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1 100例妇科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就诊的女性患者1 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白带分泌物标本涂片以及显微镜检查。并分析对比不同年龄、不同月份以及不同清洁度妇女的阴道感染情况。同时,对所有患者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规的盐水检测以及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检测,分别对比两种检查结果中患者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结果 35~54岁妇女阴道感染发生率为53.21%(298/560),高于20~34岁的40.00%(144/360)以及≥55岁的29.44%(53/180),而20~34岁又高于≥55岁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9月份妇女阴道感染发生率为61.03%(260/426),高于1~3月份、4~6月份、10~12月份的24.83%(37/149)、39.22%(100/255)、35.56%(96/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清洁度Ⅰ~Ⅱ的真菌、滴虫感染率分别为14.44%(78/540)、3.89%(21/540),低于Ⅲ~Ⅳ的40.00%(224/560)、27.14%(152/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盐水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阳性率为31.36%(345/1100),低于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的43.82%(482/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阴道感染的情况,以及不同清洁度真菌感染、滴虫感染的情况通过采用常规盐水涂片法检测及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检测对比,发现五项联合测定试剂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盐水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5 863例妇科疾病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分析引起妇科疾病的病原体感染分布状况。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来义乌妇保院就诊的妇科患者5 863例,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镜检和生化检测。结果在5 863例样本中,清洁度Ⅰ~Ⅱ2 756例,清洁度Ⅲ~Ⅳ3 107例,不同清洁度中病原体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50岁年龄组病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育龄期妇女阴道感染率较高,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比白色念珠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均要高。因此,育龄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细菌性阴道病感染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5 600例白带涂片镜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线索细胞在白带清洁度划分的作用。方法:常规采样,新鲜标本分别用湿片法和革兰染色检查,以革兰染色检出为标准判断湿片中微生物检出及白带清洁度划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湿片法对线索细胞的误辩率较高,清洁度划分难把握。结论:湿片法和革兰染色法两者相结合可较好地划分白带清洁度,明确阻道炎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19 519例门诊阴道分泌物标本的检测,探讨阴道炎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和定期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意义。方法 通过显微镜镜检等方法检测19 519例阴道分泌物标本的清洁度、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滴虫等。结果 19 519例标本中,共检出阴道炎9 142例,占46.84%,病因不明的阴道炎占26.83%。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及滴虫检出率分别为15.30%、3.84%、0.87%。各种病原体感染既可单独存在,也可混合感染。清洁度Ⅲ~Ⅳ度的患者中病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І~Ⅱ度(P<0.05)。结论 阴道炎在门诊病例中的比例非常高,女性应定期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并对育龄妇女和老年女性开展阴道感染防治健康教育以降低生殖泌尿系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阴道炎妇女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状况。方法应用病原体培养,显微镜下直接检测等方法,对1 860例女性阴道炎患者取分泌物检测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及滴虫等进行病原体感染状况调查。结果 NG阳性检出率为1.08%,CT阳性检出率为16.7%,UU阳性检出率为32.2%,BV阳性检出率为9.2%,念珠菌阳性检出率为35.0%,滴虫阳性检出率为5.8%,同时发现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模式。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分泌物病原体检查,只有明确病因,患者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是诊断妇女外生殖道感染的最简单、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应用该方法可对念珠菌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BV)等病原体感染做出较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还可对阴道内的菌群状况做出综合评价。1 阴道分泌物检查的常用方法1.1 生理盐水湿涂片法 生理盐水湿涂片用可于检出阴道滴虫和线索细胞 ,也用可于念珠菌检查。在生理盐水湿涂片中 ,阴道滴虫在镜下呈梨形或水滴状、无色透明或淡蓝绿色虫体 ,大小约 (10~ 30 )× (5~ 15 ) μm,稍大于白细胞。虫体借助于鞭毛和波动膜作螺旋式跳动 ,运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不同症状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因不同症状就诊患者的阴道微生态评价(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病原菌、AV评分、Nugent评分及五项菌群功能及炎症反应指标)检测结果。结果4019例被检查者平均年龄为33.56岁。其中阴道微生态正常占n70%(28/4019);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占99.30%(3991/4019);后者包括未明确感染的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占66.36%(2667/4019);明确感染的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占32.94%(1324/4019);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占24.33%(978/4019);需氧菌陛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患者占3.11%(125/4019);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患者占3.14%(126/4019);滴虫阴道炎(trichomonas vaginitis,TV)患者占5.15%(207/4019);混合感染患者占8.31%(110/1324)。优势菌群异常患者占54.32%(2183/4019)。结论妇科门诊中未明确感染的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构成比最高;在明确感染的患者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构成比最高;因此阴道微生态评价成为阴道感染性疾病诊断首选检测方法,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阴道分泌物中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数量与女性年龄状况、阴道分泌物洁净度及阴道炎症状况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508例妇科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其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的情况。结果 8508例标本中,检出滴虫731例,霉菌1681例,线索细胞596例。其中滴虫、霉菌、线索细胞在育龄期女性中检出率较高,阴道清洁度在Ⅲ°和Ⅳ°的检出率明显较高;滴虫在WBC3+、WBC4+时检出率较高,霉菌在WBC2+、WBC3+时检出率较高,线索细胞在WBC10/HP时检出率较高。结论阴道分泌物中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检出率与女性年龄状况、阴道洁净度情况及阴道炎症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未婚女性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状况。方法在自愿参与的原则下,对惠州地区3家工厂和15家沐浴体闲中心的未婚女性流动人口152人进行了阴道分泌物检查,检测项目:pH、滴虫、线索细胞、阴道菌群分析等。结果念珠菌阳性共21例,占13.8%;线索细胞阳性共31例,占20.4%。未发现滴虫;pH≤4.5者占92.8%、pH=5.0者仅占7.2%,pH平均数为4.06;菌群分析情况:可检出乳酸杆菌样菌高达95%。结论这一人群的乳酸杆菌样菌的检出率比以往报道偏高,pH检测结果比以往报道偏低,说明该地区的未婚女性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状况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V三项检测法在阴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90例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和BV三项检测。结果 890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BV三项检测法检出BV患者772例(占总数的86.74%),常规镜检(Am sel标准法)检出BV患者763例(占总数的85.73%),二者的符合率为93.40%,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746,P0.05)。890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BV合并VVC感染患者129例(占总数的14.49%),BV合并TV感染患者41例(占总数的4.61%),混合感染(BV+VVC、BV+TV)的发病率达到了19.10%(170/890)。结论 BV三项检测法不仅可初筛混合感染,而且与Am sel标准法在诊断BV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适宜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小剂量甲硝唑对中晚期妊娠滴虫性阴道炎妇女阴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中晚期妊娠滴虫性阴道炎妇女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妇女予以甲硝唑片0.2 g/次,3次/d,口服,连用1周。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结束后再加用乳酸菌活菌胶囊0.25 g/次,1次/d,阴道放置,连用1周。治疗结束后2周复诊,比较两组妇女的临床疗效、阴道乳酸菌检出率及产H2O2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妇女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2,P<0.05);观察组妇女阴道乳酸菌检出菌落≥1/2面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51,P<0.01);观察组妇女产H2O2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12,P<0.01)。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小剂量甲硝唑治疗中晚期妊娠滴虫性阴道炎妇女的疗效确切,能明显升高阴道乳酸菌数量及活性,纠正阴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了解妇肤康喷雾剂溶液对阴道常见的益生乳杆菌和致病菌的影响,为阴道感染疾病提供药物应用的理论依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从中国健康妇女阴道分离的乳杆菌、ATCC阴道来源的加德纳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培养,以中药制剂妇肤康喷雾剂作为培养基,通过绘制生长曲线,评价妇肤康溶液对阴道常见微生物的影响。结果妇肤康实验组中,乳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曲线随着时间延长轻微下降。加德纳菌在15h后可完全杀灭。结论体外培养时,妇肤康溶液轻微抑制乳杆菌生长,其能够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可以杀灭加德纳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本地区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1 830例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并探讨阴道菌群分布与年龄、季节以及复发性阴道炎之间的关系。结果 1 830例患者中菌群正常者547例(29.89%),细菌性阴道病(BV)319例(17.43%),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331例(18.09%),滴虫性阴道炎(TV)13例(0.71%),混合性阴道炎(MCVI)94例(5.14%)。共有90例(4.92%)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混合感染者复发率最高(10.64%)。阴道菌群异常者的年龄主要集中于30~40岁(73.00%)和41~50岁(76.06%),混合性阴道炎、VVC和BV主要集中于30~40岁和41~50岁的患者。秋冬季患者菌群异常的检出率高于春夏季,春季BV检出率最高,秋季VVC和菌群抑制检出率最高。结论 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既可表现为正常,也可表现为失调状态,其中混合性阴道炎最容易复发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患者阴道菌群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4.
需氧菌阴道炎(AV)是近几年才被发现的一种下生殖道感染,AV患者多主诉阴道瘙痒、灼热、性交痛,阴道分泌物稀薄脓性、黄色或黄绿色,氢氧化钾试验阴性,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或溃疡.其临床症状体征和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极为相似,仅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诊断易造成误诊.由于AV和TV致病菌的抗生素敏感性不同,只有通过明确诊断才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将国内外用于AV诊断的一些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方法做一概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阴道毛滴虫入侵人体后,可对人体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造成感染,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基础和关键。现就滴虫阴道炎的临床表现、致病机制及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做一评述,为临床医生诊治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当前本地区15岁以下女童患者外阴道感染微生态状况。方法 对该院妇科就诊的1 069例15岁以下女童患者外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检查指标有白细胞、假丝酵母菌、唾液酸苷酶以及存在于阴道中的球菌和杆菌分部情况。结果 将15岁以下女童分为<1岁、≥1~5岁、≥5~10岁、≥10~15岁四组,镜检白细胞检出率分别为52.4%、33.6%、39.8%、30.3%,唾液酸苷酶阳性率分别为38.1%、43.1%、38.2%、11.2%,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分别为2.4%、0.0%、2.8%、11.2%,女童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菌群中杆菌比球菌检出的相对要少。结论 女童患者外阴道分泌物微生态状况检测对临床评价这些女童患者阴道微生态及对女童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加重以及其他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阴道乳杆菌的功能状态及口服甲硝唑治疗后阴道乳杆菌功能的重建情况, 为TV的乳杆菌补充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TV患者及健康非孕女性各30例, 采用前后对照、标准对照的方法,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阴道乳杆菌功能(定植密度、乳杆菌分级、产酸能力、产H2O2能力、体外增殖能力), 研究TV患者阴道乳杆菌功能的变化和重建情况。

结果

TV患者阴道乳杆菌定植密度为(16.90±7.51)个/HP, 乳杆菌分级正常率为26.67%, H2O2阳性率为60.00%, 体外培养24 h pH值为4.71, 24 h菌液浊度为42.9 MCF。TV患者治愈后阴道乳杆菌定植密度为(32.09±8.79)个/HP, 乳杆菌分级正常率为39.13%, H2O2阳性率为60.87%, 体外培养24 h pH值为4.62, 24 h菌液浊度为45.6 MCF。TV患者治疗前阴道乳杆菌定植密度显著减少, 乳杆菌分级异常, 产H2O2能力、产酸能力、体外增殖能力显著减弱(均P < 0.05)。患者治愈后阴道乳杆菌定植密度显著增加(P < 0.05), 但未恢复正常, 乳杆菌分级、产H2O2能力增加不明显, 产酸能力、体外增殖能力较治疗前增强, 但均未恢复正常。

结论

TV患者阴道乳杆菌功能减退, 治愈后未能完全重建, 需帮助恢复阴道乳杆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