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运峰  石成华 《病毒学报》1994,10(3):221-228
乙肝前S2(HBV Pre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我们将化学合成的PreS2 epitope(120-145)基因不同位点进行融合,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对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经ELISA和Western-blot实验表明,融合蛋白具有PreS2和HBcAg两者的抗原性。此外,研究还表明,强启动子能使表达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于文  琦祖和 《病毒学报》1997,13(4):314-318
将核心抗原基因起始码下游的序列,构建两个CAT报告基因表达质粒,即pCATN I和pCATNⅡ,转染HepG2与CV-1细胞后,均可使CAT报告基因表达,表现出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3.
1979年Pasek等用大肠杆菌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成功以来,国内外也有类似的报道,但对其理化特性的报道不多。为了更有效地保存和应用此抗原,本文研究了从表达HBcAg的大肠杆菌菌液中纯化抗原的方法,以及抗原的某些特性。 HBcAg是由pHBV-1的C基因与pTL载体重组后在大肠杆菌BMH71-18内表达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突变型核心抗原核酸疫苗,观察该核酸疫苗在体外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基因工程定点突变技术,构建5种突变型核酸疫苗,分别去除乙肝病毒核心抗原N端的第1、2位氨基酸,命名为M12,去除3、4位氨基酸命名为M34以及去除5、6位的氨基酸命名为M56,用上述构建的核酸疫苗与野生型HBc核酸疫苗(pJW4303/Hc)及空载体质粒pJW4303分别用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核心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pstl和Bg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突变型核心抗原核酸疫苗构建成功.在去除2个氨基酸的核酸疫苗结果中显示:野生型pJW4303/HBe、M12、及M56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在细胞上清和裂解中能很好的表达,而M34上清未见表达,仅裂解中可见极少量疑似表达条带;在原有基础上分别去除第3位和第4住氨基酸,命名为M3和M4,结果显示M3上清未见表达,裂解液中可见少量表达,而M4在上清和裂解中均可见明显的表达.结论:去除核心抗原N端第3位的氨基酸(M3)可以明显影响核心抗原的表达,HBcAg氨基端第3位氨基酸对蛋白的表达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大肠杆菌中反义RN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的DNA序列分别按正、反方向置tac启动子的控制下,并克隆进入同一个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3后,观察到HBcAg和HBeAg的合成均明显低于仅含有HBcAg基因的细菌,最大抑制率可达70%~80%,分子杂交可见反义RNA存在。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及e抗原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核衣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发现病毒核心颗粒中存在着e抗原之后,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有些报道认为,e抗原是核心抗原的组成成份。有人通过实验发现核心抗原和e抗原的氨基酸序列极其  相似文献   

7.
从肝癌组织中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编码基因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子平  顾健人 《病毒学报》1990,6(2):192-19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和Flt3配体(FL)胞外段双表达核酸疫苗,并观察其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将HBcAg、FL基因克隆入pJW4303载体,获得双表达核酸疫苗,体外转染293T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分组免疫BABL/c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HBc IgG效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HBcAg特异性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 所构建疫苗在体外均能表达HBcAg和FL,当基因位于内部核糖体切入位点(IRES)元件上游时表达水平明显较优。pJW4303/C/FL免疫组产生的抗-HBc IgG效价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均显著优于pJW4303/C和pJW4303/FL/C组。结论 成功构建双表达核酸疫苗,基因位于上游时表达水平高于下游。FL基因的引入明显增强了HBcAg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与血清中HBV DNA含量高度相关的两种HBV抗原(前S1抗原与核心抗原)为靶标,建立了联合检测这两种HBV核酸相关抗原(NRAg)的双抗体夹心法ELISA试剂.对系列稀释血清的检测表明,该试剂的平均分析灵敏度为103.2基因组拷贝/mL(95%可信限102.2-4.2基因组拷贝/mL),显著高于前S1抗原或核心抗原的单独检测.对994份HBsAg阴性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NRAg ELISA的特异性为99.7%(95%可信限:99.1%~99.9%).对271份临床慢性肝炎血清进行检测,结果NRAg ELISA与HBV DNA结果的总符合率达96.3%(95%可信限:93.3%~98.2%),NRAg ELISA的读值/临界值比(S/CO)与HBV基因组拷贝数呈正相关.利用NRAg试剂,发现了1例HBsAg"a"抗原表位突变的变异株.这些结果显示HBV NRAg ELISA与HBV DNA具有高度相关性,并能够检测出HBsAg抗原变异株,有望成为HBsAg变异株筛选的有力工具,并为广大基层医疗单位提供一种便捷的替代HBV DNA定性检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乙肝核心抗原由于其天然的颗粒组装能力和特异性激发针对外源表位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的特性,成为载体蛋白研究的热点.本简要综述乙肝核心抗原的结构特点、免疫学特性、作为免疫载体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为嗜肝病毒,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综述近年来乙肝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乙肝疫苗的发展历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克服不应答及低应答的策略,乙肝疫苗的发展方向以及目前最新的DNA疫苗进行了阐述 。  相似文献   

13.
HCG抗原决定簇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方法获得编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链羧端37肽基因片段(HCG-β-37-CTP),并将其分别和乙肝核心抗原的氨端(第1位)、羧端(第454位)、中间(第75~83位)以及中间和羧端同时融合,构建T4个重组融合表达克隆:pCn-HCG、pCc-HCG、pCm-HCG和pC-HCG2,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对表达产物中的乙肝核心抗原和HCG抗原的抗原性和表达水平、融合蛋白的颗粒性及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分析。其中pCm-HCG和pCc-HCG能形成颗粒。用pCm-HCG免疫小鼠能产生高滴度的抗HCG抗体,说明核心抗原的中间部位是合适的融合位点。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HCV/HBV 复合疫苗的可行性,将合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与HBsAg 基因连接成PCXS基因,与β-半乳糖苷酶(GZ)基因融合后在大肠杆菌及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中获得表达.目的蛋白GZ-PCXS可被抗-HBs 及抗-HCV 抗体所特异识别.GZ-PCXS抗原皮下注射免疫ICR小鼠后,诱发了较高水平的抗-GZ-PCXSIgG反应.构建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pWR/PCXS)口服免疫小鼠后,诱发了高水平的CD8+ T细胞增殖反应及抗GZ-PCXSIgG反应.所有免疫小鼠均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该研究揭示,HCV/HBV 复合抗原可诱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而活菌苗口服可能是理想的免疫途径,为HCV/HBV 双价疫苗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极易形成慢性感染,主要机制在于感染者不能产生强有力的细胞免疫应答以清除病毒[1].慢性HBV感染者体内虽然存在HBV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但对HBV抗原的反应性较低.研究发现,增强这类T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可以促进HBV的清除[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Th1类细胞因子IL 2和IL 12对含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 (C)基因重组体诱生的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本文构建了包含HCVC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HCV C ,将其单独或与Th1类细胞因子表达质粒 pIL 2或pIL 12共免疫BALB/c小鼠 ,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的HCVC特异性抗体滴度 ;以pHCV C转染SP2 / 0细胞 ,经筛选稳定表达HCVC抗原者 (SP2 / 0 HCV C)为靶细胞 ,51Cr释放试验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s)的体外特异性杀伤功能。结果发现 ,pIL 2能够增加 pHCV C诱导的抗体产生 ,对CTLs的杀伤作用增强却不明显 ;而 pIL 12对 pHCV C诱导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均有增强作用 (p <0 .0 5 )。由此推断 ,佐以Th1类细胞因子 ,不仅可以增强基因疫苗诱生的免疫应答强度 ,而且可能使机体对基因疫苗的免疫应答朝着有利于优先诱导CTLs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增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肝疫苗对于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十分重要.近年人们仍在根据免疫学理论和生物工程技术进展不断研发更加科学有效的新型乙肝疫苗.就新型乙肝疫苗设计的免疫机制和提高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含有人存活蛋白(survivin)-2B主要T细胞表位区域、人和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链的核心片段CTP37区域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人胚肾293T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搭桥PCR技术构建含有Survivin2B主要T细胞表位区域、人和猴CTP37区域基因的融合基因2PAG,将其插入含有人IgK链前导信号肽(sig)、人IgG-Fc和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信号肽融合基因序列的细胞膜锚定修饰真核表达载体pCI—Fc—GPI中,继而又将酶切后的sig2PAG-FC-GPI融合基因导入含有细小病毒内部核糖体结合位点(IRES)基因且可以共表达人GM-CSF和B7.1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IRES-GM/B7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VAX1-sig-2PAG-FC-GPI-GM/B7(简称pVAX1-2PFcGB)转染293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2PAG融合基因经测序正确,PCR和酶切鉴定证明已成功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IRES-GM/B7中;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的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VAX1-2PFcGB在293T细胞中得到很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VAX1-2PFcGB,且在293T细胞中可以有效表达,为对该基因疫苗的后续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超抗原SEA增强小鼠对HBV DNA 疫苗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超抗原SEA(D227A)的真核表达载体(pmSEA),对HBV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H2d)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肌内注射空载体pcDNA3、HBVDNA疫苗加pmSEA佐剂(pHBVS2S+pmSEA)或不加佐剂(pHBVS2S);ELISA法测定血清抗HBs;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脾淋巴细胞;4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活性。HBVDNA佐剂组免疫小鼠抗HBsAg抗体滴度明显高于不加佐剂组,其IgG1IgG2a的比例不同于多肽免疫组,二者分别为0.282与10。HBVDNA佐剂组均能增强IgG1和IgG2a的产生,是不加佐剂组的1.36、1.73倍。佐剂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量是不加佐剂组2~3倍。CTL细胞杀伤活性(E:T=100)佐剂组与不加佐剂组分别为:69.77%±7.5%、42.81%±7.7%,差异显著(P<0.05)。HBVDNA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CTL反应;pmSEA佐剂能够提高小鼠对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有望成为DNA疫苗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