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股沟疝采用Lichtenstein 修补术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普外科收治的 132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 例。一组患者采用Lichtenstein 修补术进行治疗,另外一组患者采用开放式腹膜前间 隙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下床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1 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腹膜前间隙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下床时间、平均术后住院 时间、平均术后恢复时间略短于Lichtenstein 组,平均术中出血量略少于Lichtenstein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前间 隙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 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Lichtenstein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采用开 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和Lichtenstein 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1 年内复发 率更低,临床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olateral approach, DAA)与髋关节前外侧入路(Orthopaedische Chirurgie Muenchen,OCM)对青年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67例青年患者,按照其接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DAA组(35例)与OCM组(32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术后1 d、3 d及7 d疼痛度,最后对比两组术后7 d、1个月及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1)OCM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DA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OCM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AA组(P0.05);(3)两组术后1 d、3 d及7 d疼痛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7 d及1个月,OCM组Harris评分优于DA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DAA术,OCM术施术时间更短,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但对比两种术式对髋关节远期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的疗效,并分析两种入路方式对假体位置和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THA患者,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PLA组37例和DAA组43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影像学指标、步态参数、血清疼痛介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AA组的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短于PLA组,手术时间长于PLA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PL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下降(P<0.05);DAA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PLA组,VAS评分低于PLA组(P<0.05)。DAA组臼杯位于安全区的比例高于PLA组(P<0.05);两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股骨假体居中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DAA组的单腿支撑时间长于PLA组,步频大于PLA组,Foot off高于PLA组(P<0.05)。两组术后7 d 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DAA组术后7 d的5-HT、PGE2、NO水平低于PL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THA患者采用DAA的入路方式,除手术时间较长外,其在手术切口、术中损伤、髋关节功能恢复、步态参数、减轻术后疼痛、臼杯位于安全区的比例等方面均优于PLA,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刘涛  吴鲧 《蛇志》2021,(3):349-350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预后欠佳.目前,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其手术入路多样化,腔镜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术式,且机器人手术也逐渐成熟.本文对公开发表的有关食管癌手术入路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7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年10月~2007年12月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直疝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51例,双侧斜疝3例,单侧直疝16例,2例同侧腹股沟斜疝、直疝并存;行平片无张力修补26例,预成形网塞无张力修补46例.结果 随访6~24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可靠、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56例的效果。方法局麻下、使用聚丙烯编织而成的平片对56例各类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结果与在硬麻或全麻下与传统的修补方法相比,具有手术适应证广、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低率。结论应用国产的平片修补腹股沟疝效果良好,价格便宜,局麻下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IL-6水平。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 d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逐渐升高(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降低手术早期的炎性反应,同时能明显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了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观察组(41例)给予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的Neer评分,术后24 h的凝血指标,随访3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eer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Neer评分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两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相比无明显变化,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FIB术前术后24 h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PT,APTT,IN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对老年肱骨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对血液系统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肩关节手术入路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测肩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周围结构的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资料。方法:解剖观察20具成人肩关节周围肌肉及其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结果:三角肌外侧部深面主要有横过骨肌肉之间的腋神经前支和旋肱后血管,后侧深部主要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回边孔、三边孔及其内部结构。(2)冈上肌肌腱密切粘着于肩关节囊例上部肌腱表面,于肩峰深面有肩峰下深液囊,有时与三角肌下滑液囊相通。(3)肩关节的血液供应主要靠旋肱前动脉及肩胛后动脉.肩关节靠近大血管主干,血供丰富、血流速度快。(4)神经界面,肩关节周围的界面有三角肌冈下肌间隙,三角肌胸大肌间隙,三角肌与喙肱肌、肱二头肌间隙、冈下肌小圆肌间隙。结论:肩关节结构极为复杂,解剖肩关节时应避免损伤重要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侧卧位直接外侧入路(DLA)对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次THA患者97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n=47)和B组(n=50),A组行侧卧位DLA,B组行平卧位DAA,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影像学参数、平衡功能和步态参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HH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依次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切口长度、初次下床行走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步频、步速、步长依次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对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侧卧位DLA相比,初次THA患者行平卧位DAA可获得与其相当的手术效果,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且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疝修补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所选病例分为传统开腹式疝修补术组(48例)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64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肢体活动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肢体活动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虽然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39.5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率为3.13%,明显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等优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但术后易发生肠粘连、阴囊血肿等并发症,术中应妥善处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甲疝外科治疗的118例老年(≥60岁)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组,68例患者行TAPP作为TAPP组,50例患者行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作为Lichtenstein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AP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TAPP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TAPP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比较,TAPP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腹股沟疝是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的惟一可靠方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尤其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Totally Extra-preperioneal Prosthetic,TEP)疝修补术,已经成为腹股沟疝治疗的"金标准"。然而,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心血管基础疾病较多,全麻风险大,TEP术式疗效是否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还未有报道,本研究拟探讨针对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排除两种修补术明确的禁忌症患者,对研究入组的92例≥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式(TEP术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分组,术后分别统计:(1)围手术期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疼痛等级、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2)远期随访指标(术后2年内的慢性疼痛和复发情况)。综合评估腹腔镜下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的综合疗效。结果:TEP术相比于无张力疝术只显示出在平均减少20 m L出血量及缓解术后24小时1个AVS疼痛数量级的优势(P0.01);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96小时疼痛指数、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慢性疼痛指数及远期疗效等主要评价指标中均与无张力修补术相当(P0.05);但却大大增加了手术费用(P0.01)。结论:针对≥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尤其是基础疾病多,对医疗费用敏感的人群,开展无张力修补术仍不失为目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理灵疝装置(prolene hernia system,PHS)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普理灵疝装置治疗的11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术后能力恢复、并发症和复发率等项目进行分析.结果:11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50min,其中42例局麻患者术后即能下床活动,68例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第2天能离床活动.本组患者无死亡,无切口感染、缺血性睾丸炎、尿潴留等.术后有排尿困难4例,在12h后症状缓解;部分术后伤口稍微疼痛,于术后1~2天缓解;伤口异物感3例,全部切口Ⅰ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4d.术后110例随访2~18个月,无明显异物感,无慢性疼痛,无复发病例.结论:PHS可有效降低老年腹股沟疝术后的复发率、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适合于老年人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血清睾酮浓度、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8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APP组(n=44)与Lichtenstein组(n=36),记录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血清检测睾酮和MMP-2水平。结果:TAPP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少于Lichtenstein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TAPP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Lichtenstein组,住院费用高于Lichtenstein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对比无差异(P>0.05);TAPP组阴囊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其它并发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血清睾酮均无变化(P>0.05)。术后两组MMP-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股沟疝患者睾丸功能均无损伤,且均可有效降低血清MMP-2水平,防止股沟疝复发,安全有效;相比之下,腹腔镜ATPP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但手术难度较大,费用较高,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静脉镇痛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的120例腹股沟疝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镇痛方法的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麻黄碱以及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手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和芬太尼追加次数;比较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比较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丙泊酚、麻黄碱以及芬太尼的使用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疝气手术后1 h(T0)、5 h(T1)、10 h(T2)、1d (T3)、2 d(T4)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芬太尼追加次数为4次/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次(P<0.05);观察组疝气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6.67%)、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股沟疝气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镇痛,且更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腹股沟疝与肌肉质量、肌力及腹内压力(I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眉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就诊的 86例老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00名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腹部肌肉质量、肌力及IAP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腹股沟疝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腹部骨骼肌肉面积值(SMA)、骨骼肌指数(SMI)水平及右手握力、左手握力均低于对照组,腹内脂肪面积、SMI异常比例及直立加压时腹内压(OVIAP)、直立加压前后腹内压差(OVIAPD)、平卧与直立加压时腹内压差(OSVIAP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腹股沟疝的发生与SMI水平、SMI异常、右手握力、OVIAPD、OSVIAPD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存在腹部肌肉质量和肌力的下降,患者在直立做加压动作时可出现IAP水平的升高,上述指标均与腹股沟疝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临床可采用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老年男性人群腹股沟疝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