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冈氏肠内细菌群分析方法及肠内代谢产物的测定方法讲座(二)——各种培养基及稀释液的调制方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大连116023李雪驼日本医科大学客座研究员邱华1M10培养基的调制方法(以调制2.0LM10为例)1.1先将36.0g...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比较食管癌术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与免疫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万方、维普,查找相关用免疫肠内营养治疗食管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检索相关资料追溯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RCT文献,共7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免疫肠内营养与标准肠内营养对比,并发症发生率OR=0.39,95%CI(0.26,0.59)(P<0.000 01);住院时间MD=-1.19,95%CI(-1.72,-0.66)(P<0.000 1);CD4/CD8 MD=-0.41,95%CI(-0.46,-0.36)(P<0.000 01);血清前白蛋白MD=-7.82,95%CI(-12.50,-3.15)(P=0.001);血清白蛋白 MD=-1.06,95%CI(-1.65,-0.47)(P=0.000 4),以上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C反应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是纳入文献较少及样本量不足导致。结论:免疫肠内营养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光冈氏肠内细菌群分析方法及肠内代谢产物的测定方法讲座(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大连116023李雪驼日本医科大学客座研究员邱华我国的微生态学事业正在蓬勃兴旺地开展,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医疗保健、畜牧生产及水产养殖方面都得到广泛应...  相似文献   

4.
翟哲  高岩  毕宏远  王鹏  刘小伟 《生物磁学》2012,(28):5552-5554,556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RD)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及氮量,EEN组30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按照肠内营养优化策略喂养;对照组接受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N+PN)30例,接受常规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机械通气时间、1周平均营养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监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及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结果:EEN组病人治疗后一周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免疫指标均明显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营养费用、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管理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费用低,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发生率。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行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 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和淀粉酶水平、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考察治愈率症、感染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治疗组患者行肠内营养后,血浆内毒素、TNF-α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降低。结论:EN能改善ASP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及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来加强治疗效果,是SAP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脑出血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高压氧科脑出血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医用制剂(EN1)组、肠内营养医用食品(EN2)组,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3w后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及CD3+、CD4+等免疫生化指标,观察恶心、呕吐与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并测量AMC、TSF值。结果:3组生化指标ALB、TG、CD3+、CD4+等指标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比较,PN组血清ALB水平最低,EN2组血清ALB水平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N组血清TG水平较EN1、EN2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EN2组CD3+、CD4+较PN及EN1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EN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低于PN组,EN2组低于EN1组,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虽无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的明确依据,但可在急性期治疗中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总费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准颁布后国内肠内营养食品市场和临床应用情况,为相关企业研发生产和临床营养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全国23个大中城市的47家三甲综合医院。结果:40%的医院只使用1~3种肠内营养食品,24%的医院使用7~10种肠内营养食品。国内厂家产品品种多于国外厂家,在产品使用频率上国外产品高于国内产品而且数据有差异(P=0.012,P<0.05)。国内厂家在产品配方、产品毒理安全性、产品临床功能、产品稳定性的科研数据均低于国外厂家,特别在产品安全性/毒理实验数据上有差异(P=0.001,P<0.05)。国内和国外厂家在产品品质(P=0.006)、知名度(P=0.001)、消费者认可(P=0.001)、产品宣传(P=0.001)、产品价格(P=0.02)的主观评价方面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国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外品牌产品仍占有主要市场份额,国内厂家产品具有品种多样化的优势,但整体产品品质、科研数据及品牌价值均低于国外厂家。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104例老年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的病情严重程度、肺炎严重指数、肺功能、营养状态、体液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X线阴影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炎危险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动态顺应性(Cdyn)高于对照组,气道阻力(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能加速老年SP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改善其病情、肺炎严重程度及肺功能,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和营养水平,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腹内压对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SAP患者,均经三腔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治疗,统计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内压对SAP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SAP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53.75%(43/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4.679,95%CI:1.549~23.078,P=0.026)、肠内营养开始时间≥72 h(OR=7.069,95%CI:1.700~29.395,P=0.007)、腹内压≥15 mmHg(OR=4.495,95%CI:1.137~17.770,P=0.032)为SAP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3 5 g/L(OR=0.264,95%CI:0.073~0.956,P=0.042)、添加膳食纤维(OR=0.178,95%CI:0.048~0.662,P=0.010)是SAP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腹内压预测SAP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0.706~0.888),敏感性为79.07%,特异性为72.97%。结论:SAP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与年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白蛋白水平、是否添加膳食纤维有关,腹内压对SAP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高脂低糖肠内营养对改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呼吸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的106例危重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营养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白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的水平变化,免疫功能及肱二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的变化情况,营养支持前后CO2生成量、氧耗量及氧合指数等呼吸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白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的水平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肱二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O2生成量、氧耗量及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治疗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对改善营养指标及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呼吸科重症患者的一种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影响。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9例予以肠外营养干预,试验组49例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术后营养状态、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 SGA)评分为4.01±1.33分,比对照组的5.20±1.80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细胞介素 2(IL 2)、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而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营养指标,并且促使其免疫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从喂养方式、喂养过程、营养成分、护理重点等多方面综述新生儿短肠综合征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标,提出对患儿进行持续性的肠内营养支持的具体做法:(1)在现实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保证用母乳喂养患儿,无法提供母乳的情况下合理配比奶粉,并根据实际需要添加一些纤维和脂类的补充剂,保障患儿健康发育;(2)在给予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全程无菌化处理,调节适宜的温度,合理选择药物;(3)应用大规模对照试验方式,通过大数据对比总结出持续肠内营养对短肠综合征患儿的影响,为儿科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营养液中额外增加乳清蛋白制剂,对照组采用家属自制流质饮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w后的营养状况血清指标、营养状况评分(MNA)、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2w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M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血糖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2w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状态,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加微生态制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炎症指标及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65例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加微生态制剂,选取治疗后1、2w为观察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LD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早期,在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炎症指标及相关酶学指标水平,且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杰锋  何志国  陈澍  余铖  廖洁  何子超 《生物磁学》2013,(27):5279-5281,523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N),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TPN),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及72小时的APACHEII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分别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或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及72小时后,实验组APACHE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而对照组治疗24、48h后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能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免疫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在化疗的基础上,2组患者均接受膳食指导,对照组患者经口摄入能量不足部分采用经肠外营养补充,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肠内联合肠外的方法补充。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免疫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P、PA、ALB水平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G、IgM、IgA升高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61,P=0.027),白细胞下降、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适当的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火炬松(PinustaedaL.)是我国亚热带和部分热带地区最重要的绿化和造林树种。它的生长周期长,杂合程度高,难以用常规的杂交方法进行品种改良。建立火炬松的原生质体胚胎发生体系,有可能、进而以遗传转化为基础进行火炬松等针叶树的品种改良。本研究以湖南省绍阳市的火炬松成熟种子为材料,建立胚性细胞悬浮系。将其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1%RS、2.5%R10和0.2%Y23的酶混和液分离原生质体,活力达90%以上(Fig.1)。纯化原生质体,在再生培养基上培养2天后,细胞壁再生(Fig.2);;6天后,65%的原生质体第1次分裂(Fig.3);培养3周后,形成小细胞团(Fig.4);6周后,形成大细胞团(Fig.5);8周后,形成胚性胚柄细胞团(ESM)(Fig.6);10周后,形成早期体细胞胚(ESE)(Fig.7);12周后,形成后期体细胞胚(LSE)(Fig.8)火炬松原生质体胚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结构是ESM,ESE和LSE。它们形成的最佳基本培养基是1.25LP培养基。再生培养基中高浓度的BA和低浓度的肌醇有利于ESM的形成,但不利于ESE和LSE的形成。反之,低浓度的BA和高浓度的肌醇不利于ESM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肠内营养治疗的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2012 年10 月间入 院诊治的高血压颅内出血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 例)和对照组(60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 理办法,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随访1 年后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以 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 年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无差异,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GC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 预防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红球藻水生748株营养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红球藻水生748株营养需求的研究金传荫,宋立荣,刘永定,甘小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红球藻,培养基,维生素B_(12),水生1号培养基,醋酸钠THENUTRIENTREQUIREMENTOFAGREENALGAHAEM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和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行家庭肠内营养的可行性。 方法 :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术后在院内均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出院后拔除鼻空肠营养管,观察组继续保留肠内营养支持,持续时间为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出院时或出院后4周各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变化。 结果 : 两组出院时体重下降和上臂围测量值以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后4周观察组体重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臂围测量值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出院后4周观察组功能状态(KP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LI)和EORTC OLQ-C30量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 : 胃癌全胃切除患者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营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