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引起全球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体。hRSV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高度保守,是激发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主要靶向蛋白。目前,多种基于F蛋白设计的hRSV疫苗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但尚未批准上市。本研究基于hRSV F蛋白设计的2条多肽PA(F蛋白,aa216-244)、PB(F蛋白,aa110-136),及其不同组合形式PM(PA和PB等量混合)、PL(PA和PB通过Linker连接),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和滴鼻免疫BALB/c小鼠,评价多肽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每只小鼠多肽的免疫剂量为25μg,分别于第0、14、28 d等剂量(加强)免疫一次。实验结果显示,与铝佐剂和CpG混合,多肽PA、PB、PM和PL肌肉注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结合抗体,降低肺脏病毒载量,其中PB免疫组小鼠在hRSV活病毒攻毒后,体重恢复时间及肺病毒载量降低程度优于PM和PL免疫组和对照组;将多肽PM和PL通过不同途径免疫小鼠,滴鼻免疫组小鼠体重恢复时间和肺脏病理损伤程度优于肌肉注射免疫组。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甲型流感病毒H3N2感染的雪貂动物模型。方法按实验要求筛选出流感抗体反应阴性的雪貂,经兽用氯胺酮轻度麻醉后进行滴鼻感染H3N2流感病毒株A/Brisbane/10/07,设立两个稀释度106和107 TCID50,每个稀释度接种3只雪貂,感染后第5天安乐处死。感染前采集鼻甲骨活检,感染后1~5 d鼻甲骨活检检测病毒载量,每天记录雪貂一般临床变化。处死时取雪貂肺、肝、脾、小肠、脑组织作病毒滴度检测,肺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106和107TCID50的H3N2病毒分别感染雪貂,没有雪貂死亡。雪貂感染后都出现一过性的体温升高,体重的下降,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在鼻甲骨活检物中可测到病毒载量,肠组织可分离到病毒。肺组织以轻度性间质性肺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结论雪貂感染H3N2病毒株A/Brisbane/10/07后,临床表现、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方面的检测都可以证实雪貂感染H3N2病毒动物模型已建立,其中106 TCID50病毒滴度的是一个建立感染动物模型比较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模拟临床常见的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共感染建立小鼠模型,评价达菲干预后的药效及对淋巴细胞和炎症因子调控作用。方法 (1)通过筛选不同滴度的PR8流感病毒、金葡菌,建立共感染小鼠模型。(2)选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第0天滴鼻流感病毒(0.25 TCID50,每只20μL),第3天滴鼻感染2.5×107 CFU金葡菌20μL。感染病毒24 h后灌胃给药达菲,连续7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计算脏器指数,RT-qPCR检测流感病毒M基因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及IL-6等13种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以气泡图的形式显示每组促炎平均值和促炎细胞因子之和。结果 (1)0.25 TCID50的流感病毒感染后体重下降相对平缓,小鼠没有出现死亡;(2)2.5×107 CFU的金葡菌共感染后半数致死,体重下降相对平缓,作为后续共感染组的剂量;(3)共感染组小鼠体重下降较大,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抗生素雾化暴露引起的呼吸道菌群缺失对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意见。方法32只BALB/c小鼠分为2组:雾化ddH2O对照组和雾化ABX组合抗生素组,处理6 d后,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PCR检测,构建呼吸道菌群缺失小鼠模型。上述2组组内再随机分为2小组,即PBS对照组(ddH2O+PBS,ABX+PBS)和RSV感染组(ddH2O+RSV,ABX+RSV),饲养至第14天。检测和分析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炎症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8、IL-10及MCP-1)的数量和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状况及检测病毒载量。结果BALF中细菌DNA提取和16S rRNA基因PCR检测显示,雾化ABX组合抗生素处理能够有效地剔除呼吸道菌群。BALF中炎症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检测显示,ABX+RSV组炎症细胞总数明显增多(P<0.05),分类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且细胞因子TNF-α、IL-8、MCP-1及IL-10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肺部HE染色显示,感染RSV后ddH2O+RSV组和ABX+RSV组小鼠肺部损伤明显加重(均P≤0.01),与ddH2O+RSV组相比较,ABX+RSV组的病毒载量明显升高(t=2.7160,P=0.0217)。结论雾化ABX组合抗生素不仅能够有效地剔除呼吸道菌群,而且明显增加了小鼠感染RSV的风险,导致呼吸道炎症加重,以及病毒载量升高。  相似文献   

5.
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选择冷适应、温度敏感、减毒的A/Ann Arbor/6/60 ca (H2N2)型流感病毒的6个内部基因为骨架,与A/California/07/2009株流感病毒2个抗原基因HA、NA分别克隆到polⅠ-polⅡ转录表达载体pAD3000中,构建8个转录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共转染Vero细胞,获得重配A/California/07/2009ca株流感病毒.重配病毒的TCID50为7.5,病毒传4代后其血凝素(HA)滴度稳定在1∶256,半数感染剂量EID50为8,鸡胚传20代,经RT-PCR鉴定未发现重组病毒基因突变,电镜观察重配病毒符合流感病毒的主要特征;蔗糖纯化的病毒经肌肉注射(灭活)及滴鼻(减毒活病毒)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滴鼻免疫和肌肉注射都可以产生较高效价的血凝抑制(HI)抗体,肌肉注射组产生的HI抗体略高(P = 0.044),但肌肉注射组检测不到高效价IgA抗体;滴鼻免疫组鼻冲洗液中可以检测到高效价的IgA抗体,同型病毒感染后,IL-1β、TNFα、IFN-α等前炎因子分泌较早,且高于肌肉注射组(P < 0.05),可见,喷鼻减毒疫苗比灭活全病毒疫苗能更好地激发黏膜免疫反应.通过对小鼠各个器官病毒载量的检测发现,4天后鼻腔、气管、脑、肺、脾脏没有病毒存在,证明减毒活疫苗株在小鼠上是安全的.以上数据可以初步断定,重组病毒有作疫苗候选株的可能,而且喷鼻疫苗具有降低免疫剂量、同时激活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全球婴幼儿和老年人严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hRSV感染主要局限于呼吸道,当鼻黏膜中特异性IgA抗体滴度较低时容易引起hRSV反复感染,理想的hRSV疫苗应诱导全身免疫应答,尤其是黏膜免疫。本研究应用CHO细胞表达融合蛋白F-Fc(含有hRSV F蛋白和人IgG1抗体的Fc片段),F-Fc蛋白结合CpG佐剂两次免疫小鼠,比较滴鼻免疫(Intranasal,in)和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im)免疫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与佐剂对照组(CpG)相比,四种免疫方式(CpG+F-Fc/in+im,CpG+F-Fc/im+in,CpG+F-Fc/im+im和CpG+F-Fc/in+in)均能诱导高滴度中和抗体,高水平及Th1偏向的细胞免疫应答,减少肺脏病毒的滴度,但是两次滴鼻免疫组小鼠效果是最好的。同时,两次滴鼻免疫组小鼠诱导的IgA抗体最多,小鼠体重恢复速度最快,并且可以显著降低肺脏病理损伤。综上所述,在以上四种免疫方案中,两次滴鼻免疫诱导产生的免疫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血浆中白介素(IL)-35及其受体IL12rβ2、糖蛋白130(gp130)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1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采集HIV/AIDS患者接受HAART药物0、1、6、12个月时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中的IL-35及其受体IL12rβ2、gp130水平,同时检测血浆HIV-1 RNA载量,分析IL-35与IL12rβ2、gp130、HIV-1 RNA以及IL12rβ2、gp130与HIV-1 RNA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HAART(0、1、6个月)时患者血浆中IL-35、IL12rβ2、gp130水平降低(均P0.05)。与接受HAART 0个月相比,接受HAART 1个月时患者血浆中IL-35、gp130水平均升高,HIV-1 RNA载量降低(均P0.05);接受HAART 6、12个月时患者血浆中IL-35、IL12rβ2、gp130水平均升高,HIV-1 RNA载量降低(均P0.05)。随着接受HAART时间的延长(1~12个月),患者血浆IL-35、IL12rβ2、gp130水平逐渐升高,HIV-1 RNA载量逐渐降低(均P0.05),呈时间依赖性。接受HAART 0、1个月时患者血浆IL-35与IL12rβ2呈正相关,与HIV-1 RNA载量呈负相关(均P0.05)。接受HAART 6、12个月时患者血浆IL-35与IL12rβ2、gp130呈正相关,与HIV-1 RNA载量呈负相关(均P0.05),同时gp130与HIV-1 RNA载量呈负相关(均P0.05)。接受HAART 12个月时患者血浆IL12rβ2与HIV-1 RNA载量呈负相关(r=-0.457,P0.001)。结论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血浆IL-35及其受体IL12rβ2、gp130水平随着接受HAART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且与HIV-1 RNA载量关系密切。血浆IL-35及其受体IL12rβ2、gp130在抗HIV感染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基于Cre/loxp重组酶系统调控的海马和新皮质特异性GABAA受体γ2亚基(GABRG2)基因条件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深入研究海马区和新皮质GABRG2在癫痫发生中的功能作用提供动物模型.将引进的GABRG2 fl/wt转基因小鼠与海马和新皮质特异性表达Cre +/+重组酶工具鼠分别进行繁配和鉴定,然后再将2种小鼠进行杂交并对其子代小鼠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其子代基因型为GABRG2 fl/wtCre +的小鼠为构建的海马区和新皮质特异性GABRG2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利用PCR技术鉴定小鼠基因型,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GABRG2基因在小鼠海马和新皮质中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PCR结果显示子代小鼠基因型符合GABRG2 fl/wtCre +;海马与新皮质特异性GABRG2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和新皮质中GABRG2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热造模过程中,实验组小鼠癫痫发作更明显.利用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海马与新皮质GABRG2基因敲除小鼠,可为进一步研究GABRG2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崇海  杨锡强  李瑗 《病毒学报》2006,22(5):345-349
探讨用灵长类动物树鼠句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28只树鼠句随机分为7组,每组4只,鼻内滴入106PFU RSV,感染后每24h检测1组。另取7只树鼠句鼻内滴入100μl Hep-2细胞培养液,滴鼻后每24h检测1只作对照。无菌取树鼠句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空斑形成实验检测病毒滴度、病理检查和RT-PCR检测肺组织内RSV mRNA表达。结果显示:树鼠句感染RSV后,无明显呼吸道感染症状;树鼠句肺组织匀浆接种于Hep-2细胞上,第3、4、5实验组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树鼠句感染RSV后肺部病理改变在3~7d较为明显,主要为间质改变;在106PFU感染浓度下树鼠句肺组织内RSV处于低水平复制,复制的高峰期在3~5d,峰值在第4d。提示:树鼠句可以用来建立RSV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H7N9禽流感病毒小鼠感染模型。方法 1×108,1×107或1×106TCID50H7N9禽流感病毒原液(A/Anhui/1/2013)滴鼻感染BALB/c小鼠。主要观测指标:临床症状、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载量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被感染的小鼠表现为竖毛、弓背、体重下降;病理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感染后第2天开始在呼吸道脱落细胞中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或病毒分离方法在肺、肾、脑、肠、脾等组织检测到病毒;感染后14 d在小鼠血清中血凝抑制试验特异性抗体效价达到160;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结论 H7N9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与人类禽流感感染疾病的基本特征相似,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靶向敲除编码小鼠T、B细胞的Rag2基因及编码NK细胞的IL2rg基因,构建T、B细胞及NK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方法根据Genbank报道的Rag2及IL2rg基因序列,分别针对其外显子设计25 bp左右的sgRNA并进行合成,sgRNA退火后克隆入p X330载体。Rag2-sgRNA、IL2rg-sgRNA及Cas9重组质粒体外转录为mRNA后显微注射入BALB/c小鼠受精卵细胞,受精卵细胞移植到受体动物获得子代小鼠,首建鼠(F0)与野生型小鼠交配获得F1代小鼠,突变的F1代小鼠互交后筛选F2代纯合子小鼠。通过基因测序、流式细胞技术及接种人源性肿瘤细胞系方法检测子代小鼠基因型和表型。结果成功构建了Rag2-sgRNA、IL2rg-sgRNA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了体外转录,mRNA显微注射并移植后获得57只F0小鼠。连续交配后,获得F2代纯合子小鼠。序列分析表明子代小鼠中IL2rg有两个基因型,分别是10 bp和11 bp的缺失突变;而Rag2只有一个基因型,为8 bp的缺失突变。与野生型BALB/c小鼠相比,小鼠外周血中CD3、B220及NKp46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降低。接种人乳腺癌细胞系SKBR-2HL后,肿瘤生长良好,且随着时间延长肿瘤组织逐渐增大。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有效实现BABL/c小鼠体内Rag2、IL2rg基因突变,并导致小鼠T、B及NK细胞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世界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体,免疫缺陷个体容易发生严重感染,目前尚无理想RSV感染动物模型用于研究。我们用细胞免疫缺陷裸鼠感染RSV,旨在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为RSV感染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础。裸鼠滴鼻感染RSV后肺组织分离到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SV抗原阳性,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病毒滴度在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并持续到第9天仍能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检测RSV抗原主要分布在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肺组织病理学显示RSV感染导致裸鼠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肺间质性炎症,电镜分析超微结构可见到细胞内病毒颗粒和气血屏障的破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显示裸鼠RSV感染炎症高峰在感染后第9天。裸鼠RSV感染的病毒复制和病理改变特点与人相似,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是客观而实用的评价抗RSV制剂效果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3.
裸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世界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体,免疫缺陷个体容易发生严重感染,目前尚无理想RSV感染动物模型用于研究.我们用细胞免疫缺陷裸鼠感染RSV,旨在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为RSV感染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础.裸鼠滴鼻感染RSV后肺组织分离到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SV抗原阳性,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病毒滴度在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并持续到第9天仍能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检测RSV抗原主要分布在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肺组织病理学显示RSV感染导致裸鼠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肺间质性炎症,电镜分析超微结构可见到细胞内病毒颗粒和气血屏障的破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显示裸鼠RSV感染炎症高峰在感染后第9天.裸鼠RSV感染的病毒复制和病理改变特点与人相似,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是客观而实用的评价抗RSV制剂效果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4.
EV71可感染幼龄中缅树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WG  Huang XY  Xu J  Sun XM  Dai JJ  Li QH 《动物学研究》2012,33(1):7-13
  相似文献   

15.
人偏肺病毒(the human metapneumovims,hMPV)是2001年首次从荷兰儿童的鼻咽部吸出物中分离出来的,为一种负链RNA病毒,初步被归属于副粘病毒科偏肺病毒属。hMPV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一样可导致儿童、成人及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在儿童病原体不明的ARTI中,hMPV占1.5%-10%。但是,该病毒在  相似文献   

16.
张拓慧  赵林清 《病毒学报》2017,33(6):938-943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等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还与之后哮喘的发生关系密切。hRSV可分为A、B两种抗原亚型,对hRSV的黏附蛋白G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又可进一步将其分为多种基因型,不同时间或地区流行的hRSV亚型和基因型有所差异,不同型别hRSV导致的hRSV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也存在差异。迄今为止仍没有安全有效的措施防治hRSV。本文现对hRSV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为hRSV疫苗的研制和hRSV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主要高危人群为六个月以下新生儿及65岁以上人群。目前BALB/c小鼠是RSV感染的有效动物模型,但不同周龄BALB/c小鼠感染RSV后的差异性尚未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选择10、30、60周龄BALB/c小鼠,在鼻腔接种106及107PFU RSV后,对不同龄期小鼠临床一般症状、体重、鼻/肺部病毒滴度及肺组织炎症病理变化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显示感染106PFU RSV后小鼠未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而107PFU RSV感染后能有效引发小鼠在感染后6-11天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检测结果显示,在107PFU感染的小鼠的鼻、肺组织能够检测到明显的病毒复制,肺部免疫组化显示病毒主要定位于肺泡周围,炎症观察结果显示出明显的肺部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病理损伤。同时本研究还观察到随着小鼠周龄的增大,感染后体重下降越明显,并能检测到更为明显的肺部病毒及验证损伤。这些结果显示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周龄BALB/c小鼠RSV感染差异模型,为不同年龄人群RSV感染免疫机制的深入探讨及RSV相关抗体和疫苗药物的选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 RIPK3)是坏死复合体的关键成分之一,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发生。前期研究发现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初次应答部分依赖于RIPK3分子,为探讨其在记忆性CD8T细胞应答中的作用,对初次感染后的C57BL/6小鼠在免疫记忆阶段进行了再次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流感病毒特异性的记忆性CD8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结果发现小鼠初次感染甲型 H1N1流感病毒株A/Puerto Rico/8/34后37 d, RIPK3敲除小鼠的CD8T细胞比例及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在再次感染相同病毒时,RIPK3敲除小鼠流感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分泌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依旧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而CD8中枢型记忆性T细胞(TCM)比例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TEM)或效应性T细胞(TEff)比例却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提示RIPK3分子参与调节流感病毒特异的记忆性CD8T细胞诱生数量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并影响其TCM与TEM/TEff的比例,为深入探索病毒特异的记忆性CD8T细胞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9.
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小鼠感染及其相关研究中,临床病理和免疫学指标对其分析具有重要技术意义。本研究观察了HSV-1在不同条件下感染BALB/c小鼠后的多个免疫学指标,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群体中树突细胞比例及功能、血清中和抗体水平、PBMC中HSV-1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以及潜伏感染期小鼠神经组织中CD8 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显示,HSV-1毒株Mckrae、17+以角膜及滴鼻途径感染3周龄及6周龄BALB/c小鼠后,小鼠PBMC中树突细胞数量增加,并显示出刺激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的能力。病毒感染后35 d,小鼠PBMC中未检测到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抗原特异性T细胞,但能检测到低水平的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抗原特异性T细胞;小鼠血清中未检测到或仅能检测到低水平的中和抗体。HSV-1以皮下及足垫注射途径感染BALB/c小鼠90 d后,足垫感染途径较皮下感染诱导出更高水平的血清中和抗体,PBMC中可检测到IL-4及IFN-γ抗原特异性T细胞,但不同毒株及小鼠周龄之间出现T细胞反应程度差异。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各组小鼠三叉神经组织中均有CD8 T细胞浸润。这些结果提示,不同HSV-1毒株以不同途径感染不同周龄BALB/c小鼠后,均可刺激树突细胞成熟及呈递病毒抗原,但血清中和抗体及PBMC中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在不同毒株、感染途径及小鼠周龄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 LM1212菌株与典型的Bt菌株表型不同,可分化形成芽胞、形成细胞和晶体产生细胞。在LM1212菌株中,转录因子CpcR不仅参与了细胞分化过程,而且能够激活晶体蛋白基因cry35-like的启动子(P35)。【目的】筛选cpcR同源基因,验证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本研究克隆了2个cpcR同源基因,来源于蜡样芽胞杆菌的cpcR-c1和来源于东洋芽胞杆菌的cpcR-t,将cpcR及其同源基因分别构建在pHT304-P35-gfp、pHT304-P35-lacZ报告载体上,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入无cpcR基因且无晶体蛋白基因的Bt HD73菌株中。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菌HD(cpcR-c1-P35-gfp)和HD(cpcR-t-P35-gfp)的细胞表型并进行芽胞计数实验。测定HD(cpcR-c1-P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