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灾后消防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地震后消防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方法:选用创伤后应激评定量表(PCL-C)和中文版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灾后三个月内消防员310人进行评估。结果:灾后三个月内PTSD症状的总发生率为35.3%;地震救援组和基层消防组IES-R得分显著高于一般院校组,但地震救援组和基层消防组得分无显著差异,PCL-C得分结果与之类似;恐惧、创伤经历和救援失败等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消防员是职业心理创伤的高危人群,地震后消防救援人员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应给予及时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地震后消防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方法:选用创伤后应激评定量表(PCL-C)和中文版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灾后三个月内消防员310人进行评估。结果:灾后三个月内PTSD症状的总发生率为35.3%;地震救援组和基层消防组IES-R得分显著高于一般院校组,但地震救援组和基层消防组得分无显著差异,PCL-C得分结果与之类似;恐惧、创伤经历和救援失败等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消防员是职业心理创伤的高危人群,地震后消防救援人员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应给予及时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由严重强烈的伤害事件造成的精神障碍,随着近年来社会应激事件的增多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创伤应激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同时为了研究对应的治疗方法,人们对创伤应激障碍的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也有了新的进展。本文着重从激素、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系统等方面来总结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生物学机制。激素方面,PTSD主要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Sympatho-adrenomedullarysystem,SAS)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的功能异常有关;神经营养因子方面,其产生与分泌的异常增加或减少可能是PTSD产生的重要机制;免疫系统方面,PTSD可能与免疫系统相关的蛋白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有关。整合神经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组学及分子影像学的成果将对PTSD的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临床上常见的应激后反应,多见于重大创伤后,具有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颅脑损伤是引起PTSD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针对颅脑损伤后PTSD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颅脑损伤后PTS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颅脑损伤与PTSD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以及药物和心理治疗中的进展和面临的困难进行综述,以期为颅脑损伤后PTSD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应激障碍会损伤记忆、注意和执行等认知功能,引起异常的脑活动及脑区间功能连接.尽管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存在药物副作用和起效延迟等问题.经颅磁刺激作为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综述经颅磁刺激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调控认知功能和脑活动的相关研究,系统探讨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中经颅磁刺激模式、刺激靶点和疗效评估等问题,并提出未来借助更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定位、建立全面有效的评估体系和结合新的记忆理论探索具有长期临床改善效果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6.
创伤后应激障碍闯入性记忆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应激障碍主要以记忆紊乱为临床表现,其中闯入性记忆是其最显著特征.本文就闯入性记忆发生的生物学机制着重从前额叶、海马和杏仁核、神经环路来探讨创伤应激对脑认知功能的损害机制.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作为一种广泛用于临床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其复杂的作用机制和多样的效应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其更广泛的临床用途。丙泊酚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催眠的作用,其遗忘效应有望改善焦虑状态,逆转快感缺乏,缓解抑郁症状,并在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方面发挥作用。本文介绍了丙泊酚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机制,综述了丙泊酚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丙泊酚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抑郁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足底电击的方法建立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n=10):对照组(C组)、PTSD组、CUS组、PTSD+CUS组(P+C组)。在1、7、14、21天测量大鼠体重,并行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实验,在7、14、21天做条件性恐惧实验。结果:与C组相比,CUS组和P+C组体重增加缓慢,PTSD组体重正常。CUS组于第21天出现糖水消耗比例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C组于第14天即出现上述抑郁表现。条件性恐惧实验中,PTSD组与PTSD+CUS组僵直时间显著增加,CUS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更易产生抑郁表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前额内侧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神经元核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s,MR)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单一连续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PTSD模型1d、7d、14d、28d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RT-PCR方法分别进行各组mPFC神经元M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检测,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PTSD大鼠mPFC神经元MR的表达在SPS-1d时高于对照组,随后下降,SPS-14d最低,SPS-28d恢复性上调,但仍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SD模型大鼠经SPS处理后,mPFC中出现MR表达的变化,该变化可能参与PTSD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 axis,HPA)轴的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调查肝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现状,并探讨其与生存质量、应对方式和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住院患者,采用中文版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CS)对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进行调查,另分别采用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LC)、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法分析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生存质量、应对方式和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结果:肝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乐观、自强、坚韧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国常模得分(P<0.05);肝癌术后患者各生存质量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国常模得分(P<0.05);肝癌术后患者面对应对方式得分较中国常模得分低,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得分较中国常模得分高(P<0.05);肝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国常模得分(P<0.05)。肝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与各生存质量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肝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与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面对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P<0.05)。肝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癌术后患者具有较低的心理弹性水平,心理弹性水平与积极应对方式、生存质量和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肝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某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放松训练进行围手术期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施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后放松训练干预组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评分比手术前明显下降[(39.28±2.32),(41.68±2.76),(8.97±2.11)vs.(48.78±5.11),(54.37±6.68),(10.88±2.21),均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44.78±4.09),(49.08±3.58),(10.40±1.87)vs.(48.83±5.28),(54.40±3.72),(10.87±2.86),均P<0.01]。放松训练干预组手术后与手术前睡眠质量各分量表比较,除"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2个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放松训练干预组术后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术前[(23.27±4.61)vs.(20.17±4.99),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21.15±4.16)vs.(19.90±4.38),P<0.01]。结论:放松训练心理干预技术对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缓解和改善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探讨改善患者心理应激的干预措施,为直肠癌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干预组47例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接受健康指导后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及情感功能评分均获得提高,但干预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压力对预后产生消极影响,医护人员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心理应激对大鼠牙周炎组织局部病损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实验性牙周炎组(EP)、实验性牙周炎+心理应激组(EP+PS)以及实验性牙周炎+心理应激+药物组(EP+PS+DR),每组10只。分别采用丝线结扎法和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和心理应激模型。EP组动物仅用丝线结扎右上颌第二磨牙颈部,EP+PS组动物同时接受丝线结扎和心理应激刺激,EP+PS+DR组动物除上述处置外,按5 mg/kg/日剂量腹腔注射氟西汀,而C组大鼠无任何干预措施。4周后对所有动物进行糖水偏爱度测试、行为学观察和血清学检测,并计算牙槽骨丧失和附着丧失情况,同时测量牙龈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MDA含量。结果: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导致大鼠旷场实验中央区移动距离减少(P<0.05)、中央区停留时间增加(P<0.05)、糖水偏爱度降低(P<0.05)、血清皮质酮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升高(P<0.05);并且应激大鼠的牙槽骨丧失和附着丧失明显大于单纯牙周炎组(P<0.05);同时,心理应激状态下大鼠牙龈组织的氧化还原代谢异常,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低于单纯牙周炎组(P<0.05),而MD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牙周炎组(P<0.05)。氟西汀在拮抗心理应激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动物牙周炎组织局部降低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升高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P<0.05)。结论:心理应激可以导致牙周炎组织的氧化损伤加重,有效拮抗心理应激有助于减轻牙周炎性组织病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7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l=36)和阳性对照组(n=34),另设正常对照组(n=30),治疗组进行心理干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干预,30天后,计算患者的EORTCQLQ—C30积分并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一般情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及CD3+、CD4+、CD8+含量较干预前均有差异(P〈0.01或P〈0.05),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及CD3+、CD4+、CD8+含量较阳性对照组干预后均有差异(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同时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马新英李俊红刘海飞刘素杰张鑫刘红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9):3651-3654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7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阳性对照组(n=34),另设正常对照组(n=30),治疗组进行心理干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干预,30天后,计算患者的EORTC QLQ-C30积分并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一般情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及CD3+、CD4+、CD8+含量较干预前均有差异(P<0.01或P<0.05),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及CD3+、CD4+、CD8+含量较阳性对照组干预后均有差异(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同时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FOLFIRI方案,观察组予以恩度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均于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RR)分别为44.83%和24.14%,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9.66%和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4.83%和3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5个月和4.3个月,总生存期(OS)分别为13.2个月和6.9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较单用FOLFIRI方案更好,但并未显著增加毒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胡莪术汤联合针刺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肝癌介入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针刺太冲、足三里、内关及公孙穴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柴胡莪术汤进行治疗,疗程为10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19例(63.3%),显效7例(23.3%),有效3例(10.0%),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13例(43.3%),显效6例(20.0%),有效6例(20.0%),治疗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胡莪术汤配合针刺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癌症复发恐惧(FCR)情的影响因素,同时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在FCR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0年9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400例行TACE的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制量表获取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估癌症患者FCR,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CR发生的影响因素。针对存在FCR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8)和研究组(n=128),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在FCR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结果:本院选取的400例PHC患者TACE术后FoP-Q-SF评分为(38.43±5.29)分,其中总分≥34分256例,总分<34分14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HC患者TACE术后FCR与家庭人均月收入、性别、临床病理分期、年龄、术后时间、婚姻状况、TACE治疗次数、疾病应对方式、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度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CE治疗次数≥10次、年龄偏低、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其以下、社会支持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临床病理分期为III期是PHC患者TACE术后FC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两组FoP-Q-SF、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偏低、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其以下、TACE治疗次数≥10次、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临床病理分期为III期是PHC患者TACE术后FCR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存在TACE术后FCR的PHC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减轻FCR程度,减轻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20.
Weinstock M 《Neurochemical research》2007,32(10):1730-1740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attention deficits in children has been linked to psychological stress during
pregnancy. Subjection of a pregnant rat to stress at a time when the foetal limbic and 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HPA)
axes develop results in anxiogenic and depressive behaviour and learning and attention deficits in the offspring, which depend
on its gender, intensity and timing of the maternal stress and behaviour being tested. Maternal stress increases corticosterone
levels in the foetal brain, decreases foetal testosterone and brain aromatase activity in males, and alters brain catecholamine
activity to that in females. Learning deficits, reductions in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LTP and dendritic spine density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are more readily seen in prenatally-stressed males, whil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increased response
of the HPA axis to stress are more prevalent in females. Genders may differ in the sensitivity of developing brain areas to
stress hormones.
Special issue dedicated to Dr. Moussa Youdi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