA以来,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本文报道采用DEAE-Sephadex A-25和RPC-5柱层折,纯化蓖麻蚕后部丝腺体tRNA~(Ala)。  相似文献   

16.
昆虫的血淋巴浸浴着体内各类组织和器官,是昆虫生长发育时有关物质的传递者。其生理指标的某些变化,常系有关器官机能状况的综合反应。而探究药剂的杀虫机理时内容常包括昆虫中毒后的征状,引起体内理化性状的改变,以及有关的组织病变等。因而近年来有的学者指出:“昆虫毒理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研究方向是血淋巴的诊断学,正如医学上利用血液检查来诊断疾病一样;昆虫中毒的性质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血淋巴的变化来看出,如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酶活性的改变,氨基酸及其他内含物的变化,甚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亚洲玉米螟不同虫期血淋巴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并就其特点进行分析讨论。 材料和方法 玉米螟自然滞育幼虫由田间越冬场所于11月中旬采集,留待使用。其他各虫期皆由室内人工饲养供应。饲养方法依周大荣等(1980)所述。玉米螟雌雄交配后产的卵在2%甲醛中浸泡1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漂洗二次,卵孵化后定期取样。将收集的供试虫体用蒸馏水洗净,滤纸吸干后用消毒的干净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Levels of free amino acids, profiles of polyribosomes, and rates of protein 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were examined in the brains of chicks fed toxic levels of galactose. The content of a number of amino acids were altered; alanine and leucine were most strikingly depressed, whereas levels of aspartate were elevated. Polyribosomal profiles were unaltered. There appeared to be no detrimental effect on protein synthesis as judged by in vivo incorporation of L-[U-14C]leucine and L-[guanidino-14C]arginine. Likewise, the half-lives of proteins, measured by the loss of L-[guanidino-14C]arginine, were similar i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In contrast, initial rates of incorporation of [3H]glucosamine into glycoproteins were enhanced. The effect was greatest in the microsomal fraction and typically 50 per cent greater than controls. Levels of free glucosamine and protein-bound hexosamine were essentially unaltered in the galactose-fed chicks.  相似文献   

19.
亚洲玉米螟血淋巴中酚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程振衡  梁子才 《昆虫学报》1990,33(4):424-429
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简称PO)大量存在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的血浆中,血细胞中甚少.该酶的活力与幼虫的发育期相关,在蜕皮和化蛹前后活力达高峰.PO可以粘附在酵母菌细胞表面,但未发现具有调理作用.以Sephadex G-200层析,对PO进行了部分纯化,比活力可提高56倍.试虫感染酵母菌后,活体内血浆PO活力即刻下降;体外证明,感染血浆可抑制正常血浆PO活力,以胰蛋白酶和昆布多糖测试以及行耐温实验,表明该抑制物为蛋白质性质.对PO的防卫作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