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联合固定化生物催化剂及其发展过程,综述了联合固定生物催化剂体系的应用,展望了联合固定化生物催化剂体系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固定化细胞器以及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很活跃,在固定化方法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一部分固定化酶、固定化微生物细胞以及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发酵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化学分析、临床诊断以及能源开发等方面得到了应用。目前,大多数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以及生物传感器还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或中试阶段,有待改进;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以及细胞器的固定化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4.
1988年10月25—29日在桂林市召开了全国固定化生物催化剂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受中国微生物学会委托,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黎高翔教授与上海生化所袁中一教授具体筹备并主持,还得到有关单位赞助。与会代表102人,分别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单 相似文献
5.
生物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固定化技术具有小型高效、稳定性好、操作简便、易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控制等优点,在生物、医药、农业、食品、化工、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生物固定化的材料已由单一的酶发展到含酶菌体或菌体碎片.固定化方法主要包括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和包埋法,这些方法近年来都通过发展新型材料和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有机污染物净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真菌毒素降解、生物能源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应在开发固定化生物资源、提高固定化微生物活性、固定化机理和应用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6.
这一大规模生产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新技术采用一种合理的工艺把由喷嘴喷出的生物催化剂和载体混合的液滴打成均匀的微滴。应用这一技术已经成功地将酵母和植物细胞包埋在藻朊酸钙中。其生产能力比传统方法高出两个数量级(喷嘴直径0.5,0.8和1.1mm)(喷嘴直径1.1mm时,最高生产能力是24升/小时)。由于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固定化生物崔化剂的反应工程问题,需要反应物和产物在崮定化生物催化剂内扩散系数的数据。生物催化剂所催化的反应常涉及不稳定物质。测定不稳定物质在生物催化剂内扩散系数的方法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推导出一维稳态扩散降解方程,并据此实验测定了不稳定物质——青霉素G以及6-APA和PAA在圈定化细胞内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毛棉籽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和Novozym435催化毛棉籽油和乙酸甲酯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通过向反应体系中添加甲醇,可减少乙酸的抑制,明显提高生物柴油得率,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正己烷作溶剂,乙酸甲酯与油摩尔比9:1,添加油重3%的甲醇、油重10%的LipozymeTLIM和5%的Novozym435复合使用,温度55°C,反应8h,生物柴油得率达到91.83%。最后探索了酶催化毛棉籽油合成生物柴油的动力学,得到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以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中醇油比、水含量、游离脂肪酸酸值和催化剂使用寿命对菜子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与以NaOH、固体碱纳米水滑石为催化剂生物柴油的制备条件相比较.研究表明: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所需最佳醇油比最低,仅为4:1,游离脂肪酸含量对酯交换反应影响甚微,且有较强的抗水性,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剂可可重复使用6次;NaOH为催化剂酯交换反应抗水性最强,随游离脂肪酸的增加,酯交换转化率显著降低;纳米水滑石为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酯交换产物易分离,所得产品完全符合德国生物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10.
常用的固定化生物催化剂是将一种酶或一种微生物固定化,制成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近年来,德国、丹麦等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新的联合固定化方法。该法是将一种微生物与另一种来源的酶固定在同一载体上,以形成联合固定化系统。目前已报道了两种联合固定化方法,一是将酶首先固定在载体上,再将微生物细胞包埋到固定酶中;二是将一种酶溶液与一种微生物混合,再经戊二醛或单宁等处理得到联合固定化物。丹麦Godtfzedson等人报道了将一种酶交联在葡聚糖凝胶上,再将不溶性的固定化葡聚 相似文献
11.
12.
对β-硫酸酯乙飘基苯胺(SESA)与环氧氯丙烷交联琼脂糖反应,制得对氨基苯砜乙基(ABSE)交联琼脂糖,经重氯化后与β-淀粉酶偶联制成固定化酶。研究了载体的苯胺基含量、PH)、巯基乙醇等因素对酶偶联反应的影响。尤其是巯基乙醇的存在,可使固定化酶活力明显提高。固定化酶活力可达120u/ml,活力回收为38%,相对活力为45%。固定化β-淀粉酶的最适pH和最遗温度与自然酶相似,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时,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是自然酶(Km=0.0057(%))的8倍。将固定化酶装柱,连续水解可溶性淀粉,在45℃下连续操作;50天后,酶活力未见下降,在50℃下28天后,还保留活力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探究固定化天然产物白桦酸衍生物制备整体色谱柱的方法及应用。以天然活性小分子白桦酸衍生物3,23-O-二乙酰基-28-白桦酸胺乙基酰胺(EDA-BA)为配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正丙醇和1,4-丁二醇为生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反应一锅法制备而成固定化白桦酸的整体柱poly(GMA-EDA-BA-co-EDMA);通过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微径液相等手段对整体柱进行表征。液相色谱的条件下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分析研究,发现除了α-葡萄糖苷酶,其他四种蛋白质和酶(包括胰蛋白酶、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以及细胞色素C)在该柱上无特异性吸附,提示了该整体柱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研究表明,“一锅法”可应用于固定化天然产物单体化合物分子的整体柱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自1940年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对藻类培养以及有关实验室和室外规模的研制工作报道日益增多。这些研究激起了这些国家和私人企业的投资热。由于藻类的多种用途,对藻类的开发生产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 相似文献
15.
真菌的固定化细胞制备及应用敬一兵(四川都江堰市国营林场611830)真菌细胞具有多种酶系,广义认为它自身就是一种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利用真菌细胞作为酶源,催化一系列的反应,在实践应用上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有效地开发和运用真菌酶源,具有操作技术简便、... 相似文献
16.
17.
尼龙网固定化果胶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尼龙网作载体,经3-二甲氨基丙胺活化,用戊二醛将果胶酶固定化。所得固定化酶Km值与自然酶接近;对温度的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100℃保温30min才能使其失活。固定化酶在较宽的pH范围内能保持其正常活力,它对金属离子抑制剂的耐受性有较显著的提高,用0.5%果胶溶液作底物,重复使用10次后酶活力保留44%。固定化果胶酶与自然酶相比较,对不同果汁的澄清效果不同。固定化果胶酶在无保护剂存在的条件下,室温放置四个月活力不减少。 相似文献
18.
19.
多酶共固定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化酶技术是现代生物催化的核心技术。过去几十年里,固定化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酶固定化。近年来,多酶共固定化由于具有可增加反应的局部浓度、提高反应收率等优点而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本实验研究从多酶非特异性共价共固定化、非特异性非共价共固定化、非共价包埋固定化以及位点特异性固定化四个方面阐述多酶固定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和展望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 ,一经发现就被人们广泛应用在酿造、食品、医药等领域。由于酶可以在常温、常压等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效地催化反应 ,一些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在酶的催化下能顺利地完成。酶的开发利用在2 0世纪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但由于酶一般必需在温和的条件下才有催化作用 ,在实际运用中也就带来了很多问题 ,从而限制了酶制剂产品的使用和开发 ,固定化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 固定化酶简介1916年 Nelson和 Griffin最先发现了酶的固定化现象后 ,科学家就开始了固定化酶的研究工作。 196 9年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第 1次将固定化的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