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uterine prolapse,UP)患者阴道前壁中Fibulin-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子宫脱垂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法对50例子宫脱垂患者的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3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妇科良性肿瘤行经阴道子宫全切术的非脱垂患者)组织对比,结合子宫脱垂的临床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子宫脱垂组织中Fibulin-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2.0%(26/50),明显低于对照组85.0%(17/20),III+Ⅳ度子宫脱垂患者阴道前壁Fibulin-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I+II度子宫脱垂组(P=0.009),伴有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子宫脱垂患者Fibulin-3蛋白表达较无SUI患者明显下降(P=0.004)。RT-PCR结果显示子宫脱垂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3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其含量与子宫脱垂的严重程度及是否伴有SUI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bulin-3蛋白和mRNA表达与患者阴道分娩次数无关(P值均〉0.05)。结论Fibulin-3蛋白和mRNA在子宫脱垂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存在低表达,并与子宫脱垂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SUI密切相关,Fibulin-3可能在子宫脱垂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miR-21表达水平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60例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60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胶原蛋白Ⅰ、Ⅲ和miR-21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miR-21表达水平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经盆底重建术和相关治疗之后,将术后1年子宫和阴道壁基本复位未见脱垂,且POP-Q分度<Ⅱ度的40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将术后1年内再次发生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且POP-Q分度≥Ⅱ度的20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并分期血清miR-21表达水平对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胶原蛋白Ⅰ、Ⅲ和血清miR-21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胶原蛋白Ⅰ、Ⅲ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miR-2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胶原蛋白Ⅰ、Ⅲ水平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呈负相关,血清miR-21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孕次、脱垂部位、胶原蛋白Ⅰ、Ⅲ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BIM、产次、miR-21情况对比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只有血清miR-21水平和BMI是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的预后独立因素(P<0.05)。结论:胶原蛋白Ⅰ、Ⅲ和血清miR-21表达水平与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疾病具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可以考虑应用三种指标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参考。而仅有血清miR-21水平和BIM水平是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脱垂的预后独立因素,可以用两者的水平来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提升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加圆韧带缩短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改良腹腔镜辅助下实施子宫悬吊术联合圆韧带缩短术者30例纳入观察组,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者3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的POP-Q分度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留院时长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是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在改良腹腔镜辅助下实施子宫悬吊术联合圆韧带缩短术对子宫脱垂患者的疗效显著,且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利用网片的前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妇科收治的以前中盆腔联合缺陷为主的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39例(POP-Q分度III-IV度)。实施经阴道Avaulta前盆腔重建术,24例切除子宫,9例保留子宫,其中6例因中盆腔重度脱垂联合行阴道残端骶棘韧带固定术,2例合并尿失禁同时行经尿道无张力悬吊术。术后随访12-25月,根据盆腔脏器脱垂评分(POP-Q)测量及PFIQ-7评分进行客观评价及主观感受评价进行中短期的临床效果分析。结果:39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POP-Q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客观疗效理想。术后阴道前壁及子宫、阴道穹窿脱垂等症状显著改善;到目前为止无一例复发。结论:经阴道前盆腔重建术治疗前盆腔重度盆腔脱垂为主以及合并尿失禁等复杂情况的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通常将阴道前后壁、膀胱或直肠等盆腔脏器突入阴道内,称为盆腔脏器脱垂,常发生于老年女性。盆腔脏器脱垂及其引起的排尿相关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最常用的方法为佩戴子宫托。子宫托治疗盆腔脏器脱垂已有久远的历史。使用子宫托可明显改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研究显示,对于机体而言,阴道内放置子宫托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阴道微生态环境平衡,从而使佩戴子宫托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增加4.37倍。同时使用雌激素可明显减少由使用子宫托引起的阴道微环境改变、出血、溃疡等症状的发生。现就子宫托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以及应用雌激素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和TTF-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与TTF-1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5%、36.67%、16.67%(P0.05),TTF-1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75%、53.33%、70.00%(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TTF-1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负相关(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C-erbB-2和TTF-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303)。子宫内膜癌中C-erbB-2阳性表达者五年生存率(80.90%)显著低于C-erbB-2阴性表达者(93.80%)(P0.05),TTF-1阳性表达者五年生存率(87.70%)略高于TTF-1阴性表达者(85.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显著上调,而TTF-1的表达明显下调,二者表达异常均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且C-erbB-2的表达上调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PR结构域蛋白1(PRDM1)、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3(KIF2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PRDM1、KIF23蛋白表达。分析PRDM1、KIF2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不同PRDM1、KIF23蛋白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DM1、KIF23蛋白表达阳性率上调(P<0.05)。有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PRDM1、KIF2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Ⅰ~Ⅱ期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PRDM1、KIF23蛋白阳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PRDM1、KIF23蛋白阴性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DM1、KIF23蛋白表达、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当中PRDM1、KIF23蛋白表达阳性率升高,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较高的患者PRDM1、KIF23表达阳性率上调,PRDM1、KIF23表达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S100A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与预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比较70例子宫内膜癌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100A4的表达,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的阳性表达率为57.14%(40/70),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100A4的阳性表达率为10%(4/40),显著低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但与肿块浸润子宫肌壁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呈显著相关(P0.05)。S100A4呈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均较S100A4呈阴性表达病例显著降低或缩短(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呈异常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预后预测的参考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残疾基因同源物2(DAB2)、核连蛋白-2(nucleobindin-2)、黏蛋白4(MUC4)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纳入研究。分别采集所有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DAB2、nucleobindin-2、MUC4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DAB2、nucleobindin-2、MUC4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此外,通过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并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DAB2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而nucleobindin-2、MUC4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DAB2阳性率低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而nucleobindin-2、MUC4阳性率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时长360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至随访结束,DAB2蛋白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6.67%(20/30),明显高于DAB2蛋白阴性患者的19.23%(10/52);而nucleobindin-2、MUC4蛋白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2.95%(14/61)、24.56%(14/57),明显低于nucleobindin-2、MUC4蛋白阴性患者的76.19%(16/21)、64.00%(1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可得: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DAB2蛋白阴性、nucleobindin-2蛋白阳性、MUC4蛋白阳性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DAB2存在异常低表达,而nucleobindin-2、MUC4均存在异常高表达,联合检测上述三项蛋白表达情况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宫颈鳞癌宫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1例宫颈鳞癌患者术后宫旁组织不同位点的hr-HPV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应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及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统计。hr-HPV在宫旁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距宫颈距离的增加呈明显的梯度下降趋势(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宫颈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内表达存在差异(P0.05),当临床分期ⅠB1期、宫颈浸润深度≤1/2以及无淋巴结转移时,hr-HPV在距离宫颈2 cm处主韧带、骶韧带及距离宫颈3 cm处阴道中表达开始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部分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可选择Ⅱ型改良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但阴道切除仍推荐3 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B方案(顺铂DDP、博莱霉素BLM),并了解其对Wee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用PB方案对64例ⅠB~ⅡB期宫颈癌病人进行介入化疗,观察化疗前后宫颈肿瘤体积变化及化疗后反应,评价介入化疗的效果。2、比较介入化疗后手术患者(观察组)与直接手术患者(对照组)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评价介入化疗的近期疗效。3、测定介入前后Wee1表达的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了解PB方案对Wee1的影响。结果:PB方案介入化疗的有效率(CR+PR)为87.5%,缓解率为96.9%,34.4%出现了发热反应。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92±0.3)h和(3.28±0.55)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3.1±131.9)mL和(542.8±5.6)mL,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受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方案介入化疗后,Wee1的表达较介入化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介入化疗方案有效、低毒,对ⅠB~ⅡB期宫颈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PB方案是值得推广的介入化疗方案,Wee1蛋白有望成为监测PB方案介入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Abi1、c-Abl和WAVE2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乳腺癌组织和24例正常乳腺组织中Abi1、c-Abl和WAVE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癌组织相比,Abi1和WAVE2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Abl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定位的改变。2.Abi1强阳性率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c-Abl阳性率及WAVE2强阳性率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Abi1蛋白表达与c-Abl和WAVE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Abi1低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乳腺癌中Abi1蛋白表达的变化可影响c-Abl蛋白的定位和WAVE2蛋白的表达。推测Abi1在Abl/Abi1/WAVE2通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中组胺H4受体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GAC组织(病例组)与配对癌旁组织(adjacent normal tissue,ANT)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胺H4受体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组胺H4受体mRNA的表达,统计分析组胺H4受体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胃腺癌组织中组胺H4受体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1.7%)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96.7%)。②胃腺癌组织中组胺H4受体mRNA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01)。③组胺H4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异常和肿瘤的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027和p=0.0011),也与有无胃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1和p=0.0049)。结论:组胺H4受体在胃腺癌组织有表达异常,表达量与病理分期相关。组胺H4受体表达异常和组胺水平紊乱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94,GRP94)和CD8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原发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及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及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6例宫颈癌及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结果:①在宫颈癌、CIN2/3、CIN1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82.4%、40%和22.5%;CD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1%、64.7%、90%和97.5%;GRP94在宫颈癌和CIN2/3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和CIN1组织(P均〈0.05);CD8在宫颈癌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及CIN2/3组(P均〈0.05)。②Western blot结果示GRP9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CD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③GRP94的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8的表达与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④宫颈病变组织中,GRP94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s=0.377,P=0.000);cD8的表达与HPV感染呈负相关(rs=-0.395,P=0.000);GRP94与CD8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08,P=0.000)。结论:GRP94表达可能是宫颈CIN进展及宫颈癌预后判断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放置LNG-IUS,同时服用米非司酮,每月1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仅放置LNG-IUS。观察两组疗程结束后、放置LNG-IUS后1、3、5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月经期、月经量、月经间期出血时间、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点滴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1.3%和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不规则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中的PTEN、p-ERK蛋白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初步探讨它们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快捷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18例结直肠腺瘤、13例结直肠正常黏膜中PTEN蛋白、和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与p-ERK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结直肠癌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57.5%)明显弱于腺瘤(72.2%)及正常组织(1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位置无关(P>0.05)2.结直肠癌组织p-ER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72.5%)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0.00%)及腺瘤组(66.6%),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随结直肠癌侵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Duke分期的进展而增高.3.PTEN蛋白表达强度与p-ERK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呈负相关(r=-0.452,P<0.05).结论 提示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PTEN蛋白的低表达或失表达不能有效抑制ERK磷酸化,使细胞发生癌变,并促进癌变细胞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7.
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并检测其病灶特征、动情周期、血管生成、子宫炎症等变化,以介绍和评价这一动物模型。方法新生ICR小鼠(15只)连续4 d滴喂他莫昔芬,并与同龄对照小鼠(15只)分别于42、85-95、135-145日龄处死,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子宫病理改变;阴道脱落细胞法检测动情周期变化;免疫组化补体31(CD31)染色计算子宫微血管的密度、直径及所占面积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的造模率为100%,且疾病严重程度随病程进展。部分给药小鼠可出现动情周期紊乱。85-95及135-145日龄给药小鼠子宫肌层微血管密度和面积比均高于对照小鼠(P〈0.05)。135-145日龄给药小鼠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口服他莫昔芬法可方便、高效的建立腺肌病小鼠模型,出现腺肌病相关的血管生成、炎症状态、疼痛相关受体表达增高等特征,是研究腺肌病发生、发展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盐酸法舒地尔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未转染组、转染组(转染Rn-Notch1-siRNA)、阳性对照组(转染Rn-MAPK-1 Control siRNA)及阴性对照组(转染Negative Control siRNA)等4组。采用盐酸法舒地尔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神经元。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SCs转染后荧光表达情况;RT-PCR检测Notch1、Hes1和MAPK1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otch1、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微丝蛋白亚单位(NF-M)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①siRNA转染72h,MSCs荧光表达最强,转染率可达91.3%±4.2%;同时,转染组MSCs的Notch1和Hes1 mRNA转录下降(P0.05);MTT提示转染组细胞存活率也显著减少(P0.05)。②盐酸法舒地尔可以诱导MSCs向神经元分化,其中以转染组诱导效果最佳,NSE、NF-M的表达率显著的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在诱导大鼠MSCs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可能存在Notch信号通路与RhoA/Rho激酶通路信号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MSCs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9.
梁聪  胡皓  方诚  梁洁  吴开春  聂勇战 《生物磁学》2014,(9):1683-1685,1661
目的:观察朊蛋白(PrPc)在正常结肠粘膜、结肠炎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rPc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炎及结肠癌组织(各40例)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结肠癌及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炎症程度等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rPc在正常结肠及结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结肠炎中表达较低,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24/4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的35%(14/40)及结肠炎组织的30%(12/40)(P〈0.05)。轻度结肠炎中PrP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重度结肠炎,结肠癌中PrPc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级、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PrP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增高,在结肠炎中表达较低,可作为临床判断结肠癌恶性程度及结肠炎炎症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