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将小分子抗癌药物PHA-767491和携带TRAIL基因的非复制型腺病毒(Ad-TRAIL)共同作用于肝癌细胞Bel-7404,探讨PHA-767491联合TRAIL蛋白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协同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荧光检测细胞凋亡现象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 结果表明,PHA-767491联合Ad-TRAIL抑制Bel-7404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优于单一用药. Western印迹进一步分析蛋白表达水平显示,PHA-767491可以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和Xiap的表达,从而显著增强TRAIL蛋白诱导Bel-7404细胞凋亡的能力;PHA-767491联合Ad-TRAIL处理Bel-7404细胞后,不仅Bel-7404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并且伴随着PARP和Caspase3的大量剪切. 本研究证实, PHA-767491和TRAIL的联合使用对抑制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表现出了显著的协同效应,为今后癌症药物的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麒麟菜海藻色素糖蛋白(SPG)对肝癌细胞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株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天经口灌胃给予100、50、10mg/kg的SPG,肿瘤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10d。环磷酰胺组隔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mg/kg.bw。取肝癌组织用MTT法测定各组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肝癌组织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剂量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0.20%和38.10%,而肿瘤对照组分别为5.00%和4.6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SPG组和肿瘤对照组的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711±0.028和1.135±0.032,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SPG可促进肝癌细胞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诱发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与奥曲肽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生长、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GC-823细胞,分别用NS-398(100μmol/L)与奥曲肽(1μmol/L)单独及联合处理不同时间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观察生长曲线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Real-time)PCR检测COX-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对照组BGC-823细胞生长良好,药物处理后,细胞变小、变圆,悬浮,联合组细胞形态学改变显著强于单纯用药组;药物作用后,细胞生长受抑制,出现负增长,联合组作用明显强于单纯用药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联合用药组诱导BGC-82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和对照组(P0.01);各处理组均使BGC-823细胞COX-2mRNA表达下调(P0.05);药物处理后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NS-398、奥曲肽联合可协同抑制BGC-823细胞生长、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mRNA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顺铂(DDP)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用索拉非尼和DDP单药或联合作用于细胞,观察最佳抑制效果.MTT法检测索拉非尼、DDP及两药联用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观察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胃癌SGC7901细胞经索拉非尼、DDP单独处理以及两者联合处理后,在不同浓度均能出现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与单药组相比,联合作用组对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高,表现为协同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的结果显示,经药物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两药联合作用的凋亡率要明显高于单药组.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对SGC7901细胞ERK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是pERK在单用索拉非尼及联合用药组的表达则降低,以联合用药组尤甚.结论:索拉非尼联合顺铂对胃癌SGC7901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的作用,两药联合表现为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增殖通路Raf/MEK/ERK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黄瓜香联合顺铂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40只接种H22肝癌细胞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黄瓜香组;顺铂组;黄瓜香+顺铂组(联合治疗组),观察小鼠的毒副反应及生存质量.实验19 d后,处死全部小鼠,剥离皮下肿瘤,称小鼠肿瘤重量,计算抑瘤率.结果 黄瓜香组的H22肝癌平均瘤重为(1.26 ±0.19)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 ±0.56)g(P <0.01).联合治疗组的平均瘤重为(0.57 ±0.42)g,均明显低于黄瓜香组(P<0.01)和顺铂组(P<0.01);其抑瘤率达69.8%,明显高于黄瓜香组(x2=16.9875,P<0.01)和顺铂组(x2=5.0602,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顺铂组,生存质量好于顺铂组;黄瓜香组与联合治疗组都能调节肠道菌群,扶植肠道中有益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生长,抑制大肠埃希菌生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瓜香与顺铂合用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能降低顺铂毒副反应,提高小鼠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细胞因子及顺铂(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 90只小鼠,设空白对照组10只,余80只依次造模为荷瘤小鼠,并随机分为8组: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顺铂阳性对照组(6 mg/kg DDP),APS低(50 mg/kg)、中(100 mg/kg)、高剂量(200 mg/kg)组,联合用药低、中、高剂量组(DDP剂量减半,APS各剂量同上),于造模次日起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药物0.3 mL。DDP每周一次,其余药物每天1次,连续20d。于第21天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并观察各组抑瘤率及免疫器官指数。结果 DDP、APS低、中、高剂量及联合用药低、中、高剂量组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9.30%、17.21%、39.68%、42.98%、51.02%、57.21%、65.11%(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0.01;联合用药组与DDP组比较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S中、高剂量组和联合用药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APS高剂量和联合高剂量脾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DDP组比较,APS各剂量和联合用药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升高。结论 APS能提高Lewis肺癌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增强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对免疫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在与DDP减半量联合使用时可使DDP抑瘤作用增强,且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说明APS对DDP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此项研究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阿霉素(ADM)联合顺铂(DDP)对宫颈癌CaSki细胞株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阿霉素、顺铂单独和联合应用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RT-PCR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Bcl-2和TNF-α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两种药物单独应用均可抑制CaSki细胞的增殖,联合用药(<12μg/mL)时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并与各药物单一应用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霉素、顺铂作用CaSki细胞后能上调TNF-α基因和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结论:宫颈癌CaSki细胞在化疗药物阿霉素和顺铂两药联合作用下通过诱导TNF-α和Bcl-2 mRNA表达量的变化发挥协同抑制作用,同时TNF-α的高表达增强了化疗药物阿霉素和顺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其机制主要与凋亡诱导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该文为探讨不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巨噬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用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和卡介苗BCG分别感染巨噬细胞RAW264.7株,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在感染后1,6,12,24 h,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G感染组凋亡率高于H37Rv感染组,在感染后1,12,24 h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噬细胞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其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中药止血粉联合止血后口服桃仁承气汤对上消化道出血小鼠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C57野生型雄性小鼠24只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止血组、联合组,三组建立了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模型。建模后2周联合组给予中药止血粉联合口服桃仁承气汤治疗,止血组给予中药止血粉治疗,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治疗。结果:实验过程中所有小鼠都存活,止血组、联合组治疗第2周与第4周的体重高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高于止血组(P<0.05)。止血组、联合组治疗第2周与第4周的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与IL-8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低于止血组(P<0.05)。止血组、联合组治疗第2周与第4周的消化道溃疡出血指数对比都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低于止血组(P<0.05)。止血组、联合组治疗第2周与第4周的胃上皮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低于止血组(P<0.05)。结论:中药止血粉联合止血后口服桃仁承气汤在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小鼠中的应用能减轻消化道组织损伤,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小鼠正常发育,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NC)凋亡的影响,旨在阐明APS对辐射性造血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结果结论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10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余9组经X射线(4.0Gy)照射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APS或生理盐水,并于照射后第1、3、7d处死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BMNC凋亡率、Bcl-2表达率,Western Blot法(WB)检测P53蛋白、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生理盐水组BMNC凋亡率、P53蛋白、Caspase-3激活片段(12+17KD)的表达升高,Bcl-2及Caspase-3全长片段(35KD)的表达降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2mg/kg APS组和8mg/kg APS组均能降低凋亡率,P53蛋白及Caspase-3激活片段的表达,升高Bcl-2和Caspase-3全长片段的表达。结论 APS对辐射引起的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替莫唑胺(TMZ)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株U251,分为ATRA组、TMZ组、ATRA+TMZ组和空白对照4组,应用MTT法测定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维甲酸受体β(RARβ)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ATRA+TMZ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72±0.12)%、(9.87±0.87)%、(23.87+1.32)%及(35.74±1.44)%,ATRA+TMZ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TMZ(P〈0.01)。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ATRA+TMZ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2±0.11)%、(4.16±0.35)%、(8.44±0149)%、(15.27±1.03)%,ATRA+TMZ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TMZ有更高的凋亡率(P〈0.01)。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ATRA+TMZ组RARp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0.452±0.054、0.837±0.068、0.195±0.021、0.376±0.039,ATRA+TMZ组RARβ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TMZ组(P〈0.01)。ATRA+TMZ组Caspase.的3蛋白表达相对水平为(0.832±0.059),明显高于ATRA组(0.334±0.041)及TMZ组(0.521+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替莫唑胺能更有效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增加其凋亡率,这可能与其增加RARβ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03)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促凋亡作用及对Smac、caspase-9、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经As20,处理,共分为四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采用MTT、Hoechst33258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其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凋亡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以及诱导凋亡作用;采用Westem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mac、caspase-9、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MTT显示:As203在体外能明显抑制SMMC-7721的生长,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33258显示细胞呈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具有剂量依赖性;AnnexinV-FITC/PI双染法显示:As203作用24小时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69±0.58),其余三组(4.01±0.58)、(5.99±1.69)、(9.26±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显示:As2O3作用SMMC-7721细胞24小时,Smac、caspase-9、caspase-3表达上升,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的As203能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mac、caspase-9、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大剂量顺铂(cisplatin,DDP)所致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观察外周血内毒素(endotoxin)在大鼠急性肾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36只,雌雄各半,依体重随机分为DDP用药6h、48h、对照组和生理盐水(NS)用药6h、48h、对照组,每组6只。10mg/kgDDP单次腹腔内注射,等量Ns对照。观察并记录用药后对照组大鼠的毒副反应;用药6、48h各组大鼠无菌条件下心脏穿刺取血、肝素抗凝,检测外周血内毒素含量,同时内眦静脉取血,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DP用药后6h,大鼠体重开始明显降低,用药48h后,大鼠腹泻逐渐加重,用药3d后大鼠死亡。DDP用药后6h大鼠血尿素氮、肌酐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DP用药后48h血尿素氮升至(18.71±9.9)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7.48±0.6)mmol/L(P〈0.05),同时血肌酐含量亦升至(49.6±14.1)μmol/L,与对照组(27.17±1.7)μmol/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DP用药后6h所有大鼠外周血内毒素含量都低于0.0218Eu/rrd最低检出限,明显低于NS对照组大鼠(0.3141±0.1477)Eu/ml(P〈0.01);DDP用药后48h大鼠外周血内毒素的含量增高均超过0.70Eu/ml最高检出限,明显高于NS对照组大鼠(0.1661±0.1198)Eu/ml(P〈0.01)。结论外周血内毒素含量的变化与大剂量顺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发病机制无关,但与大鼠肾功能衰竭有关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郭晓东  张芋月  胡瑾华  熊璐  周光德  赵雨来 《生物磁学》2012,(30):5838-5840,5901
目的:探讨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NF-κBp65和Caspase-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肝组织标本68例(慢重肝组),正常肝组织标本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p65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慢重肝组患者肝组织中NF-κBp65和Caspase.3阳性表达程度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慢重肝患者死亡组肝组织中NF-κBp65和Caspase.3阳性表达程度均明显强于存活组(P〈O.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慢重肝组患者肝组织中NF-κBp65和Caspase-3表达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449,P〈0.05)。结论:NF-κBp65和Caspase-3可能参与了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肝细胞凋亡过程,且具有一定相关性,并对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minocycline,MC)对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海人酸致痫组(KA组)和美满霉素预处理+海人酸组(MC+KA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2h、8h和24h海马部位Cytochrome C(CytC)免疫反应性。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4h、48h caspase-3 mRNA和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在KA致痫后2hCytC即开始有表达,8h达到高峰,24h表达减少,而MC预处理明显减弱此效应。caspase-3 mRNA的含量及caspase-3免疫反应性在24h时间点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48h时间点,K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C预处理则明显拮抗KA诱导的caspase-3高表达。结论 KA致痫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而MC能通过抑制凋亡途径对海马神经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82例肝细胞癌和92例癌旁肝组织中GS、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GS在肝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77.5%,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4.3%),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癌E—cadherin和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9.3%和58.8%,亦高于癌旁肝组织(30.4%和26.1%),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癌中GS的表达与TNM分期、转移和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E—cadherin和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脉管内瘤栓、TNM分期、转移和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肝细胞癌中GS表达与E-cadherin、β-catenin异常表达正相关。结论肝细胞癌中GS的高表达,与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的下调,可能是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联合检测GS、E-cadherin和β-catenin可能有助于判断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麻醉剂氯胺酮对乳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3组:氯胺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20 mg/kg、80 mg/kg氯胺酮,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麻醉后24 h,取脑组织作HE染色,用TUNEL法检测脑细胞的凋亡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低剂量组的凋亡细胞增多但不明显(P〉0.05),神经元核固缩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氯胺酮高剂量组的凋亡细胞数、神经元核固缩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显著性增加(P〈0.05)。神经元核固缩、凋亡细胞和Caspase-3阳性细胞均以皮层区多见。结论 80 mg/kg氯胺酮可引起乳鼠脑细胞凋亡,以皮层区为主,Caspase-3的激活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20 mg/kg氯胺酮对乳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较轻微,其临床等效剂量为3 mg/kg。氯胺酮小儿麻醉用量不宜过多,避免引起脑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PPSWE转基因小鼠发育过程中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规律。方法取不同发育时间(P0、P7、P14、P30、P00、P180)APPSWE转基因模型鼠与同时问点对照鼠,Nissl染色观察海马结构和锥体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细胞内Caspase-3表达变化,RT—PCR检测Caspase-3 mRNA表达变化。结果随着小鼠的生长发育,P14时间点以后,模型组CA1区神经元Caspase-3阳性细胞密度比对照组高,RT—PCR检测结果与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基本一致。结论APPSWE转基因小鼠发育中的海马神经细胞过度凋亡可能与阿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感应热疗联合放疗在小鼠4T1乳腺癌细胞株皮下移植瘤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经皮下移植4T1乳腺癌细胞株,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待肿瘤直径达到10mm左右,然后将其分为以下4组进行处理:标准对照组(未做任何特殊处理,C组)、单纯热疗组(48±2℃10min,MIH组)、单纯放疗组(10Gyx2次,R组)、热放联合组(10Gyx1次+48±2℃10min,MIH+R组).观察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体积抑制率.每组分别在实验处理后24小时处死小鼠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热疗后的第1-4周MIH+R组的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64.38±17.97)%、(73.90± 9.48)%、(77.43±0.71)%、(73.17±8.58)%;MIH组的分别为(40.66+ 21.46)%、(54.60±10.20)%、(51.22+ 5.05)%、(39.53±5.49)%;R组的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51.60±18.93)%、(57.53±9.76)%、(52.34±7.42)%、(35.42±4.14)%.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其中以MIH+R组抑瘤作用最显著.与其它组相比,Bcl-2在MIH+R组的表达显著下降,而Caspase-3的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磁感应热疗与放疗均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效地抑制小鼠4T1乳腺癌细胞株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而磁感应热疗与放疗的联合治疗的抑瘤作用最显著,而且降低了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1采用腹腔注射东莨菪碱0.3mg/kg(SCOP 0.3,n=10)和3.0mg/kg(SCOP3.0),连续注射60d,在第53天和60天用避暗法测定记忆行为,第60天处死动物后取脑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TH-ir和Fos-ir的表达。实验2根据实验1结果造小鼠记忆障碍的模型后将小鼠分成4组,1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其他3组腹腔注射阿朴吗啡0.1mg/kg(APO 0.1)、0.5mg/kg(APO 0.5)和2.0mg/kg(APO 2.0),每组10只动物,连续30d。在注射阿朴吗啡第23天和30天测定避暗行为。第30天处死动物后取脑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Fos-ir和TH-ir的表达。结果:避暗法测定记忆发现东莨菪碱抑制小鼠的记忆。第60天,东莨菪碱3.0mg/kg组(SCOP3.0)的潜伏期比NS组显著缩短,仅是NS组的1/4(P〉0.05),错误次数比Ns组增加了大约4倍(P〉0.05),SCOP 0.3组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与NS组没有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伏隔核和海马区的CAl和CA3的Fos-ir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且被盖腹侧区的酪氨酸羟化酶(TH-ir)和共表达TH/Fos-ir细胞显著减少(P〈0.01)。注射阿朴吗啡后明显缓解了小鼠的记忆障碍,且腹侧被盖区TH-ir细胞增加(P〈0.05)。结论:阿朴吗啡明显减轻东莨菪碱诱导的小鼠记忆障碍,是通过增强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