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脓毒症致大鼠急性肾损伤(AKI)中血清和肾脏组织中炎症介质的变化及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脓毒症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CLP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Sham组除不结扎穿孔盲肠外,其余处理同脓毒症组。分别于造模后6h、12h和24h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肾脏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中NF-κB p65的表达,分析NF-κB p65核阳性率。结果与相同时间点Sham组比较,CLP组6h~12h大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CLP组6h~24h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CLP组12h~24h大鼠肾脏组织中HMGB1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CLP组6h~24h大鼠肾小管中NF-κB p65核阳性率升高(P0.05~P0.01)。结论随脓毒症致AKI病程的延长,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和HMGB1mRNA表达和NF-κB p65核阳性率明显升高,其机制可能与TLR4介导的炎症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脓毒症大鼠的促炎细胞因子及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10)、模型组(CLP组,n=20)、氯化锂干预组(CLP+Li Cl组,n=20),每组又分为8 h、16 h、24 h 3个时间观察点亚组,CL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氯化锂干预组于CLP手术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Li Cl溶液(50 mg/Kg),假手术组和CL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组每只大鼠分别于术后8 h、16 h、24 h采集眼眶静脉血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并记录术后24 h各组大鼠生存率。结果:与S组相比,CLP组及CLP+Li Cl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和MDA的浓度上升,SOD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LP组同时间点比较,CLP+Li Cl组血清TNF-α、IL-6和MDA的浓度下降,SOD浓度升高;与CLP组术后24h生存率相比,CLP+Li Cl组生存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锂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以及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实现提高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每组各10只。其中实验组通过盲肠穿刺结扎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翻动盲肠,不作结扎处理。分别采集所有大鼠术后0 h、6 h、12 h、24 h时的尾静脉血3 mL,检测并比较上述时间点两组大鼠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6 h、12 h、24 h的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以及肌酐(Cr)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术后24 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大鼠术后6 h、12 h、24 h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肝肾功能存在明显的受损,凝血功能障碍明显,且机体内会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所致脓毒症大鼠模型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CLP诱导SD大鼠脓毒症,术后8、16和48 h时检测相关的凝血功能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肺、肾、肝、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12 d生存率为30%,发病急且死亡率较高。在疾病发展的急性期内,CLP大鼠8 h时出现APTT时间延长(P0.05),16 h时出现PT时间延长(P0.05),内源凝血途径的XII活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VII活性出现一过性抑制。TT在48 h出现延长(P0.01)。FIB的含量从16 h开始逐渐增多(P0.001)。与凝血和抗凝功能有关的其他重要指标中PLT数量从8 h逐渐下降(P0.01);v WF:Ag量从8 h逐渐增多(P0.001);D-D量从16 h逐渐升高(P0.05);PS:Ag量直到48 h出现明显下降(P0.001);而AT-III含量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发现肺、肾、肝、脾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显示明显的静脉血栓和出血特征。结论大鼠脓毒症模型在急性期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但未观察到凝血功能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致脑损伤中炎症因子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后处理组(IPost)。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复流120 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处理组于再灌注前进行缺血后处理,再灌注10 s,缺血10 s,共3次。断头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炎性因子IL-6、IL-8、IL-10,免疫组化法检测GFAP。结果:与Sham组相比较,IR组脑组织炎症因子IL-6,IL-8表达增加,IL-10下降(P0.01),而后处理可以降低脑组织中IL-6,IL-8的表达,增加IL-10的表达(P0.01);与Sham组相比较,IR组脑组织GFAP表达增多(P0.05),而后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脑组织中GFAP的表达(P0.01)。结论:心肌缺血后处理可以减少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加GFAP的表达,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模型并筛选出敏感检测指标。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9组以气管内滴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另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造模8、12、24、36、48、72、96、120 h后的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12h造模组与空白组的BALF中的多形核白细胞(PMN)百分比和蛋白浓度。结果:造模后BALF中的TNF-α、IL-6的浓度随时间延长显著升高且均在24 h达到峰值(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也逐渐加重,12 h已出现明显的肺泡损伤、肺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12 h模型组BALF中PMN百分比和蛋白浓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在该实验条件下,气管内滴注LPS 8 mg/kg,12 h后即可建立ALI模型,可通过检测BALF中的TNF-α、IL-6浓度及肺组织的病变程度等指标进行模型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雌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n=12)、模型组(n=12)、阴性对照组(n=12)、给药组(n=12)。模型组和给药组腹腔注射LPS复制小鼠肺损伤模型,给药组同时注射壳聚糖,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壳聚糖溶液。注射LPS 24h后处死小鼠,取血,分离血清,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剖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结果:显著抑制ALI小鼠氧化应激反应,脂质过氧化生物标记物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减少。IL-6和TNF-α水平下降。结论:壳聚糖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抗炎效应,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钙蛋白酶抑制剂Calpeptin在脓毒症膈肌功能障碍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腹腔内注射8 mg/kg LPS的方法构建大鼠脓毒症模型,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n=6/组):正常对照组(Con组)、脓毒症组(Sepsis组)和钙蛋白酶抑制剂预处理组(Calpeptin组)。处死大鼠,快速分离大鼠膈肌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膈肌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分别检测膈肌组织中钙蛋白酶μ-Calpain、凋亡相关基因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处理24 h的脓毒症组大鼠膈肌组织HE染色未见明显膈肌萎缩改变,但膈肌收缩力下降,这与我们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qRT-PCR法检测到脓毒症组大鼠膈肌组织中上述基因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而Calpeptin预处理后,上述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脓毒症时膈肌发生功能障碍,钙蛋白酶抑制剂Calpeptin可显著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凋亡、自噬的激活。  相似文献   

9.
血管活性肠肽对脓毒性休克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法制备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对脓毒性休克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O,n=12)、CLP组(n=12)、VIP组(n=12)和生理盐水组(NS,n=12).VIP组大鼠在行CLP术后即刻给予6 nmol VIP,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炎因子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取大鼠肝脏组织行病理检查.在6 h以后的各时间点,与NS组比较,VIP组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持续升高,VIP组AST和ALT水平自12 h始明显降低,肝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实验表明,VIP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生成并促进抗炎因子的产生在大鼠脓毒性休克肝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发伤并发脓毒症患者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多发伤并发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3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BUN和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L-2、IL-4、IL-10和IFN-γ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CD8+及N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T、TT、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发伤并发脓毒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富氢液对大鼠脓毒血症引起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建立盲肠结扎穿孔法(CLP)脓毒症模型,随机均分为以下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CLP组及CLP+富氢液组。CLP+富氢液组于CLP后即时、6及18 h腹腔分别注射富氢液5 ml/kg,CLP组及假手术组于上述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富氢液5 ml/kg。CLP或假手术24 h后检测肺组织TNF-α、IL-6、HMGB1、IL-10、MDA、SOD、MPO活性及干湿重比(W/D)并采用HE染色法进行肺组织学评分。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及CLP+富氢液组肺组织TNF-α、IL-6、HMGB1、IL-10、MDA、SOD、MPO活性、W/D及肺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CLP组相比,CLP+富氢液组IL-6、HMGB1、MDA、MPO明显降低及肺组织学评分明显降低而SOD明显升高(P<0.05)。结论:富氢液降低脓毒血症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改善ALI时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拮抗剂BoxA脑室立体定向注射对双侧颈总动脉闭塞(2VO)后大鼠海马区域神经炎症(血脑屏障通透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等)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即Sham组)、PBS组以及BoxA组(各组n=20),分别在行2VO(n=40,正常手术)或假手术(n=20,仅暴露不结扎)后,立即用BoxA(10μg在10uL PBS溶液中,n=20)或者等体积PBS(n=20)立体定向注射到左侧侧脑室中。造模3 d后,用HMGB1和NeuN免疫荧光双染,western blot观察HMGB1出核现象,伊文思蓝(EB)染色和脑水含量测量评价血脑屏障(BBB)通透性,Iba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相比Sham组,PBS组海马CA1亚区HMGB1阳性细胞核(%)以及HMGB1NeuN阳性细胞/HMGB1阳性细胞(%)显著下降(P0.01),而BoxA组以上改变较PBS组部分减少(P0.05)。PBS组EB渗漏、脑含水量均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01),而BoxA组以上指标均较PBS组明显减轻(P0.05)。PBS组Iba1阳性细胞相比Sham组明显增多(P0.01),且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相比PBS组,BoxA组Iba1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5),且炎症因子(IL-1β、IL-6 and 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HMGB1抑制剂BoxA立体定向注射能够有效缓解急性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域的神经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油酸(OA)构建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3天内的稳定性及血浆炎症因子IL-1、IL-8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实验组(n=24)耳缘静脉注射油酸(0.1mL/kg)建立ARDS模型,对照组(n=6)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检测对照组6h和实验组6h、24h、48h、72h(n=6)动脉血PH值、PaO2、PaO2/FiO2、PaCO2、肺湿/干重比值(W/D),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1、IL-8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中细胞因子IL-1在6h、24h组升高;细胞因子IL-8在6h组、24h组、48h组升高。6h组、24h组、48h组氧合指数<200mmHg。结论:兔油酸ARDS模型48h内稳定,炎性细胞和IL-1、IL-8可能是导致ARDS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5对脓毒血症大鼠引起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方法:30只大鼠建立盲肠结扎穿孔法(CLP)脓毒症模型,随机均分为以下3组(n=10):阴性对照组(Sham组)、CLP组及CLP+Rg5组.各组分别于手术后24 h时检测大鼠血清TNF-、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IL-10含量;手术24 h后检测肺组织干湿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及NF-кB活性;HE法进行肺组织学评分.结果:CLP+Rg5组血浆及肺组织HMGB1和TNF-水平明显低于CLP组(P<0.05).CLP+Rg5组肺组织W/D、MPO活性、NF-кB活性及肺组织损伤评分均明显低于CLP组(P<0.05).IL-10水平24h时在各组动物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5可以改善脓毒血症引起ALI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气管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时段肺损伤变化规律.方法 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组8只大鼠,模型组24只大鼠.模型组依据LPS滴注时长不同分为三个亚组:3 h组、6 h组和12 h组,每组8只.以LPS(2 mg/kg)暴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和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舌下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肺损伤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PS组)和L-Arg治疗组(L-Arg组)(n=16)。分别于给予LPS 3 h或6 h后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及LPS组,ip)和L-Arg(500 mg/kg ip)(L-Arg治疗组),治疗3 h。原位杂交法(ISH)检测肺组织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mRNA的表达;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总蛋白(TP)。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以LPS(终浓度10 mg/L)处理巨噬细胞,观察L-Arg对肺泡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肺损伤后SP-A mRNA表达减弱,BALF中TP增多(P<0.01)。肺损伤3 h用L-Arg治疗3 h后,SP-A mRNA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强,BALF中TP较LPS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P<0.01),肺损伤减轻。体外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明显增高(P<0.01);L-Arg明显减少LPS所致的LDH的释放,降低TNFα-和IL-6浓度。结论:L-Arg可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此机制可能与增强SP-AmRNA表达有关;LPS可刺激巨噬细胞分泌促炎因子和NO,L-Arg可抑制LPS对巨噬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50例为脓毒症组,所有患者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49)和存活组(n=101),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98例为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分析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患者降钙素原(P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脓毒症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CT、APTT、P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LT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PCT、APTT、PT均呈正相关关系,与PLT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PCT、APTT、PT水平明显上升,PLT水平明显下降,且均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脓毒症小鼠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昆明小鼠,以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2)、脓毒症模型组(n=12)、罗格列酮预防组(预防组,n=12)及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组,n=12)。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24h和48h时留取血标本后活杀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脂联素的含量。检测24h肌酸激酶(CK)、动脉氧分压(PaO2)、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等各器官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绘制各组小鼠的生存曲线。结果:血清HMGB1含量与脂联素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0.889)。脓毒症组、罗格列酮干预组各时相点HMGB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HMGB1含量较模型组呈减少趋势(P0.01)。而脂联素含量的变化与HMGB1相反。与脓毒症组相比,罗格列酮预防和治疗组血清CK、PaO2、ALT、AST、Cr、BUN水平均明显改善(P0.01)。预防组和治疗组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显著提高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率,抑制晚期炎症介质HMGB1的表达,促进脂联素的分泌,对脓毒症小鼠的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miR-92a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的相关性,以及miR-92a表达改变对抗细胞凋亡的影响,本研究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21只大鼠分为7组,每组3只,分别为A:假手术(Sham)组;B:缺血(Model)组(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3只:6 h,12 h,24 h);C:缺血再灌注(IR)组(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3只:6 h,12 h,24 h)。缺氧模型建立,分为Control组和IR组。缺氧/复氧模型建立,分为Control组、Mimic组、Inhibitor组。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miR-92a、MAP2K4 (MKK4)和MAPK8(JNK1)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active Caspase-3、pJNK1的表达。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IR处理后大鼠肝组织损伤增加,缺血12 h时损伤最重,同时Bcl-2、active Caspase-3、pJNK1和MKK4表达增加,缺血引起细胞凋亡;IR处理后,大鼠肝组织miR-92a表达水平上升,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过表达miR-92a能降低active Caspase-3、IL-1β和IL-18的表达。抑制miR-92a表达,Bcl-2、active Caspase-3、pJNK1、IL-1β和IL-18表达会显著上升,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大鼠肝脏miR-92a的表达能抵抗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损伤和凋亡,与miR-92a调控抗凋亡蛋白、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及促进细胞增生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钠(NaH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n=24),模型组(HTS组,n=24),NaHS处理组(NaHS组,n=24)。大鼠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Sham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但不放血和复苏,HTS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放血后给予Ringer's液复苏,NaHS组在复苏前给与NaHS 28μmol/kg(生理盐水稀释至0.5 mL)腹腔注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持续监测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通过监测肺系数、肺湿/干重比观察肺水肿的情况,通过Westem Blot监测SDF-1、CXCR4蛋白水平的变化,通过ELISA测定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10浓度的变化。结果:①与Sham组比较,HTS组复苏后,肺系数、肺湿/干重明显增加,SDF-1、CXCR4蛋白表达增多,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IL-10浓度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②与HTS组比较,复苏后1小时NaHS组肺系数、肺湿/干重减轻,SDF-1、CXCR4蛋白表达增多,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浓度降低(P0.05);而IL-10浓度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可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肺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SDF-1/CXCR4通路及抑制复苏后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