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中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对策。方法:2010年1月~2015年8月,本站流动采血车工开展无偿献血18424人次,采用回顾性分析,调取采血量不足报告,分析采血量不足原因,随机调查2015年8月内,初次无偿献血对象1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生采血量不足72例,发生率3.91‰,原因:献血者叫停37.50%,主要原因包括疼痛、心理紧张、后悔,献血反应占48.61%,采血过程中发生异常占15.28%,包括穿刺点出血、血管痉挛、怀疑有献血反应;有后悔心理占82.00%,献血前即后悔25.61%,后悔的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感觉身体有异常、服务态度不好;献血前有准备9.00%,知晓献血前准备注意事项10.00%;献血的原因中新鲜感35.00%、献爱心40.00%例、其它25.00%。结论:无偿献血采血量不足与献血者准备不足、护士穿刺差错等因素有关,应扩大宣传,以避免冲动性献血,对于初次献血者,也可给予一定的适应时间,给予必要的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母乳吸吮对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接受足跟采血筛查的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足跟采血,干预组在足跟采血前2分钟和采血结束后8分钟持续母乳吸吮。通过对两组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面容、哭啼等指标的观察和比较,评估母乳吸吮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结果:两组采血前、中、后不同时间点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采血过程中和采血结束后1-6分钟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采血结束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也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疼痛面容和哭啼开始的时间晚于对照组,持续的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吸吮可有效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张燕辉  张红军 《蛇志》2002,14(3):63-6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 ,但穿刺易引起疼痛 ,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尤其是长期输液的患者 )。如何减轻疼痛 ,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护理质量 ,对患者的恢复尤为重要 ,现结合我们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总结几点减轻静脉穿刺引起疼痛的措施 ,与同仁共同探讨。1 进针的速度与力度  进针速度慢是穿刺疼痛常见的原因之一 ,穿刺时进针的速度一定要快 ,要绷紧患者皮肤使其固定 ,快速进针。针对不同肤质的患者 ,进针的力度要有所不同 ,对男性肤质粗糙者 ,进针力度要大 ;对小儿、老年人进针的力度要小。2 进针后握针柄的手是否换手  握…  相似文献   

4.
林节娥 《蛇志》2016,(2):174-176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动脉血气分析的效果,寻找最佳的动脉采血部位。方法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入住急诊病房需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对照组经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情况以及患者接受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情况及患者接受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较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皮下出现血肿情况少,而且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杨洁敏  袁加锦  李红 《中国科学C辑》2009,39(10):995-100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本研究考察了情绪预期对人类恐惧面孔敏感性的影响.实验记录了被试在线索提示条件及无线索提示条件下对恐惧和中性面孔进行性别判断时的ERP数据.行为结果显示,不可预期条件下被试对恐惧面孔性别判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对中性面孔的正确率,表明不可预期的恐惧情绪对实验任务产生了显著地干扰效应.ERP数据显示,在不可预期条件下,在P2及200~250ms区间,恐惧面孔比中性面孔诱发了更大的波幅,情绪效应显著;而可预期条件下,人脑对恐惧面孔和中性面孔的反应类似,表现出情绪效应的显著降低.因此,人类情绪加工的负性偏向效应受个体情绪预期的调节.人类对不可预期的负性情绪敏感,相反当恐惧情绪的发生可以被提前预期时,个体对它们的神经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宋小岩  杜光娥  陈丽 《蛇志》2002,14(2):5-5
为了防止静脉穿刺拔针后淤血形成 ,2 0 0 1年至 2 0 0 2年以来 ,我们通过对 1 3 68例静脉输液和1 93 2例肘静脉采血者进行宣教 ,大幅度降低了拔针时的疼痛 ,减少拔针后的皮下淤血形成 ,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还保护了静脉 ,为下次穿刺创造了条件。现作者就如何防止静脉穿刺拔针后淤血形成谈一点临床实践的体会。1 静脉穿刺拔针后淤血形成的原因1 .1 按压时间过短 正常人一般出血时间是 1~3 min,凝血时间为 2~ 8min (玻片法 ) ,血小板计数为 (1 0 0~ 3 0 0 )× 1 0 9/ L。按压针眼的时间与发生皮下淤血有密切联系 ,所以 ,对正常人而言 ,…  相似文献   

7.
A型肉毒毒素(简称肉毒素)可引起可逆的局部肌肉麻痹,注射于特定面部肌肉可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还会干扰个体对情绪性材料(面部表情、语言文字和视频)中情绪信息的加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注射肉毒素会影响杏仁核的激活,影响奖赏系统的功能,以及其他大脑皮层的认知神经功能。面部反馈假说和社会反馈假说分别从个体与社会层面对肉毒素的作用加以解释:注射肉毒素使被注射者的肌肉反馈减少,弱化相应情绪的体验和加工;人际交往中,面部模仿使观察者的情绪体验与被注射者趋同,反过来同样影响被注射者的情绪体验。基于已有研究,本文提出面部反馈与社会反馈的整合模型对注射肉毒素影响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系统阐释。未来研究可拓展相关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关注肉毒素注射对不同层面和水平的情绪加工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认知神经机制,进一步明确面部反馈与社会反馈的相互作用,并且考察肉毒素用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被试对消极词和积极词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注意偏向,探讨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对两类情绪词汇诱发的情绪信息所产生的注意选择与偏向问题。方法:以情绪词为材料,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对情绪词汇的选择率和反应时。结果:(1)无意识注意阶段存在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2)在选择率上,被试对积极词汇的选择要明显多于对中性词汇或消极词汇,且女性对积极词汇的选择率要明显高于男性;(3)在反应时上,被试对消极词汇的反应时要明显快于中性词汇或积极词汇。结论:该实验结果说明,带情绪信息的词汇都较中性词汇更能引起被试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脑功能成像技术应用于疼痛情绪研究的进展,介绍了不同的皮层亚区和皮层下结构在疼痛相关情绪的产生和调控中的作用.指明了扣带回、前额叶皮质、岛叶、海马结构和杏仁核在疼痛相关情绪产生以调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永垒  任桂琴  王旭磬  何毅 《生物磁学》2011,(15):2979-2982
该文主要通过测评研究认知风格、内外向和情绪对军人认知反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场独立性者对图形的认知反应能力比场依赖性者强。情绪稳定性高者的认知反应能力好于情绪稳定性低者,外向性格者的认知反应能力总体上要高于内向性格者。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通过测评研究认知风格、内外向和情绪对军人认知反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场独立性者对图形的认知反应能力比场依赖性者强,情绪稳定性高者的认知反应能力好于情绪稳定性低者,外向性格者的认知反应能力总体上要高于内向性格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实验室中诱发心理疲劳后是否会对带有负性情绪的图片产生注意偏向。方法:选取34名某军医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者,记录被试者完成认知负荷任务后的主观情绪体验成绩及疲劳量表得分,并采集被试者对情绪性图片进行的点探测任务的反应时及错误率。结果:在主观报告上,被试者的负性情绪和躯体疲劳感得分显著高于完成认知任务前,在点探测任务的行为数据上,被试者对于带有负性情绪的图片的反应时长于带有正性情绪的图片,反应错误率也高于正性图片。结论:认知负荷任务能够有效诱发被试者的躯体疲劳感和负性情绪。具有疲劳感和负性情绪的被试者并未对带有负性情绪的图片产生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控制对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EICU病房需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采集送检,实验组在采集过程中对分析前负性因素加强护理质量控制,评估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率并分析。结果对照组50例,直接穿刺动脉采集标本356次,其中28次标本因为各种原因重新采集,准确率为92.1%;观察组50例,直接穿刺动脉采集标本368次,其中13次标本因为各种原因重新采集,准确率为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气结果的准确率与采血时患者状态、采血部位及采血的具体操作密切相关,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护理质量控制,可明显提高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东南部亚热带森林不同海拔树木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差异,建立了福建省武夷山脉东麓2个样点的4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轮宽年表,对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进行了bootstrapped相关分析和线性混合模型(LME)拟合。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地区马尾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年际波动敏感性较强,主要表现为与生长季前冬季光温条件以及生长季内7月降水的正相关,生长-气候关系在不同样点间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线性混合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高海拔树木生长变化,当使用前1年12月平均日最高温、当年1月日照时长和当年7月降雨量3个气候变量进行拟合时,模型解释量达到0.5,其中前1年12月最高温和当年1月日照时数在模型中起到主导作用,累积相对贡献率约占80%,说明生长季前冬季的光热条件是限制高海拔马尾松径向生长最主要的气候因子。因此,我国亚热带地区高海拔的树木径向生长可能对未来气候变化有更强的敏感性,相关森林管理政策的制定需要将此纳入考虑;同时我国亚热带地区高海拔森林中的树木有被用于树轮气候重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影响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达到减轻病人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方法:筛选部分接受静脉穿刺治疗的病人,对其穿刺时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护士良好素质和工作状态、病人积极的配合、病人穿刺静脉的充盈及穿刺部位的选择,是能影响病人静脉穿刺时疼痛的因素。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减少病人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因素,减轻病人的痛苦,护理措施简单易行,病人易于接受,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20,(2)
目的探讨早产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分析98例早产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预防与护理。结果 98例早产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并发症经过精心护理均痊愈。结论熟练掌握早产儿桡动脉的解剖位置,规范桡动脉采血操作技术,做好全面的护理评估与干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是减少和治愈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苏海瑕 《蛇志》2014,(3):354-355
目的:提高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名护士进行指压定点法行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理论及操作方法培训。结果95%护士熟练掌握指压定点法行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理论及操作方法。结论指压定点法实用性强,且操作快捷、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护士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一种简易、可重复、采血量较大的小鼠采血方法——改良小鼠颌下采血法。方法解剖观察小鼠面部血管,选取最佳体表进针点;选用微量毛细吸管快速高效采集小鼠血液。选用20只18~22 g SPF级ICR雄性小鼠,用改良采血针通过面部进针点采血。结果单人40~60 s内可完成1只小鼠颌下采血,采血量0.5~0.7 m L。结论改良颌下采血法具有对实验动物创伤小、采血量大并可重复采血等优点,尤为适用于初学者及大批量实验动物采血者。它是一种可广泛推广的简便、安全、快速、高效、采血量多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海霞 《蛇志》2017,(1):59-61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体位在缓解婴幼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接受静脉穿刺治疗的婴幼儿1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研究,单日注射为对照组,双日为实验组。对照组按操作常规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静脉穿刺前20ming及静脉穿刺后5min实施袋鼠式环抱体位进行常规操作,观察两组婴幼儿疼痛表情出现时间、开始啼哭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开始啼哭时间、疼痛表情出现时间均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啼哭持续时间、疼痛表情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体位可有效缓解婴幼儿静脉穿刺疼痛,且该法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平行侧入法硬膜外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9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产妇接受平行直入法硬膜外穿刺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50例产妇接受平行侧入法硬膜外穿刺麻醉。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宫缩、伤口、腰背疼痛VAS评分、术中穿刺情况、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3 d、7 d、14 d和2个月后腰背疼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宫缩、伤口以及腰背疼痛评分、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7 d、14 d以及2个月腰背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行侧入穿刺法行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提高剖宫产产妇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缓解产妇的术后疼痛,并降低术后腰背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