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6年9月2日,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采集到蛇类标本3号(2♂,1♀),经鉴定为尖喙蛇(Rhynchophis boulengeri),为广东省爬行动物新纪录。标本保存在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正>眼镜蛇科Elapidae已知349种(Pyron&Burbrink,2012),其中眼镜蛇亚科Elapinae 130多种,分隶18个属(Lawson et al.,2005;赵尔宓,2006)。该亚科蛇类具神经毒,形态各异,身体大小差别很大。某些体形较大的物种或类群,如眼镜王蛇属Ophiophaqus、眼镜蛇属Naja、曼巴蛇属Dendroaspis等,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因而受到较多的关注和研究。然而,该亚科中体型较小的种类,如中华珊瑚蛇属Sinomicrurus物种,由于它们攻击性弱、生活隐匿、野生数量较少、标本不易获得等原因,却  相似文献   

3.
云南老君山发现福建华珊瑚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4月20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君山的季风常绿阔叶林(22°57′0.97″N,104°36′17.27″E,海拔1 218 m)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经鉴定为福建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kelloggi,图1)。该物种国内已知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海南、广东、广西、贵州和重庆,国外分布于越南和老挝。本次发现为云南省首次发现。标本现保存在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尖吻蝮又名蕲蛇、祁蛇、五步蛇、棋盘蛇,喜生活在100~1350m高山区,唯我国特有品种。近年来,因大肆捕捉,野生资源大为减少,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发展人工养蛇,特别养幼蛇,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现介绍尖吻蝮孵化和幼蛇人工饲养技术:1孵化尖吻蝮为卵生蛇...  相似文献   

5.
山东日照发现王锦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9月8日,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镇范家石槽村发现一条王锦蛇Elaphe carinata(Guenther),其特征为:长约2 m,重约3 kg,粗在体中段的直径约5cm.  相似文献   

6.
彭丽芳  黄松 《动物学杂志》2015,50(1):159-159
<正>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地处皖南山地多雨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较少,气候温和。2014年5月10日21时,在祁门县渚口乡伊坑村旁的山径上(29°49′08″N,117°32′17″E,海拔254 m)采集到蛇类成体雌性标本1号(采集号:HS14023,标本保存在黄山学院标本馆)。当时气温17℃,小雨。经鉴定该标本为游蛇科(Colubridae)脊蛇属(Achalinus)棕脊蛇(A.rufescens)(图1)。棕脊蛇为小型穴居或隐匿生活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9月初,作者带领学生在安徽黄山进行野外专业实习过程中,在黄山区汤口镇浮溪村收集到一条雌性蛇(图1 ) ,经鉴定为双全白环蛇(Lycodonfasciatus) ,为安徽省蛇类新纪录。双全白环蛇在分类上隶属爬行纲、蛇目、游蛇科、白环蛇属。该标本现保存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保  相似文献   

8.
位于湘粤交界的湖南省郴州地区莽山林管局去年捕获的特殊白尾毒蛇群,经著名蛇类专家,中国蛇协顾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赵尔宓教授鉴定:确认为国内外尚未发现和记载的新蛇种,并将这种白尾蛇正式命名为“莽山烙铁头蛇”。  相似文献   

9.
2013年5月,在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黄岩乡野外考察期间采集到1号游蛇科蛇类标本,经鉴定为青脊蛇(Achalinus ater),为湖南省蛇类新纪录种。此记录能为研究青脊蛇的形态变化和地理分布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藏自治区首次发现的王锦蛇Elaphe carinata标本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其他地理种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察隅发现的蛇类标本属于王锦蛇指名亚种E.c.carinata,并存在明显个体变异特征。本文首次报道了"鼻间鳞前部外侧下延与第1枚上唇鳞相接,从前方和上方将鼻鳞包围"的地理种群个体变异特征。西藏察隅采集的王锦蛇标本在形态量度上与德钦居群在腹鳞数量、体长等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2019年8月,在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徐家坝一溶洞中发现齿蟾雄性成体1只,并采集到12只蝌蚪标本。雄性成体标本形态特征与红点齿蟾(Oreolalax rhodostigmatus)模式产地标本相符:即鼓膜明显,有鼓环,雄性第一、二指上婚刺粗大,内外掌突长椭圆形,极显著,排成倒“八”形;体侧有10余个极显著的橘红色或浅黄圆疣;腋腺及股后腺大而圆,橘红色。蝌蚪体形肥大,紫色或无色透明,第一行短唇齿的下方,又有一行短唇齿位于左、右第一和二行唇齿之间,两口角处副突多,且有小齿。故鉴定为红点齿蟾,为云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2.
2012年8月在云南省保山市进行翼手类动物多样性调查时,于龙陵县仙人洞(北纬24°21',东经99°21')用雾网采集到16只蝙蝠,其中雄性10只,雌性6只。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18项外形指标和25项头骨指标。该物种体型较大,头体长73.9~89.0 mm,前臂长76.0~81.3 mm;鼻叶之马蹄形前叶基部外侧各具2个附小叶,前叶中间有缺刻,前叶宽8.20~10.09 mm,缺刻深1.25~2.01 mm;前后叶的侧缘连接。经鉴定为莱氏蹄蝠Hipposideros lylei,保留6号标本(雄雌各3只),标本保存在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文报道了该物种的形态特征、外形及头骨的测量数据,描述了它们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3.
2021年9月,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采集到一雌一雄2号白环蛇属(Lycodon)物种个体,两个体具有以下形态学特征:背鳞17-17-15行,光滑;上唇鳞8枚,下唇鳞10枚;颊鳞1枚,入眶;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8枚,2 + 3 + 3排列;腹鳞209 ~ 213枚(+ 1或2枚前腹鳞),雄性尾下鳞90对,雌性标本尾末端缺损,肛鳞完整。活体背面棕黑色,雄性体背部具29条浅色环,尾背部具12条浅色环,雌性体背部具30条浅色环,尾背部具10条浅色环。2号标本与锦白环蛇(L. pictus)原始描述中提供的形态学鉴定依据相符。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本次采集的标本与已知锦白环蛇样本的遗传距离在0.3% ~ 0.8%之间。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鉴定此次采集的白环蛇属标本为锦白环蛇,为贵州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长兴县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了2002年在长兴县18个地点采集的石制品148件,其中3件出自网纹红土和紫红色黏土层中,其余的都是脱层的。在石制品中,多台面石核和手镐占比例较高,在重型石器的尖刃类(手镐和手斧)中,它们的尖刃基本上不是锐的,而是呈小圆头状的。它是否为小区域特点的反映,值得注意。这批石制品的年代,除2件可归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段和1件属旧石器中期外,其余暂定为旧石器时代制品,但最早不会越过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晚段。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4月22日,杜银磊等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那邦镇那邦村一水塘(24°42′58.40″N,97°34′08.70″E,海拔239 m)拍摄到一只鸭类(见封面)。该鸟通体棕褐色;头、颈褐色并杂有白色点斑,而不全为黑色,与疣鼻栖鸭(Cairina moschata)不同(Johnsgard 2010);颈部领环黑色,下体深色,与瘤鸭(Sarkidiornismelanotos)有别(Johnsgard2010);飞行时,可见翼上的白色覆羽与蓝紫色的翼镜形成鲜明反差),翼下的白色覆羽与黑色的飞羽形成鲜明对比(图1);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9月12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城郊(25°02′N,100°31′E,海拔1 370 m)发现1只体弱鸟类,后送至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恢复体力后被放飞。该鸟暗褐色,多杂斑;头顶浅棕黄色,有黑色纵纹;初级飞羽基部白色,翼上覆羽具棕色边缘;中央尾羽延长,尾羽基部显白色,尾上覆羽斑驳;嘴灰色,嘴尖黑色;脚黑色,有蹼。经查阅有关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尹琏等2008,刘小如等2010)确认该鸟为  相似文献   

17.
宋要强  刘平 《动物学杂志》2016,51(2):260-260
正2015年12月30日,在镇坪县境内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浪河口(32°04′38″N,109°29′35″E,海拔813 m)发现并拍摄到2只灰背燕尾(Enicurus schistaceus,图1)正在河道乱石滩上觅食。经查阅《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及保护》(于晓平等2013)、《中国陕西鸟类图志》(孙承骞2007)、《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1)和相关文献资料(巩会生等  相似文献   

18.
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总体上呈单调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单调递减格局;区系平衡点出现在海拔2000 m 左右.在平衡点之下,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而在此之上,则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内植被垂直带谱主要由1500 m以下的干热河谷植被、1500~2000 m左右的云南松林、2000~2600 m的常绿阔叶林、2600~3100 m的硬叶常绿阔叶林、3100~3600 m的亚高山灌丛和3600 m以上的高寒草甸构成,这与传统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