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2,(21):I0001-I0001
英国研究人员4月18日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通过向一些视力受损的实验鼠注射感光细胞,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它们恢复视力。将来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治疗人类失明的方法。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在本次实验中注射的是视杆细胞的前体细胞。视杆细胞是视网膜中的两种感光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据《自然-生物技术》上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皮氏培养皿中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所产生的感光细胞能与患有视网膜疾病的成年小鼠的视网膜相融合。这意味着,通过细胞疗法来矫正因视网膜疾病或损伤造成的失明的研究又迈进了一步。在与年龄相关的黄斑退化和各种遗传视网膜疾病中,视网膜的功能会因为一种被称为"感光体"的感光细胞受损而丧失。先前研究发现,对于患有类似疾病的失明小鼠来说,可以通过从视力正常的年轻小鼠的视网膜中分离出未成熟的感光体并移植到失明小鼠视网膜中,从而改善其  相似文献   

3.
人眼祝网膜感光细胞可以产生或发放神经冲动吗?《生物》(第二册)第98页写道:“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生物》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53页“感光色素在光的作用下可发...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将人类脐带血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cells,UCBC)注射入老龄大鼠后,它们大脑海马区的微环境会得到改善,同时神经干细胞(或前体细胞)也得到相应的恢复。这一研究成果开启了利用细胞疗法应对大脑衰老的可能性。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BMC神经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5.
《生物磁学》2010,(16):I0001-I0001
加拿大、瑞典和美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生物合成角膜,帮助眼疾患者修复受损眼组织,恢复视力。这项研究成果8月25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安排了一个测定盲点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证明视网膜上感光细胞是产生视觉的结构基础,明确盲点在视网膜上的位置. 在做此实验过程中,有的教师反映测不出盲点,并询问盲点的位置在视网膜上的鼻侧或颞侧,原因何在?现就这方面问题,作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的Richard A.Yonng在1986年1月9日《自然》杂志上报导:经过基因重组在大肠杆菌里表达的麻风病菌主要蛋白质抗原能够为人T-细胞所识别。有关基因重组和表达的工作是他去年完成的,已发表在1985年8月1日《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光镜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夜行壁虎网膜感光细胞外段的更新。当注射氚标记的亮氨酸后,这种由其祖先视锥演变来的夜行壁虎视杆(并且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形态学上属视锥的特征)其外段呈现的标记图型仍与一般的视杆细胞相似。  相似文献   

9.
<正>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9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由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等单位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合成了一种修改信使RNA(mRNA),注射到心肌梗死小鼠模型的心肌内,能指令本应形成瘢痕组织的心脏干细胞发育成心血管细胞,促进了小鼠受伤心脏恢复健康,在治疗心脏病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上。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4,(3):I0001-I0001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9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由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等单位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合成了一种修改信使RNA(rnRNA),注射到心肌梗死小鼠模型的心肌内。能指令本应形成瘢痕组织的心脏干细胞发育成心血管细胞,促进了小鼠受伤心脏恢复健康,在治疗心脏病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一生物技术》上。  相似文献   

11.
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盲人现在可较易重见光明了.一项对盲小鼠的研究为眼丧失全部光加工细胞的人复明提供了希望.有3个患有一种遗传性盲疾,称为勒伯尔先天性黑蒙的人,经基因治疗恢复了视力,研究者报道于2008年4月27日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该盲疾是由基因RPE65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一种蛋白质,可帮助视杆细胞中的光采集色素的再循环.视锥细胞可以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但也开始衰退,通常使40岁以下的人致盲.美国有2 000~3 000人罹患此眼疾.研究者将含有RPE65正常拷贝的工程病毒注射到罹患该退行性眼疾的3个人右眼中.所有3个人在数周后改善了右眼的视力,2个人在术前仅能辨清手的移动,而术后所有病人都能读出视力表的3行字.当光照在病人治疗后的眼时,病人的瞳孔收缩,说明病人的视网膜察觉出光线.无一病人视力恢复到20/20,但是所有这3个病人均汇报在暗淡光线下的视力有改善,并加强了驾驶能力.另一个研究组用不同的方法恢复了小鼠的视力,这些小鼠丧失了所有察觉光线的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除了这些小鼠以外,其他动物,包括人,都会因此失明.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08年4月27日Nature Neuroscience上.一旦这些光感受器细胞死亡,如原发性色素性视网膜炎或是黄斑变性,可选择的恢复方法甚少.有些研究者试图用电刺激视网膜来治疗.在2006年,科学家报道,他们用来自绿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tic的一种光采集蛋白的基因插入到类似原发性色素性视网膜炎的小鼠视网膜中去.当小鼠受光刺激时,该蛋白质能将小鼠眼受损伤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但是不管用绿藻蛋白还是用电刺激法,是否确实能使整个视网膜恢复视力尚不清楚.现在研究者将光采集藻蛋白(ChR2)插入到视网膜的第二层称为ON双极细胞中去,该细胞对亮光有反应;相类似的细胞称为OFF双极细胞则对暗淡光线起反应.ON与OFF细胞正常时将来自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的信号传递给大脑视觉中心,故而若直接刺激这些细胞可以恢复视力.研究者用电流将载有ChR2基因的DNA片段灌注到ON双极细胞中去,该基因受DNA片段的调控而只允许其在ON双极细胞中开启.该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只是一时的,故而人的治疗需要更为持久的方法.用工程化方法在ON细胞中制造蛋白质ChR2的盲小鼠当暴露于亮光时,如正常小鼠一样急忙遮住眼睛.未经治疗的盲小鼠则无此对光反应. (李潇摘译自Tina Hesman Saey:Science News, May 24,2008,p.8)  相似文献   

12.
花背蟾蜍视网膜感光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电镜及间接荧光抗体对花背蟾蜍视网膜感光细胞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视网膜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央首先分化,同一切片中位于中央的细胞分化程度最高,离它越远、分化越低。以中央细胞为准,胚胎发育到21期,感光细胞开始分化,22期外节出现,外节盘膜是直接以外凸折叠形成的。同时在视网膜杆锥层出现视蛋白特异性荧光,说明光敏蛋白的合成,感光细胞轴突与双极细胞建立突触联系。至此(22期末),感光细胞行使功能的结构基本形成。到25期,外节盘数达300多层,突触结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3.
崇安髭蟾视网膜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建民  张彦定 《动物学报》1996,42(3):237-243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崇安髭蟾视网膜的组织结构,着重探讨感光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形态,计数及分布。结果表明,其视网膜组织结构符合脊椎动物的基本模式。视我膜总厚度为143μm。感光细胞总数约250只,几乎全是视杆,似视锥的光感受器不超过3%。神经节细胞总数21万,从节细胞等密度图上看出在视盘背侧沿鼻颞独有一个高密区,即视条。比较神经节细胞的密度分布及光 镜和 感光细胞形态结构及其分布,认为发髭蟾视网膜的  相似文献   

14.
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是一个大分子糖脂蛋白,是感光细胞间基质(IPM)中主要的可溶性蛋白.在视觉周期即维生素A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维持感光细胞的完整性必不可少,了解IRBP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如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 PSC)等,可在特定的条件下向包括视网膜感光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分化。小分子化合物是一类由组织细胞合成、分泌的小分子多肽类因子,特定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作用于干细胞诱导其向视网膜感光细胞分化。目前,对干细胞体外培养,通过使用不同的诱导培养方案,探索干细胞向视网膜感光细胞分化的研究成为热点。早期,研究者们主要在共培养条件下采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ESC向视网膜感光细胞分化,随着研究的进展,逐渐开始探索在无共培养条件下小分子化合物诱导ESC向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分化以及小分子化合物诱导i PSC向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分化。本文主要就小分子化合物促进ESC和i PSC向视网膜感光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科研快讯     
<正>《自然-通讯》:胰岛素瘤或将告别手术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分泌科宁光、王卫庆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对胰岛素瘤病人的研究中发现病因,并已找到针对性的药物,今后胰岛素瘤患者有望告别手术,仅需药物治疗即可。相关论文日前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胰岛素瘤是由胰岛细胞增生引起的一种肿瘤,和乔布斯所患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属同一类疾病,此病患者容易产生头晕、冷汗、昏迷等低血糖症状甚至精神症状。以往针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然而胰腺手术创伤大、恢复慢,风险很高。  相似文献   

17.
《生物磁学》2010,(9):I0002-I0003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分子在人体中的浓度会自然减少,然而,科学家们发现,通过对这种分子实施管理。则可以显著提高细胞的寿命。新发现发表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细胞生物学》期刊上,清楚地显示出通过何种努力可以延长某种特定细胞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12,(10):I0002-I0003
美国研究人员6月12日在英国《自然一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利用人类细胞制成了生物激光发生器,也就是用活生生的细胞来产生激光。  相似文献   

19.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1):6201-6204
《自然-化学生物学》:科学家合成出数种细胞渗透型酶抑制剂科学家在6月的《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描述了数种针对新型酶的细胞渗透抑制剂。人们通过了解发育、细胞运输、宿主-病原体互作用的方式来探寻疾病背后的生物学基本原理,而这些酶抑制剂与这种探寻存在关联。寻找能够穿过细胞膜并在细胞内发生作用的酶抑制剂仍然是一项有意义的挑战,尤其是找寻针对那些高带电碳水化合物酶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5):7001-7004
《自然-细胞生物学》:一分子信号对自噬溶酶体重构起关键作用近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lathrin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regulate autophagic lysosome reform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一条对自噬溶酶体重构起关键性作用的分子信号。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