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雌、孕激素处理去卵巢家兔后观察子宫内膜鞘糖脂的含量和组成。结果表明、雌激素处理后、子宫内膜Gls含量是孕激素处理的十余倍,而孕激素增加NGSL含量的作用却比雌激素更强。两种激素对鞘糖脂组分的影响也明显不同。雌激素给药组子宫内膜鞘糖脂以多糖基组分GD_3 GT_(1b) CPH为主,孕激素组则以短糖链组分GM_3 CMH CDH为主。雌激素预先作用后再用孕激素或雌、孕激素同时给药,与单用雌激素后比较其短糖链组分明显增加,多糖基组分则明显减少,表现出两者的共同作用。上述结果提示:雌、孕激素对鞘糖脂代谢影响明显不同,雌激素使糖链复杂化、孕激素则使糖链趋向于简单。  相似文献   

2.
卵巢激素对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Le^y寡糖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Le^y寡糖介导了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的识别与粘附,在胚胎植入中起重要作用。其α1,2、α1,3岩藻糖基的合成分别与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FUT1)、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FUT4)的催化作用密切相关,应用Western印迹、免疫组化和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小鼠妊娠早期、去卵巢后雌孕激素处理的子宫内膜Le^y寡糖抗原以及其合成相关的FUT1、FUT4基因的表达,分析卵巢激素对Le^y寡糖表达的调控,结果显示:妊娠早期,FUT1、FUT4基因的转录水平随孕激素水平上程式而呈下降的趋势,这与Le^y寡糖抗原表达一致。进一步观察发现,去卵巢后经孕激素处理,FUT1、FUT4基因及Le^y寡糖抗原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雌激素处理组表达则明显升高;雌孕激素联合作用介于雌激素组和孕激素组之间,结果表明,孕激素能下调FUT1、FUT4基因的表达。雌激素对其有上调作用,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相互拮抗,提示雌孕激素可能通过FUT1、FUT4基因转录水平调控Le^y寡糖抗原在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Ma YY  Fan Y  Bai MK  Zhang JH  He YP  Yu LL  Yue LM 《生理学报》2008,60(4):541-546
本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卵巢激素诱导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cyclin G1的表达及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以探讨孕激素依赖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G1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作用.原代培养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待其生长汇合后分为4组:对照组(C组)、雌激素组(E组)、孕激素组(P组)、雌、孕激素共同作用组(EP组).加入相应激素作用24 h后,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细胞cyclin G1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间接观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布在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所占百分数.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cyclin G1在C组和E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上无明显表达,而在P组和EP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明显,且定位于细胞核内.MTT法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E组细胞活力明显增高,而P组和EP组的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表明雌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而孕激素则具有抑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C组相比,E组中处于S期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百分数增多;P组与EP组中处于S期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百分数明显减少,而处于G1期的细胞百分数和G2/M期的细胞百分数则明显增加.上述结果提示,孕激素依赖的cyclin G1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来参与孕激素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牛子宫上皮细胞内整合素αvβ3基因诱导差异表达的变化,以期为探究牛子宫容受态的标志蛋白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RT-PCR方法分析不同浓度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雌、孕激素协同作用对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诱导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单独添加孕激素10~(-7)mg/mL时,整合素αvβ3表达量均最高,10~(-7)mg/mL组内αv和β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独添加雌激素10~(-10)mg/mL组,αv的表达量最高,而β3的表达量最低。协同添加雌、孕激素组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αv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β3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单独添加孕激素和协同使用雌、孕激素时,均可以促进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mRNA表达量上升;单独添加雌激素的作用则与之相反。由此,整合素αvβ3在“种植窗”期的牛子宫内膜上皮中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子宫容受态参考标志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对异位内膜及MMP-2、TIMP-2、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育龄妇女正常分泌晚期子宫内膜注入裸鼠盆腹腔,建立EMs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予雌激素(E)、孕激素(P)、雌激素+孕激素(E+P)及对照(C)组生理盐水肌肉注射.术后18天处死裸鼠,取异位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PV6001/6002法)检测各组异位内膜MMP-2、TIMP-2、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种植前子宫内膜比较.结果:异位内膜较正常内膜MMP-2、VEGF蛋白表达增强,TIMP-2蛋白表达减弱(P均<0.01);E组、P组、E+P组MMP-2/TIMP-2比值及VEGF蛋白表达均高于C组(P均<0.01).E+P组同E组相比MMP-2/TIMP-2比值及VEGF蛋白表达无差别(P均>0.05).结论:异位内膜的侵袭性和血管新生能力增强,且对激素的反应不同于正常内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COS易感基因Hmga2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蜕膜化中的表达与调节。方法通过早期妊娠、延期着床与激活、人工蜕膜化、卵巢类固醇激素处理等实验,利用q PCR、Western blot技术,阐述Hmga2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结果 Hmga2随着妊娠表达量逐渐增加,着床点与非着床点相比表达量显著升高,胚胎激活组比延迟着床表达量显著增高,人工诱导蜕膜化与非蜕膜化比较表达显著升高,Hmga2的表达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呈正相关,体内受雌孕激素调节。结论表明Hmga2的表达与小鼠早期妊娠胚胎着床过程密切相关,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受活化胚泡和类固醇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PNA(花生凝集素)为探针,应用ABC亲和组化技术,对69例原发不育症患者的子宫内膜PNA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原发不育症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分泌期PNA受体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年龄相似、有生育史的对照组子宫内膜的阳性率.不育症子宫内膜分泌欠佳的PNA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不育症分泌期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阳性率.提示,这种差异可能与雌孕激素对两组子宫内膜作用水平的不同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少Finn CA于1984年首次报道的小鼠月经模型的观察时间点,以期为月经生理学研究提供一种较廉价且易操作的月经模型。方法应用成年雌性去势C57BL/6小鼠,给予续贯性激素处理,最末次激素处理后4~6h,实验组小鼠宫腔内注射花生油以诱导子宫内膜蜕膜化反应,对照组小鼠给予同样激素处理但无宫腔油剂注射。分别于油剂处理后31~35h(T3组)、56~70h(T4组)处死小鼠,称量子宫湿重,制作H&E组织切片,运用图像分析软件CAST2,计算全子宫横截面积(TUA)与子宫内膜横截面积(EA)。结果H&E染色子宫组织切片示在单纯雌激素作用下宫内膜呈单层立方上皮,核浆比较高,内膜基质疏松;雌孕激素联合处理后,分泌细胞易见,腺腔内可见分泌物。激素撤退后实验组T3观察到子宫内膜剥离,T4组示子宫内膜修复。对照组子宫内膜始终完整。子宫湿重在激素撤退后,实验组下降较慢。激素撤退后实验组T3的TUA继续上升而EA则维持原水平,T4组TUA与EA均明显下降。结论此模型在子宫内膜剥落期和早期修复期组织学特征与人类子宫内膜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人女性生殖器官和胎盘组织的凝集素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BC法和PAP法系统研究了9种凝集素对子宫、卵巢、输卵管、乳腺和胎盘绒毛等5种组织的标记状况,发现大豆素(SBA)只与子宫内膜被覆上皮而不与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结合;蓖麻素-1(RCA-1)则恰相反。胎盘绒毛合体细胞滋养层游离缘呈线状麦胚素(WGA)结合阳性,而细胞滋养层麦胚素(WGA)标记可为环细胞膜阳性。当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妊娠期和乳腺由静止期向泌乳期进展时,麦胚素(WGA)、双花扁豆素(DBA)、花生素(PNA)等凝集素在腺细胞游离缘的结合明显增强。此外,麦胚素(WGA)、花生素(PNA)、蓖麻素-1(RCA-1)等在子宫内膜、乳腺、输卵管、卵巢等组织的被覆上皮和腺上皮细胞都有较高的结合。间质中纤维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也与麦胚素(WGA)、花生素(PNA)、荆豆素-1(UEA-1)及刀豆素(ConA)等呈阳性结合。作者探讨了上述女性生殖器官和胎盘组织的凝集素标记特点、相互关系、共同规律及可能具有的生理生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用气相层析方法测定了7名正常妇女和11名服甲醚抗孕丸妇女尿中 E_3、E_2、E_0和 P_2含量的周期变化,观察到11名服药妇女中有6名排卵受到抑制(P_2<1mg/天),其余5名有排卵(P_2>2.5mg/天)。服药后无排卵的妇女尿中雌激素周期变化的特点是雌激素在后半周期有较大幅度的升高。部分服药后有排卵的妇女尿中三种雌激素的比例出现异常,E_2或 E_0含量高于 E_3,反映了体内 E_2的正常代谢受到了干扰。文中对服药后引起的激素周期变化与抗生育的关系作了简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EM)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实验组 :取EM和正常育龄妇女分泌晚期子宫内膜 ,剪碎 ,随机置入裸鼠盆腹腔 ,实验Ⅰ组切除卵巢 ,实验Ⅱ组不切除卵巢 ;对照组 :同法置入人大网膜。术后给雌激素支持。各组裸鼠分别于 5、10、15、2 0、2 5、3 0d脱颈椎处死 ,观察异位病灶生长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异位病灶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种植 5d即见异位病灶牢固粘附 ,主要发生在腹壁(56% )、膀胱旁脂肪 (2 1% )等部位 ,可见腺体细胞及散在间质细胞 ,时间越长 ,病灶与裸鼠组织融合越明显 ,盆腹腔粘连越重。用EM患者和正常育龄妇女内膜移植的异位病灶无差别 ,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的裸鼠所形成的异位病灶亦无差别 ,它们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未显示差别 ,多数呈弱表达。结论 裸鼠做为EM早期动物模型科学、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2.
人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正常、妊娠及慢性炎症三种状态下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以六种生物素化的凝集素为探针,对以上三种状态下的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进行标记。结果表明PNA.UEA-1.SJA的表达在分泌期比增生期为强;妊娠时输卵管壶腹部粘膜DBA、PNA、SJA表达比分泌期为强,而UEA-1表达比分泌期减弱;慢性输卵管炎粘膜凝集素受体的表达与输卵管妊娠时接近或相同。提示:月经周期中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的表达受雌激素及孕激素的调节;输卵管妊娠时的表达除受雌孕激素的影响外,还可能与着床时胚泡的局部作用有关;慢性输卵管炎易致输卵管妊娠的因素之一,可能与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都是类固醇激素受体这一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当雌、孕激素受体分别与其配体在细胞浆中结合后进入核内,与靶基因上特异的DNA响应元件结合,并适时募集一些辅助转录因子,诱导特定基因转录表达,影响靶细胞的功能活动。雌、孕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还因其在蛋白翻译后所发生的不同修饰而改变。蛋白翻译后的修饰种类繁多。经典的修饰为丝/苏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修饰。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泛素化与类泛素化修饰对激素受体的稳定性、在亚细胞定位及其对辅助因子的募集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并最终影响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本文旨在对国内外近几年关于雌、孕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调控及其在早期妊娠中的生理意义进行综述,这将有助于理解雌、孕激素作用异常相关的女性生殖疾病。  相似文献   

14.
去卵巢大鼠Ru 486与垂体及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结合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佘微明  王敏璋 《生理学报》1990,42(4):406-411
经雌激素诱发的去卵巢大鼠在肌肉注射不同量的 Ru486(0.1mg/kg—2mg/kg)之后,垂体及子宫内膜的胞液游离孕激素受体结合位点随着 Ru486注射量的升高而逐步下降。注射 Ru486 2mg/kg 30min 后,此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的结合位点就明显降低,2h 降到最低点,3h 开始恢复。以上实验说明 Ru486进入机体即可分别占领垂体及子宫内膜的孕激素受体的结合位点。然而 Ru486对此二组织的孕激素受体的结合作用并不完全相同,似乎子宫孕激素受体更易为 Ru486所占位,而解离也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子宫肌瘤大鼠模型的病理改变来探讨子宫肌瘤的病因机制。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观察大鼠子宫大体形态;HE染色镜下观察大鼠子宫平滑肌病理改变;镜下测量子宫平滑肌厚度,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来观察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局部平滑肌的反应。结果:雌、孕激素负荷造模后,大鼠子宫大体观子宫色泽晦暗,明显肿胀、结节;镜下观察大鼠子宫平滑肌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平滑肌增厚,部分呈瘤样增生。两组局部ER、PR检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镜下观察大鼠模型组的子宫有平滑肌瘤形成,雌、孕激素负荷法大鼠子宫肌瘤模型成功建立。子宫平滑肌瘤形成的病因机制中,雌、孕激素起重要作用,而且跟局部平滑肌对雌、孕激素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用放射受体法研究激素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取得不少进展。用同位素标记的凝集素测定细胞表面膜的凝集素受体,文献也有不少报道,其中尤以ConA为材料者较多,但多数结果不能说明受体与凝集素强度之间有对应关系。不过,这些数据都是用饱和分析法测定细胞与ConA的最大结合量,而未作受体与ConA间结合常数(Ka)的测定,可是Ka是受体分析中最关重要的一项数据。因为专一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应用氚标记配基交换法测定了早孕大鼠子宫细胞核雌二醇与孕酮-受体复合物水平,同时也观察了外周血浆这两种甾体激素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早孕期间子宫细胞核中雌二醇和孕酮受体水平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分别在受孕第3天和第4天出现雌二醇和孕酮受体高峰(均为~20,000结合位点/细胞);同时也分别在这两天观测到血浆雌二醇和孕酮浓度高峰(0.08毫微克/毫升和29毫微克/毫升)。我们得出的结论与其他研究工作者报道的一致,即血循环中卵巢甾体激素水平的升高导致子宫细胞核大量集聚激素-受体复合物,从而加速基因表达,刺激子宫的生长和细胞分化,为胚泡的着床造成适当的子宫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雌(Estrogen,E2)、孕激素(Progesterone,P4)对同期发情与自然发情小鼠子宫内膜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分布的影响。方法45只同日龄雌鼠,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自然发情组(对照组)、同期发情组、卵巢摘除组、P4处理组和E2处理组,5组小鼠在见栓后第4、6、8天分别取样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中PR的分布变化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个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的三种细胞中都有PR存在;同期发情组小鼠子宫内膜中三种类型细胞PR的表达与自然发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4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三种类型细胞PR的表达在见栓第4、6天显著低于卵巢摘除组(P〈0.05);E2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中PR在第4、6、8天时都显著高于卵巢摘除组(P〈0.05),而在腔上皮中则显著低于卵巢摘除组(P〈0.05)。结论同期发情处理与自然发情小鼠的子宫内膜上PR的分布,都受E2和P4的特异诱导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十种生物素化凝集素UEA-I、DBA、PSA、BSL、PNA、LCA、RCA-I、SBA、ConA及WGA分别对8W、14W、20W、28W及32W的人胎儿食管上皮进行研究,以确定胎儿食管上皮在发育过程中凝集素的结合位点以及结合方式随年龄的变化。结果提示,BSL、RCA-I、WGA的染色强度及特笥不受年龄影响,而与之相对应,UEA-1在除20W以外的食管上皮显色;含α-D-GlcNAc的糖复合物(DBA受体)只在20W表达;含α-D-man/α-D-Glc的糖复合物(PSA受体)则只出现于32W;ConA体虽在胎儿食管上皮各年龄组都表现阳性反应,但在28W□时受体在上皮各层细胞中的分布方式及染色强度出现了有意义的变化,即腔面细胞染色阴性,中层细胞染色强阳性,基底细胞弱阳性,而在其他时间腔面反应强阳性,中层中等阳性,基底弱阳性;PNA、SBA及LCA在各年龄组均呈阴性反应,这些结果表明,在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多个素结合位点,含α-L-Fucose、α-D-GalNAc、α-D-Man/α-D-Glc残基的糖复合物在分布方式和/或量上存在着发育相关性改变,即糖复合物的改变具有阶段性,总之,本实验资料提示,胎儿食管上皮在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结合位点,RCA-Ⅰ、BSL、WGA受体似与年龄变化无关,UEA-Ⅰ、DBA、PSA、ConA与食管上皮结合方式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可能提示含α-L-Fucose、α-D-GalNAc、α-D-Man/α-D-Glc糖复合物的分布的改变是在8-32W胎儿中与胎儿食管上皮的形态学发生和细胞分化有关的特征性事件,细胞表面及细胞周围基质糖复合物的这些改变可能影响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修饰靶细胞对支持胎儿食管上皮发育可能是必需的效应分子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在大鼠动情前期促黄体生成激素峰形成前后测定了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变化、下丘脑正中隆起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及弓状核区雌、孕激素受体密度改变和弓状核前阿黑皮素mRN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动情前期14小时时血清雌激素水平开始升高(P<005),于16小时时达高峰。此时弓状核雌激素受体密度降低(P<005),孕激素受体密度增加(P<005),前阿黑皮素mRNA水平减少(P<005)。前阿黑皮素mRNA水平与血清雌激素及正中隆起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呈负相关(P值分别小于001及005),与弓状核雌激素受体密度变化呈正相关(P<001)。提示弓状核的前阿黑皮素mRNA水平在此过程中可能受雌激素及其受体调控,下丘脑β内啡肽合成减少可能参与了排卵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峰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