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娉  康娜  娄萍萍  涂海军 《生理学报》2020,72(3):407-417
不同地理位置的人类生活环境中氧气水平不同,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体内氧气的减少会引发多种疾病,如大脑缺血、缺氧导致的脑卒中。近年来利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简称线虫)作为模式生物研究机体对不同氧浓度应答和调控机制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表明,线虫会逃避氧浓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并对周围氧气浓度的变化有适应性,而且其在不同程度低氧环境中存在不同的应答与调控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线虫对不同氧气浓度的反应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1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动植物(包括人)生活所需要的能量、有机物以及呼吸所需要的氧气,从根本上讲,都是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叶绿素→淀粉+氧气因此,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来源,也是一切生物呼吸所需氧气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绝大部分来自绿色植物。然而,植物对人类的贡献还远不止此。人类要生存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空间和环境,而正是绿色植物起着保护环境的无与伦比的作用。互.净化空气人和动物以及绿色植物本身,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放出二氧化碳(CO2)。如果没有氧气,这些生物将因窒息而死亡。因此,氧气对维持需气生物的生命比水和食物更为重要。然而,大约在十亿年前,地球的大气层并不存在氧。随着生物的演化,出现了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才使大气中有了氧气。植物不断繁衍,数量逐…  相似文献   

4.
一、生态位置环境和食物是生物的生活条件和基础,任何生物都无法在真空环境中生活,这是人们的常识。对此,陈世骧同志有一段很深刻的说明:“生物和环境息息相关,环境改变生物,生物改变环境,前者的结果是适应,后者的结果是占领。一部生物发展史,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讲,是不断适应与不断占领的过程”。这是千真万确的。纵观地球表面,从地下到地上,从水中到陆地,从高山到深海,从动植物的体内到体外,处处都占  相似文献   

5.
从生物能学角度、生物化学氧化还原电势角度及化学反应平衡角度,解释O2为什么会抑制无氧呼吸;同时对氧气为什么会“杀死”专性厌氧生物;厌氧生物对氧气的耐受性为何不一样做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人员在6月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发现一种生活在地下深处并耐热的物种命名为Halicephalobus mephisto。地壳下三千米即所谓的地表下岩石圈,这些厚重岩石的温度超过了40摄氏度。这里的水分由于缺乏氧气而能够使大多数人们熟悉的生物窒息,但是名为生物膜的一些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却能够在这里茁壮成长。如今,科学家在这个地狱般的环境中首次发现了一种贪婪的捕食者--被研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国长足摇蚊幼虫(Tanypus chinensis)和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扰动对表层沉积物氧气渗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采集梅梁湾表层沉积物,借助高精度溶氧微电极,研究两种生物扰动作用下,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氧气渗透深度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并根据氧气在流动培养体系中浓度的变化和在扩散边界层中的扩散过程这两种方法计算界面氧气交换速率。结果表明,中国长足摇蚊幼虫和霍普水丝蚓两种底栖生物扰动均能提高沉积物界面氧气交换速率,且微电极法的计算值要低于流动培养法。通过溶氧微电极剖面能够准确的获得氧气渗透深度的信息。结果发现:长足摇蚊幼虫的扰动能提高沉积物氧气渗透深度并造成氧气在沉积物内空间分布的差异,长足摇蚊幼虫扰动后沉积物氧气渗透深度由无扰动的6 mm增至10 mm。与长足摇蚊幼虫相比,霍普水丝蚓扰动没有增加沉积物氧气渗透深度及造成空间分布差异。对比两种计算方法发现,在生物扰动作用下,由于生物作用的影响,根据氧气在扩散边界层的扩散得到的值可能会低估氧气的界面交换速率。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1985年,作者受上海市教学仪器公司的委托,研制生态球作活的直观教具供教学及观赏装饰用。生态球研制的核心问题是球内生物与非生物比例如何配置适当,保持各方面的平衡,使生物在密闭生态系统中能长期生活,不需由外界供给有机物、水、氧气、二氧化碳、无机物等。关于生态球作直观教具的研制,国外有些零星报道。作者在1985—1987年进行了系统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适应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为应对某种环境所演化出的特定表型性状.在高海拔环境条件下,氧气成为影响生物生存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世居高原的生物(牦牛)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生物体演化出适应于高海拔低氧的适应性性状.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反刍家畜(绵羊、山羊、牛)在短期内(约3000~5000年)同样适应了高海拔低氧环境,并形成适应性性状.本文综述了反刍家畜高海拔低氧适应性的性状以及各性状的鉴定方法,比较了传统与基于信息技术的高通量鉴定方法,并展望了精准适应性表型鉴定方法下的高海拔低氧适应性性状遗传机制解析,以期为未来高海拔地区品种改良和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有机体与生活条件的統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就在於前者時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条件進行着新陈代謝,同化着外界条件、变为它自己內在的因素.这种新陈代謝作用的停止,競意味着生命的死亡。因此自生命的開端,生物就与外界环境条件,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由於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長的系統發育过程中,生物建立了形成並發展着有利它生存的种种特徵与特性,表現的現象就是生物有机体与生活条件的統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