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PRL-3和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RL-3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变量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PRL-3和VEGF在结肠癌组织表达上调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RL-3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PRL-3和VEGF表达上调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者。PRL-3和VEGF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RL-3和VEGF与肿瘤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2(EZH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8年1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作为宫颈癌组的检测标本,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收集其行全子宫切除术时切除的宫颈组织,其中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各50例,CIN组织作为CIN组的检测标本,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的检测标本。比较宫颈癌组、CIN组和对照组标本中HGF和EZH2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HGF和EZH2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宫颈癌组织中HGF、EZH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标本中的HGF和EZH2的阳性表达率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CIN组的HGF和EZH2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EZH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P0.05)。宫颈癌组织中HGF和EZH2的表达与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临床分期II期、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G3的宫颈癌组织中HGF和EZH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I期、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G1+G2的宫颈癌组织(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癌组织中HGF与EZH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GF和EZH2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Fascin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多种上皮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与肿瘤侵袭有关。在本研究中观察fascin在结肠癌中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为其在结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ascin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结肠癌临床病理意义。结果:Fascin在癌旁肠粘膜、腺瘤、腺癌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癌旁肠粘膜组和腺瘤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X2=0.344,P0.05),腺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粘膜组(X2=8.492,P0.0,1),腺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组(X2=7.450,P0.01)。Fascin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肠壁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而在中-晚期病例(III/IV期)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病例(P0.05)。Fascin表达阳性病例的生存期显著高于Fascin表达阴性病例(P0.022)。结论:Fascin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结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 TNFAIP3)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鳞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随访食管鳞癌及80例癌旁组织中TNFAIP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了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NFAIP3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阳性率为47.0%(47/1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15.0%(12/80),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TNFAIP3的患者预后不良,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FAIP3的表达、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食管鳞癌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FAIP3的表达、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预测因子。结论表达增高的TNFAIP3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TNFAIP3的高表达可能成为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integrinβ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研究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ntegrinβ1在82例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邻近正常结肠粘膜组织integrinβ1的阳性表达率为93.33%,原发灶癌细胞integrinβ1的表达率为73.17%,两者之间integrinβ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0.01;结肠癌转移性淋巴结组织integrinβ1的阳性表达率为87.67%,结肠癌非转移性淋巴结组织integrinβ1的阳性表达率为11.29%,两者之间integrinβ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0.01。在所有与结肠癌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中,是否穿透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不同、Dukes分期不同,integrinβ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值均小于0.05。结论:Integrinβ1与结肠癌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及Dukes分期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的检测对评估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程度和分析结肠癌分期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康安定  方帆  邓亚平  高妮娜  胡国斌 《生物磁学》2013,(26):5087-5090,5118
目的:观察MAccl(metastasis.associatedincoloncancer-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7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ACCl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ACCl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MACCl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选择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5)。MACCl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MACCl阳性表达病例的肿瘤体积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大,临床分期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晚,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MACCl阴性表达者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l阳性表达病例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均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显著降低和缩短(P=0.01)。结论:MACCl的表达上调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IDC患者(IDC组)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对照组)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IDC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68.1%,显著高于对照组(23.3%),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表达与IDC患者年龄和肿瘤直径大小无相关性,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以及肿瘤远处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其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在IDC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参与了IDC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VEGF可以作为评价IDC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UHRF1(Ubiquitin-like with plant homeodomain and ring覱nger domains 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对照组织的UHRF1表达,统计分析其表达和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关系。采用si RNA抑制UHRF1表达,分析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UHRF1高表达,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62例结肠癌组织中33例UHRF1阳性,阳性率为53.2%。UHRF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高表达UHRF1结肠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较低表达者短(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UHRF1和Dukes'分期与患者累积生存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UHRF1可作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采用si RNA转染HCT116后,UHRF1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被抑制。结论:UHRF1参与结肠癌细胞增殖,与结肠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的表达及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对策,本研究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10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中符合要求的50例癌旁组织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FADD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FADD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结肠癌患者手术后的护理要点。研究发现癌组织中FAD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6.00%显著的低于癌旁组织的8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浸润深度达到浆膜内、TNM分期为Ⅲ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FAD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的低于高中分化、浸润深度未及浆膜、TNM分期(Ⅰ和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DD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情况和病理类型无显著关联(p0.05)。本研究表明,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FADD蛋白表达下调,并且与肿瘤进展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0.
TrkB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胆管癌和正常胆管组织中TrkB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2例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石蜡切片标本中TrkB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正常胆管组织中无TrkB蛋白的表达,胆管癌组织TrkB蛋白的表达率为69.0%(29/42)。TrkB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TrkB蛋白在低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有远处转移组中的表达率均高于高中分化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P<0.05)。结论:TrkB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胆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MiR-132抑制肿瘤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转移是造成癌症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本研究的目标是找到一种特异性的肿瘤转移相关miRNA,能够作为抑制肿瘤转移的潜在靶标.miR-132是一类与炎症、血管生长、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miRNA,至今还没有研究证明其与肿瘤转移相关.为了验证miR-132与肿瘤迁移的相关性,本研究将miR-132转染入高迁移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中,检测细胞迁移率的变化.实验发现miR-132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为了进一步揭示miR-132抑制细胞迁移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寻找并鉴定了3种可能与肿瘤转移相关的miR-132的靶基因,它们分别是CHIP(STUB1)、G3BP1、G3BP2.分别比对MCF7与MDA-MB-231细胞,及转染miR-132和对照组MDA-MB-231细胞中以上3种基因的表达差异,我们发现G3BP1、G3BP2可能参与miR-132对肿瘤转移的调控.本研究首次报道miR-132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并揭示了miR-132调节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说明了miR-132具有作为特异性抑制肿瘤转移靶标的潜力,为抑制肿瘤转移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肺组织中Beclin1和p53表达水平,分析自噬蛋白Beclin1与凋亡蛋白P53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二者之间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外科手术或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56例,依据2003年UICC公布的肺癌TNM分期标准同时结合临床表现、胸部CT、X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腹部CT或B超等将入选的50例病例进行分组:其中Ⅰ期5例,Ⅱ期10例,Ⅲ期(ⅢA+ⅢB)26例,Ⅳ期9例,各组年龄、性别等控制情况基本匹配。组织病理学分级按2003年UICC标准:G17例,G219例,G324例。另取6例癌旁组织或者病理确诊为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不同病理分期以及不同临床分期肺癌组织中Beclin1、p53的表达水平,对该表达情况与对应的分期进行样本均数两两对比式统计学分析,并与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 P53蛋白阳性表达百分率:肿瘤患者(63.96±9.4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4.90±4.68)%,t=49.46,P0.05;肿瘤转移者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并且P53蛋白表达随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增高(P0.05)。Beclin1蛋白检出率的变化规律与P53蛋白检出率的变化相反:肿瘤患者Beclin1蛋白(31.72±20.5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2.26±4.51)%,t=35.84,P0.05;该指标随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Beclin1蛋白与P53蛋白二者相关性分析,Beclin1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8,P0.05。结论 Beclin1与p53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肺癌诊断指标,为估计肺癌的恶性度及预后提供依据。Beclin1与P53蛋白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肿瘤发生过程中细胞自噬作用降低和抗凋亡作用增强同时并存,提高自噬能力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CC)组织激活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4例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CC组织以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同时选取该院因宫颈良性病变行肿物剥除或附件切除的134例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SP)法对各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依据阳性细胞率和染色强度分析CC组织中RACK-1、Lgr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RACK-1、Lgr5表达与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Lgr5及RACK-1不同阳性表达强度的CC患者的预后。结果:CC组织中RACK-1、Lgr5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CK-1、Lgr5阳性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宫旁侵犯、手术切缘无关(P0.05);Lgr5、RACK-1阳性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生存时间低于Lgr5、RACK-1阳性低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CK-1、Lgr5在CC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检测RACK-1、Lgr5有助于CC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9a抑制剂(BIX-01294)对肝癌细胞周期、凋亡及移植瘤的影响。方法:将SMMC-7721、BEL-7402、HL-7702原始细胞株传代培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μM、5μM、10μM、20μM)BIX-01294处理组。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G9a及肝癌细胞内凋亡蛋白CC3、C-PARP、Bax、Bcl-2表达水平;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BIX-01294处理SMMC-7721、BEL-7402细胞24、48、72、96 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BIX-01294处理肝癌细胞96h后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移植瘤试验21 d后测量裸鼠体内肿瘤体积及重量,并检测瘤体内H3K9me2的蛋白水平。结果:G9a在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中表达水平高于HL-7702细胞(P<0.05)。不同浓度的BIX-01294对SMMC-7721细胞和BEL-740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均P<0.05)。不同浓度BIX-01294处理细胞96h后,SMMC-7721细胞和BEL-7402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和G2/M期的细胞比例降低(P<0.05)。5μM BIX-01294处理细胞96h后能明显增加CC3、Bax、C-PARP表达水平,并降低Bcl-2的表达水平(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IX-01294处理组裸鼠肿瘤体积减小,重量较低,且肿瘤组织内H3K9me2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BIX-01294导致SMMC-7721、BEL-7402细胞发生周期阻滞和凋亡,且对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G9a的表达从而降低H3K9me2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 protein,FADD)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病例及相应的临床资料包括随访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良性病变,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及配对淋巴结转移灶中FADD的表达,观察分析FADD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分级、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等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良性乳腺病变组中FADD的阳性表达率(85.1%,40/47)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45.8%,38/83),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67.3%72/107)和淋巴结转移灶(45.8%,49/107)组织中FADD阳性表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0.001,=0.022和0.001);此外,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中FADD阳性表达率也均与其它三组中FADD阳性表达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3,0.001和0.022)。FADD与患者的确诊年龄(P=0.049)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相关(P=0.003),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受体及cerb B-2的表达情况和月经史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FADD阳性表达的患者较FADD阴性患者的生存期更短。结论:FAD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T细胞分化蛋白2(Mal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26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86例正常肝组织中Ma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不同Mal2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HCC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Mal2蛋白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Mal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与HCC患者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较高的TNM分期相关。生存分析表明Mal2蛋白高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Mal2阳性表达、血管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及较高的TNM分期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al2蛋白在HCC组织中呈过表达趋势,且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HCC的诊断与预后判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梅州市人民医院收集的乳腺癌石蜡块标本50例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时期病理检查为良性肿瘤的石蜡块标本38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herin和S100A4在乳腺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情况,分析E-cadherin和S100A4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E-cadherin和S100A4的相关性。结果:E-cadherin在乳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S100A4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E-cadherin和S100A4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及病灶直径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病理分级为Ⅲ级的乳腺癌患者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病理分级为Ⅰ-Ⅱ级者,而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病理分级为Ⅲ级的乳腺癌患者中S100A4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病理分级为Ⅰ-Ⅱ级者(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cadherin阳性表达与S100A4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100A4在乳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E-cadherin乳腺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且其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其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乳腺癌组织样本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患者对侧正常乳腺组织样本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检查,分别测量两组样本的ADC值,比较不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与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ADC值与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有无远处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Ki-67表达的关系,并分析ADC值与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I级的ADC值低于对照组,病理分级II级的ADC值低于病理分级I级及对照组,病理分级III级的ADC值低于病理分级II级、I级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肿块直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ER阴性、PR阴性、Ki-67阴性患者的平均ADC值均高于肿块直径≥2 cm、有淋巴结转移、ER阳性、PR阳性、Ki-67阳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无远处转移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ADC值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现负相关关系(rs=-0.716,P=0.000);与肿块直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ER、PR、Ki-6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s=-0.316、-0.545、-0.667、-0.598、-0.443,P均0.05),与有无远处转移无相关性(rs=0.091,P=0.887)。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癌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相关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