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由健康婴儿分离的双歧杆菌DM9227株进行了试管内的生物拮抗试验。将双歧杆菌DM9227株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及侵袭性大肠杆菌以一定的比例等量混合接种于PYG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试验证明双歧杆菌DM9227株能明显抑制上述3种细菌的生长繁殖,显示出较强的生物拮抗作用。拮抗机制可能与双歧杆菌DM9227株能产生一定量的醋酸和乳酸,降低培养基的pH,从而抑制该3种菌的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厌氧的双歧杆菌DM9227株与需氧的蜡样芽胞杆菌DM423株的共生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将DM9227株与DM423株分别单独及按一定比例等量混合接种于BS肉汤内进行培养,间隔一定时间检测两菌在培养基内菌数的消长情况。结果表明DM423株与DM9227株之间呈偏生关系,即DM423株对DM9227株有促进作用,且在两菌比例适宜(1:100)情况下促进作用更明显,而DM9227株对DM423株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接种DM423株的Nb琼脂平板与接种DM9227株的BS琼脂平板在普通环境下一起密闭培养,可见厌氧的DM9227株生长良好,提示DM423株可能是通过消耗氧气,降低培养基的Eh,从而促进DM9227株生长的。  相似文献   

3.
水貂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TPY培养基,从健康水貂的粪便中分离培养、筛选出2个肠道菌株。方法细菌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培养出的2株菌株为双歧杆菌,其中1株为长双歧杆菌,另1株为青春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对氯霉素极其敏感,对阿米卡星耐药。结论本实验为毛皮特种经济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双歧杆菌DM9227菌株进行了形态学、生化反应特性、代谢酸分析及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综合有关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该菌属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infantis)。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与辐射损伤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拮抗辐射损伤的时效、量效和理想的拮抗分子。方法实验动物均选用SPF级C57BL小鼠,用不同药物和不同照射剂量处理后,建立急性放射损伤模型。WBC计数:用不同数量级浓度的双歧杆菌菌悬液对小鼠灌肠28 d后,5.0 Gy照射后3 d、6 d和10 d采取小鼠外周血检测WBC数。30 d小鼠生存率:用1×109CFU/m l双歧杆菌菌悬液灌肠28 d后,用一次性8.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损伤模型,每日上下午各观察小鼠1次,记录死亡动物数和死亡日期。抗氧化指标检测:用双歧杆菌菌体3种不同成分LTA、WPG和EPS,连续7 d腹腔注射小鼠后6.0 Gy照射,检测肝组织CAT和SOD的活性。结果WBC计数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提高了辐射损伤WBC的最低值(P<0.05),随着剂量增加有上升趋势,理想的双歧杆菌菌悬液浓度为1×109CFU/m l。30 d小鼠生存率试验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将小鼠生存率提高了43.3%。抗氧化结果显示:双歧杆菌菌体3种成分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尤其LTA抗氧化作用最为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对辐射损伤具有拮抗作用,其较为理想的双歧杆菌菌悬液浓度数量级为109CFU/m l,双歧杆菌细胞壁的3种成分中抗辐射较为理想的效应分子是LTA。  相似文献   

6.
由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从阴道中分离的德氏乳杆菌 DM890 9菌株经实验证明 ,其具有产乳酸和 H2 O2 的能力。为研究本菌株是否具有继续开发的前景 ,我们对其毒性及一般药理学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菌种及菌粉来源 实验采用的菌种是德氏乳杆菌 DM890 9菌株 ,其实验用菌粉系采用 DM890 9菌株经小罐发酵、离心分离、冷冻干燥、乳糖稀释制成 ,均由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提供。1 .2 急性毒性试验1 .2 .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 ,体重 ( 2 0± 2 ) g,雌雄兼用 ,共 5 0只 ,随机分成 5个剂量组 ,每组 1 0只。…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质粒的检测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应用LeBLanc法提取6种20株双歧杆菌菌株的质粒,发现共有4个种的6株菌株存在着1~3个质粒,多数质粒的分子量小于6.0kb。存在质粒的双歧杆菌包括分离自人的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岐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用固体培养基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双歧杆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测试的20株双歧杆菌菌株对所检测的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规律可循,而且质粒消除实验表明质粒的存在与所检测的抗生素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佳木斯大学健康学生体内分离出1株双歧杆菌。方法利用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双歧杆菌的引物,通过PCR进行扩增,进行序列分析和鉴定。结果通过BLAST序列比对分析,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同源性为99%。结论确定此菌株为青春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微生态调节剂的人体服用效果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歧杆菌微生态调节剂的人体服用效果实验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7魏华付金衡佘世望江西乳品厂梅国和徐书升1材料与方法1.1菌种双歧杆菌BD-2,中德联合研究院生物工程室分离。1.2材料双歧杆菌试液(含109个/ml);实验动物:18-22g昆明...  相似文献   

10.
利用改良的乳酸细菌(MRS)培养基从健康人群的粪便中进行双歧杆菌的分离筛选。结果表明:在添加有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的MRS培养基上双歧杆菌的菌落呈典型的乳白色并带有蓝色,其他菌株的菌落呈白色或深蓝色。实验共分离出10株疑似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和Biolog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发现其中4株为双歧杆菌,这4株菌中有3株为两歧双歧杆菌,1株为长双歧杆菌。和传统MBS培养基相比较,改良MRS培养基能显著提高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短双歧杆菌和嗜酸性乳杆菌对小鼠抗肿瘤活性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活的短双歧杆菌,嗜酸性乳杆菌和BCG给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在原位激活后,由肝脏分离的非实质性细胞(NPC)对YAC-1,P815和L929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及NPC和Kupffer(KC)培养上清中所显示出对三株瘤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都比对照组明显增强。其次,胸腺细胞和脾细胞对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也明显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在小鼠体内诱发抗肿瘤活性的启动能力与BCG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在诱发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给封闭群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在体内激活后,胸腺细胞和脾细胞对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脾贴附性细胞对YAC-1,L929的细胞毒作用,以及脾贴附性细胞产生对上述二株瘤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都比对照动物明显增强。结果提示短双歧杆菌和嗜酸性乳杆菌给小鼠腹腔注射后,通过激活脾脏淋巴细胞和贴附性细胞(巨噬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功能而明显地增强宿主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实验从正常青少年体内分离出1株双歧杆菌,通过试管内研究双歧杆菌对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生物拮抗作用.为双歧杆菌临床应用及食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方法 本项研究以从佳木斯大学健康学生体内分离出1株双歧杆菌为试材,将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接种于PYG液体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48 h,将菌液浓度利用分光光度计法调到2麦氏.将大肠埃希菌对照组分为10支,分离的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组10支,分离的双歧杆菌对照组10支,分离的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组10支,粪肠球菌对照组10支,将以上50个试管全部置于厌氧培养箱内37℃培养48 h,将培养好的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进行梯度稀释,然后用微量移液器吸取标本于每个培养基上滴3滴,每滴滴上由高稀释度向低稀释度,液体量为10 μL的菌液.晾干滴种好的培养基于适宜条件进行培养并选出适合菌落生长的稀释度,计算同一稀释度平均菌落数(x).结果 双歧杆菌12 h时对大肠埃希菌生长无显著性,在24h时检测不到大肠埃希菌的存在.12和24h时粪肠球菌与双歧杆菌混合组与粪肠球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对照实验研究该双歧杆菌对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生物拮抗作用,此株双歧杆菌只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而对粪肠球菌无抑制作用,机制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具有潜在益生功能的双歧杆菌,本研究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从婴幼儿粪便中分离到5株菌株:AR499,AR667,AR668,AR669和AR610。通过16S r DNA测序分别鉴定为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假小链双歧杆菌。对其耐酸耐胆盐能力和黏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菌株AR499耐酸性较好,菌株AR610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菌株AR499的自动聚集能力和细胞表面疏水性都较高。实验表明,菌株AR499可作为一株耐受性和黏附性能较好的益生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应用于优良双歧杆菌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耐氧双歧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中年人粪便中分离到136株可疑双歧杆菌,通过耐氧力测定获得一株耐氧性菌.经属和种的系统生理生化鉴定,确认为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小范围饮用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便秘有疗效.  相似文献   

16.
双歧杆菌是在肠道内存在的一种非病原性细菌,此菌虽有抑瘤作用,但对其作用效果国外研究的很少,国内迄今尚未见过报道。我们通过实验初步观察到双歧杆菌菌苗对接种瘤H_(22)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动物:CFW小鼠,雄性,鼠龄8~12周,体重20~23克。瘤源:小鼠腹水型肝癌H_(22)瘤株(H_(22)/F_(23)),  相似文献   

17.
人类肠道双歧杆菌一新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健康人群肠道双歧杆菌检索中,从中老年粪便先后分离出一种细胞形态呈环状双歧杆菌3株(编号为MO-5,MO-2及MO-1)。经生物学特征的常规鉴定,根据《伯杰系统细菌手册》第2卷1986^[2]。及其他有关文献描述,该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与双歧杆菌属中的青春双歧杆菌相类似,但从该菌的细胞形态呈环状和水杨苷发酵反应的阴性结果,再与青春双歧杆菌相比有区别。故认为该菌可能归属于双歧杆菌属中一新种。暂称它为环状  相似文献   

18.
一株携带质粒的人两歧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离携带天然质粒的人双歧杆菌.方法:用自制的改良型Blb双歧杆菌选择培养基,从人新鲜粪便分离双歧杆菌,对初步质粒检测阳性的单菌落通过糖发酵试验、(G C)mol%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结果:筛选到一株携带天然质粒的人双歧杆菌,编号B200304,在1.0%琼脂糖凝胶上,测得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kb.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糖发酵试验等生理生化特征研究,证明该菌株为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HPLC法测得其(G C)mol%为55.6,16SrDNA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该菌株为两歧双歧杆菌.结论:分离得到一株携带天然质粒的人两歧双歧杆菌新菌株.  相似文献   

19.
一株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基因的PCR扩增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PCR扩增人双歧杆菌天然质粒的聚合酶基因。方法用改良型MRS双歧杆菌选择培养基,从人新鲜粪便分离长双歧杆菌,PCR扩增长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Bifidobacterium plasmid polymerase,BPP)基因,对BPP基因检测阳性的PCR产物通过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人长双歧杆菌天然质粒的聚合酶基因PCR扩增后,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得BPP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 kb。通过BLAST序列比对分析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同源性为96%。结论成功克隆了1株双歧杆菌天然质粒的聚合酶基因,为构建与双歧杆菌宿主质粒相适应的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双歧杆菌是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我们研究了注射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注射婴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含量增加、吞噬试验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提高,表明双歧杆菌能增加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功能,以婴儿双歧杆菌为启动剂可从DBA/2小鼠体内诱生肿瘤坏死因子,提示双歧杆菌可调节单核吞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因此双歧杆菌能激活单核吞噬细胞,促进机体的免疫学反应。推测定居于肠道的双歧杆菌可能是通过移位到体内器官、释放免疫活性成分被肠道中Peryer氏淋巴结群内的巨噬细胞吞噬,从而作用于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这一推测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