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道了采自安徽省金寨县天堂寨镇的中国对囊蕨属一新记录植物——光叶对囊蕨Deparia otomasui(Sa.Kurata)Seriz.。光叶对囊蕨之前仅发现于日本,其根状茎细长横走,叶片一回羽状,羽片羽状分裂,叶为纸质,有光泽,近光滑无毛,是对囊蕨属中形态较为独特的一个物种。该文对光叶对囊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生态照片和线描图,编制了安徽省对囊蕨属部分物种的检索表,同时对该种的保护等级进行了评估。凭证标本保存于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广西蕨类植物一新记录科——光叶藤蕨科.该科植物以茎圆柱形攀缘;叶二型,通常为奇数羽状;侧生羽片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不育叶羽片边缘具软骨质硬齿,羽片基部上侧具一腺体;叶脉细密,中肋两侧各具1行窄长网眼,向外伸出分离小脉;能育叶线形,孢子囊群密被羽片下面,无隔丝而与其他蕨类物种相区分.目前该科在广西仅记录光叶藤蕨1种,...  相似文献   

3.
地衣,是植物界中一个十分独特的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共有四百余属,近二万种。被人们视为宴席珍品的石耳,制取化学试剂的石芯,提取香精的扁枝衣,供作饮料的地茶,能提取抗菌素的松萝,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地衣是由二种植物共生而成的。这两种植物,一种叫做真菌,一种叫做藻类。真菌从周围环境吸收水和无机盐给藻类使用,含有叶绿素的藻类则进行光合作用,为真菌  相似文献   

4.
<正>在人类的世界里,我们被钢筋水泥所包围,被繁华城市的喧嚣裹挟,在大自然的领地里,一切却显得如此宁静、恬淡,而自然的力量在悄然之中涌动。在湖边、河岸、沼泽地,那些地貌各异的地带,有一种生命在水的拥抱与土地的抚摸之间游走,它们就是像香根草(Chrysopogon zizanioides)、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等一样的两栖植物——既能在水中生长,又能在陆地上生长的高等植物,  相似文献   

5.
光叶蕨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仅产于我国四川天全二郎山,是由秦仁昌院士在1966年发表的新属新种,当时唯一的一份模式标本由王文采院士和关克俭先生于1963年采自四川天全二郎山,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6.
形形色色的植物在地球上,生活着四十几万种植物。有的植物非常高大,象美洲的巨杉,最高可达100米,澳大利亚的杏仁桉树,最高可达155米;有的非常微小,三四千个结核菌并排起来,还能同时穿过一个针眼。有的构造非常简单,一个个体由一个不完全的细胞组成,如细菌的细胞质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叶绿素;有的构造相当复杂,如向日葵和牵牛花,身体有根、茎、叶、花等部分。  相似文献   

7.
我们收获玉米时,偶尔会发现某些植株的雄花序上结满了籽实,这是一种返祖现象。玉米的单性花,本是由两性花演化来的,雄花中的雌蕊已退化,由于返祖现象的发生,某些植株雄花中的雌蕊发育起来,且授精结实。  相似文献   

8.
自植物界登陆以来,又经历了近四亿年的发展与演化,终于形成了今天气象万千、形态各异、生态类型多样并遍布全球的植被景观。在名目繁多的植物类群中,生存于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距今3.7—3.2亿年)的一个已经绝灭了的植物类群——原裸子植物纲,晚近才被确定下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格外青睐。我国著名古植物学家徐仁、李星学和周志炎三教授,曾率先对这类植物作过简略介绍。原裸子植物在高等陆生植物的发展演化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本文拟对这一植物类群再作一些较为系统的介绍。原裸子植物概念的形成原裸子植物的概念,是由美国古植物学家C.B.Beck首先提出的。1960年,他在研究北美晚泥盆世植物化石时,意外地发现一种古羊齿(Archaeopteris)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该研究报道了采自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的铁角蕨科铁角蕨属一中国新记录植物——东方铁角蕨(Asplenium×akaishiense Otsuka),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该物种形态介于过山蕨(A. ruprechtii Sa. Kurata)与细茎铁角蕨(A. tenuicaule Hayata)之间,可能是二者的自然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河南省鳞毛蕨科耳蕨属一新记录种——亮叶耳蕨(Polystichum lanceolatum Baker)。对该种进行了特征描述,并编制了河南耳蕨属植物检索表。该种近似正宇耳蕨(P.liui Ching),但羽片上侧耳状凸起不明显,边缘有7~8个具短刺头的牙状齿,孢子囊群在主脉上侧最多3个,下侧不育或偶有1个,囊群盖圆盾形,全缘等特征而不同。凭证标本存放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HEAC)。  相似文献   

13.
前言植物碱为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主要存在于植物界,但某些动物体中也可能含有。植物碱大多数都具有特殊而显著的生理作用,因而许多种植物碱都是重要的药物。含植物碱的植物在古代已被我国人民利用作为药物。约1500年前我国编写的第一部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包括了如麻黄、黄连、黄檗、贝母等多种含植物碱的药用植物。但是直到十九世纪初期才分离出第一个单体的植物碱,就是从鸦片中提出的吗啡,此后不断地有新的植物碱发现。近二三十年来,对植物碱的化学和药理方面的研究日  相似文献   

14.
本属与其近亲属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及碎米蕨属(Cheilosoria)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属夏绿、中生,根状茎及叶柄的鳞片大,长圆形或卵圆披针形,先端长钻状,边缘有锯齿或有具柄的腺体;叶片长圆披针形,或有时为卵圆形,长为宽的2—3(4)  相似文献   

15.
陆树刚   《广西植物》1990,10(3):186-188
<正> 植株成丛生长。根状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具纤细的匍匐茎。叶簇生。叶柄被披针形棕色的鳞片。叶片卵状披针形,二回羽状。小羽片或裂片边缘有锯齿。囊群盖小,膜质。 该组近于sect. Fibrillosae Ching,但裂片的叶脉三分叉或羽状,容易区别;该组不同于sect. Dryopteris在于根状茎分枝。  相似文献   

16.
报道福建省膜蕨科新记录植物--广西长筒蕨[Abrodictyum obscurum var. siamense (Christ) K. Iwatsukiin],其所代表的种和属均为福建首次记录。凭证标本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耳蕨属一新组——新生耳蕨组Sect.Neopolystichum Ching。小羽片背面具披针形小鳞片 使得新生耳蕨组显著区别于后生耳蕨组Sect.Metapolystichum Tagawa(emend.Zhang&Kung,1996)。 本文对新生耳蕨组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共记载本组植物7种,并给出了各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认为九州 耳蕨P.kiusiuense Tagawa是大叶耳蕨P.grandifrons C. Chr.的一异名,二尖耳蕨P.biaristatum(Bl.)Moore极有可能并不分布于喜马拉雅、中南半岛、缅甸和云南。  相似文献   

18.
植株中等大小。根状茎直立或斜升。叶簇生。叶柄被金黄色披针形的鳞片。叶片一至二回羽状复叶。囊群盖大、贝壳状,革质,笼罩着成熟的孢子囊群。 本组与大果鳞毛蕨组Sect.Pandae Frasm-Jenkins接近,但叶片一至二回羽状,囊群盖贝壳状,故易区别。 该组大约有7种,云南产6种,本文记载5种。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采自安徽省祁门县安凌镇的中国蹄盖蕨科安蕨属一新记录植物——华日安蕨(Anisocampium×saitoanum (Sugim.) M. Kato)。推测该植物是华东安蕨(A. sheareri (Baker) Ching)与日本安蕨(A. niponicum(Mett.) Yea C. Liu,W. L. Chiou et M. Kato)的自然杂交种,形态介于两亲本之间。对华日安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墨线图和安蕨属植物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报道四川省峨眉山地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蕨类植物光叶蕨[Cystopteris chinensis (Ching) X. C. Zhang & R. Wei]的新分布记录及其野外生存环境和现状。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PE)。论述了目前光叶蕨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