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籽粒富含蛋白质(40%)和脂肪(20%),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少,是一种贮藏能量较高的作物。另外,作为豆科作物的一种,它的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把生成的氮化物的绝大部分供给大豆植株。这个过程同时也消耗大豆体内的光合产物,使大豆产量形成过程中更加依靠光合作用。1.大豆产量的形成大豆产量一般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指全生育期间大豆植株单位面积上形成的干物质产量,而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主产品(大豆为籽粒)的产量。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即为经济系数,也称收获指数。大豆的经济系数一般只有0.3~0.…  相似文献   

2.
苹果绵蚜为害产量损失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名榜 《昆虫知识》1998,35(3):142-143
苹果绵蚜为害苹果的树干、枝,新稍及根部,从中吸取大量营养,使寄主生长发育不良,产量降低。经测定苹果绵蚜发生群落数与造成的产量呈负相关,而与产量损失率成正相关,在苹果单株产量108.19~154.20kg,苹果绵蚜群落数±30~>150个的情况下,小国光和青香蕉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分别为4.10%~38.81%和7.5%~32.04%。  相似文献   

3.
中国主要苜蓿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28个4龄苜蓿品种单株产量性状及其相关性和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单株干物质产量及各产量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单株干物质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分别是新疆大叶(452.8g·株^-1)和甘农3号(373.0g·株^-1);叶片最宽和最长者均为新疆大叶和甘农3号;单株枝条数增加最多是第3茬,3茬单株枝条数最高和较高的品种是新牧1号、图牧2号、肇东和北疆;苜蓿株高生长高峰期在第1茬,生长最快的品种为甘农3号和新疆大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干物质产量与株高及枝条数等构成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1、3茬株高及3茬单株枝条数等性状相关最好,呈显著相关的品种达19~22个,且相关系数亦最高.产量性状变异分析表明,品种内变异大于品种间变异,前者占总变异的76.0%~93.8%,而后者仅占6.1%~24.0%.各性状变异程度表现依次为3茬单株枝条数>单株干物质产量>1茬单株枝条数>2茬单株枝条数>春季株高>3茬株高>2茬株高>叶宽>现蕾期株高>叶长>1茬株高.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提高次生代谢物的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生代谢物是植物体代谢的最终产物,由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等有机物代谢衍生而来,储存在液泡或细胞壁中。我们知道的吲哚乙酸、赤霉素等植物激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色素,奎宁碱、小檗碱、皂甙等药物以及橡胶等工业原料,都是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40年代后期,Bon...  相似文献   

7.
溧阳马尾松年轮与当地作物产量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溧阳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年轮年表与当地农作物产量间关系的分析表明,作物产量的波动系数可用马尾松年轮年表前一年年轮指数的非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根据该回归方程计算的过去116年的作物产量系数与有关气象灾害文献的历史记载相吻合;同时发现该作物产量系数具一定的周期,因此采用滑动自回归(ARM)模型对未来10年(1991~2000年)作物产量的波动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长期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玉米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长期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下玉米产量变化趋势及其稳定性差异,可为建立和评价长期保护性耕作模式、促进粮食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基于我国东北黑土区长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始于2007年),以传统垄作(RT)为对照,分析了免耕无秸秆覆盖(NT0)、免耕33%秸秆覆盖(NT33)、免耕67%秸秆覆盖(NT67)和免耕10...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分散的材料中概括出主要大田作物繁殖器官被害与产量损失之间的一般关系。不同作物对繁殖器官被害的产量反应有某些共同性。在生殖生长初期损失全部或部分繁殖器官经常引起增产,在后期损失幼嫩的繁殖器官对产量无不利影响,但在中期损失繁殖器官一般导致明显减产,表现了受害时的生长阶段的普遍重要意义。在繁殖器官损失量过大,作物品种晚熟或有限生长习性强,水、肥条件及温度与光照条件不良,补偿期过短,植株密度过小或过大,中部繁殖器官受害以及遭受连续为害情况下,减产的可能性增大。这与叶片损失后的产量反应有类似之处。本文归纳出的这一认识可供在作物产量损失测定等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水稻生物学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桂富  杨剑  朱军 《遗传学报》2006,33(7):607-616
QTL的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及它们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数量性状的重要遗传分量.利用IR64/Azucena的125个DH品系为群体,分析了水稻生物学产量及其两个构成性状干草产量和谷粒产量的遗传组成.用基于混合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MCIM)方法进行QTL定位.检测到12个位点有加性主效应,27个位点涉及双位点互作,18个位点存在环境互作.结果表明水稻生物学产量和它的两个构成性状普遍存在上位性效应和QE互作效应.此外,还探讨了性状间相关的遗传基础.发现4个QTLs和一对上位性QTLs可能与生物学产量与干草产量之间的正相关有关.3个QTL可能与干草产量与谷粒产量之间的负相关有关.这些结果可能部分地解释了这3个性状相关的遗传原因.通过对水稻生物学产量及其两个构成性状所定位QTL的分析,加深了对数量性状QTL的认识.首先,QTL的上位性效应和QE互作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其次,QTL的多效性或紧密连锁可能是遗传相关的原因,当QTL对两个性状作用的方向相同时可导致正向遗传相关,反之则为负向遗传相关,当有些QTL表现为同向作用而另一些QTL表现为反向作用时,则可削弱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第三,复合性状的QTL效应可分解为其组成性状的QTL效应,如果QTL对各组成性状的效应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可使复合性状的QTL效应不易被检测;第四,加性效应的QTL常参预构成上位性效应,而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并非都有加性主效应,表明忽略上位性的QTL定位方法会降低检测QTL的功效;最后,鉴别不同类型的QTL效应有利于指导育种实践,选择主效QTL适用于多环境,QE互作QTL适用于特定环境,对上位性QTL应强调选择基因组合而并非单个基因.  相似文献   

12.
钟楚  朱颖墨  朱勇  朱斌  张茂松  徐梦莹 《生态学杂志》2013,24(10):2831-2842
利用云南省14个不同海拔农业气象观测站1994-2010年水稻大田发育期和产量观测资料,研究水稻产量形成及气象因子对低产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根据14个站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和水稻类型,将水稻分为低产粳型、低产籼型、高产粳型和高产籼型4个类型.对这4类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颖花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低产粳型水稻产量主要受结实率和颖花量影响,其他3类颖花量对产量影响较大.低产粳型水稻主要受低温的影响,孕穗期低温降低颖花量和有效穗数,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低温增加空壳率,以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冷积温的影响较大;乳熟前期较低的平均气温增加秕谷率,同时降低千粒重.低产籼型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受多种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明显;分蘖期和拔节期一定程度的增温不利于增加低产籼型水稻有效穗数,而分蘖期较多的日照时数和较大的平均气温日较差有利于有效穗数的增加,分蘖期和拔节期气温和日照时数与每穗粒数的关系呈“抛物线型”;低产籼型水稻空壳率一定程度上受抽穗开花期低温的影响,而乳熟前期高温少雨不仅增加秕谷率,还导致千粒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市政污水培养Chlorella vulgaris生产生物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察利用南昌市政污水规模化培养富油微藻生产生物柴油,同时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取南昌市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未经任何处理的市政污水作为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的培养液。监测了C.vulgaris在市政污水中连续培养10 d的特定生长率、生物质产量以及与之相关的市政污水中氨氮(NH4+-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总悬浮固体(TSS)和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清除情况。实验表明:营养物质的水平显著地影响了C.vulgaris的生长。C.vulgaris的生长率在培养8 d后达到最大,OD680为2.856,总的生物质产量日均最大积累速率为0.01 g/L,油脂含量为干质量的18%,油脂的平均日产量为0.001 g/L。培养10 d内NH4+-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0.0%、32.1%和26.0%,TSS和VSS的日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0.01 g/L和0.006 1 g/L。  相似文献   

15.
水稻黄绿叶基因的克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自明  张欣  万建民 《生命科学》2007,19(6):614-615
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最大限度满足国家对食物安全的需求是水稻遗传育种的重大任务。水稻干物质产量的90%-95%来自光合作用。目前高产水稻光能利用率也仅1.5%-2.0%。理论上,植物光能利用率可达13.0%-14.0%,水稻理想的光能利用率应达3.0%-5.0%。因此,培育高光效的超高产品种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水稻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生理水平上,同时,传统的杂交育种手段在改良水稻光能利用方面至今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叶色突变体是开展光合作用研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6.
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区景观表现为沙丘和低地交错分布.沙区常具独特的植物区系,含有特有和稀有植物.沙区植物丰富度降低和特有(稀有)植物消失问题近些年已受到很大关注,被列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此开展了专门的研究.本文以近期发表的文献为基础,从植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提出、植物多样性形成机制、植物多样性保护途径、植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学理论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研究进展.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应注意植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地域间差异(维持沙丘上的高植物丰富度还是保护特有或稀有植物)、流沙固定-植物多样性保护间的均衡、"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量(高的植物丰富度)-质(特有或稀有植物出现)"间的均衡.还应将沙丘体和丘间低地视为一个统一体,研究干扰和生境破碎化对植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矮生菜豆豆荚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8个矮生菜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单株豆荚产量与其主要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豆荚产量及作为豆荚产量构成因素的主茎高、分枝数、花序数、豆荚数、豆荚长和豆荚重在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但这些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豆荚产量之间,无论是表型相关系数还是遗传相关系数或是环境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一个与单株豆荚产量关系密切的性状。其对单株豆荚产量的效应总是由于存在一个或多个负向的间接通径系数而被削弱。从而掩盖了该性状对单株豆荚产量的遗传效应,从表型和遗传通径系数看,对单株产量最为重要的是单株结荚数及单株花序数。单株分枝数、主茎高和豆荚重其次。豆荚长则较为次要。根据通径分析结果,就矮生菜豆丰产性育种中各有关性状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辽西风沙半干旱区花生减施氮肥的可行性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以‘白沙1016’花生为研究材料,开展为期两年的试验(2018—2019年),设置不施氮(N0)、低氮(N1)、中氮(N2)和高氮(N3)4个处理,施氮量分别为0、40、80和120 kg·hm-2,研究雨养条件下施氮对单作花生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降水时空变异大,2018和2019年分别为干旱年和丰水年。在两种年型下,增加施氮量均未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和干物质。由于2018年前期水分条件限制,每平米荚数极显著低于2019年(P<0.01)。高氮水平下,单荚粒数减小,2018年显著高于2019年(P<0.01)。两年各施氮处理百粒重无显著差异。缺水的2018年氮肥效应发挥受限,影响叶片生长;2019年生长季水氮协调不佳,各处理下干物质无显著差异;但施氮缩短了花生达最大干物质量及最大生长率的时间;相较2018年,丰水的2019年施氮更有利于茎、叶干物质形成,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该干旱区可选择少施氮(40 kg·hm-2)的施肥方案,既不会因氮胁迫影响花生生长...  相似文献   

19.
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大样本相关、通径和逐步回归分析后表明,无芒雀麦5个种子产量因子对种子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排序为:生殖枝数/m 2>种子粒数/小穗>小花数/小穗>单粒种子重>小穗数/生殖枝;提高小花数/小穗和种子粒数/小穗可最有效提高无芒雀麦的种子产量,其次是提高生殖枝数/m2.  相似文献   

20.
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研究了不同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播栽期推迟 ,水稻产量有所降低。每穗成粒数减少是推迟播栽期引起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千粒重的下降和成穗数的降低。针对目前的生产实际 ,提出了一些应对播栽期推迟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