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伟玲 《蛇志》1997,9(2):45-45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2年6月至1995年6月期间经B超检查仅提示为囊性或混合性包块,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2O例,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卵巢子官内膜异位囊肿B超表现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在21岁~51岁,平均年龄36.5岁.其中40岁以下13例;41岁~51岁5例;51岁2例.不孕症2例;经期下腹部不适及痛经16例.妇科检查附件区均可触及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活动度差,质地呈囊性感或中等硬度,有轻或中度触压痛.1.2 器材:应用日本EUB—42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Nz.1.3 方法:受检者膀胱适度充盈后,取仰卧位,探头置下腹部适当加压后经耻骨联合上作纵、横、斜切扫查,观察声像图及测量其径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比较开腹剥除术、腹腔镜剥除术及超声引导穿刺术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症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症患者168例,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方案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应用开腹剥除术,B组患者行腹腔镜剥除术,C组给予超声引导穿刺术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前后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及窦卵泡数目(AFC)等卵巢储备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临床妊娠数、流产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AFC数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C组AFC显著高于B、A两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E2、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A组血清FSH、E2、FSH/LH水平明显高于B、C组,而C组血清FSH、E2、FSH/LH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1、2、3年,A组妊娠率均显著低于B、C组(P0.05),且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而B、C组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术及腹腔镜剥除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症患者对其卵巢储备功能影响均较小,且妊娠情况较好,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恰当手术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异位康冲剂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通过对小鼠一般情况、血常规、肝肾功及各主要脏器的组织学观察,观察中药异位康冲剂急性和长期毒副作用。通过一般情况、阴道脱落细胞观察、激素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了解中药异位康冲剂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药理作用。结果: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表明,中药异位康冲剂无明显毒性反应。异位康冲剂能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异位子宫的内膜腺体及腺上皮明显萎缩,其作用与丹那唑相似。结论:中药异位康冲剂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细胞凋亡、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增殖,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丹那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丹那唑2、4、6和8周,观察其对异位内膜生长的影响;治疗8周后检测异位内膜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结果: 治疗2、4、6和8周后,异位内膜体积缩小(P<0.01),逐渐呈萎缩状态;治疗8周后,异位内膜IL-6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 丹那唑使异位内膜逐渐萎缩退化,异位内膜IL-6 mRNA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症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T)模型大鼠异位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作大鼠EMT动物模型 ,模型鼠每日分别以 0 5ml和 1 0ml中药灌胃 ,连续用药 3周后观察异位组织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 模型对照组细胞增殖指数大于用药组 ,凋亡指数小于用药组 (P <0 0 1)。 0 5ml组和 1 0ml组比较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消症汤”能促进异位组织细胞凋亡 ,抑制异位组织增殖。  相似文献   

6.
羊梅兰 《蛇志》1998,10(1):52-53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较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1~2],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随之增加。我院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7.
周顺霞  吕秀娜 《蛇志》2009,21(3):221-222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及时准确诊断极为重要.如临床诊断不明确.会耽误病情,而导致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4年6月~2008年6月诊断为子宫异位妊娠48例。现对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声像图改变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体外细胞培养是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了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在分离、纯化环节的改良以及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永生化细胞系改造中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近几年来激素及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细胞共培养及三维培养技术在该疾病体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术前诊断为右侧输尿管下段占位病变伴右肾积水的42岁女性患者,行下腹正中切口,探查右侧输尿管开口处可见淡黄色息肉样病变,突入膀胱,输尿管下段增粗并全程扩张积水,行输尿管下段并膀胱袖式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果:术后复查B超示右肾积水较术前恢复,术后予抑那通3.75mg/28d,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对于输尿管占位并上尿路积水的女性患者,除考虑肿瘤外还应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手术联合内分泌治疗是治疗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伴肾积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行腹腔镜囊肿剥除手术后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随机分两组:第一组对照组,单纯腹腔镜治疗;第二组研究组,腹腔镜术后中药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随访临床症状、复发情况、监测血清CA125水平以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对照组症状消失或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2.2%,囊肿复发率为40.O%,血清CA125的转阴率为55.3%,妊娠率32.13%;研究组症状消失或改善的总有效率为100%,囊肿复发率为13.3%,血清CA125的转阴率为95.1%,妊娠率72.7%.二组比较,研究组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中CA125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1).三项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术后结合中药可有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免疫因素介导的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造血微环境异常相关。近年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及防治防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医药防治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从肾精亏虚、毒损髓络、生血乏源入手,以补肾填精、生血解毒为治疗法则,采用中药方剂或/和联合西药,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并可以调控T淋巴细胞的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中药治疗可以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不同程度的恢复骨髓的造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就中医药对此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病因未明的结肠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由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异常免疫应答等多种因素所致。 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为主,但其长期使用存在药物毒性、过敏反应等副作用,而 我国传统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表现出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明显优势。综述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涉及6 种关键信号通 路(NF-κB、TLR4-MyD88-NF-κB、MAPK、JAK/STAT、PI3K-AKT-mTOR 以及Wnt 和Notch)及相关新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为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石变  修丽娟  魏品康 《生物磁学》2011,(Z1):4772-4774
脓毒症是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全球发病率明显增高,且以每年1.5%-8%的速度增加,成为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胃肠道的屏障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治疗措施未能明显改善病死率,且大量以抗炎症介质的实验以失败告终。而近年来中医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死率远远低于目前国际病死率,本文对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进展及现状做如下综述,并简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廖绍筑  陈少兴 《生物磁学》2009,(16):3117-31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6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大柴胡汤,疗程为6周。观察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和胃镜下表现情况,并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腹痛、恶心、胃内胆汁、胃黏膜充血、胃黏膜糜烂等症状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1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2.864,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患者CD4+、CD25+细胞调节的影响、血清s E-cad的影响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中药组30例在常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辅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CD4+、CD25+细胞及血清s E-cad的改变。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25+T细胞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CD4+、CD25+T细胞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 E-cad均改善,且中药组(55.58±10.47)较对照组(67.27±11.3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有效率比较重,中药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4+、CD25+T细胞调节及血清s E-cad的改变明显,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十年来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病历资料,总结治疗该病的最佳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保守治疗300例的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115例)予以50 mg/次甲氨蝶呤(MTX)+200 mg/d米非司酮+中药治疗,B组(92例)采用50 mg/次MTX+100 mg/d米非司酮+中药治疗,C组(93例)采用200 mg/d米非司酮+中药治疗。观察记录三组患者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盆腔内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记录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间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B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6.52%、85.87%、86.02%,三组患者治愈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治愈率均高于B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治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1%(12/111)、16.30%(15/92)、11.83%(11/93),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MTX和大剂量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疗程短,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但十分棘手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现代治疗多采用西医治疗,效果显著,但复发率高、不良反应较大。大量研究表明,祖国医学对治疗胃溃疡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大大降低了胃溃疡的复发率。关于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方式非常成熟且规范全面,主要包括辨证论治、专方加减、专药治疗、其他中医治法等,说明中医药治疗胃溃疡具有一定的特色及广阔的前景,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医务人员共同思考并解决。现将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773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景新  林天辅 《蛇志》2000,12(3):49-5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型毒蛇咬伤的临床方法。方法根据1964-1998年收治各类型毒蛇咬伤患者77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中草药、西医综合对症治疗及灵活应用抗蛇毒血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765例,治愈率99.0%;死亡8例,死亡率。结果治愈765例,治愈率99.0%;死亡8例,死亡率1.0%。结论建立完善的抢救治疗队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比较单纯中药和中药结合低强度窄波中波紫外光(low intensity narrow-band ultraviolet B,LUVB)和低强度810 nm半导体激光(low intensity 810 nm diode laser irradiation,LIL)对白癜风的临床疗效。从2008年4月到2010年4月的两年间,93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采用中药结合LUVB与LIL和单纯中药治疗12周。治疗组痊愈35例(71.4%),显效8例(16.3%),有效4例(8.2%),无效2例(4.1%),总有效率达到了95.9%。对照组痊愈10例(22.7%),显效15例(34.1%),有效4例(9.1%),无效15例(34.1%),总有效率达到了65.9%。结果表明,中药结合LUVB和LIL这种新的治疗方案对白癜风的治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具有相对疗程短,复色快,疗效好,治愈率高等特点,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克罗米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促排卵类中药内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为62.5%,高于对照组患者(41.1%),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患者(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FSH、LH、雌二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及优势卵泡直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菟丝子、全当归等组成的补肾活血方剂能明显改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积分,调节不孕患者FSH、LH、雌二醇、睾酮水平,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及卵泡的发育,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