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神经氨酸酶和α-L-岩藻糖苷酶分别切除人肝癌细胞株7721细胞表面糖链中的末端唾液酸(SA)和岩藻糖(Fuc)残基来研究表面聚糖结构和某些细胞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选择细胞对纤连蛋白(Fn),层黏蛋白(Ln)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黏附能力,细胞趋化性迁移以及趋化性侵袭作为细胞行为的指标。结果表明:表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黏附能力,细胞趋化性迁移以及趋化性侵袭作为细胞行为的指标。结果表明:表面糖链末端SA对细胞黏附至Fn并不必需,对细胞黏附至Ln和细胞的趋化性侵袭却至为重要,而对细胞黏附至HUVEC以及趋化性迁移则为关键性残基。与SA相比,Fuc可能参与细胞Fn,Ln和HUVEC的黏附,但对趋化性迁移以及趋化性侵袭并不重要。细胞对HUVEC的黏附以及趋化性迁移和侵袭可被唾液酸化Lewis X(SLe^x)单抗抑制,但不被未唾液酸化的Lewis X(Le^x)单抗抑制,这一结果支持SA在上述三种细胞过程中Fuc残基重要。  相似文献   

2.
肺癌组织中岩藻糖化糖链结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wis X(Le~x)、唾液酸化的Lewis X(Sialyl Lewis X,SLe~x)和唾液酸化的双岩藻糖Lewis X(Sialyl Dimeric Lewis X,SDLe~x)是细胞表面外侧带α1,3岩藻糖的糖链结构。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了肺癌原发灶、转移灶和癌旁组织中这三种抗原结构的表达。结果发现这三种抗原在肺癌细胞表面及胞浆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在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未见表达。有转移的肺癌和(或)低分化肺癌中这三种抗原结构的表达要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和高、中分化肺癌中相同抗原结构的表达。其中以SLe~x的表达与肺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和分化程度关系最为密切。另外,肺癌浸润转移的淋巴结中也有Le~x、SLe~x的明显表达和SDLe~x的少量表达,而未被肺癌浸润转移的淋巴结中就没有它们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一类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癌前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蛋白糖基化的异常.例如在癌前感染阶段糖蛋白糖链发挥的作用:在感染阶段,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吸附导致的唾液酸化路易斯X抗原的上调,增强了H.pylori的吸附作用使其在胃部定殖并诱发持续的炎症反应;在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阶段唾液酸化的Tn抗原表达上调.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了血清、组织、细胞中的蛋白糖基化的改变,如核心岩藻糖基化N-糖链表达的下调,β1,6-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分支型N-糖链的增加,以及细胞黏附分子糖基化的改变.本文综述了胃癌相关糖蛋白糖链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糖基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作为胃癌早期生物标志物与药物靶点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主要包括N-连接糖基化、O-连接糖基化和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连接.与核酸和蛋白质不同,糖链的合成过程并不遵循传统的基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主要由一系列催化糖苷键形成的糖基转移酶完成.异常糖基化修饰被认为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及其糖链结构的异常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继而影响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如上皮间质转化(E-钙黏着蛋白、N-钙黏着蛋白)、细胞的移动性(整合素β1和α5)、侵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浸润(唾液酸化Lewis抗原sLeX和sLeA).本文主要就唾液酰基转移酶、岩藻糖基转移酶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等三大糖基转移酶家族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肿瘤转移的预测和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不同转移潜能膀胱癌细胞糖组相对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膀胱癌是发生在膀胱黏膜组织上的一种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阶段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膀胱癌死亡率的最有效方式.肿瘤的发生过程与糖链表达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定量分析膀胱癌发生过程中糖链的表达变化尚未有研究.本研究以2株人膀胱正常上皮细胞系(HCV29、HUCV1),1株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细胞系(KK47),和3株浸润性膀胱癌细胞系(YTS1、J82、T24)为研究材料,应用本室建立的利用乙酰肼修饰糖链唾液酸,以及[12C6]-和[13C6]-苯胺同位素修饰糖链还原性末端技术,然后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膀胱上皮细胞不同病理状态的糖组相对定量分析.从6株细胞中共鉴定出52种N-连接糖链结构,并定量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糖链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布差异,发现唾液酸化、岩藻糖化的N-连接糖链在膀胱癌肿瘤细胞恶化过程中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同时平分型糖链和高甘露糖型N-连接糖链也呈表达升高趋势,说明这些糖链结构的表达变化与膀胱癌发生关系密切,从而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膀胱癌发生过程中糖链相关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6.
何发  王欣  郭佳  李崎  关锋 《生物工程学报》2014,30(6):962-971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是一类表达于神经元、胶质细胞、骨骼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NCAM在细胞-细胞黏附及神经细胞迁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用来研究多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PSA)的模式蛋白。将来源于小鼠乳腺上皮细胞NMuMG中的NCAM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染至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突变株ldlD-14细胞中,通过抗生素G418筛选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得到过表达NCAM的永久转染细胞株。利用ldlD-14细胞的特性,通过在无血清的基本培养基中添加半乳糖与否可以轻易操纵NCAM分子上糖链的修饰,为后期研究糖基化对NCAM分子功能的影响提供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A类化合物对糖蛋白N-连接型糖链(简称N-糖链)结构的影响,近年来在研究其作用机制中颇受重视。本文研究视黄酸(RA)对大鼠皮肤上皮基底培养细胞表面膜糖蛋白糖链结构作用,发现RA促进N-糖链合成,使~3H-甘露糖掺入糖链量增加43.5%,RA可改变N-糖链的类型,促进复杂型N-糖链合成,表现为增加三、四天线复杂型N-糖链合成而不是二天线;RA还使含分叉性GIeNAc和核心Fuc的百分比上升。本文还用细胞电泳方法研究膜表面唾液酸相对量,发现RA可引起唾液酸含量下降。结果提示RA对N-糖链结构的影响,是其多种生物学作用的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主要包括N-连接糖基化、O-连接糖基化和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连接.与核酸和蛋白质不同,糖链的合成过程并不遵循传统的基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主要由一系列催化糖苷键形成的糖基转移酶完成.异常糖基化修饰被认为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及其糖链结构的异常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继而影响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如上皮间质转化(E-钙黏着蛋白、N-钙黏着蛋白)、细胞的移动性(整合素β1和α5)、侵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浸润(唾液酸化Lewis抗原sLeX和sLeA).本文主要就唾液酰基转移酶、岩藻糖基转移酶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等三大糖基转移酶家族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肿瘤转移的预测和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6(histone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6,KMT6)对人肝癌细胞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涉技术合成靶向KMT6的小干扰RNA(KMT6 siRNA)片段,瞬时转染至人肝癌细胞系Huh-7。随后,分别采用细胞黏附实验、细胞侵袭实验以及划痕迁移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迁移等肿瘤细胞转移能力。运用Oncomine数据库和cBioportal肝癌数据库分析KMT6的表达情况及对肝癌预后的影响。结果:靶向KMT6的小干扰RNA(KMT6 siRNA)片段瞬时转染至人肝癌细胞系Huh-7后,KMT6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且黏附率、侵袭率和划痕修复率均显著降低(P<0.05)。Oncomine肝癌数据库分析表明肝癌组织KMT6的表达增加,cBioportal肝癌数据库分析表明KMT6基因改变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结论:KMT6分子可促进肝癌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其基因改变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KMT6分子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观察了大鼠诱发肝癌过程中,与UEA、LCA凝集素相结合的含岩藻糖糖蛋白尤其是80 ku蛋白的动态变化.在肝癌病人标本中,也观察到了高转移性肝癌细胞比低转移性肝癌细胞表达更多的UEA、LCA相结合的岩藻糖蛋白.岩藻糖寡糖可以构成一些非常重要的黏附分子的结构,如Lewis抗原.继而进一步观察了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中Lewis抗原的表达差异,发现高转移性肝癌细胞 (HMCC97H) 比低转移性肝癌细胞(HMCC97L)表达更高的Lewis x 和 b.在肝癌转移动物模型中,转移灶组织中的Lewis抗原合成关键酶α1,3/1,2以及 α1,6 岩藻糖转移酶活性远比对照组高.当肝癌细胞在维甲酸作用以后,细胞表面的Lewis x 或 b 的水平显著下降,α1,3/1,2岩藻糖转移酶活性也显著下降.同时我们观察到Lewis x可以存在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子上,在维甲酸作用以后,EGFR上的Lewis x抗原和磷酸化水平都显著性下降.上述结果提示岩藻糖化的糖链如Lewis x在肝癌细胞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纯化和体外存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特异性抗体Thy1.1结合尼龙筛方法分离和纯化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比较顶盖提取液对这些纯化细胞的作用。预先以快蓝(fast blue,FB)逆行标记的视网膜细胞悬液,接种在包被了Thy1.1抗体的培养皿上30分钟,冲洗未粘附的细胞,显微镜下计数粘附细胞中FB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纯度的百分比,最高为95%。用孔径15μm尼龙筛方法分离的纯度仅为60±5%。上述两种方法纯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仅在有顶盖提取液存在时,细胞存活并生长活跃,胞体大且有突起伸出。MTT微量比色法测定培养24小时纯化细胞存活的光密度(OD)值,显示以Thy1.1特异性抗体纯化的细胞,其OD值比值(+Te/-Te)是12.3(0.111/0.009);以尼龙筛纯化的OD值比值(+Te/-Te)是6.4(0.102/0.016);未经纯化的OD值比值(+Te/-Te)是3.8(0.095/0.025)。在上述三组中,加Te与无Te细胞生存的OD值比较,相差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纯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培养中,由于排除了其他细胞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神经节细胞能够更直接地反映顶盖提取液的生物效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纯度越高,其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用30—70GyX射线照射小麦幼苗(浸种后5天)后发现根毛区到根尖的距离缩短,根毛变密,根毛长度为对照的2—3倍。照射后2—3天就可看到该现象。根毛着生处到根尖的距离随剂量增加而减少,甚至根尖全为根毛所复盖,另外还看到有分叉的根毛。根尖纵切片表明根尖分生区随剂量增加而缩小,分生区后接着就出现输导组织。玉米和黄瓜也有类似现象。这现象说明根细胞的分裂过程对射线很敏感,而分化过程则相当耐辐射,细胞分裂停止后立即转向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Holtfreter最早用离体的外胚层制成“夹心面包”研究胚胎诱导问题,后来发展出浸泡法,这些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但是,不论那种方法,外植块中含有很多细胞,它们的分化产物所表现的,除诱导物质对反应细胞的直接作用外,还包含着被诱导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次级的相互作用。例如,外胚层  相似文献   

14.
在神经管形成的过程中,从原肠晚期到神经管即将关闭,我们观察了预定神经上皮和神经上皮细胞的细胞连接。我们的结果和过去的报道不同,我们看到紧密连接和间隙连接在所观察的各个时期一直存在,而且它们是处于持续的形态变化之中,就此论证了紧密连接在神经管形态建成中的作用,并讨论了紧密连接和间隙连接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CENP—B的基因表达与细胞周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HeLa细胞为材料研究一种着丝粒蛋白CENP-B的基因表达与细胞周期及细胞核骨架的关系。将HeLa细胞同步在不同周期时相,以流式细胞光度术、同位素掺入和ACA着丝粒染色等方法检测细胞同步化效果。我们分别提取了各周期时相细胞的总RNA和Poly(A)~ RNA,用Dot blot和Northern blot杂交方法研究CENP-B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ENP-B基因在细胞周期中的各个时相均有表达,但表达的强度差别很大:G2期表达最强,S期最弱,G1期中的表达介于二者之间;有意义的是CENP-B基因在M期仍然有较强的表达,表现出其在细胞周期中表达的持续性;这种表达的持续性反映了一种可能性:着丝粒、动粒蛋白不断合成,但直到S期后进入G2期时着丝粒、动粒蛋白到一定临界浓度时才开始组装新的动粒。另外,着丝粒、动粒蛋白的持续合成对着丝粒、动粒功能的发挥可能是必需的。用Bam H 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处于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的HeLa细胞核骨架,提取与核骨架紧密结合的DNA,用~(32)P标记的cDNA为探针研究CENP-B基因与细胞核骨架的结合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证明,在G2期细胞中CENP-B基因表达最强,与细胞核骨架结合最为紧密,G1期细胞中次之,S期中CENP-B基因与核骨架结合最弱,说明CENP-B基因与细胞核骨架结合的紧密度影响其表达强度。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及其在优化设计、传质、传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可为优化设计反应器及自动化大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红白血病细胞株(HEL细胞)中珠蛋白基因表达具有自己的特点。即只表达胚胎型的γ-珠蛋白基因而不表达成人型的β-珠蛋白基因。羟基脲(Hydroxyurea)是一种抑制DNA合成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它在临床上被用来治疗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贫血。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羟基脲浓度增加HEL细胞的增殖速度减慢。用常规RT-PCR方法和定量PCR分析证明;用羟基脲诱导HEL细胞后,β-珠蛋白基因表达增加,α-珠蛋白基因表达减少,而γ-珠蛋白基因表达变化不明显。对参与珠蛋白表达的转录因子GATA-1和NF-E2的定量PCR分析发现:这两种转录因子的表达均增加3倍以上。因此,羟基脲可能通过某些信号传递途径促进β-珠蛋白基因表达,从而使HEL细胞趋向终末分化。  相似文献   

18.
真菌诱导子处理人参悬浮培养细胞后,人参皂甙的合成有明显增加,诱导处理改变人参皂甙的积累时程,促进人参细胞培养物中次生产物的外泌,同时增强细胞对蔗糖的摄取、吸收并引起细胞H~ 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对继代17年的玉米花粉胚性细胞系核形态和细胞分裂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异形核细胞比率增加,异形核类型和异常分裂增多。分析认为异形核和异常分裂现象出现和增多是导致胚性细胞系分化率降低、异形分化和非整倍体细胞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来自玉米农家种“八趟白”的部分胚性细胞系能长期保持倍性稳定和胚胎发生并再生,与不断挑选和继代培养中不加2,4-D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钙调素抑制剂——三氟拉嗪处理人胃癌MGC-803细胞,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放射免疫法和速流荧光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钙调素对细胞增殖,环核苷酸代谢及微管组装,有丝分裂等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TFP明显地抑制了人胃癌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增殖的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细胞群体中G_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下降,DNA合成明显地受到抑制。TFP处理的胃癌细胞仅在短时间内(5'-30')cAMP含量升高,cGMP浓度降低,cAMP/ ??cGMP比值比对照组高4.4倍,但此后环核苷酸含量又很快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本实验还观察到TFP处理后的MGC-803细胞胞质铺展,细胞形态的改变与胞质微管的分布有密切联系,实验结果表明TFP加强了人胃癌细胞MTOC对微管的组装能力,使微管分布得到恢复,微管纤维呈放射状延伸到细胞边缘,充满胞浆,使细胞呈现出展平的多边形,趋向于正常上皮细胞形态的变化,本实验结果表明TFP抑制癌细胞增殖及使微管组装加强可能是通过对CaM活性的抑制作用。此结果有助于说明转化细胞内钙调素的变化,可能是与转化细胞增殖失控和胞质微管消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