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Singh建立蚊细胞以来,为虫媒病毒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singh又进行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细胞株的比较,认为白纹伊蚊细胞更敏感,应用于虫媒病毒的分离得到满意的结果。我所1978年建立了一株白纹伊蚊细胞株,对登革病毒增殖较好。1979年我们从当地扑获蚊虫,建立了一株云南白纹伊蚊细胞株(ACY7),对登革、基孔肯亚病毒进行敏感性及增殖规律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界存在两种登革热传播模式:人-伊蚊-人循环,蚊媒是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猴-伊蚊-猴循环,蚊媒是白纹伊蚊与白雪伊蚊群。我国学者首先于1975年从无输入性病例的我国西南边疆山林地区的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到登革热病毒4型,白纹伊蚊承担两种传播模式的中介。本研究介绍了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的生态习性与全球及在中国的分布。认为在我国厦门地区迄今为止还未曾发现过埃及伊蚊的存在,也简介了沃尔巴克体新技术防控蚊媒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白纹伊蚊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麟  李文盛  袁金富 《遗传》1985,7(4):40-41
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之一, 对此蚊种进行细胞遗传学观察研究以及组型分 析是很有必要的。国内朱沈侃等[h]以实验室饲 养的蚊虫为研究材料,曾对该蚊种的染色体形 态作了描述分析。本文对采自广州地区的白纹 伊蚊的体细胞染色体作一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登革热媒介昆虫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登革热在全球的流行迅速增长,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L.)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Skuse)是登革热传播的主要媒介。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蚊虫的主要手段,每年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其产生了抗药性。关于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研究,主要集中于DDT、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导致的抗药性,并已深入到抗药性分子机理的研究。文章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杀虫剂诱导的抗药性现状及抗性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白纹伊蚊在人房内栖息和飞离活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纹伊蚊为我国登革热的重要媒介。探讨在人房内孳生的白纹伊蚊吸血后的活动情况,将对阐明该蚊在登革热流行病学上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曾于1983年7~9月间,在湖南郴州不同条件的实验人房内,释放吸血的白纹伊蚊,作多次栖息和飞离活动的观察,其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试验昆虫白纹伊蚊为本所已养殖二年以上蚊种。另又采集当地野生的白纹伊蚊蛹,经羽化后再传一代。以上二者分批进行实验。观察方法选住房两间,大小为57.8m3,房内四壁白墙,前后有玻璃明窗,房内置有桌、椅、床、凳、镜台等。实验时,以不同窗帘和纱窗,布置较暗(小于60Lux)…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福建省登革热(Dengue fever,DF)输入性病例持续存在,且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全省内广泛分布,为了解福建省福州市登革热的媒介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状况,2017年10月7日在福州市台江区元一花园小区内开展伊蚊监测,采用双层叠帐法捕获255只白纹伊蚊蚊体研磨液上清提取核酸后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DENV特异性核酸,将检测阳性的蚊体研磨液上清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成功分离到1株DENV病毒株mosquito13/Fujian/2017;经实时荧光RT-PCR法鉴定所分离病毒株的血清型为I型;利用型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病毒E基因并测序进行分子遗传特性分析;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该毒株与2017年10月17日同小区本地登革热病例血清中分离得到的登革毒株E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与越南2014年分离株KT825033/Vietnam/2014核苷酸(99.7%)和氨基酸(99.8%)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所分离登革病毒毒株的基因型为I型,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家进化关系相近,可能输入来源于东南亚国家。本研究证实了登革热外潜伏期的存在以及白纹伊蚊在登革热疫情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作用,提示在登革热的防控工作中媒介登革病毒监测、检测的重要性,也提示福建省需要加强输入来源监测,特别是东南亚入境人员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最常见的蚊种之一,分布面广,与人关系密切,为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的传播媒介。防制白纹伊蚊对消除此两种病的流行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汽车的废旧轮胎多堆放于露天场所,雨后积水成为白纹伊蚊适宜的孳生地,附近居民深受其害,为此选择了某厂区轮胎积水环境投放豫南罗索线虫(Rommanomermis yunanensis)作  相似文献   

8.
植物性驱蚊剂的开发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昆虫的习惯化行为反应是制约有效植物性驱蚊剂发展的障碍之一.为了了解登革热重要媒介昆虫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对植物性驱避剂的行为机制,本研究在分析了香茅油溶液对幼虫存活影响和对成蚊驱避作用的基础上,将白纹伊蚊幼虫于经稀释的香茅Cymbopogon nardus油溶液中饲养,然后通过局部涂肤的方法,测定白纹伊蚊雌蚊的刺叮选择行为变化.结果显示,香茅油对成蚊具有显著的驱避效果,但是幼虫经香茅油溶液饲养后,尽管仍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但是44.5 mg/L和178 mg/L的低浓度香茅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减弱.说明幼虫期对精油溶液的经历,可诱导白纹伊蚊刺叮选择行为的习惯化反应,从而降低植物性驱避剂的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它的飞翔能力和扩散范围与登革热流行有直接关系。我们于1984年6月在广东番禺县沙头区,用金粉、银粉、金银粉混合染色标记白纹伊蚊进行扩散距离和飞翔能力的观察,其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蚊种 由中山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组提供的广州株,从1980年驯化至现在。 2.蚊卵收集 按常规饲养、收集蚊卵待干后,放入玻璃干燥器备用。 3.用金粉和银粉作标记 将麻醉的白纹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白纹伊蚊亚组伊蚊的研究——Ⅰ.成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宝麟 《动物学研究》1982,3(4):327-338
白纹伊蚊亚组(Aedes albopictus subgroup)是复蚊亚属(Stegomyia)伊蚊的重要类群之一,例如其中的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的媒介之一,而且在福建、四川等地,它被认为与乙型脑炎的传播有关。本亚组所属种类,尤其是它们的幼虫和蛹,都很近似,因而过去有些种类不易区分。最近黄耀民(Huang,1972a;1979)对东南亚的本亚组蚊种作了比较详细的分类研究,才澄清了一些问题,提高了这方面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4个不同的血清型(DENV-1,2,3,4),主要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传播,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2.
登革2型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4个不同的血清型(DENV- 1,2,3,4),主要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传播,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1,2].  相似文献   

13.
正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是一种流行广泛的蚊媒病毒,主要经伊蚊Aedes传播,可导致登革热等重大疾病。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对蚊媒进行防控,使蚊虫产生了抗药性。为了检验蚊虫抗药性对其感染和传播病毒的影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贾志荣和陈晓光等筛选建立了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抗溴氰菊酯的实验室品系,并利用RT-PCR和RTq PCR检测了感染登革病毒后0,4,7和10 d白纹伊蚊溴氰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省西南边境9县市捕获伊蚊属雌性成蚊16种19367只,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从185批6491只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50批1605只剌扰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23批772只窄翅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4批103只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到病毒1株。其它12种共10396只伊蚊的病毒分离物为阴性。分离到的7株病毒经免疫荧光、酶免疫、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鉴定,均为乙型脑炎病毒(JEvirus)。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分析认为白纹伊蚊在当地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刺扰伊蚊、窄翅伊蚊和阿萨姆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省西南边境9县市捕获伊蚊属雌性成蚊16种19367只,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从185批6491只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50批1605只剌扰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23批772只窄翅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4批103只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到病毒1株.其它12种共10396只伊蚊的病毒分离物为阴性.分离到的7株病毒经免疫荧光、酶免疫、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鉴定,均为乙型脑炎病毒(JE virus).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分析认为白纹伊蚊在当地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刺扰伊蚊、窄翅伊蚊和阿萨姆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探索新的蚊媒疾病防治方法,将登革病毒前膜蛋白基因prM重组入以转座子piggyBac因子为基础的载体,构建了昆虫转基因载体pB[PUBnls-EGFP-prM],在辅助质粒的作用下共同转染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C6/36细胞。PCR和Southern blot证明构建的转基因载体可以将EGFP-prM基因整合入蚊虫基因组中。验证了转座子piggyBac因子、启动子polyubiquitin可以在白纹伊蚊中发挥功能,为进一步构建不传播登革病毒的转基因白纹伊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4株基孔肯雅病毒经口感染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进行了易感性和传播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蚊虫对基孔肯雅病毒易感。无论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感染后第5-6天即可通过吸血将病毒传播给乳鼠,至第8-13天,传播率可高达55.55%-100%。感染蚊亦可经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小鸡。埃及伊蚊的易感性和传播率高于白纹伊蚊。实验还发现,不同来源毒株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如分离自云南白纹伊蚊的M81株的感染率和传播率均高于其它毒株。这些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在基孔肯雅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的自育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崔可伦 《昆虫学报》1982,(3):256-259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自育性。从广州地区采集的白纹伊蚊幼虫,用肝粉及酵母粉饲养,新羽化的成虫只吸吮10%葡萄糖液,能够产出自育卵。在实验室经14代的繁殖,仍保持自育性。白纹伊蚊的自育性,在国外未见报道。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育指数为1.96—2.96,自育率为62—80%。本文对白纹伊蚊自育性的特点,包括卵巢发育的过程、自育产卵数、以自育卵繁殖后代以及卵巢发育与吸血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观察。有关光周期、温度、幼虫营养以及成虫饥饿等因素对自育性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引诱物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行为及触角电生理影响,以揭示白纹伊蚊吸血与传病的行为机制。【方法】采用行为学和触角电位学的方法分别测定了L-乳酸、氨、1-辛烯-3-醇对白纹伊蚊的行为反应和触角电位强度变化,并分析了几种引诱物对白纹伊蚊活性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氨、L-乳酸和1-辛烯-3-醇3种引诱物的引诱效果和触角电位变化趋势相同,随着引诱物浓度的增加,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和触角电位强度也相应增强。同等浓度下氨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较另外两种引诱化合物更显著,且1-辛烯-3-醇的引诱效果相比L-乳酸要更强。当引诱化合物浓度在1 mg/L以上时,白纹伊蚊触角电位反应增幅随着浓度增大也逐渐增大;在引诱化合物浓度达1 000 mg/L时,白纹伊蚊对氨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烈。【结论】行为学和触角电位的研究手段相结合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和评价不同引诱物对蚊虫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为检测登革病毒抗原的直接免疫荧光法。将标记荧光素的抗IV型登革病毒的免疫腹水IgG抗体,滴加到感染了该病毒原型株的新生小白鼠脑印片和白纹伊蚊细胞系盖玻片培养上进行结合,都观察到特异的荧光。而未经感染或感染了其它型别登革病毒或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新生小自鼠脑印片上,均未观察到特异的荧光。这种特异的荧光能被未标记的特异性抗体阻断或抑制。在吸过感染了该病毒的小白鼠血的饲养的部份雌性白纹伊蚊头压片上,观察到特异的荧光,而在未吸过感染血的雌性白纹伊蚊头压片上,都未观察到特异的荧光。在流行区捕得的21只雌性白纹伊蚊中8只的头压片和82只中5只的涎腺、胃和卵巢压片中的细胞浆内观察到IV型登革病毒抗原的特异性荧光。而用此法对非流行区饲养的雌性白纹伊蚊的各种压片中都未观察到特异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