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科素养和生物学科能力等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梳理,提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指出目前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改进工作的潜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近几年来,我们根据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及我国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结合本省实际,主要抓了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教研工作。1991年,我们以主阵地——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统一的课堂教学分为若干侧面,组建了“教材中德育要素及其处理”、“...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质量、思想素质以及智能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正确地分析、评价生物课堂教学对于促进生物教学改革,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几年来我们在全盟范围内开展“最佳课”(或称优质课)评选活动,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初步探讨制定出一套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参照国内外有关的资料,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对一堂生物课的分析评价必须从如下六个方面(或称六大要素)入手。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当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是教师遵循  相似文献   

4.
冯莉 《生物学通报》1999,34(12):29-30
起源于山东省的“和谐教改实验”是我国教改实验园中的一朵奇葩。几年来,黑龙江省生物教研室在对和谐教学法进行引进、改造、融合和创新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生物学科特点的、体现素质教育宗旨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现已在部分实验地区和实验学校,初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 “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谐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分为3个阶段8个环节。1.1 …  相似文献   

5.
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四个要素组成的统一体,其中教学手段指的是教师给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物质条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除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图片、教科书等)外,由于科学技术的腾飞,电子技术的兴起,产生了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如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在教  相似文献   

6.
各种新兴技术正越来越深层次影响着课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未来教室以互动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组成各要素的作用,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第1课时)为例,尝试在未来教室环境下,通过2个实验活动,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收集、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活动探究,形成概念,探究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要素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  梁璇  王倩 《生态学报》2020,40(11):3851-3865
据虚拟水概念定义虚拟要素,并将其划分为虚拟资源要素和虚拟生态要素两类,选取虚拟资源要素中的耕地要素和虚拟生态要素中的化肥/农药要素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2002—2016年以粮食贸易为载体的虚拟耕地、虚拟化肥/农药要素的贸易量,构建虚拟要素贸易网络,通过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2002—2016年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化肥/农药要素的贸易总量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约25.51%、8.01%;虚拟耕地要素网络节点入度较大的为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地区,出度较大的为黄淮海和东北地区,虚拟化肥/农药要素网络与之相反;地区间节点强度的差异性大,虚拟耕地要素差值最大可达1459.56万hm~2,虚拟化肥/农药要素达61.38万t;二者网络节点度和强度的累积分布均符合幂律分布规律,其尾部的"重尾"现象揭示了节点度和强度的高可变性以及网络结构的脆弱性;虚拟耕地要素的输入区网络同配,输出区网络异配,揭示了地区间耕地要素的流动既呈集聚又有分散的态势,虚拟化肥/农药要素网络节点相关性皆为减函数,网络异配,揭示了虚拟化肥/农药要素在八大区域间联通的状况。网络结构特征分析为研究网络抗毁性特征和网络的优化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为中国粮食贸易格局和粮价制定以及各个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学习策略,运用分解观察要素、预设观察证据的方法,不断改进导学案的设计方案,使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准确地描述骨的形态结构,在学生掌握结构的基础上,猜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从而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达成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提前预设学生的观察过程及结果,可以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真正把观察落到实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黄敏 《生命世界》2009,(5):91-93
优质生物学课堂教学是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课堂教学,它坚持注重思维过程、生活经验、开放建构和整体联系的知识观,倡导主动性、交往性、创新性和体验性学习的学习观,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走向促进者。优质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优质发展。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践行学校“尊重+智慧+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使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并努力达到优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受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模式等经济社会多要素的综合影响。开展区域经济社会要素与碳排放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区域内部各要素空间格局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而且对于制定差别化的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推动区域低碳协调和均衡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京津冀地区2005—202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区域重心模型、空间关联性分析方法、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区域人口、经济、消费水平、第二产业、贫困度、碳排放量等经济社会要素的重心转移特征和地理集中度,并对各要素与碳排放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京津冀地区各经济社会要素均不同程度偏离区域几何中心,各要素在空间上长期处于不均衡状态,但随着时间推移,不均衡状态有所减缓。(2)研究期内,各经济社会要素的重心移动轨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京津冀地区各要素重心格局易于波动,碳排放与其他要素重心空间耦合性呈现波动式变化。(3)人口因素是影响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贫困度、第二产业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数值也都较高,贫困度、第二产业比重、经济发展水平也是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驱动...  相似文献   

11.
吴金凤  方斌  方玮轩 《生态学报》2015,35(14):4733-4741
自然和经济要素相结合构建农田利用布局可最大限度地优化农田经济和生态效益,是耕地保护最有效的路径之一。以浦江县为例,运用ArcG IS技术,以影响作物生长的自然因子为自然要素指标迭加成9个自然单元,运用生态位社会经济评价值确定出431个经济单元,两者结合形成作物综合要素单元,并以当地代表性的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蔬菜、水果为参照设计出具有最佳适宜性和较高综合效益的农田利用布局。测算结果与浦江县的客观发展实际相应证,说明生态位社会经济评价值NSEV与自然要素的结合确定作物布局区的方法,不仅能适度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且该方法实用性较强,选取的作物自然要素指标和经济要素指标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12.
连昊  郑钦玉  王晓惠  李莎 《生态科学》2014,33(4):797-801
城市生态支持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部分, 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 因此, 对该系统瓶颈要素的分析将成为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论文采用基于供需平衡原理构建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瓶颈要素评价体系, 并将资源要素的稀缺性和环境要素的多指标性引入到瓶颈要素评价体系中。通过对 2011 年重庆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各要素的实例分析, 得出大气环境、水环境、耕地资源和煤炭资源为重庆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瓶颈要素, 针对各个瓶颈要素提出进行调控的合理建议, 以求减缓由此而产生的瓶颈作用 , 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和实践为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式的平台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探索构建一个科学、实用、有效、客观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目前实现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主要课题之一,以充分体现《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所蕴含的先进教育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评价体系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并以整个学期的学习探究和实践活动为周期来全方位、多层次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俊辉  刘丹凤  任利剑  运迎霞 《生态学报》2024,44(10):4423-4436
面对突发的自然和人为灾害,城市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韧性城市形态被认为是化解城市脆弱性的关键得到关注,梳理国外研究成果对应对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不确定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韧性城市形态为主题,从概念与特征、形态要素韧性表现、评估及韧性设计等方面追踪国外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文献重点探讨了形态与自然灾害的关联;韧性城市形态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从宏观、中观、微观空间层次视角探讨城市形态要素韧性表现成果较多;形态要素韧性评估集中于道路网络要素的韧性表现;形态要素韧性设计关键在于空间异质性。基于分析结果可知,我国未来研究重点应集中在全方位构建韧性城市形态研究框架、丰富并拓展形态要素韧性评估方法与技术、重视形态要素空间异质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含高支链氨基酸的肝病要素制剂对急慢性肝损伤时血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变化。方法 :患急慢性肝损伤的住院病人 1 0 0例 ,男 86名 ,女 1 4名 ,平均年龄为 4 2 .4± 1 1 .8岁 ,随机分为肝病要素制剂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口服肝病要素或安慰剂。检查肝肾功能、血清支芳氨基酸 ,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肝病要素制剂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常规生化检验无明显影响 ;有改善和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增加血清BCAA/AAA比值 ;增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结论 :肝病要素制剂对急、慢肝功能损害有治疗作用 ,研究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区古树群落景观美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九华山风景区古树名木群落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6个有代表性古树群落和45个对比林分的景观图片和样地资料,采用美景度评判法获得美景度值.利用语义差别法对古树群落的景观要素进行量化,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美景度值与景观要素的模型.结果表明:古树群落美景度值显著高于其他对比林分;受测者对景区内古树群落树木排列、光感、树木大小变异等景观要素反应值较高;树木形态、色彩丰富度、树木排列、林下层统一度、层次感、自然整枝、乔木层枝叶统一度是影响古树群落景观质量的主要要素,F检验表明,通过这些景观要素建立的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我校“微生物学模块化实验”课程获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优良线下课程、创新课堂教学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一流课程建设的4个核心要素。首先,我们通过开教学研讨会集体备课;组建微信群及时交流讨论;组织申报教改项目、撰写教改论文、编写教材、参加教学比赛等活动,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教改愿望强、分工协作好的教学团队。其次,按“金课”标准建设线下课程体系,采用以模块化形式将微生物学实验建设成综合性、研究型实验课程,形成了“学习内容模块化、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技术综合性”的特色;线上课程增加拓展性学习内容,提升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家国情怀、科学家精神、学术规范、社会责任意识等课程思政元素无痕化融入课程建设中。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和以赛代练教学法促进学生掌握实验技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一系列公共健康问题,体力活动为建立绿色开放空间与健康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条研究路径。在公共卫生、医学等学科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绿色开放空间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进行了系统鉴别和梳理,旨在为绿色开放空间的健康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文章从空间、场所和感知3个层面梳理了6个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对每个要素的内容、指标、影响体力活动的类型等进行了归类,最终建立了绿色开放空间体力活动要素的初步指标框架,并基于此总结了相应的设计启示和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孟家岗林场森林景观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贾炜玮  李凤日 《植物研究》2008,28(4):497-502
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1989年和2006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林相图,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进行分析,提取森林景观要素内部结构指标等景观指数,并对孟家岗林场近20年的景观格局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孟家岗林场森林景观要素类型的增加以及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的增高,使得森林景观的分离度和破碎度也在增加;虽然落叶松林为该研究区域的优势景观要素类型,但其优势度却在逐渐降低,表明落叶松景观要素在向其它景观要素类型转化;首次对孟家岗林场进行景观内部结构指数分析,表明阔叶树和混交林景观要素类型是以成、过熟林为主,三大主要针叶树种以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人为干扰的加剧,使针叶林年龄结构趋于单一化。  相似文献   

20.
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础,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形成了六因素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以石家庄为例,对影响产业竞争力的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性产业要素、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要素、政府、创新这六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路径进行了阐释,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医"结合,多种手段搞好创新,积极承接生物制药产业外包服务,加强中介、信息等产业支撑建设,搞好社会文化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撑等,保证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