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每组各10只。其中实验组通过盲肠穿刺结扎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翻动盲肠,不作结扎处理。分别采集所有大鼠术后0 h、6 h、12 h、24 h时的尾静脉血3 mL,检测并比较上述时间点两组大鼠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6 h、12 h、24 h的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以及肌酐(Cr)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术后24 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大鼠术后6 h、12 h、24 h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肝肾功能存在明显的受损,凝血功能障碍明显,且机体内会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凝血异常是脓毒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因子既可以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又可以抑制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最终导致其凝血活性增强,炎症诱导的凝血紊乱进一步促进和加重炎症反应。而脓毒症患者的高凝状态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甚至DIC的发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脓毒症致凝血异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发生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凝血功能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将患者分为凝血功能异常组(n=60)及正常组(n=20),分析凝血功能障碍异常及正常患者临床特征、凝血功能障碍异常及正常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依据脓毒症患者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n=64)及死亡组(n=16)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凝血功能正常组及异常组平均动脉压、体温、白细胞计数(WBC)、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指标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与凝血功能正常组比较,凝血功能异常组患者呼吸、脉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指标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水平相对较长,PLT指标水平相对较高(P<0.05);与凝血功能正常的脓毒症患者相比较,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及急性生理功能评分(SOFA)评分更高,住ICU时间均相对较长(P<0.05),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比较(P>0.05);脓毒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均未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产生较大影响(P>0.05),PT、PCT、APTT、CRP、SOFA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产生严重影响,死亡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将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单因素予以赋值,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PCT、PT、APTT、CRP、SOFA、APACHE Ⅱ 评分为自变量,结果显示,PCT、PT、CRP、SOFA、APACHE Ⅱ 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发生凝血功能紊乱会对临床相关指标产生影响,从而增加疾病严重程度,依据脓毒症患者预后,研究结果显示,PT、PCT、CRP、SOFA及APACHE Ⅱ评分均会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检验上述指标水平,可为临床评估脓毒症预后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着力于解决盲肠穿刺结扎(CLP)模型因水肿肠道封堵结扎穿刺部位随机影响模型动物感染进程的问题,探索通过复合感染支架整合盲肠结扎穿刺法和植入带菌物法,建立感染可持续的脓毒症动物模型。方法 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8)、盲肠穿刺结扎组(CLP组,n=18)、复合感染脓毒症模型组(MIM组,n=18),其中每组10只用于考察各组动物一般生存状态、盲肠结扎部位封堵情况和生存率;每组另8只用于考察各组脓毒症损伤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心脏、肝、肺、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脂多糖(LPS)、白介素-6(IL-6)、心肌钙蛋白-Ⅰ(cTn-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乳酸(Lac)和肌酐(Cr)含量;取肝组织检测丙二醛(MDA)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结果 造模96 h后,Sham组大鼠无死亡,CLP组大鼠生存率70%,MIM组生存率0%;MIM组心脏、肝、肺、肾组织损伤程度较CLP模型组更为严重;MIM组分别与Sham组和CLP组比,LPS、IL-6、cTn-I、ALT、AST、... 相似文献
6.
7.
摘要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脓毒症小鼠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小鼠分为Sham组、模型(Model)组、BMSCs组、GM-CSF-BMSCs组,每组1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细胞GM-CSF基因表达;记录24 h小鼠尾出血时间;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IL-10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凝血酶(ATⅢ)、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蛋白表达。结果:与CK组BMSCs比较,Transfection组BMSCs细胞GM-CSF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小鼠血管形态结构有明显的损伤,小鼠尾出血时间、Fib含量、血清IL-10水平和血管内皮组织AT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T、APTT、TT时间、血清IL-6、TNF-α、IL-1水平、凋亡率、血管内皮组织TF、TFPI、VCAM1、PAR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BMSCs组和GM-CSF-BMSCs组小鼠血管形态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小鼠尾出血时间、Fib含量、血清IL-10水平和血管内皮组织AT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T、APTT时间、血清IL-6、TNF-α、IL-1水平、凋亡率、血管内皮组织TF、TFPI、VCAM1、PAR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GM-CSF-BMSCs组各项检测指标优于BMSCs组(P<0.05)。结论:GM-CSF转染的BMSCs可减轻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大肠杆菌感染型、脂多糖诱导型、宿主屏障破坏(盲肠结扎)型脓毒症模型,评估具有代表性的造模方式。方法:取SD大鼠设置为:大肠杆菌组、脂多糖组、盲肠结扎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每组10只。于造模后12 h、24 h、36 h、48 h内检测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器官功能障碍指标: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心肌肌钙T(cTnT)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比较,12 h-48 h内,大肠杆菌组、脂多糖组、盲肠结扎组大鼠IL-6、PCT、PT、APTT、Cre、ALT,cTnT,PaCO2升高(P<0.05),PaO2水平降低(P<0.05),且脂多糖组及盲肠结扎组IL-6、PCT、PT、APTT、Cre、ALT,cTnT水平均高于大肠杆菌组(P<0.05),PaO2水平低于大肠杆菌组(P<0.05)。结论:大肠杆菌造模、静脉注射脂多糖造模及盲肠结扎造模均可复制脓毒症模型,且静脉注射脂多糖及盲肠结扎造模大鼠的病情严重程度高于大肠杆菌造模。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所致脓毒症大鼠模型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CLP诱导SD大鼠脓毒症,术后8、16和48 h时检测相关的凝血功能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肺、肾、肝、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12 d生存率为30%,发病急且死亡率较高。在疾病发展的急性期内,CLP大鼠8 h时出现APTT时间延长(P0.05),16 h时出现PT时间延长(P0.05),内源凝血途径的XII活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VII活性出现一过性抑制。TT在48 h出现延长(P0.01)。FIB的含量从16 h开始逐渐增多(P0.001)。与凝血和抗凝功能有关的其他重要指标中PLT数量从8 h逐渐下降(P0.01);v WF:Ag量从8 h逐渐增多(P0.001);D-D量从16 h逐渐升高(P0.05);PS:Ag量直到48 h出现明显下降(P0.001);而AT-III含量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发现肺、肾、肝、脾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显示明显的静脉血栓和出血特征。结论大鼠脓毒症模型在急性期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但未观察到凝血功能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发伤并发脓毒症患者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多发伤并发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3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BUN和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L-2、IL-4、IL-10和IFN-γ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CD8+及N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T、TT、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发伤并发脓毒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和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AUGI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 pylori感染情况分为HP感染组(102例)和HP未感染组(84例);此外根据AUGIH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46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的水平和国际正常化比值(IN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UGIH患者H. pylori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HP感染组患者血清CRP、PCT、IL-6的水平高于HP未感染组,重度组患者CRP、PCT、IL-6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同时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均P<0.05)。HP感染组患者Fbg、aPTT水平显著低于HP未感染组,D-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常规凝血指标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脓毒症3.0将患者分为脓毒症(Sepsis)组(67例)、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组(30例)。完善相关检查后,检测和比较两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描绘TEG(血凝时间(R)、血块成型时间(K)、α角、血块强度(MA))的差异及以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休克组PT、APTT、FIB和D-D水平均较脓毒症组显著升高(P0.05),R、K均较脓毒症组显著缩短(P0.05),而α角、MA均较脓毒症组显著增大(P0.05)。TEG中R值、K值与PT、APTT呈正相关(r=0.439、0.267、0.379、0.136),与FIB、D-D呈负相关(r=-0.397、-0.671、-0.628、-0.534);α角、MA值与PT、APTT呈负相关(r=-0.127、-0.238、-0.459、-0.213),与FIB、D-D呈正相关(r=0.386、0.53、0.687、0.652)。结论:TEG联合凝血指标可较真实地判断脓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状态,为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50例为脓毒症组,所有患者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49)和存活组(n=101),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98例为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分析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患者降钙素原(P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脓毒症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CT、APTT、P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LT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PCT、APTT、PT均呈正相关关系,与PLT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PCT、APTT、PT水平明显上升,PLT水平明显下降,且均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热休克因子1 (HSF1)减轻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保护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检测凝血相关指标和观察小鼠肺部病理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q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蛋白质C表达水平,通过质粒转染抑制或增强HSF1表达从而观察蛋白质C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讨HSF1调节蛋白质C转录的机制。结果 在CLP脓毒症小鼠模型中,HSF-/-组小鼠的凝血活性与HSF1+/+组相比明显增强,肺损伤明显加重。ELISA、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HSF-/-脓毒症小鼠血浆和肺组织中的蛋白质C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体外bEnd.3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结果显示,HSF1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蛋白质C表达,HSF1过表达则增强蛋白质C表达。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提示,蛋白质C启动子区含有HSF...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可引起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导致严重烧伤、手术后、孕产妇、重症监护病房和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患者死亡。缺乏脓毒症急性相反应的患者病死率更高。寻找快速、简洁、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脓毒症实验室诊断指标,已成为临床实验室长期以来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衡超滤技术对小儿先心病术后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手术,观察组在体外循环启动后患儿复温时开始平衡超滤,并于体外循环结束后即刻进行改良超滤,对照组仅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即刻进行改良超滤。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肺功能的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于体外循环结束后(术后)20 min(T1)、术后2 h(T2)、术后6 h(T3)各时点,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各时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点肺静脉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泡-动脉氧分压梯度(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感染、弥散性血管性凝血、肺功能损伤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改良超滤技术上,联合平衡超滤更有助于减轻小儿先心病术后炎症因子的释放,具有较好的凝血功能、肺功能保护作用,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围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郑锦德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1):86-88,91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清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治疗基础疾病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按Hirsch推荐方法予以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在24 h内使血糖维持在4.4~6.1 mmol/L;常规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使用胰岛素治疗,在24 h内使血糖维持在10.0~11.1 mmol/L。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 d后血清IL-1、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4 d后,两组患者血清IL-1和IL-6水平较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且研究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常规组更明显(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MODS发病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常规使用胰岛素治疗,能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MODS发病率,改善其预后,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促炎症因子IL-1和IL-6水平,提高抗炎症因子IL-10水平,纠正血清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比例失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硫化氢(H2S)、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穿透素-3(PTX-3)水平与其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及病情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2例作为脓毒症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46例作为休克组以及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H2S、GDF-15、PTX-3水平以及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其中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炎症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快速序贯器官功能(qSOFA)评分对脓毒症组、休克组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分析血清H2S、GDF-15、PTX-3与患者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及病情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休克组的血清H2S、PLT均低于对照组,且休克组低于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休克组的血清GDF-15、PTX-3、APTT、PT、FIB、PCT、CRP均高于对照组,且休克组高于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APACHEⅡ、q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血清H2S与PLT呈正相关(P<0.05),与APTT、PT、FIB、PCT、CRP、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GDF-15、PTX-3与PLT呈负相关(P<0.05),与APTT、PT、FIB、PCT、CRP、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的血清H2S明显下降,而血清GDF-15、PTX-3增高,三者与凝血功能、炎症以及病情评分均存在密切关联,这可能是影响脓毒症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3例作为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对照组的TNF-α、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根据28d后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TNF-α、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凝血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TNF-α与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TNF-α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对照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TNF-α高于存活组,PT、APTT长于存活组,而CD3+、CD4+、CD4+/CD8+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存活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与PT、APTT呈正相关,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TNF-α与CD8+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均存在异常变化,TNF-α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和预后有关,检测TNF-α有助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