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85例AIDS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41.2%,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44.4%,致病菌以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为主,占57.4%,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占71.8%。35例患者中27例治愈,8例死亡。结论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AIDS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其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临床上以消化道真菌感染多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3.
杨丽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67-68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治疗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ICU病房4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米卡芬净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10例(25%),显效18例(45%),总有效率为70%,真菌清除率为60.8%,不良反应少,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结论米卡芬净治疗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两性霉素B治疗ICU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接受两性霉素B微泵静脉给药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性霉素B的临床有效率77.55%,真菌清除率75.51%.不良反应包括寒战发热(9.18%)、皮疹(4.08%)、静脉炎(1.02%)、恶心呕吐(6.12%)、低钾血症(16.32%)、肝损害(1.02%)和肾损害(4.08%).结论 国产两性霉素B对于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确定,采用持续微泵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免疫受损人群的增多,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此导致的致病率也逐年上升.如何及时诊断并有效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临床上面临的挑战之一.该文就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及现有的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科重症治疗病房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尤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例如:血液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ICU危重患者等)。不同疾病患者发生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各有其特点,外科重症治疗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中,患者多具有高龄、手术史、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普通病房更高^[1],病死率可高达38%-68%^[2],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3]。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患者由于严重免疫缺陷而易于并发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RT)的出现明显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随着HAART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艾滋病患者出现各种机会感染包括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然而,由于我国艾滋病患者明确诊断时大多处于疾病晚期,机体免疫功能极低;部分患者尽管接受了HAART,但是由于依从性、病毒耐药性等原因导致患者未能出现良好的应答反应,患者的免疫功能仍未能得到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迅猛增长,逐渐认识到对许多真菌诊断的重要性,本文就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概况、危险因素以及传统和新近发展的诊断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合理对待——浅谈侵袭性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l)的日益多见和危害频繁,国内外广为重视。在2007年3月15日至17日的我国第二届深部真菌感染会议上,各科医生对此颇多讨论。现归纳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ORTC/FICG)和美国国家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所真菌研究组(NIAlDMSG)有关专家制定IFI临床研究的诊断标准(Clin lnfect Dis,2003,34:7-12)以及2005年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54)根据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对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希望在实践中能制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时常出现,其感染周期较长,且易产生抗药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为了探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最佳临床预防方案,我院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8例,其中对照组传统预防方案,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预防方案.两组患者化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状况及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血压升高、转氨酶升高、肾功能衰竭、腹泻、皮疹、气胸、药物过敏等.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27个百分点(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5.1个百分点(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6.4个百分点(P<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由于在传统预防方案的基础上额外采用了伊曲康唑预防对患者进行预防,使得观察组的化疗感染率、不良反应状况均低于对照组,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应用伊曲康唑预防方案可以起到明显的侵袭性真菌感染预防效果,该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Lung transplan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relatively high incidence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that directly affect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dure. In addition, these infections may have immunologic consequences that
play a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lung injury syndromes and result in earlier loss of graft than otherwise would be expected
to occur. This article is an overview of the epidemiology and prophylax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following lung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2.
ICU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ICU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129例ICU深部真菌患者的血、痰、粪便、尿、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129例ICU深部真菌患者中共分离出152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5.92%,热带念珠菌占21.71%。感染部位以尿路感染最常见,占50.66%,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占29.61%。结论ICU深部真菌感染菌种和部位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Hidalgo A 《Revista iberoamericana de micología》2007,24(1):14-18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are a major cause of seriou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especially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due to neutropenia, corticosteroids, or hematologic malignancy. The role of imag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fungal infections and chest x-ray is still the most used exploration. Nevertheless, new approaches recommend the systematic us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for early documentation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setting with recognition of radiological pattern is the best approach to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s. The following is a review of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different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we can face in our daily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近20多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死亡率高居不下。现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有氮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等,存在品种少、真菌耐药性增加和毒副作用大等问题,迫切需要研制新型抗真菌药物。单克隆抗体具有精准靶向的抗真菌作用,兼有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功能,是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种可行且具有独特优势的药物。从作用靶点分类,可以分为靶向真菌表面多糖、毒力因子、蛋白和跨界抗真菌单克隆抗体。从抗体来源分类又可以分为天然抗体和重组抗体。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抗真菌作用,即对毒素中和或对真菌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及免疫增强作用,主要是补体的活化以驱动吞噬细胞清除或破坏致病真菌、中性粒细胞调理吞噬作用的激活以及诱导巨噬细胞调理吞噬。本文从药效学等方面总结了目前抗真菌感染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此外,针对抗真菌单克隆抗体的新型制备方法与传统制备方法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Jean-Paul's research interest is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nd biosynthesis of the cell wall of Aspergillus fumigatu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host. The A. fumigatus genome will now be used to understand multifactorial systems such as fungal virulence of an opportunistic fungus in an immunocompromised host and assembly and regulation of cell wall polymer rearrangemen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重症患者的真菌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的495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资料,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6.4%(81/495)的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其中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1.1%(66/212)、0.0%(0/19)、31.2%(5/16)、4.8%(10/207)和0.0%(0/4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值≤1.0E+9/L、粒细胞缺少时间≥8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是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是独立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5.830、41.667、3.745、8.264及39.085,P值分别为0.000、0.011、0.035、0.007及0.000)。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在粒细胞缺少时间较长病例中及时使用集落刺激因子、抗真菌药或重建微生态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