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控制乙型肝炎是当前世界公共卫生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早在1953年的第一份报告中就提出了对乙型肝炎的调查研究、控制和预防。报告明确指出,当时对乙型肝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知识还很缺乏。到了六十年代,由于采用了被动免疫,甲型肝炎的控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直到七十年代,实现了快速诊断技术,并且研制出了高效的乙型肝炎疫苗,才有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考虑和实施大规模的控制乙型肝炎的计划。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病情加重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30例)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的血清TNF-α、IL-6,同时检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主要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健康体检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主要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胆红素(TBIL)显著升高(P<0.05),胆固醇酯(CHE)、血浆白蛋白(ALB)、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降低(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NF-α、IL-6升高水平与ALT、TBIL、PTA升高或降低水平呈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果提示,TNF-α、IL-6参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免疫病理损伤过程,检测血清TNF-α、IL-6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肝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Perrillo等曾探讨过机体对乙型肝炎疫苗初次接的回忆应答可能性。作者亦发现,在乙型肝炎疫苗(‘Hepavax-B’)接种后,产生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于免疫接种前,放射免疫测定血清HBsAg、抗HBs、抗HBc均阴性的136例受试者中,16例因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B-VAX’)40μg后第3~5周检出抗-HBs抗体(即免疫应答迅速),而选作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已知该16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介绍了正在进行研究的多肽疫苗、重组DNA技术生产的乙型肝炎疫苗、重组乙型肝炎活疫苗及化学合成疫苗。 一、乙型肝炎多肽疫苗 纯化的乙肝表面抗原有二种主要的多肽,一种为分子量22000到25000或26000;另一种为糖基化形式,其分子量为28000—30000。这些被称做P~(25)和gP~(30)。多肽疫苗含有P~(25)和gP~(30)已在易感的黑猩猩上做了安全  相似文献   

5.
一些卫生规划人说,乙型肝炎属可能消灭的疾病之列。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组织完善的肝炎预防计划以征服这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病能导致一些合并症,如肝硬变、肝癌,以及死亡。必须更广泛地,甚至是普遍的使用现有的乙型肝炎疫苗,至少在世界感染率高的居民中应该这样。这是美国传染病防治基金会(NFIP)主持的、1989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艾滋和乙型肝炎会议”的明确意见之一。  相似文献   

6.
酵母重组DNA制备乙肝疫苗的标准化和检定规程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引言 疾病: 乙型肝炎至少是引起带有肝脏病变的全身性感染的三种肝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毒之一。乙型肝炎是所有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由于它占一些国家中,全部具有临床症状肝炎的一半,死亡率较高,急性病死率约占1%,甚至更严重的是有5%-10%的乙肝病人变成慢性携带者。加之无法与急性临床疾病相联系的慢性肝病、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目前都  相似文献   

7.
<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人类引起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种亲肝脏病毒不但引起不同严重临床症状的急性病,而且,也能引起或促使其最终导致肝硬化,实质细胞破坏及死亡的慢性肝脏疾病。这样,在美国及慢性感染率在10~30%的世界上其它地区,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是一重要的医学难题。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化硬与原  相似文献   

8.
<正>作者研究了具有不同临床征象的病人其乙肝病毒突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在这项研究中总共登记了516名病人,包括130名病人患急性乙型肝炎,239名病人患慢性乙型肝炎以及146名病人患慢急性肝功能衰竭。通过对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而分析HBV的基因型和突变。基因型B2、C1、C2和D1分别占22.2%、1.6%、74.6%和1.6%。在那些患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其基因型B的出现频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用国产125I-碘化钠标记乙型肝炎病毒DNA制备探针,可得到较高比度的产物,一般稳定在107—108cpm/μg DNA。用该探针对不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进行点分子杂交。可检测到5pg左右DNA。对17例血液标本进行点分子杂交,结果与32p-标记乙型肝炎病毒DNA探针杂交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制品概况  本品系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献血员采集的含有一定乙型肝炎抗体效价的血浆 ,按低温乙醇法制备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其中丙球蛋白在 90 %以上。每毫升含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效价不低于 1 0 0IU。本品经过病毒灭活处理。药理作用  主要激活补体系统 ,增强体液免疫 ,能使感染肝细胞释放出来的HBV(乙肝病毒 )在进入未感染细胞之前就被清除 ,可防止和减少正常细胞感染 ,也可能减少HBV在体内的复制 ,利于病情恢复。适应症  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及治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阳性以及HBsAg和…  相似文献   

11.
<正>静注免疫球蛋白制品(IVIG)作为安全产品已赢得了良好声誉,IVIG中HIV和乙型肝炎的传染已被排除,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安全性提出了疑问并作了报导,但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对IVIG制品使用最频繁的病毒灭活方法有低pH贮存、pH4/胃蛋白酶处理和β-丙内酯处理。在IVIG制品中,对干热处理法和有机溶剂与表而活性剂结合法作为病毒灭活步骤也作了研究。 所有这些病毒死活方法的主要适用处即主要的血液传播病毒群是脂包、酸性不稳定型和热歌感型。这样就遗留了大量的非脂包、非酸性不稳定病毒,对灭活这些病毒的其它方法也应继续进行研究。 最近才确定特性的含有一条单链RNA的丙型肝炎病毒,表现出类似于鼠疫病毒和黄热病病毒的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白介素-32(IL-3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HBV感染者和30例健康者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的含量,比较IL-32水平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与临床疾病谱和HBV复制水平的关系。结果:(1)急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均高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HBV感染者HBV-DNA阳性组IL-32水平较阴性组为高,但无差异;高、中、低病毒载量组之间血清IL-32水平也无差异(P>0.05)。(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ALT水平组血清IL-3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低、中、高ALT水平组之间与I...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广泛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不同年龄人群中的乙型肝炎危险因素与年龄的对应关系,以制定针对性的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感染危险因素,数据分析采用对应的分析方法。结果4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低年龄组、母亲怀孕及分娩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有一定的联系。结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复杂。在低年龄组人群中,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低年龄组人群中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根据肝脏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组39例、轻度肝纤维化组33例、中度肝纤维化组51例、重度肝纤维化组25例。比较各组患者入院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及血清AFP、GP73、GP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部超声联合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地增加,患者肝脏轮廓逐渐不清晰、表面不光滑、肝脏回声逐渐增粗增强、有结节感、肝内胆管走形逐渐模糊,脂肪肝和腹水比例逐渐增加,脾脏厚度、脾脏长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逐渐增加,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度为79.82%、特异度为76.92%、准确度为79.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AFP、GP73及GPR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具有较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1、0.664、0.779,腹部超声联合血清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AUC最高(AUC为0.819)。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AFP、GP73、GPR升高,腹部超声联合血清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1998年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注册药物只有标准α干扰素;1998年之后,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相继用于临床;2005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AGasys)批准上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这些研究的进展,一方面使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使临床医生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面临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体液免疫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及血清中α1-MG、TGF-β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轻度乙型肝炎患者60例为轻度组,重度乙型肝炎患者60例为重度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中补体C3、补体C4、肝纤维化指标及α1-微球蛋白(α1-MG)、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血清中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患者(P<0.05)。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血清中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P<0.05)。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α1-M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血清中α1-MG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TGF-β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水平下降,肝脏纤维化及细胞因子水平紊乱,且上述指标水平的变化与疾病进展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需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何葆光 《遗传》1985,7(6):25-31
乙型肝炎是全世界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之 一。它可经输血、胃肠道、母婴及昆虫叮咬等途 径传播。据统计,乙型肝炎携带者在全世界约 有2亿人,其中半数在我国。母亲带毒往往传 给婴儿。患乙型肝炎的婴儿由于免疫功能的影 响,大多数演变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 中部分可能诱发肝癌。为此迫切需要一种能预 防乙型肝炎的疫苗。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VCT1和SVCT2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SVCT1和SVCT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SVCT1表达缺失,SVCT2蛋白表达强度为0.481&#177;0.056,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0.325&#177;0.085和0.971&#177;0.140)(P〈0.01).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肝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存在SVCT1和SVCT2蛋白表达低下或缺失;SVCT1和SVCT2蛋白表达低下或缺失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外周血单核细胞CD58和CD58mRNA表达与HBV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PBMCCD58(LFA3)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应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3例HBV感染者(慢性肝炎轻度组12例,中度组11例,重度组10例,重型乙型肝炎组10例)和11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58mRNA及CD58+细胞百分率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显示,乙型肝炎各组患者PBMCCD58mRNA及CD58+细胞百分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D58水平由低到高依次分别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重型乙型肝炎组,各组患者间相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乙型肝炎患者PBMCCD58mRNA及CD58+细胞百分率水平与血清ALT、AST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乙型肝炎患者PBMCCD58mRNA及CD58+细胞百分率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激活补体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C3-CIC )的检出率,与HBV复制标志的关系,在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表现不同。在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HBV感染指标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eAg阳性者,其HBsAg/C3-CIC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且随HBeAgS/N值的升高而增加。在由HBV e系统组合成的四种模式中,单纯HBeAg阳性模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种模式;在多聚白蛋白受体(PHSAr)阳性者中检出率显著高于PHSAr阴性者。而急性乙型肝炎(AH)的HBsAg/C3-CIC检出率无类似差异。这些结果提示,HBsAg/C3-CIC在HBV感染的急慢性肝病中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