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含有α-萘乙酸(NAA)、6-苄氨基嘌呤(6-BA)和激动素(KT)等激素的MS固体培养基,对野生坚龙胆进行组培苗诱导培养。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野生坚龙胆和其组培苗的根、茎和叶中的龙胆苦苷进行含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野生坚龙胆中的龙胆苦苷主要储存于根部,而组培坚龙胆中龙胆苦苷在根中的含量甚微,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且在出根初期组培坚龙胆叶中的龙胆苦苷含量近似于或略大于野生坚龙胆根中的含量。研究结果提示,坚龙胆中的绿色组织是龙胆苦苷合成的部位,这些部位同时具有龙胆苦苷的储藏功能。  相似文献   

2.
采取3~10年生北美红杉(Sequioa sempervirens(Lamb.)Endl.)当年生之嫩梢或萌蘖芽,去叶,切成长约3~10毫米的小段,培养在MS培养基,并附加各种浓度的生长素和激动素(或6-苄氨基嘌呤),可以获得许多嫩芽。剪取长约0.5~1厘米培养瓶小苗嫩梢,接种于含有0.5~2 ppm NAA和0.5~2 ppmKT(激动素)的培养基上,约26天后开始发根,一个月后可移栽到厔(石至)石与沙1:1混合的花盆里。嫩叶也可以诱导芽的形成。通过继代培养同样能育成苗。  相似文献   

3.
细胞分裂素是五类植物激素中最年轻的一员,自1955年Miller、Skoog等从鲱鱼精子的DNA降解物中发现激动素到现在还不过二十余年。虽然激动素——6-呋喃氨基嘌呤是最早发现的刺激细胞分裂的活性物质,但迄今还没有发现它在植物细胞中的天然存在。但是人们从大量的探索中发现在不少植物幼嫩器官中,存在着刺激细胞分裂的物质。63年Letham首次从甜玉米灌浆期籽粒中提取并结晶出有效物质,命名为玉米素(Zeatin)。接着于  相似文献   

4.
植物激素,按作用性质分为二大类:一为生长素类(如吲哚乙酸,奈乙酸,2,4—D等),一为激动素类(kinetin)(如6—苄基嘌呤,甲氨基嘌呤等)。从石油废渣中提取的长春产C—751激素是相当于哪一类激素呢?通过胡萝卜,菊芋,蓖麻胚乳的诱导愈伤组织实验和通过对小麦,向日葵,绿豆的发芽、生根实验,我们做了同6—苄基嘌呤,6—(?)基嘌呤,吲哚乙酸,萘乙酸,2,4—D药剂的作用对比,实验初步结果:C—751激素在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生长以及种子发芽和幼苗生根中,其性质多接近生长素类。  相似文献   

5.
植物激素,按作用性质分为二大类:一为生长素类(如吲哚乙酸,奈乙酸,2,4—D等),一为激动素类(kinetin)(如6—苄基嘌呤,甲氨基嘌呤等)。从石油废渣中提取的长春产C—751激素是相当于哪一类激素呢?通过胡萝卜,菊芋,蓖麻胚乳的诱导愈伤组织实验和通过对小麦,向日葵,绿豆的发芽、生根实验,我们做了同6—苄基嘌呤,6—(艹康)基嘌呤,吲哚乙酸,萘乙酸,2,4—D药剂的作用对比,实验初步结果:C—751激素在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生长以及种子发芽和幼苗生根中,其性质多接近生长素类。  相似文献   

6.
哈蜜瓜子叶切段接种在附加萘乙酸(NAA)2mg/l 和激动素0.5mg/l 或不加 NAA,只附加激动素10—15mg/l 的 Miller 培养基上,可以分别诱导出两种形态不同的愈伤组织。在30天的培养过程中前者疏松呈黄白色,最终不能分化出芽;而后者质硬如瘤状呈深绿色,15天左右有瘤状小突起,25—30天即可分化出无根的叶片状小植株。用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在培养不同时期(5、10、15、20、25天)分别测定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期,两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均有四种脱氢酶存在。说明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以及谷氨酸的代谢同时运行。但长芽愈伤组织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同工酶谱与不长芽的愈伤组织的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7.
拟南芥中4种细胞分裂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拟南芥中4种细胞分裂素组分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6-r,r-二甲基烯丙基氨基嘌呤(2ip)和6-r,r-二甲基烯丙基氨基嘌呤核苷(2ipr)含量。结果表明,采用反相色谱柱Waters C18柱(4.6×250 mm,5 μm),在35℃以乙腈和三乙胺缓冲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在270 nm处能准确检测出拟南芥中4种细胞分裂素组分的含量,检测限达0.001 μg/ml。  相似文献   

8.
玉米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玉米花粉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在 N6基本培养基附加激动素2 mg/l,6-苄基氨基嘌呤1mg/l,2,4-D 0.3 mg/l,水解酪蛋白500 mg*l 及谷酰胺250 mg/l 的培养基上进行转代培养。用转代培养一年半后的胚性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在附加激动素0.2 mg/l,6-苄基氨基嘌呤0.1 mg/l,2,4-D 0.5 mg/1,水解酪蛋白200 mg/l,谷酰胺100 mg/l及椰乳296的原生质体培养基 Z_2中。培养4—6天后,原生质体的再生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培养3星期后发育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此后,需添加降低糖浓度的同样原生质体培养基 Z_2共两次。待再生愈伤组织长到直径2—4 mm 大小时,把它们先后转经第一及第二(即Z_3及 Z_4)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器官分化。最后在 Z_4分化培养基上同时有胚状体的发生及植株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美丽海绵提取物防污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浩  严涛  刘永宏  黄日明  杨斌  董钰  严文侠 《生态学报》2012,32(13):4285-4290
从美丽海绵分离提取了2-去氧-1-氢-1,2,4,三唑、环(脯氨酸-甘氨酸)、尿嘧啶、环(脯氨酸-丙氨酸)、6-氨基嘌呤、4-(1-苯乙基)苯酚、1-氢-1,2,4,三唑和胆甾-5-烯-3β,7α-二醇等8种化合物,并研究了其对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影响,其中6-氨基嘌呤(7.1 μg/cm2)和4-(1-苯乙基)苯酚(5.9μg/cm2)对金星幼虫具有明显的毒杀作用.美丽海绵可能通过这些活性化合物的协同作用来防止它种生物附着污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明了小苍兰切花瓶插过程中小花不完全开放的原因,是由于采收时切花体内自身糖分积累不足所致。用高浓度(10%,20%,30%)蔗糖液处理,可增加切花各主、侧花序含糖量,提高开放率并延长瓶插寿命。同时还研究了几种含糖、化学药剂及激素的瓶插液对小花开放、花色和瓶插寿命的效应,以S+8-HQC+KT(蔗糖+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激动素)效果较佳。此外,还比较了糖液处理和化学药剂保鲜两种方法的利弊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水稻螨类、飞虱及叶蝉等小型害虫的室内饲养中,若采用稻叶鞘保鲜技术,可使叶鞘段延缓老化,即可避免叶鞘枯黄和昆虫死亡率高等弊病。现将台湾梁文进(1980)在“不带水稻叶鞘腐败病菌之长毛细螨的室内饲养”一文(植保会刊1980,22(1):23—29)中使用的有关稻叶鞘保鲜技术及笔者在重庆北碚应用于室温条件下饲养鼹鼠跗线螨Tarsonemus talpae的保鲜效果介绍于后,供参考。 保鲜液配制 以10~(-5)M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 purine或Benzyladenine)、100 ppm链霉素  相似文献   

12.
6-苄氨基嘌呤延缓小麦叶片衰老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苄氨基嘌呤在0.05 ppm浓度可以延缓离体小麦叶片的衰老,并且阻止游离氧基酸的迅速累积。核酸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当与6-苄氨基嘌呤同时处理离体叶片不能抵消6-苄氨基嘌呤的上述效应。6-苄氨基嘌呤的这种效应不是由于抑制了离体叶片的呼吸。~(14)C-葡萄糖参入实验及放射自显影图谱的比较表明6-苄氨基嘌呤阻止游离氨基酸累积既不是由于抑制了氨基酸以葡萄糖为碳架的合成,也不是通过刺激叶片蛋白质的合成,而是由于阻止了蛋白质的迅速降解。整体小麦幼苗仅仅在遮光下,6-苄氨基嘌呤才可以表现出对叶片游离氨基酸的累积的阻止作用。在自然光下则看不到6-苄氨基嘌呤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在遮光下蛋白质降解加强的缘故。综上所述,认为6-苄氨基嘌呤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阻止叶片蛋白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961702 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激动素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形成的影响[英]/Kefi,s.…//Hortscience.-1995,30(4).-752[译自DBA,1996,15(2),96-00946] 为了测定单一的或组合的赤霉素(GA3)和激动素浓度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形成的影响,在补加6%蔗糖的MS培养基中包括了3种浓度(0、2和5ml/l)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枸杞愈伤组织抗氧化活性成分富集的影响。以枸杞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分别以0.25 mg/L 1-萘乙酸+0.125 mg/L 6-苄氨基嘌呤(NB)和0.25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0.125 mg/L激动素(DK)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愈伤组织培养,以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不同愈伤组织的抗氧化活性,在相同浓度下NB抗氧化活性是DK的1.9倍。基于U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两组样品进行代谢物分析,共鉴定出752种代谢物,其中55种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为氨基酸类和糖类;KEGG分析发现差异代谢通路主要为ABC转运蛋白通路。ABC转运蛋白的功能差异可能是导致枸杞愈伤组织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ROP(Rho of plant)作为植物中唯一具有信号传递功能的小GTP结合蛋白,在极性生长、发育和环境应答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水稻 幼穗筛选出2种与水稻ROP家族成员OsRac5互作蛋白的基因OsMY1和OsMY2.序列分析显示,OsMY1与OsMY2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4%和49%,均含有卷曲螺旋结构域;GST pull down分析显示,OsMY1可以和激活型OsRac5在体外结合;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OsMY1和OsMY2在水稻生长发育时期的根、茎、叶中广泛表达,尤其在幼穗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干旱、低温、高盐等非生物胁迫和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处理能不同程度地上调OsMY1和OsMY2 基因在水稻幼苗中的表达,但油菜素内酯(BR)、水杨酸(SA)、6-苄氨基嘌呤 (6-BA)对2种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为进一步研究OsMY1和OsMY2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植物激素和胁迫应答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研究OsMY1、 OsMY2和OsRac5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联系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HPLC-MS/MS检测技术分析了黄山贡菊花、叶、茎中酚类物质。结果表明,黄山贡菊花、叶、茎中酚类物质主要为黄酮及酚酸类化合物,其中贡菊花中含有13种黄酮类化合物,9种酚酸类化合物;叶中含有11种黄酮类化合物,6种酚酸类化合物;茎中含有8种黄酮类化合物,5种酚酸类化合物。贡菊花、叶、茎中共有的酚性成分包括: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4,5-二咖啡酰奎尼酸、芹菜素-6-C-木糖-8-C-葡萄糖、芹菜素-6-C-葡萄糖-8-C-阿拉伯糖、芹菜素-6-C-阿拉伯糖-8-C-葡萄糖、木犀草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香叶木素-7-O-6"-丙二酰-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6"-丙二酰-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半乳糖苷存在于贡菊茎、叶中,而在贡菊花中未发现;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只存在于贡菊叶中,在贡菊花和茎中均未发现。  相似文献   

17.
从紫穗槐叶和茎中分离出具有协同毒杀大皱腮金龟甲作用的四种化合物:6a,12a-α-脱氢灰叶酚(A);6a,12a-脱氢鱼藤素(B);(±)灰叶素(C);(-)-6-羟基-6a,12a-脱氢灰叶酚(D)。该4种组分按1.00:2.54:4.18:2.54的天然质量比例混配成0.2%的乳液,防治大皱腮金龟甲成虫,死亡率达90.0%。紫穗槐中该四种化合物的含量和毒效以展叶初期最高;平茬后次年为最高,以后略有所降低,但大至保持在第2年的水平;沙地环境下生长的紫穗槐中有效成分含量高于黄土、石质硬梁地和下湿滩地。  相似文献   

18.
采用Affymetrix水稻表达谱芯片,分析高盐和低温胁迫下水稻叶细胞内ROS清除系统的相关基因表达状况,探讨在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水稻植株体内抗氧化防卫体系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1)水稻叶细胞内ROS清除系统涉及187个基因和/或EST,由抗氧化的非酶类物质如抗坏血酸、谷胱甘肽、生育酚等和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等组成。(2)在低温逆境下,籼稻(i-93-11)叶细胞表达上调基因(2倍以上,下同)有5个,下调(0.5倍以下,下同)基因有2个;粳稻(j-NJ-1)叶细胞表达上调基因5个,下调基因6个。(3)在高盐胁迫下,籼稻(i-93-11)叶细胞表达上调基因有31个、下调基因13个;粳稻(j-NJ-1)叶细胞表达上调基因27个,下调基因25个。(4)高盐和低温胁迫下水稻叶细胞ROS清除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籼粳稻间存在较大差异,并根据水稻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构建了水稻响应高盐和低温胁迫ROS清除网络图。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碎米花杜鹃Rhododendron spiciferum根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南烛木树脂酚(1)、(+)-环合橄榄树脂素(2)、(-)-南烛木树脂酚-9-O-β-D-葡萄吡喃糖苷(3)、(-)-南烛木树脂酚-9-O-β-D-木吡喃糖苷(4)、3,5,7-三羟基色原酮-3-O-α-L-鼠李吡喃糖苷(5)、3,5,7-三羟基色原酮-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6)、柚皮素(7)、圣草酚(8)、紫杉叶素(9)、儿茶素(10)、紫杉叶素-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11)、黄杞苷(12)、紫杉叶素-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13)、蒲公英赛醇(14)、蒲公英赛醇乙酸酯(15)。其中化合物1~6、8、9、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燕麦嗜酸菌(Aaa)鞭毛素作为一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诱导水稻免疫反应(PTI)的作用机理,采用机械震荡、丙酮沉淀以及离子交换层析进行了蛋白提纯,并用DAB染色法对其诱导水稻产生H2O2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上述提纯方法的组合使用有效地提纯了分子量约为45 kD的鞭毛素,经浸润接种处理后诱导了水稻叶组织H2O2的产生。因此,Aaa鞭毛素提纯蛋白可用于后续的水稻PTI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