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东南海县鱿鱼岗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人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广东南海县鱿鱼岗新石器晚期墓葬中出土的人骨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认为这些古代人的骨骼属蒙古人种华南人类型。鉴定出他们的性别年龄分布,并发现有拔牙风俗。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根据非测量性特征,贾湖人具有一般蒙古人种的特点,其人种属性应归属于蒙古人种。根据测量性特征,贾湖人的体质特征主要表现在颅指数属于园颅型;颅长高指数Ⅰ和Ⅱ都属于高颅型;颅宽度高脂数属于中颅型;全面指数属于狭面型;上面指数属于中上面型;眶指数Ⅰ和眶指数Ⅱ都属于中眶型;鼻指数属于中鼻形;腭指数属于阔腭型;枕大孔指数属于阔型;总面有属于平颌型。  相似文献   

3.
河南渑池笃忠遗址仰韶晚期出土的人骨骨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蕾 《人类学学报》2011,30(1):55-63
本文对河南省渑池笃忠遗址仰韶晚期灰坑出土人骨的骨病做了详细的观察.在牙病方面.对龋病、牙周病、牙釉质发育不全等情况做了记录和分析,应用两样本率差异的x2检验,比较了龋病在性别、年龄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笃忠组龋病的患齿率性别差异不显著,与年龄变化也没有明显的关系.此外,笃忠组人骨标本中还观察到错(牙合)畸形、骨瘤、退行...  相似文献   

4.
磨盘山遗址是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盆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本文通过对遗址出土的6例新石器时代人骨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磨盘山组颅骨的形态特征可以概括为中颅型与正颅型相结合,阔额型、阔上面型、阔鼻型、中眶型并伴有颇大的面部扁平度;磨盘山组应属于亚洲蒙古人种范畴,在次级分类比较中与南亚类型在鼻眶形态和上面部形态上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在与亚洲蒙古人种各近代组的比较中,磨盘山组与广西壮族组关系最为密切,与蒙古组关系最为疏远;在与其他新石器对比组的比较中,磨盘山组与代表"古华南类型"的甑皮岩组、鲤鱼墩组和昙石山组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与"古中原类型"和"古华北类型"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5.
新石器时代人骨颞下颌关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宝鸡、华县新石器时代人骨22个成年个体的颞下颌关节进行研究。发现该时期人类中23%者存在髁状突和关节结节骨质的严重磨损、不对称磨损和不规则增生,认为这是由于强大的咀嚼压力所造成的继发性关节退行性变。颞下颌关节的测量结果表明,与现生人类相比较,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髁状突较大,关节结节较高,关节凹较深,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较小,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和口腔功能的改变颞下颌关节的变小和关节承压结构的减弱。  相似文献   

6.
山东济宁潘庙汉代墓葬人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泓 《人类学学报》1990,9(3):260-264
本文对潘庙遗址汉代墓葬出土的11例成年颅骨(男性7例,女性4例)进行了研究。颅骨的测量性状和非测量性状的分析表明,潘庙汉代居民在若干主要体质特征上具有亚洲蒙古人种的特点,并且与东亚蒙古人种最相近似。在潘庙汉代居民中存在着颅骨枕部人工变形的习俗,这一特点与大汶口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居民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6个比较完整的头骨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居民归属蒙古人种,它在表现出近于东亚蒙古类群的同时也反映出某些类似南亚蒙古人种特点,如低眶和阔鼻倾向等。这种南亚特点的表现也许可以认为是保留了旧石器晚期居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2011年在福建漳平奇和洞发现的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骸"奇和洞III号",是迄今在福建地区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人类头骨,为探讨华南更新世晚期向全新世过渡阶段人类的体质特征及现代人群的形成与分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本文对这件头骨进行了研究,奇和洞III号为35岁左右的男性个体,牙齿龋病严重,推测当时人类的经济模式主要以农耕为主。通过与更新世晚期柳江、山顶洞101号及14组新石器时代人类头骨的比较,发现奇和洞III号头骨兼有更新世晚期人类及新石器南、北方居民的混合体质特征:奇和洞III号头骨长而脑量大,似更新世晚期人类;其高而狭窄的面部、宽阔而低矮的鼻部,呈现出不同于南、北方人群的特殊体质特征。主成分分析显示,奇和洞III号与对比的新石器时代各组在头骨的测量数据上没有表现为明显的南、北地区间差异,但在头骨的测量指数或形状上存在时代和地区间的不同。本文研究为新旧石器过渡阶段人类体质特征的变异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9.
河南长葛石固早期新石器时代人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含有前仰韶文化期和仰韶文化期人类骨骼并存的地点,为研究这两期人类的体质类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头骨的观察项目和测量项目的分析表明,石固新石器时代人类在许多特征上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特点,其中一小部分特点使得石固新石器时代人类与南亚人种相接近。  相似文献   

10.
广西崇左县冲塘新石器时代人骨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广西崇左县冲塘新石器时代的3个个体(M02,S08,S09)的肢骨进行了化学元素(Sr,Zn,Ca,P,Cd,Ph)的含量测定.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当时人类的生活环境、食物性质作了推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四、头骨形态观察我们把形态观察的结果列于表7中。  相似文献   

12.
宝鸡、华县新石器时代人骨的错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宝鸡、华县发掘的新石器时代人骨中牙列较完整的颌骨标本进行观察及测量,以了解我国新石器时代人类中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情况。发现在该时期的人类中已可见到多种今天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统计了错(牙合)的发病率,并对一例颜面不对称畸形标本的病理机制和病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朱泓 《人类学学报》1994,13(2):126-133
本文所报道的17例新石器时代人类颅骨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右前旗的庙子沟遗址,其年年代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阶段。对该组颅骨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庙子沟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与现代东亚蒙古人种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4.
刘武  朱泓 《人类学学报》1995,14(1):8-20
本文采用Turner建立的人类牙齿形态特片分类标准观察研究了内蒙古察右前旗庙子沟新石器时代人类牙齿的非测量特并采用由非测量特征的出现率计算人群间生物学距离的MMD系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比了庙子沟与东亚地区其他人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庙子沟新石器时代人类在牙齿形成特征上与包括安阳殷墟青铜时代人类在内的亚洲东北部人类相近,而与东南亚人群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两具人头骨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认为这两具头骨在蒙古人种形态的发育上比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更明显,同时具有某些类似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的性状。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封开峒中岩发现的一枚人类右上第二前臼齿化石,其形态与现代人特征基本一致;同时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华南巨貘、中国犀等九种;时代为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东广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墓地90年代发掘的61具成年头骨进行小变异特征出现率的观察与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认为,广饶人群的蒙古人种地区类型属于东亚类型。同时本文结果提示,在明确蒙古人种地区类型的主成分分析研究中,贡献率较大的三个小变异特征为下颌舌骨肌线桥、舌下神经管二分、眶上孔,这将为以后人们用小变异方法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中如何选择观察项目方面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库布尔溪(Coobool Creek)人骨是1950年乔·布莱克(Black)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南部的莫莱河流域中段的马兰(Mallan)镇附近发现的,现在存放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解剖学系,少量标本存在新英格兰大学史前学和考古学系。作者在这批人骨的下颌骨上测量了颏孔高度和颏孔处下颌体高度,并用这两项数据计算出颏孔高度指数,结果表明这三项数据的个体变异和左右侧变异都很大,但三个项目的左侧平均数和右侧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