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兰花的种子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蓬勃发展,种子培养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蔬菜、果树和林木等的培养.这是因为利用种子培养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缩短成株时间,提前开花;对一些不能正常萌发的种子及稀有的、珍贵植物的种子,可以把它们的种子接种在加有合适的激素和有机生长物质的培养基上,就会大量萌发而延续后代;另外应用最多还是通过植物种子的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无菌苗,为快速繁殖提供无菌的外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2.
4种野生兰花种子特征及离体培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野生兰花--虾脊兰、羊耳蒜、石仙桃及密花石斛的果荚、种子、种胚性状进行初步研究,并对其种子进行离体培养。结果显示,4种野生兰种子为白色、淡绿或黄褐,呈纺锤体或椭球体。羊耳蒜、石仙桃及密花石斛种子具种孔,种胚浓密且清晰可见;种子萌发较快且萌发率高,其中以石仙桃及密花石斛种子萌发最快,仅需36d,萌发率高达100%。虾脊兰种子未见种孔,种胚不甚明显,种子萌发缓慢且萌发率低。4种兰科植物种子均以原球茎方式萌发,通过继代培养,获得了一批无菌苗。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小叶兜兰的繁育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无菌播种的方法,辅以TTc生活力测定等方法,比较了小叶兜兰种子在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和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率,对小叶兜兰种胚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探讨种胚发育程度与萌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叶兜兰种胚的发育阶段对萌发的影响最大,授粉后255d的种子萌发率最高(90.71%),该阶段种子仍呈白色但微干燥,种胚刚发育至球形胚阶段,胚柄尚存。1/4MS和1/2MS为小叶兜兰适宜的基本培养基,添加100mg·L^-1的土豆汁对小叶兜兰的无菌萌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花杓兰种子无菌萌发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授粉15周后的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 P.F.Hunt et Summerh.)种子经0.5%NaClO溶液处理后,无菌下播于培养基因表面,20周后种子最高萌发率达到90%。KT和BA促进兰花种子萌发的机理是作为一种萌发诱导物质直接起作用。而不仅仅是拮抗ABA的抑制作用而促进种子的萌发,培养基,激素和种子预处理萌发率高低的关键,种皮是阻碍黄花杓兰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火焰兰进行无菌播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萌动的培养基为1/4MS 椰子水20% 蛋白胨1 g L-1 蔗糖10 g L-1,播种30 d时萌动率可达93.1%;适宜萌发的培养基为VW 椰子水10%,培养75 d时萌发率达36.6%.盐浓度较高的MS培养基不适合种子萌发和原球茎生长,低盐的KC培养基上种子能较好地萌发和成苗;添加椰子水可明显提高种子萌动率,并有利于原球茎的生长和分化.光培养和暗培养对种子萌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但暗培养3周会对种子后期发育不利.添加150 g L-1的苹果匀浆有利于幼苗生长.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6.
某些兰科植物的种子成熟前,在无菌萌发过程中有较高的萌发率,而成熟后萌发率急剧下降。本研究针对这一现象,对三种兜兰属植物种子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并对授粉后不同时期的种子进行无菌播种,80d后统计其萌发率,以探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与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种胚刚发育到椭球形胚的时候,胚柄尚存,种皮细胞尚未皱缩,此时三种兜兰的萌发率都能达到较高水平,表明这是适合兜兰属植物萌发的最佳时期;此后,种皮开始皱缩,木质素类物质积累导致种皮透水性下降,推测这可能是导致其后期萌发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香荚兰种子的无菌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荚兰(Vanilla planifolia)是兰科、香荚兰属植物,主产于湿热地区。香荚兰的果实是国际上重要的食用香料的原料。大约在1960年,我国引入香荚兰试栽。生产上,通常用扦插法繁殖;但如用种子繁殖,虽然结实较晚(约7至8年开始结实,较扦插苗晚4—5年),但结实期长,盛产期可维持约15年。而且,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一定要用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8.
天麻种子萌发过程与开唇兰小菇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黎  郭顺星等 《菌物系统》2001,20(4):T001-T002
实验表明开唇兰小菇Mycena anoectochila可与天麻Gastrodia elata种子共生促进其萌发形成原球茎,菌丝自胚柄端的柄状细胞侵入天麻种子原胚,进一步在皮层细胞中扩展,在外皮层细胞中形成发育良好的菌丝结,菌丝完整而有活力;在内皮层细胞中则被消化,菌丝衰败,扁化,菌丝在原球茎细胞内的分布被限制在原球茎基部的柄状细胞,外皮层细胞和内皮层细胞,菌丝均被电子透明物质包围,外围环绕有原球茎细胞质膜,该界面使侵入的菌丝与原球茎细胞质相隔离,也是两共生生物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所在,上述菌丝仞入至被消化的过程在整个原球茎发育过程中可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9.
无菌猕猴桃种子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菌的猕猴桃种子是猕猴桃胚乳培养、实生苗微嫁接等技术的基础材料,利用消毒剂灭菌是常用的无菌种子采集手段,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为升汞(mercuric chloride)和次氯酸钠(NaClO)。为了避免使用消毒剂,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无菌猕猴桃种子采集方法——无菌搅拌法,同时为探索其准确性和应用性,比较了0.2%升汞灭菌20 min、10%次氯酸钠灭菌20 min、无菌搅拌法三种方式采集无菌猕猴桃种子的效果,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菌搅拌法、0.2%升汞灭菌20 min是稳定有效的无菌猕猴桃采集方式,10%次氯酸钠灭菌20 min的采集效果不稳定;在相同的时间内,无菌搅拌法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89.90%,但发芽势较低,均可正常成苗; 10%次氯酸钠灭菌20 min的发芽率次之,与无菌搅拌法的种子无显著差异,发芽势和成苗率最高,分别为47.47%和67.86%,且有打破猕猴桃种子休眠的作用,整体作用类似于赤霉素(GA_3)浸种的效果; 0.2%升汞灭菌20 min对猕猴桃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无菌搅拌法种子,且生长缓慢。此外,无菌搅拌法是物理处理,对种子、操作人员、环境均无害。这证实了无菌搅拌法的实用性和优势,发现了次氯酸钠在打破猕猴桃种子休眠方面的作用,为其它同类型果实的无菌种子采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几种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兰科植物多为高大的常绿乔木,树形优美,树冠宽广,是优良的城市行道树和庭园绿化树,如荷花玉兰等。很多种类的花芳香优雅,香气持久宜人,是提取高级香精的原料,如黄兰、白兰、玉兰等。一些种类还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如辛夷、厚朴等。但木兰科种子的鉴定却是园林工人在选种时遇到的一大困难。这里介绍一种快速、准确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六月鲜枣的幼胚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自然受粉的六月鲜枣为材料,培养枣的幼胚发育成为正常完整植株。通过正交实验筛选获得的优化组合为Nitsch基本培养基 3%蔗糖 1.0mg/L ZT 0.6mg/L IAA DJ PVP。  相似文献   

12.
建兰与纹瓣兰种间杂种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以‘小桃红’建兰为母本、纹瓣兰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种间远缘杂交后代植株。杂交果苹与母本自交果荚的大小差异大小,但鲜重明显大于母本,果荚内的种子量却少于母本。杂种胚离体培养90d出现绿色原球胚,210d可萌发出大量植株;而‘小桃红’自交种子培养210d只形成少量绿色根状茎。杂种胚的萌发具有杂种优势,不仅萌发快,而且出苗率高,萌发时先形成原球胚,原球胚上长出大量小根毛,继而形成大量假鳞茎,假鳞茎经转瓶培养后,分化形成大量健壮植株,分化率高。  相似文献   

13.
观赏兰科植物组培快繁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兰花作为一种高档花卉,近年来其组培快繁和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综述的观赏兰科植物组织培养内容包括外植体、培养基及培养方式等,遗传转化内容包括靶材料、选择标记基因、报告基因、启动子和转化方法等并总结了兰科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成果、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4.
基因型和胚龄对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对34种基因型的小麦未成熟胚在离体培养中的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94%的供试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率都可达到80%以上,若排除供体植株环境条件的不同和接种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看来没有根本的差异。愈伤组织分化率因基因型的不同变动在0—60%之间,平均为32.7%。虽然同一基因型的盾片愈伤组织分化率在不同年份中有所不同,但是愈伤组织是否具有再生能力?看来是个稳定的遗传性状。因此小麦未成熟胚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反应和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本文的结果还表明,虽然最适于培养的未成熟胚的大小为1毫米左右,伹小至0.3毫米的未成熱胚仍能以几乎100%的频率形成愈伤组织,60%左右的愈伤组织能分化出再生檀株,只是所需的时间比1毫米左右的胚较长。  相似文献   

15.
The embryo culture in vitro response was examined among ten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and 26 cross combinations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llus induction rate and differentiation rate with plantlet regeneration rate,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to hybrid Fl embryo culture in vitro as well as the cytoplasmic effects. Plantlet regeneration rate was used as the product of callus production and regeneration capacity. The ten pure-lines, the five F1s and their reciprocal hybrid as well as the ten F1s among the ten lines were evaluated for callus production and regeneration capaticy. Significant variation was observed among the 36 genotypes in callus induction rate, callus differentiation rate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rate on embryo culture in vitro.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general callus induction rate and differentiation rate with plantlet regener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 There was a similar trend for callus induction rate between maternal parents and Fis during mature embryo culture in vitro. However, parent-offspring correlation for callus differentiation rate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rate were nonsignificant. Whether cytoplasmic effects for embryo culture response exist among the six pure-lines was examined p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ciprocal F1 hybrids. The extent of cytoplasmic effects depended on cross combination.  相似文献   

16.
白芨胚发育与种子萌发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白芨胚龄增大,胚成熟度不断增加,有胚率和萌发率逐渐提高,种子萌发时间逐渐变短。胚龄为20周后采收最好,有胚率最高,萌发率为100%,萌发时间只需1周。种子萌发时胚先发育成原球茎,原球茎再分化出叶片和根系,形成完整的小植株;花宝一号1g/L+花宝二号2g/L+10%椰子汁培养基可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比常用的基本培养基加生长调节剂更简捷,幼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影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种子萌发的因素,将种子播种于1/2MS培养基80 d,研究了成熟度和贮藏条件对枇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软条白沙’、‘宁海白’、‘塘科白沙’和‘大红袍’转色期和完熟期采收的种子的萌发率和苗高无显著差异;而‘大房’完熟期采收种子的萌发率较高。‘洛阳青’枇杷果实或种子经4℃贮藏5 d和10 d,萌发率和苗高与未贮藏种子的无显著差异,而贮藏期达20 d或更长时,贮藏种子的萌发率和苗高显著下降。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枇杷种子萌发率和苗高存在差异,‘早钟6号’和‘太平白’枇杷在15℃和4℃的优于25℃的,但适宜贮藏时间分别不超过15 d和30 d。因此,在转色期采收果实以及适度贮藏果实或种子可以保持枇杷种子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达摩兰的原种苗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筛选出最适培养基(1)原球茎诱导:MS+6-BA 0.5 mg/L+NAA 1.0 mg/L+香蕉肉250 g/L;(2)丛生芽诱导:1/2 MS+6-BA 3 mg/L+NAA 2.0 mg/L+AC 2.5 g/L+蔗糖3%+香蕉肉200 g/L;(3)芽增殖:1/2 MS+6-BA 3 mg/L+NAA 2.0 mg/L+AC 2.5 g/L+蔗糖3%+香蕉肉150 g/L;(4)根诱导:1/2 MS+6-BA 0.3 mg/L+IBA 0.5 mg/L+NAA 0.5 mg/L+AC 2.5 g/L+蔗糖3%。采用珍珠岩、细石与树皮的混合物为培养基质,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小鼠胚胎徒手分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分割液和分割前胚胎去致密化与否对昆明白系小鼠的桑椹胚和囊胚的徒手分割以及分割后胚胎移植的影响。方法 在mPBS、1 2 5 %蔗糖液和进口分割液三种不同分割液中对桑椹胚和囊胚进行徒手分割。结果和结论 在蔗糖液与进口分割液中分割桑椹胚 ,成功率显著高于mPBS处理组 (6 9 5 3%、77 4 0 %vs5 6 82 % ) (P <0 0 5 ) ,而半胚的囊胚发育率及囊胚细胞数三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蔗糖液与进口分割液中分割囊胚 ,分割后半胚培养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mPBS处理组 (72 38%、74 2 9%vs 5 6 2 0 % ) (P <0 0 1 ) ,而分割成功率及囊胚细胞数三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各处理组半胚的囊胚发育率及囊胚细胞数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体外培养桑椹胚的囊胚发育率 (98 70 % )和囊胚细胞数 (6 3 6 7± 5 78) (P <0 0 1 ) ;桑椹胚经去致密化处理后分割 ,其分割成功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 (82 90 %vs 5 6 6 0 % ) (P <0 0 1 ) ,处理组半胚培养的囊胚发育率也显著高于未处理组 (73 80 %vs 4 6 80 % ) (P <0 0 1 ) ;共移植 1 4 2枚 2分胚形成的囊胚移植于 1 1只受体 ,其中 3只妊娠 ,分别产仔 2只、3只和 4只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以3个黄淮麦区冬小麦品种(系)‘小偃22’、‘西农1013’和‘千斤早’为材料,研究了4℃低温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TDZ、2,4-D、多效唑)预处理小麦种子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对小麦成熟胚出愈率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促进愈伤组织的分化,并表现出处理及基因型间差异。‘小偃22’、‘西农1013’、‘千斤早’感应低温预处理的最好时间节点分别为6h、12h、12h,其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比对照分别显著提高16.2%、14.2%、12.8%;3个材料分别在10mg/L、5 mg/L、20 mg/L TDZ预处理下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比对照分别显著提高39.1%、29.7%、16.7%;3个材料的最佳2,4-D预处理浓度均为10mg/L,其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7.3%、11.2%、25.2%;3个材料的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在10mg/L、20mg/L、20mg/L多效唑预处理时最高,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6.2%、11.6%、7.2%。研究表明,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均可有效提高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但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剂(TDZ和2,4-D)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效应远大于抑制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多效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