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96例MCI及85例健康体检者得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MCI患者中选择高Hcy血症者62例,按照是否接受叶酸、维生素B12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Hcy水平及MMSE评分变化。结果:MCI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叶酸、维生素B12及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CI组中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及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治疗后治疗组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Hcy低于非治疗组(P<0.05);治疗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MMSE评分与非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升高是MCI的重要因素,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降低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儿童癫痫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接受治疗的98例儿童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频率间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选择临床一线治疗药物进行抗癫痫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添加0.4 mg叶酸+100 μg维生素B12进行辅助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随访。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后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两者患者干预前后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两者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经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1个月、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出现增高现象(P<0.05),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未观察到差异(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有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01)。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儿童癫痫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Hcy水平,降低癫痫发作频率,缩短癫痫发作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关系,并对高Hcy血症成因作初步分析。方法:测定225例缺血性脑卒中和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85例同龄健康受试者的血浆Hcy水平以及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将缺血性卒中按照TOAST分型分为不同临床亚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心源性脑栓塞组以及其他或不明原因脑梗死组,并分别与健康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者为(16.19±4.35)μmol/L,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16.89±6.41)μmol/L,心源性脑栓塞组为(18.23±4.83)μmol/L,其他或不明原因脑梗死患者为(17.31±2.56)μmol/L,脑出血组患者为(14.91±4.54)μmol/L,均高于对照组(7.20±7.91)μmol/L,P〈0.05;各缺血性卒中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血性卒中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出血性卒中组(P〈0.05)。卒中各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类型卒中中均升高,高血浆Hcy水平可能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和VitB12缺乏可能是导致高Hcy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其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9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Hcy水平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FMD、NO、eN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1.310、-7.669、-8.883,P0.05);NIHSS评分下降,BI评分升高(t=10.954、-10.797,P<0.05)。结论 A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出现障碍,Hcy水平显著升高。叶酸及维生素B12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降低Hcy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联合叶酸对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调控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同期从本院随机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干预4周;健康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cy水平以及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血清NO、ET-1、sICAM-1水平,观察3组间血清Hcy水平差异,各组干预前后血清Hcy水平差异,以及干预组和对照组经干预后血清NO、ET-1、sICAM-1水平的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无差异。联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降低[(15.105±2.998 vs 21.370±2.891)μmol/L],且低于对照组[(15.105±2.998 vs 20.037±3.367)μmol/L](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NO水平均较干预前增高(P<0.05),且干预组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9.555±5.277 vs 62.248±5.283)μmol/L]( P<0.05);两组患者血清ET-1[(59.680±6.109 vs 69.047±4.917)pg/mL]和sICAM-1[(202.375±5.951 vs 230.838±8.208)μg/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而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干预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调整血管内皮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李鹰陈波谷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9):1778-1781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种最常见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它是造成流产、死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便胎儿存活,也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若孕妇在孕早期缺乏叶酸、高热、接触射线、服用药物、感染或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等条件下,结合遗传因素作用,均有可能导致神经管畸形的发生,但其目前其的确切病因及其发病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大量研究表明,在孕妇血清中低叶酸、低维生素B12水平及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都与NTDs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围绕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对与神经管畸形相关的各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高原地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年04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的150例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就诊第二日清晨采空腹静脉血送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应用循环酶法测定,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原环境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作为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常规检查指标,以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高原地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年04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的150例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就诊第二日清晨采空腹静脉血送检。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应用循环酶法测定,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原环境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作为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常规检查指标,以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稳定期冠心病患者220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和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水平。研究组根据冠脉造影情况进行SYNTAX评分评价,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确定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研究组SYNTAX低分组(1~22分)、中分组(23~32分)和高分组(≥33分)患者上述各指标水平,并分析研究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其血清NT-proBNP 水平、SYNTAX评分和LVEF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升高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SYNTAX评分和LVEF分别为(28.76±6.58)分和(47.33±8.66)%,SYNTAX中分和高分患者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高于SYNTAX低分患者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LVEF则低于SYNTAX低分患者,SYNTAX高分患者血清Hcy和NT-proBNP水平高于SYNTAX中分患者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LVEF则低于SYNTAX中分患者(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Hcy水平与其血清NT-proBNP 水平、SYNTAX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1,0.793,P<0.05),与其LVEF则呈负相关(r=-0.876,P<0.05);而其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其血清NT-proBNP 水平、SYNTAX评分均呈负相关(叶酸:r=-0.786,-0.825;维生素B12:r=-0.884,-0.818,P<0.05),与其LVEF则呈正相关(r=0.893,0.859,P<0.05)。结论:血清Hcy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其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folate,FA)、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l2)水平及幽门螺杆菌(H_pylori)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132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81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和比较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叶酸(FA)、VitB12水平及HP-IgG抗体。结果:(1)脑梗死患者H.pylori的感染率为50.7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5.80%)(X2=0.54,P〈0.05);(2)脑梗死患者血清Hey[(20.02±8.84)μmol/L]和FA水平[(14.47±6.38)ng/mL)]与健康对照组[(12.36±4.97)μmol/L,(16.82±11.43)ng/mL)]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P〈0.01);而VitB1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脑梗死患者中,HP-IgG阳性的患者Hey水平[(24.20±8.81)μmol/L]明显高于HP-IgG阴性的患者[(15.71±6.53)μmol/L](P〈0.01),血清FA水平[(14.59±7.54)ng/mL)]明显低于于HP-IgG阴性的患者[(14.43±4.98)ng/mL](P〈0.05),而两组之间VitBl2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的脑梗死患者Hey水平[(24.20±8.81)bLmol/L]与HP—IgG阳性的健康对照组[(13.25±5.24)μmol/L]相比,差异显著(P〈0.05),FA,VitB1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H.pylori的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H.pylori感染可能影响脑梗死患者Hey的代谢,导致Hey水平升高,促进了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住院的80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年龄、吸烟、血压、饮酒、糖尿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磷脂酶A2等指标,然后进行卡方检验、相关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2.43%,对照组为1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脂酶A2(LP-PLA2)血症是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LP-PLA2水平、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与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脂酶A2(LP-PLA2)血症有关,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LP-PLA2和高血压患者要关注其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44例对照组人群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血压、血脂、血糖、吸烟饮酒史、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进行收集。结果:研究组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42.0%)高于对照组(13.9%)(P0.05),颅内动脉狭窄分布为MCA 41.3%、TICA 31.7%、VA 14.3%、ACA 9.5%、BA 6.3%、PCA4.8%。血脂异常、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胆红素、尿酸以及C反应蛋白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结论:关注颅内动脉狭窄及其危险因素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常重要,控制危险因素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脑梗塞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以有利于进一步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58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58例脑梗塞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45例,感染率为17.4%,其中心源性脑栓塞占67%。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塞后肺部感染患者年龄偏高(分别为74.2±13.2和69.8±12.7,P<0.021),住院过程中的误吸(OR5.513)及住院时的NIHSS评分(OR1.090)是独立性危险因素,而肺部感染是加重病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OR5.838)。结论:对于高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误吸和心源性急性脑梗塞患者应及早预防,已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当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蛋白(ALB)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复发患者63例记为复发组,另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未复发脑梗死患者57例记为非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y、ALB、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基本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血清Hcy、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非复发组,复发组血清ALB水平低于非复发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Hcy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ALB与Hcy、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复发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脑血管病家族史人数占比高于非复发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血清Hcy、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高血压均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ALB水平是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复发患者的血清Hcy、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升高,而血清ALB水平降低,上述三项指标的异常改变可能共同促进了脑梗死的复发,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Fro)水平的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6月入住解放军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50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ntemalcarotidartery,ICA)、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评定标准:颈动脉IMT〉0.9toni或(和)颈动脉斑决定义为CAS。24h内将患者空腹静脉血送检,记录测定后的生化指标及№水平,记录吸烟史、糖尿痛、高血压病等病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测定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强度。结果:按FIB水平分组(FIB≤3g/L组、FIB〉3g/L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3g/L组的危险度为2.04,年龄、FIB水平、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对CAS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IB与CAS的相关性最强。结论:FIB水平与脑梗死患者CAS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的传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DSA)及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DSA造影观察脑血管动脉造影脉狭窄情况,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562例脑卒中患者经DSA检查共发现469例患者出现脑动脉狭窄,中度狭窄301例,血管重度狭窄168例;颅内段发生率显著高于颅外段(P0.05);高龄(OR=1.434,P0.05)、高血压(OR=2.084,P0.05)、糖尿病(OR=2.235,P0.05)及吸烟(OR=2.734,P0.05)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DSA显示老年人脑卒中患者多存在脑血管动脉狭窄的发生,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