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长阳人化石发现后 ,很长时间未曾在长阳人化石产地或附近发现过旧石器。当然 ,这绝不能说长阳县境内就没有旧石器 ,只能说工作还做得不够。正如中科院贾兰坡院士在为“长阳人”题词时所写 :“长阳人不可能单独存在 ,附近还会有更多的材料 ,应进行大量调查工作。”真的不出贾老所料。就在贾老题词后不到10年的1993年 ,我们在配合清江隔河岩水电工程的考古发掘中 ,在长阳人化石产地西北不到30公里的清江南岸鸭子口乡的“鲤鱼山”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用火的遗迹 ,经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实验室用铀系法测定 ,其年代为距今1…  相似文献   

2.
《化石》1984,(4)
湖北长阳县钟家湾大队龙洞是“长阳人”化石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7月上旬,该大队在架线时,将该洞右侧两株小树(女珍和枫香树)擅自砍断,高压电线正从“长阳人”遗址洞顶穿过,严重影响了遗址的环境风貌和观众的生命安全。事故发生后,长阳县文化局派人前往调查,对该大队负责人提出了批评,并通报县属有关单位和乡镇。通令将高压电线迅速改线撤出,必须在化石洞后50米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第四纪的地层里蕴藏着丰富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是毫无疑义的,这不仅在理论上为科学家们所公认,而且在三十多年来不断由地层中有所发现,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新的发现又有了显著的增加,更为之所证实。这些材料的发现在科学上是有重大意义的,因为通过它的研究,可以说明人类的起源和揭发原始社会的发生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远古时代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在后世人看来常常感到惊奇,甚至长时间地成为不解之谜。关于北美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来源就是这样的问题之一。在美洲发现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北美洲已经有了人类。可以肯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美洲人不是起源于美洲的,因为在美洲至今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物。那么,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美洲人来自何处呢?打开世界地图可见,美洲四周环水,海洋把美洲与欧、亚两洲隔开,因此自然地又产生一个问题: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如何进入美洲的呢?  相似文献   

5.
许家窑遗址1977年出土的人类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1976年,在许家窑遗址发掘获得9件人类化石、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器。这些遗骸和遗物已由贾兰坡教授等进行了研究和报道(1979)。1977年7—9月,我们对许家窑遗址又作了进一步发掘,共获得人类化石8件及大量的石器和骨器,还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本文仅对1977年发现的人类化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河套人”的新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过內蒙伊克昭盟南部的无定河上游,早在1922年就发現了更新世晚期的人类化石;所得的材料(一枚門齿化石),經过研究后,名之为“河套人”。它代表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在我国北方生活的一种原始人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室今年夏天組織了一个野外工作队,从調查这个地区的第四紀地貭概况和其变化的历史入手,研究过去各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遺址和人类化石出土地点,并扩大  相似文献   

7.
《化石》1978,(1)
自从1959年在坦桑尼亚发现“东非人”头骨化石及175万年前的旧石器以来,东非成了古人类学界注意的中心。1972年在肯尼亚发现了KNM-ER1470号人类头骨化石以后,更加深了古人类学工作者对东非的向往。 1977年8月,我们中国科学院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赴非考察组一行六人,应坦桑尼亚民族文化与青年部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邀请,访问了这两个国家。在主人的热情接待和周到的安排下,我们对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及化石地点都作了访问。此行收获很大,特别是两国朋友对我们的友情更使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卵石遍地的平原、干燥而深度侵蚀的高原以及干枯的内陆沙漠盆地,构成了中国中亚地区的自然景观。在那里,似乎没有指望找到任何一点史前人类住地的迹象。然而,就在本世纪上半叶,包括安德鲁考察队在内的几支重要的国际考察队来到荒凉的中亚原野,在这片被誉为“人类摇篮”的不毛之地寻找人类化石证据。即使在今天,古人类学家们也不肯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上溯三百万年前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及工具发现于东非,而在东亚却未见有超过一百万年的人类化石的记录。但是,一些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距今50万年的我们祖先直立人的化石标本是在东亚发现的。比如,在华北北京近郊的周口店洞穴堆积中,已发现了至少45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并伴有数以万计的石器和其他文化遗物。另一方面,在苏联的中亚地区,尤其是在乌兹别克及印度北部也找到了直立人及其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董为 《化石》2011,(4):40-43
通过对北京猿人的化石的研究使我们了解到人类在演化过程中身体体质所显示出的进化特征,而这些进化与当时的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北京猿人化石的出土地点主要在周口店遗址的第一地点,出土北京猿人化石的堆积地层厚度超过30米。这些地层以及从中出土的动物化石和北京猿人的遗物为我们研究北京猿人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当山东半岛沂蒙山区骑子鞍山发现猿人化石之后,临沂地区文管会就把注意力放在寻找这一时期和其后的人类文化遗物方面。根据本区的地貌特点,我们划出两个重点工作区,以便进行专项调查:一个是黄海沿岸的日照县(今改为日照市);一个是沂、沭河两岸。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早期智人牙齿化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银运 《人类学学报》1986,5(2):103-113
中国目前较为可靠的早期智人牙齿材料应包括在巢县、许家窑、长阳、周口店新洞和桐梓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代表一类与早期组早期智人相当或十分相近的古人类。丁村人类牙齿化石可能是代表晚期组早期智人也可能是代表解剖学上的现代智人。就牙齿材料而言,尚无充分的证据能表明在中国曾同时存在过两种类型的早期智人。  相似文献   

12.
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写作《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光辉著作,到今年六月已是整整一百周年了。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伟大理论,指出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主导作用。在当前回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中,重新学习恩格斯的这篇光辉著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一百年以前,当恩格斯写作这篇光辉著作的时候,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材料的人类化石和石器时代文化遗物还很少发现,而且由于宗教势力的压制和“权威学者”的阻挠,没有被一般人所接受。近百年来在世界许多地点发现了不少这方面的材料,充分证明了劳  相似文献   

13.
黄学诗 《化石》1990,(2):5-5
从肯尼亚北部发现的2.5百万年前的人类头骨,意味着目前已被接受的人科两分法不得不被三分法所代替。从而出现了许多可能的新解释。根据目前的理论,简直很难发现一种新的人科化石能导致人科分支树的重大改变。然而1985年夏季在肯尼亚北部发现的一具阳当完整的头骨正是这样类型的化石。包括著名的“露西”骨架在内的南方古猿阿法种,是十多年前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这具新头骨无疑是继阿法种材料后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又一重大发现。并因此使人们对人类起源问题重新进行考虑,至少意味着现在一般为古人类学界所接受的人科两分法不得不被三分法所代替。  相似文献   

14.
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园艺场都罗生产大队的白面山山腰,距市中心西南约12公里,离发现柳江人化石的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洞东北约2公里,1953年发现该洞,洞口向南,离地面约高20米。洞内堆积坚硬,呈淡黄色,内含大量软体动物的外壳和少数鹿牙等化石。195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室华南调查队在该洞堆积内发现了一些用砾石打制的石器、一件扁尖的骨锥和一件粗制的骨针。并确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1961年审定为柳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3年8月22日,柳州市博物馆在白莲洞又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发掘,又有新的发现。现报告如下: 文化遗物这次发掘发现了一件用灰黑色石英岩砾石打制的石器。制法系向单方直接打  相似文献   

15.
河南孟县一新种水牛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牛的化石在中国发现的地点和材料不少,它是牛亚科化石中最常见的一种,包括的种也很多,因而在地层上的价值也比较大。中国的水牛化石曾先后经胡步伍(Hop-wood),布尔(Boule),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杨钟健,步林(Bohlin),高井冬二,柯伯特(Colbert),何尤(Hooijer)等研究过。杨钟健教授在1936年时曾将当时中国所发现的水牛类化石进行过初步的总结,但此后又有不少新的发见和报道。在这篇短文內,我们准备介绍河南孟县发现的一个新种,和江苏青浦的一个上臼  相似文献   

16.
湖北大冶石龙头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湖北省大冶县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积极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1971年冬,大冶湖水利工程的民工们,在章山公社石龙头的一个石灰岩洞穴堆积里,发现了不少哺乳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湖北省博物馆派笔者等)于1971年冬至1972年春前往清理和发掘,又发现了早期人类的文化遗物——旧石器。这是湖北省古人类遗迹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今后在湖北东部以至长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古生物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化石的兴趣越来越浓,但又常常笼统地将它与考古混为一谈,其实研究化石与考古并非一回事。我们知道,化石通常是指经过自然界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动物贝壳、骨骼、牙齿和植物茎干、花叶、种子等)、遗物(蛋、粪便等)及它们的生活遗迹(虫迹、足印等)。研究化石,即是研究这些“遗体”、“遗物”和“遗迹”,这属古生物学的范畴,与地质学关系密切;而考古,则是根据历史上遗留下的各种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8.
泥河湾层中新发现一处旧石器地点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泥河湾层中寻找早更新世时期的人类遗迹,已成为中、外许多科学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在泥河湾村附近,大量古文化遗物从属于下更新统的泥河湾层中发现了。新的发现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王法岗  李锋 《人类学学报》2020,39(2):161-172
“许家窑人”化石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西端的侯家窑遗址。该遗址20世纪70年代历经数次发掘,发现古人类化石20件、石制品数万件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虽然已有大量关于遗址的研究成果发表,但人类化石和考古遗物的出土地层仍有些模糊,文化层时代也存在较大争议;年代数据在20 kaBP到500 kaBP的大范围间变化,影响学者们对“许家窑人”及其文化遗存演化位置的认识。鉴于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07~2012年对该遗址开展了持续的考古调查及发掘,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廓清遗址埋藏的地貌部位和文化层的分布状况等基本信息。侯家窑遗址的地层包含上、下两个文化层;下文化层以下2~3 m(距地表约14.5 m)处确认了不整合接触面,其下为泥河湾层堆积,之上为河流阶地堆积。综合对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地层描述、新发掘地层以及人类化石保存状态的认识,“许家窑人”化石应出自遗址地层沉积序列的上文化层中,而非湖相的泥河湾层中。通过对目前遗址已有测年数据的重新梳理,我们认为,上文化层即“许家窑人”化石的时代为200~160 kaBP,主要对应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早期;下文化层的准确年代仍需验证,目前光释光年龄为198±15 kaBP, 26Al/ 10Be埋藏年代为240±50 kaBP。  相似文献   

20.
1961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吴新智、毕初珍和笔者等到广东西部的高要、罗定、封开等县寻找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遗物。經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在不同的洞穴中发现了几处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堆积物,并由其中采集了一定数量的标本;同时我们也注意了这一带的有关第四紀洞穴方面的资料。本区域内的第四紀洞穴及其堆积物,楊鍾健等在“两广新生代地层”一文中(1935)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