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亚钳蝎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是一种名贵的动物药材;有搜风、止疼、镇惊之功效。近几年来,由于荒山的开垦,农药的广泛使用,蝎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失去平衡;产量日趋下降;人工养蝎便提到日程上来。在人工饲养中首先碰到的就是食物问题。这问题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孕蝎饲养繁殖器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氏钳蝎(Buthsu martensi)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种群数量最多的一种传统的药用野生动物。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近年来有些地方在人工养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由于孕蝎产仔期间性喜安静场所,一般都需要单独饲养,避免惊扰。在其产仔之后还要及时补充水分和食物,否则母蝎会残食仔蝎。因此,解决母蝎孕期的饲养繁殖器具是人工养蝎一项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介绍了我室在对马氏钳蝎开发利用的研究过程中,设计并制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方便的孕蝎饲养繁殖器具,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蝎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人工养蝎工作约始于五十年代末,我单位试养蝎亦已进行约有十年时间。由于蝎的养殖周期较长,以及饲养中困难较多,故至今尚未能大量投产。尽管如此,我们在蝎的饲养管理方面还是摸索到一些经验。鉴于近年来希望养蝎的人日渐增多,有必要把我们是如何建设饲养场和有关管理措施向大家作一汇报,以便共同努力,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希望通过人工养殖,使这一名贵药材的药源得到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生活着一种蛛形纲的动物,叫蝎子,又叫钳蝎。这种现代蝎子前面有两个大钳子,叫螯肢。还有四对附肢。尾部有个尾刺,能够向前弯曲。尾刺里面有毒腺,如果人们被它一刺,毒液进入人体,那是痛苦非凡的。蝎子是个见不得人的家伙。白天躲在碎石树皮底下睡大觉。一到夜晚,便精神十足,出来找东西吃,它喜欢吃昆虫、蜘蛛等动物。一般人因为它会刺人,都讨厌、害怕它。但我国河南等省一些地方却人工大养其蝎。为什么呢?原来,  相似文献   

5.
东五钳蝎(Buthus martensi Karsch,1879)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蝎子,分布于内蒙古、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福建等省,在辽宁主要分布于朝阳、锦州等地。解放前钳蝎在我国分布的北界为沈阳以北的铁岭及开原一带,而近10年来经调查,发现盖县以北地区几乎见不到蝎子了,蝎子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保护蝎子野生资源及给人工养蝎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74—1985年开展了对东亚钳蝎生态学的研究,现就辽宁省蝎子主要产区朝阳地区东亚钳蝎种群密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近800种蝎子,其中对人构成危害的约50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5万起蝎蜇伤事故。在墨西哥,主要由centruroides 蝎子引起的蜇伤事故,每年达7万起,其中约有1200例死亡。在巴西,常见的蝎子蜇伤事故主要是由tityus 引起的,其死亡率在成年人为0.8~1.4%,8~16岁为3~5%,8岁以下儿童则高达15~20%。在北非,80%的蝎蜇伤病例和95%的死亡例被认为是由androctonus australis 蝎子造成的。Belozet(1964)报  相似文献   

7.
赵云龙  朱麟  李文鑫 《蛛形学报》2010,19(2):110-114
蝎目是蛛形动物中较早登陆且又比较原始的类群,在蛛形动物进化历程中占重要地位,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本文对海南岛蝎子的生态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热带地区蝎目动物的地理分布和物种丰富度等方面的内容;在实践上,拓宽了应用的领域,有利于对不同蝎目动物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同时也为保护这类古老的动物提供了依据.经调查,共发现蝎目动物2科3属3种,均为海南已有记录种类,其中钳蝎科2种,分别为等蝎属的斑等蝎和狼蝎属的细尖狼蝎;瘦尾蝎科1种,系链尾蝎属的澳链尾蝎.  相似文献   

8.
蝎子也叫全虫,药名叫全蝎,在我国有不少地方出产,在医疗上有很大的效用,是医治痲风和大骨节病的良药。目前用蝎子配制的成药有三十种之多,而且还是川口药材之  相似文献   

9.
麝香是雄麝腺体的分泌物质,为珍贵的动物药材之一。近十年来,四川省马尔康、米亚罗、南川,陕西省镇平,安徽省佛子岭等养麝场革命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积极开展放犬活捕、人工养麝、活体取香群众性科学实验,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关于人工养麝和活体取香另有专文介绍,本文只介绍怎样放犬活捕林麝的方法。麝是我国的珍贵动物,应该很好保护,需要捕捉时应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有计划的合理捕捉,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人工饲养繁殖,以保护和发展我国珍贵药用动物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蛤蚧产卵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蛤蚧(Gekko geckl)是广西特产的一种珍贵药用动物,俗称大壁虎。由于多年大量捕捉,野生资源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目前已满足不了国内药用及外贸出口的需要。因此,进行蛤蚧的人工养殖研究非常必要。本文报道1979—1982年在人工饲养下所观察的蛤蚧产卵情况。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地区斑头雁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斑头雁(Anser indica)是我国西部地区较为常见,而经济价值较大的雁鸭类,在青海湖地区数量特别多。它们除繁殖于青海湖中的鸟岛外,在南山的山谷草地、天峻的山谷及黄河上游的扎陵湖等地均有繁殖记录。此种野雁易于驯养,解放后,当地居民曾捕捉雏雁进行饲养,积累了一些经验。青海省是高寒地区,一般家禽不能很好适应这里的生活条件。因此,对斑头雁的驯养问题,已引起当地人民的注意。为此,也引起了我们对野生斑头雁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亚钳蝎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钳蝎又称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蝎种。中药全蝎为名贵药材之一。全蝎的养殖和综合利用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蝎子养殖专业户,正从综合利用方面谋求新路。本文作者根据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报告,简单介绍我国东亚钳蝎的研究概况。 (一)全蝎的加工与蝎毒的提取 中药全蝎是活蝎制成干品,以干蝎配伍人药,因此,全蝎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加工方法和技术。要使干品得到符合《药典》的要求,首先除去蝎体上的泥沙,以每0.5公斤活蝎用盐量75克为宜,  相似文献   

13.
野生动物由自然环境中来到了动物园或其他人为方式的条件下,欲使其能够正常地生活,首先应注意其饲养管理工作,要饲养野生动物最好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第一,饲养野生动物要按照它的自然特点,逐步地改变它的生活条件。动物的内在机能的变化,是适应于其所在环境之变化的,有机体为了要能够适应这新的环境(气候、水土等生活条件),其内在机能必须也要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我们在饲养中,曾死了一些动物的,这些动物大都是因为新的环境,不能适合它的要求,(?)促使死亡。如有一种动物很名贵,生长于三千到四千公尺的高山森林里,它的食物是以一种很细小的竹子(当地称为麦秧草)为主,或间吃些野果,但到了城  相似文献   

14.
蝎子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随着时代进步,生态环境变化,适合蝎子生存活动的栖息场所越来越少,因此对蝎子的生态学研究显得越来越迫切.综合叙述了我国蝎子生态学研究进展,包括各生态因子(温度、水、光、噪声及食物等)对蝎子的影响以及蝎子种群的内部关系等2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根据目前世界各国对蝎目动物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对我国未来蝎子生态学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度条件下环境水分对中国林蛙幼体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David)主要生活于东北地区的森林中。由于过量捕捉和当地生境的破坏,野生资源已逐渐枯竭,不少地区已处于灭绝的边缘[1,2]。因此,开展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有积极意...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研究了彼得异蝎Heterometrus petersii的捕食行为,统计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蝎的捕食量.结果 显示,彼得异蝎捕食黄粉虫时仅使用螯,并不使用毒针,其捕食流程包括活跃、定位、尝试捕捉、捕捉失败、捕捉成功、来回走动、静止、摄取等环节.在一定温度(20~30~C)范围内,捕食量与环境温度成正比.温度为20℃时,蝎捕食量最小;温度为30℃时,蝎捕食量最大;温度为40℃时,蝎正常昼夜活动被打乱.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彼得异蝎捕食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蛇志》1996,(1)
人工养殖蕲蛇技术(接上期)二、饲养管理1.食物与投饵:蕲蛇以肉食为主,喜食蛙、鼠、晰蝎、鸟类、昆虫及其他小型兽类,最喜食棘胸蛙(石鸡)。蛇场词养可根据蕲蛇的食性,结合当地当时的具体条件,选择食物。一般每月投饵2~3次。2.温、湿度的控制:蕲蛇是变温动...  相似文献   

18.
谭江丽  花保祯 《昆虫知识》2006,43(3):348-351
通过室内饲养和观察,记述了扁蚊蝎蛉Bittacus planusCheng成虫捕食过程、雌雄交配和产卵行为。捕食过程分准备、捕捉、取食和清洁等4个步骤。观察到了雄虫的献礼行为,雌虫边取食边交配。存在有自相残杀行为。  相似文献   

19.
马氏正钳蝎(Mesobuthus martensii)又称东亚钳蝎,是中国最常见的蝎种。针对该蝎种系统性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学等手段对马氏正钳蝎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全面系统地描述了马氏正钳蝎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完善了该蝎种生物学特征的基础数据,特别是对其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及毒腺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观察和分析了马氏正钳蝎的螯肢、眼睛、步足及听毛、生殖孔、栉齿感受器、书肺、毒腺等结构特征及相关功能,探讨了不同视觉蛋白的差异性表达、感光功能差异性与蝎子生存进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蚊蝎蛉捕捉足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江丽  花保祯 《昆虫学报》2008,51(7):745-752
依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扁蚊蝎蛉Bittacus planus Cheng和缠绕蚊蝎蛉Bittacus implicatus Huang et Hua成虫足的外部形态、肌肉组织及超微结构进行了描述和绘图。蚊蝎蛉成虫三对足结构相似,均为捕捉式,以高度特化的跗节捕捉猎物,各跗分节间具发达的关节、凹槽和爪缩肌肌腱膨大区,第4和5跗分节的齿形成嵌合构造,在昆虫纲中为该类群独有特征。首次发现胫节伸肌b由腿节基部发出的一小块三角形肌肉组织和一条长肌腱组成; 爪缩肌肌腱在第5跗分节凹槽末端有一突起,收缩时突起羁绊于凹槽内的“Y”字形底托。分析了成虫捕食行为与捕捉足构造之间的关系,并简要比较了蚊蝎蛉捕捉足与螳螂捕捉足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