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委托鉴定的一批昆虫标本中,发现有一个新属新种Nema-tocentropus omeiensis,隶属于鳞翅目、同脉亚目、毛顶蛾总科、扇鳞蛾科,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1994,33(2):229-245
描述了中国山东莱阳晚侏罗世的蠼螋化石3新2新属,分别隶属于2亚目1新科和1现生科。这些标本是中国已知的最石老的蠼螋化石,具有许多原始特征,在昆虫钢革翅目的系统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东莱阳晚侏罗世原始蠼螋化石(昆虫纲)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中国山东莱阳晚侏罗世的蠼螋化石3新种2新属,分别隶属于2亚目1新科和1现生科。这些标本是中国已知的最古老的蠼螋化石,具有许多原始特征,在昆虫纲革翅目的系统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西壁虎科分布新记录--疣尾蜥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放  余丽江  徐蕴丽 《四川动物》2003,22(4):234-235
2003年1月4日,我们对广西北海市涠洲岛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考察,采得壁虎科(Gekkonidae)标本1号(♀),经鉴定系广西壁虎科分布新记录——疣尾蜥虎(Hemidactylus frenatus)。疣尾蜥虎隶属于蜥蜴亚目壁虎科蜥虎属^[1-3]。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2008年7月,对海南岛翼手类动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调查。按照《世界哺乳动物名典》和Simmons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结合考察标本记录,整理调查结果和文献资料。统计海南岛翼手类动物计37种,隶属于2亚目7科(包括采集标本,计16种,隶属于2亚目4科)。依据分布型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翼手类动物东洋界种类相对较多,反映出强烈的华南区的特征;岛屿的影响表现在亚种分化和缺乏某些大陆类群。依物种组成对分布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呈现明显的四阶现象。根据物种多样性组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以认为以乐东、东方和陵水为主要区域范围的尖峰岭和吊罗山两大山系是目前统计海南岛翼手类物种分布的热点区。  相似文献   

6.
正西藏岩蜥(Laudakiapapenfussi)隶属于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蜥蜴亚目(Lacertilia)鬣蜥科(Agamidae)岩蜥属(赵尔宓等1999,Baig et al. 2012)。1998年,赵尔宓仅以1号雄性标本描述了西藏岩蜥新种,没有雌性标本。邹大虎等(2016)丰富了西藏岩蜥的标本,特别是补充了西藏岩蜥雌性标本的空白。目前,  相似文献   

7.
深圳湾湿地两栖爬行动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圳湾湿地共有两栖动物8种,隶属于1目4科,有爬行动物23种,隶属于3目(亚目)20科.分析了深圳湾湿地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特点、种群数量变化和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两栖爬行动物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跳蝽科(saldidae)隶属于半翅目异翅亚目细蝽型(Leptopodomorpha),是本亚目中的一个小科,目前全世界已报道300种左右。跳蝽性喜寒,生活于潮湿环境下,为世界性分布,但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全北界。关于中国跳蝽科的研究工作极少,缺乏全面性的调查,已有记载共6属15种。在此基础上,作者对采自21个省、市、自治区的眺蝽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共发现9属34种,包括1个新种和19个中国新纪录种,现将新种和新纪录种记述如下。本文所用测量单位均为mm。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6月,笔者在广西西北部喀斯特石山区的凌云县(106.661°E,24.195°N,海拔384 m)考察时采集到1号蜥蜴标本(图1),该标本(GXLK356)存放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动物标本室。经鉴定为长肢滑蜥Scincella doriae,属广西新纪录种(张玉霞,2009;周放等,2011)。长肢滑蜥隶属于有鳞目Squamata蜥蜴亚目Lacertilia石龙子科Scincidae滑蜥属Scincella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鉴定采自安徽、陕西和甘肃的细须螨时,发现2新种,它们分别隶属于细须螨科Tenuipalpidae的埃须螨属Aegyptobia和植须螨属Phyloplipalpus;这两个属我国均无记录,今将新种记述如下。 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农学院。 合肥埃须螨Aegyptobia hefeiensis,新种(图1—2) 雌螨背面观呈长椭圆形,两侧平行。体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流域的细鳞鱼和哲罗鱼及其天然杂交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鳞鱼和哲罗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鲱形目(Clupeiformes)鲑鳟亚目(Salmonidei)的鲑科(Salmonidae)。在中国只为黑龙江流域所特有。  相似文献   

12.
记载广东大雾岭自然保护区蜻蜓目昆虫2亚目11科26属49种,包括差翅亚目6科16属28种,束翅亚目5科10属21种.其中,沃尔内春蜓Nepogomphus walli(Fraser,1924)、大黄赤蜻Sympetrum uniforme Selys,1883、赤斑异痣 Ischnura mildredae Fraser,1927、红腹丽扇 Calicnemis erythwomelas Selys,189l为广东新记录.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3.
对寄生于大亚湾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体表的鲷无胄虫(Anoplodiscus spari)进行了形态描述, 并扩增了该虫的28S rDNA C1-D2区部分序列, 构建了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树, 探讨了无胄虫科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 所获标本与Ogawa等的描述基本一致, 但交接管基部及末端位置略有不同: 本研究标本的交接管基部始于支持器的下方、末端于支持器三分叉的中支略伸出, 而Ogawa等的标本交接管基部靠近支持器三叉处、末端从三叉处延伸并略弯曲; 无胄虫属(Anoplodiscus)为单系起源, 隶属于指环虫目、四钩虫亚目、无胄虫科(Anoplodiscidae), 无胄虫科是一独立的科, 在分类地位上与四钩虫科(Tetraonchidae)互为姐妹群, 与Udonellidae科和微沟科(Microbothriidae)的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双鳍鲳科鱼类在我国只记载有印度双鳍鲳Psenesindicus(Day)一种,分布于东海与南海。1963年4月29日与5月2日,我们先后在舟山群岛沈家门附近黄沙湾和葫芦岛的张网渔获物中采得了二尾稀见的鱼类。经鉴定为lcticus pellucidus(Lutken),中名拟作玉鲳。是我国双鳍鲳科的新纪录。与印度双鳍鲳的主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1933年,Richter首先建立Redlichiina亚目,与Ptychopariina亚目并列,归到后颊目(Opisthoparida)。在Redlichiina亚目中包括Redlichiidea超科,Zacanthoididea超科,Bathyriscidea超科和Dikelocephalidea超科。Ptychopariina亚目中包括Ellipsocephalidea超科,Cryptolithidea超科,Ptychopariidea超科和Calymenidea超科。Redlichiidea超科又  相似文献   

16.
林天瑞 《古生物学报》1990,29(1):94-105
一、前言1933年,Richter首先建立Redlichiina亚目,与Ptychopariina亚目并列,归到后颊目(Opisthoparida)。在Redlichiina亚目中包括Redlichiidea超科,Zacanthoididea超科,Bathyriscidea超科和Dikelocephalidea超科。Ptychopariina亚目中包括Ellipsocephalidea超科,Cryptolithidea超科,Ptychopariidea超科和Calymenidea超科。  相似文献   

17.
盲蝽科昆虫的分类系统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宝瑛  郑哲民 《昆虫知识》2003,40(2):101-107
依据目前已有的资料 ,概述了盲蝽科昆虫的分类系统。盲蝽科隶属于半翅目异翅亚目臭虫型的盲蝽总科 ,这在半翅目学者中意见一致。但关于盲蝽科亚科及族级水平的分类系统观点不一。最合理的为 6亚科及 8亚科的分类系统。8亚科分类系统是目前最被接受和应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琥珀是植物树脂经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的化石,对研究中-新生代陆地生物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学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近年来,产自白垩纪中期缅甸的琥珀尤其珍贵,其中包括众多精美的细腰亚目(膜翅目)昆虫标本。简要介绍缅甸琥珀的地质背景,详细阐述缅甸琥珀细腰亚目代表性类群冠蜂科(Stephanidae)、缅甸冠蜂科(Myanmarommat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长腹细蜂科(Pelecinidae)、旗腹蜂科(Evaniidae)和举腹蜂科(Aulacidae)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停止使用"同翅目Homoptera" 目名的建议   总被引:32,自引:19,他引:13  
梁爱萍 《昆虫知识》2005,42(3):332-337
长期以来,在我国昆虫学界,“同翅目Homoptera”和半翅目Hemiptera一直被作为2个并列的昆虫目被广泛使用。传统的“同翅目”被分为3亚目10总科,即鞘喙亚目Coleorrhyncha(包括膜翅蝽总科Peloridioidea)、胸喙亚目Stemorrhyncha(包括木虱总科Psylloidea、粉虱总科Aleyrodoidea、蚧总科Cocc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和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包括蜡蝉子亚目Fulgoromorpha(包括蜡蝉总科Fulgoroidea)和蝉子亚目Cicadomorpha(包括蝉总科Cicadoidea、沫蝉总科Cercopoidea、叶蝉总科Cicadelloidea和角蝉总科Membracoidea)]。近年来,形态学及分子学特征数据的支序分析研究表明,木虱总科、粉虱总科、蚧总科、蚜总科、蜡蝉总科、蝉总科、沫蝉总科、角蝉总科都是单系群;鞘喙亚目、胸喙亚目、蝉子亚目及蜡蝉子亚目也都是单系群,其相互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胸喙亚目 (蝉子亚目 (蜡蝉子亚目 (鞘喙亚目 异翅亚目(蝽类)))),它们共同组成了单系的半翅目Hemipter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半翅目中,鞘喙亚目与异翅亚目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蜡蝉子亚目与鞘喙亚目 异翅亚目是姊妹群,蝉子亚目是蜡蝉子亚目 (鞘喙亚目 异翅亚目)的姐妹群,胸喙亚目是半翅目中最早和最原始的一个分枝。因此传统的“同翅目”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而是一个人为的并系类群。目前,在国际昆虫学界,“同翅目”作为一个人为的并系类群已得到公认和普遍接受,并已不再作为昆虫纲的一个有效目被使用。然而,“同翅目”作为昆虫纲的一个有效目在国内一直被广泛使用,为此,作者建议我国的昆虫学工作者今后应停止使用“同翅目”这一人为的并系目名而使用单系的半翅目目名,即将长期以来一直置于“同翅目”的木虱、粉虱、蚧虫、蚜虫、蝉、沫蝉、叶蝉、角蝉及蜡蝉类昆虫与蝽类昆虫一起作为半翅目的成员对待。  相似文献   

20.
海洋局二所宁修仁同志于1982年去南极考察生物资源,采得外肛动物(苔藓动物Bryozoa)一号标本,经我们研究确认为一新种,定名为南极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antarctica,隶属于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唇口目(Cheilostomata)有囊亚目(Ascophora)拟小孔科(Microporellidae)。模式标本保存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