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足类是从叶状鳍鱼类(Lobe-finnedfishes,即肉鳍鱼类)进化而来的观点已得到人们普遍的承认,这是比较形态学和进化形态学的一大成就。但一个多世纪以来却一直不能确定叶状鳍鱼类(包括三个类群,即绝灭的扇鳍鱼、空棘鱼和肺鱼)中的哪一类更接近四足类,这为深入研究脊椎动物如何从水生过渡到陆生这一问题带来障碍。八十年代以前,这一问题主要是古生物学家研究和讨论的课题。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已绝灭的扇鳍鱼类(r…distian)是四足类的祖先(Jarvik1980等)。大约在50年前,拉蒂迈鱼江atimer山,又称矛尾鱼)被发现,这一代表已绝灭…  相似文献   

2.
在泥盆纪早期,距今约四亿年前后,硬骨鱼类已分化为两大类群:一群为肉鳍鱼类——它们的偶鳍为肉质型,可能还有肺,这一类群包括总鳍鱼类和肺鱼类;另一类群为辐鳍鱼类——包括现今还生存的大部分硬骨鱼类。肉鳍鱼类绝大部分已绝灭,仅在澳大利亚、非洲、南美保存了三个肺鱼属,在印度洋科摩罗群岛附近的深海中,保存了一个总鳍鱼类分支的后裔——矛尾鱼(拉蒂曼鱼)。鱼类是早期的脊椎动物,陆生脊椎动物是从具有肺及肉质偶鳍的鱼类进化来的,从水中生活的鱼类进化到陆地生活的四足类,涉及复  相似文献   

3.
经过百余年的研究与探寻 ,人们似乎已经查明了地球上生物的进化历程 :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 ,包括人类 ,都是从鱼类的一个小分支中沿袭进化而来的。鱼类的这个分支于大约3 65亿年前从水中爬上了陆地 ,继续进化 ,形成了今天种群繁多的陆生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与生物学家们对这一进化极为重视 ,因为第一个陆生脊椎动物的出现 ,不仅是我们的祖先再次获得进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更完全改变了陆地的生态系统。根据传统的观点 ,两栖动物是从鱼类进化而来的。但迄今为止 ,人们所找到的进化得最为“先进”的鱼与最初等的两栖动物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卢静等人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对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一新的基干肉鳍鱼类短耳褶纹鱼(Ptyctolepis brachynotus gen.et sp.nov.)的脑颅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取其中复杂而出乎意料的形态特征信息,显示斑鳞鱼类(斑鳞鱼、无孔鱼和鬼鱼)可能比过去所认为的更加原始,非常接近辐鳍鱼类和肉鳍鱼类共同的祖先。新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推进了学界对最早期硬骨鱼类  相似文献   

5.
王堃  任彦栋  邱强 《遗传》2021,(4):291-294
泥盆纪时期(4 亿年前)脊椎动物登陆事件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需要脊椎动物在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革新[1,2],从而适应从水生到陆生环境的改变.长期的古生物学和系统分类学研究显示,现存四足动物最近的鱼类近亲是肺鱼,而肉鳍鱼亚纲(包含空棘鱼、肺鱼和四足动物)与辐鳍鱼亚纲(常见的各种鱼...  相似文献   

6.
盖志琨 《化石》2005,(2):6-9
从鱼到人,即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的四足动物(即陆生脊椎动物)都是由鱼类进化而来的,这已经是进化论的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鱼类是如何一步一步的登上陆地,如何逐渐适应了陆地上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大家都知道,鱼类登陆以后首先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选择压力,如陆地上的湿度变化很大,鱼类登陆以后存在着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在陆地上,空气中氧的含量至少是水中的20倍。呼吸介质的巨大改变鱼类如何适应;  相似文献   

7.
严亚玲 《化石》2022,(3):78-81
<正>海洋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其中有一条鱼很特别,它想要登上陆地。鱼可以登上陆地吗?鱼登上陆地会死吗?这条特别的鱼能成功吗?这些和鱼上岸的问题让我想到了女儿的绘本《第一条上岸的鱼》。故事的梗概如下:一条很久以前生活在海里的小鱼,它样子普通但会唱歌、会跳舞、会在海底画画、会用口哨吹出动听的旋律,会用贝壳和石子做出好看的模型,象棋一流,简直就是一个天才。虽然它有很多本领,  相似文献   

8.
奇云 《生命世界》2006,(5):54-57
从海洋游向陆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鱼登上了陆地,长出脚,并从两栖类最终进化为爬行类和哺乳类。这是生命进化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因为那条鱼正是所有四足动物(包括人类)的祖先。但那条鱼是怎样长出脚的,却是最大的谜题之一,成为进化论面对的一大挑战。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说,答案躺在岩石堆里,在某个地方,一定可以找到某些化石,说明一切。不幸的是,古老的化石太少了。于是,古生物学家踏遍全世界,对“失落化石”进行追寻。他们把目光锁定在泥盆纪。在  相似文献   

9.
《化石》2020,(3):76-77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通过对云南罗平生物群的最新研究,在滇东(曲靖市罗平县和红河州泸西县)发现2.44亿年前(中三叠世安尼期)一种清道夫型新鳍鱼类化石,命名为小巧漏卧鱼。以小巧漏卧鱼和其它相关的新鳍鱼类为研究对象,在过去十年的分支系统学研究基础上,徐光辉建立了辐鳍鱼亚纲的一个新目:漏卧鱼目。小巧漏卧鱼是漏卧鱼目最古老的属种,代表了已知最早的清道夫型基干新鳍鱼类。研究成果发表在  相似文献   

10.
矛尾鱼(又叫拉蒂迈鱼)是久已闻名的动物界的活化石。过去只在泥盆纪至白垩纪(约四亿年前至七千万年前)的地层里发现到这一类鱼的化石,可是从1938年首次在非洲东海岸捕到第一条活着的矛尾鱼后(见图),便引起了科研部门的广泛注意。人们想方设法、费尽心思地捕捞这种鱼,甚至派出军用飞机在有关海域上空搜寻它的影踪,组织水下摄影师考察队在海面下捕捞。三十多年来,有经验的渔民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的科摩罗群  相似文献   

11.
《生命世界》2006,(10):109-109
如果你在南中国海边看见一种似虾非虾,似蟹非蟹,有着蓝色血液的“丑八怪”,一定不要惊奇,它就是人称“马蹄蟹”的一种与三叶虫同样古老的动物——海鲎(hou)。海鲎的祖先出现于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爬行动物尚未崛起,原始鱼类也刚刚问世。而随着沧海桑田的转变,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海鲎从四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获得了“活化石”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正据《科学通报》最新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两亿四千四百万年前一种新的鱼化石,命名为光泽肋鳞鱼。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卵胎生新鳍鱼物种。光泽肋鳞鱼的发现为研究新鳍鱼类的早期演化和繁殖方式提供了重要信息。据介绍,新鳍鱼类是辐鳍鱼亚纲最大的演化支系,几乎分布于地球上各种水环境。除了多鳍鱼和鲟鱼,其它所有的现生辐鳍鱼类都属于新鳍鱼类。新鳍鱼类  相似文献   

13.
《化石》2017,(4)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宁夏青铜峡发现了一种3.7亿前的古鱼——周氏鸿鱼,该鱼体长达到1.5米,兼具根齿鱼类、希望螈类和四足动物的特征,揭示了鱼类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曾多次出现,鱼类登陆进程远比过去所认识的要复杂得多。《自然》子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9月4日在线发表了该项新进展。所有陆地脊椎动物(四足动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共同祖先都可以追溯到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登陆的鱼类。一百多年来的化石发现和  相似文献   

14.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06,(5):5-5
被命名为“Tiktaalik”的化石出现在本期《自然》杂志的封面上。这种生物的形状介于鱼类和鳄鱼之间,具备相当于前肢的骨骼组织,并且头部可以完全独立地转动,头的后部也已经有了近似陆地生物的特征。科学家猜想化石就是在它们浮出水面、准备在陆地进行一次“短足”旅行时形成的。尽管科学家很早已经知道3.65亿年前水生生物已开始向有脊椎的陆地生物进化,但这一进化过程一直缺乏有力证  相似文献   

15.
拉蒂迈鱼(又名矛尾鱼)属于被认为早已绝灭了的、只有化石为代表的空棘鱼类,可是在三十多年以前,人们竟捕捞到活着的空棘鱼。它的被发现曾轰动了全世界的学术界,而古生物学家和鱼类学家更为重视这个发现。之所以那样重视,是因为它不但早已被认为绝灭了,更重要的是它的身体结构和曾经同它一起生存过的、后来进化到四足动物的骨鳞鱼  相似文献   

16.
记一新的无颌类化石兼论多鳃鱼类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云南宜良早泥盆世一新的无颌类化石,高棘四营鱼,新属、新种 (Siyingiu altuspinosa gen.et sp.nov)。在讨论中主要涉及鼻垂体凹的构造和多鳃鱼类的分类地位。笔者认为,多鳃鱼类和盔甲鱼类的鼻垂体孔位于鼻垂体凹的软骨成分中,它没有吸水的功能,只具感觉的功能。多鳃鱼目不应置于鳍甲鱼纲,而应放在头甲鱼纲的盔甲鱼亚纲中。在盔甲鱼亚纲中,南盘鱼不是接近于盔甲鱼目而是接近于多鳃鱼目。  相似文献   

17.
在中泥盆世的某段时间里,由于发生了象干涸这样的自然现象,脊椎动物首次用自己的四肢从水中爬到陆地上来了。到了晚泥盆世,出现了真正的陆地脊椎动物,即四足类。在古生物学教科书中,最早的四足类是30年代在格陵兰首次发现的鱼石螈。鱼石螈真是最早的四足类吗?它是怎样进化成真正的两栖类的呢?这对研究早期四足类的古生物学家来说仍是一个谜。为了回答上述问题,以及寻找和两栖类更相似的原始四足类化石,英国剑桥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联合调查队于1987年在东格陵兰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考察。研究区域在格斯哈尔夫,位于北极圈73°N南约800公  相似文献   

18.
《化石》1994,(1)
东非发现250万年前人类颌骨化石德国、美国和马拉维的古生物学家,最近在东非马拉维湖西岸附近发现一块250万以前的人类颌骨化石,这块颌骨化石是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之一,它属于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类分支—鲁道尔芬斯人。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是鲁道...  相似文献   

19.
无眼金线鲃及其性状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无眼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nophthalmus是继我国个旧盲条鳅、无眼平鳅、裸腹盲鲃之后发现的第四种盲鱼。与近似种小孔金线鲃相比,该新种侧线鳞较少。由于它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石灰岩溶洞之中,引起某些性状的适应性变异:眼睛消失;体无色素;鳞片退化,感觉器官特别发达。形态比较结果表明,无眼金线鲃是类似小孔金线鲃的祖先进入地下伏流后,适应黑暗环境而形成的一个种,为本属鱼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化分支。  相似文献   

20.
肺鱼的夏眠     
生活在半年没有水的地方的鱼,是我们不可思议的事,在中学的教本上,讲到两棲类是由鱼类进化的,提出古代总鳍类的鱼为例。现在我想把肺鱼夏眠的事情提出来谈谈,正可说明这些进化的事例,也算是补充教材的参考资料。原来,这种肺鱼在三亿年前是很繁荣的生物,到了中生代,它就绝灭了,它们已与现在活着的数种肺鱼有所不同,因为现在这些种类的肺鱼是已退化了的,它们仅仅存在着原始的类型,但是这些种类中同两棲类的特征还是有密切的连系。现在所知道的肺鱼有二个亚目,一目是Dipteri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