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吸浆虫滞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和Contariniatritici(Kirby)是小麦生产中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害虫 ,也是一种具有典型的滞育多态性的昆虫。该文从滞育特点、影响滞育的因素、滞育幼虫的形态变化、滞育生理特征、滞育幼虫的化学物质变化和我国小麦吸浆虫滞育区划等 6个方面 ,较全面地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小麦吸浆虫滞育研究的进展情况 ,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赵世德  杜安太 《昆虫知识》1993,30(4):212-218
通过研究明确了小麦田内发生的吸浆虫中,除两种吸浆虫外,经分类鉴定。还有12种类似种。文中描述了各类似种的形态特征,并编制了吸浆虫及其类似种的特征检索表。在这些类似种中,有的为菌食性,有的为捕食性,在麦田中数量较大。过去,这些种常被误认为吸浆虫而做出测报与防治。根据本文结果,可将它们区别开来,从而提高对吸浆虫的预测水平,并注重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发挥以虫治病治虫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藁城为例,采用淘土、扫网、挂黄板等方法对太行山前平原麦田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超高产麦田昆虫种类相对较少,总计22种,隶属于6目14科。害虫主要有2类,吸浆虫类和麦蚜类。小麦吸浆虫以麦红吸浆虫为主。天敌昆虫常见有蚜茧蜂、食蚜蝇、草蛉和瓢虫4类。采用氧乐果、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4种常用药剂对麦红吸浆虫成虫进行了田间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上述4种药剂对麦红吸浆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均在80%以上。其虫口减退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氧乐果、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建议根据麦红吸浆虫的发生情况,选择中低毒药剂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4.
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种群动态的影响, 2010年和2011年, 在中国科学院河北省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不同耕作方式的小麦样地中, 通过淘土、 成虫网捕和剥穗等方法对麦红吸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两年取土筛检出的幼虫数量依次为秸秆还田免耕田>秸秆站立免耕田>秸秆还田旋耕田, 但2011年网捕调查显示, 秸秆还田旋耕田中的成虫数量高于另外两种样地。两年剥穗检查出的幼虫数量的排序与取土筛检出的幼虫数量的排序相反, 依次为秸秆还田旋耕田>秸秆站立免耕田>秸秆还田免耕田。分析表明免耕有利于幼虫的越冬, 但免耕田麦穗受害较轻。旋耕对幼虫越冬不利, 但抽穗后受害较严重。在耕种方式是旋耕的情况下, 漫灌可加重吸浆虫的危害。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范围耕作方式的变迁对麦红吸浆虫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的小麦吸浆虫淘土调查方法及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年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ttana(Gelin)淘土调查方法——袋筛箩瓷盘法,并通过试验比较了该方法与传统的箩筛法和近年提出的袋筛箩盐水法的淘捡效果。结果表明,袋筛箩瓷盘法淘捡幼虫多,时间花费少。袋筛箩瓷盘法与袋筛箩盐水法比较,两者的捡虫效果相当,袋筛箩瓷盘法花费时间略少,但不需用食盐调节水的比重,减少了经济支出;与箩筛法比较,箩筛法的捡虫效果仅是袋筛箩瓷盘法的83%,且花费时间比后者多1倍。建议在生产上及时大范围推广袋筛箩瓷盘法淘捡小麦吸浆虫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小麦品种抗性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éhin)幼虫在麦穗上空间分布型的影响,为科学调查提供合理的抽样依据。【方法】2015年5月采用剥穗调查法对陕西省周至县试验田种植的4个抗虫和4个感虫小麦品种麦红吸浆虫幼虫危害进行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 M*?m回归法综合分析了幼虫在抗性不同小麦品种上的的空间分布结构。【结果】幼虫在抗、感小麦品种整穗及麦穗上、中、下部位上空间分布型一致,均呈聚集分布,但在抗虫品种上聚集强度大于感虫品种;抗、感小麦品种上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幼虫在抗性较强品种上的聚集主要由小麦穗部化学物质和形态结构等环境因素引起,感虫品种上则由环境因素和成虫的产卵习性共同作用所致。幼虫在抗、感小麦品种上的发生趋势一致,均是上部发生最重,中部次之,下部最轻。根据Iwao回归法中的分布型参数,确立了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和允许误差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结论】麦红吸浆虫幼虫在抗性不同小麦品种上均呈聚集分布,调查时应根据当地栽培品种平均虫口密度选择适宜的抽样数量。  相似文献   

7.
<正> 小麦吸浆虫(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一年发生一代,其幼虫具有在土壤中多年滞育休眠的习性。某年度出土羽化虫量,是当年为害小麦的直接虫源;继续存留土内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严重回升,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威胁。在孝感、云梦、应城、汉川、安陆等地调查发现:严重田虫穗率达90.17%,一穗上幼虫最多达106头,一粒中最多17头,损失率高达40%以上。我们于1985~1986年对该虫做了调查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发生及为害 孝感地区小麦吸浆虫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与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关系密切的监测方法,以及合适的施药方法与药剂种类,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淘土和黄板诱集两种监测方法所得虫量与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其与危害程度的相关性;通过比较小麦孕穗期撒毒土、抽穗期喷雾施用吡虫啉和毒死蜱防治麦红吸浆虫后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选出合适的药剂种类和施药方法。【结果】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均与黄板监测到的成虫数量线性相关,与淘土所获幼虫量不相关。喷雾法和撒毒土法施用2种药剂后小麦穗被害率和单穗虫口呈现相同规律,即毒死蜱喷雾<毒死蜱毒土<吡虫啉喷雾<吡虫啉毒土。其中喷施毒死蜱处理的穗被害率与对照相比减少79.55%。【结论】黄板诱集比淘土法更适合监测麦红吸浆虫危害情况,抽穗期是防治麦红吸浆虫的最佳时期,在此时喷施毒死蜱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0.
本初步分析丁山东省麦红吸浆虫发生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毗邻四省是麦红吸浆虫的高发区.为扩散到我省提供了虫源条件.鲁南各有虫县常年的4月上旬~5月上旬的温度和麦田湿度有利于麦红吸浆虫的化蛹和羽化.麦红吸浆虫成虫峰期和小麦抽穗期相吻合.为麦红吸浆虫产卵提供了条件.小麦品种混杂,增加了田间感虫机会.地膜蒜地形成了麦红吸浆虫的早期虫源.田间种群数量的积累.666停用后没有很好的替代土壤处理药剂.也是有利于麦红吸浆虫发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云  蒋月丽  苗进  巩中军  李彤  武予清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13,56(11):1359-1366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 以幼虫危害小麦正在发育的籽粒, 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甚至绝收。该害虫具有虫体小, 滞育时间长, 为害隐蔽等特点。近些年来, 受全球气候变化、 耕作制度改变、 小麦品种更换、 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现了北扩东移的现象。麦红吸浆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麦区, 发生为害具有隐蔽性、 间歇性、 局部性和暴发性的特点。这种害虫的发生危害受虫源基数、 生态因子、 农业生产措施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且主要分布在43°N以南到27°N以北的冬小麦主产区。有关麦红吸浆虫滞育的多态性、 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机理、 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天敌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未来仍需加强对麦红吸浆虫滞育的分子机制、 发生危害规律、 预测预报、 综合防治和寄主植物 麦红吸浆虫 天敌三级营养关系等方面研究。本综述可为今后了解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规律、 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河南省小麦吸浆虫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分析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小麦品种、土质的关系,并成功地防治了小麦吸浆虫的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3.
麦红吸浆虫不同滞育期四种糖代谢酶活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藻糖是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滞育期间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为弄清其在滞育期的积累机理,本文测定了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后和滞育期糖原磷酸化酶(Gpase)、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醛缩酶(ALD)这4种糖代谢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后这些糖代谢酶活力明显不同,滞育后Gpase 活力显著提高,糖酵解有关酶HK,PFK和ALD活力降低;滞育解除后,Gpase 活力降低,HK,PFK和ALD活力升高。滞育期间,4种糖代谢酶的活力均与滞育发育有关;同时Gpase 和PFK的活力也与环境温度有关,即夏、冬季高于春、秋季;同期不同滞育状态幼虫比较,裸露幼虫HK,PFK和ALD活力总是略高于结茧幼虫,Gpase则相反。滞育当年与第2年同期幼虫4种糖代谢酶的活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名称及分类地位 吸浆虫类的昆虫,我在各地麦田里找到的已有十六种。普遍而严重地为害小麦的,只有两种:一种叫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种是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Kirby)而以麦红吸浆虫更为广泛。 它们都属於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cidomyiidae),由於它们具备了下列的共同特徵,可和其他疑似的种类区别开来: 1.身体微小而纤弱,略似蚊子,体和翘上  相似文献   

15.
小麦吸浆虫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报告是1953年关於小麦吸浆虫的研究结果。其中包括两部分:一是土壤取样检查,二是麦穗取样检查。从这些资料里,可以显示这种害虫在上海当年的发生情况。其中关於它的幼虫在土壤内的情况,过去在国内外知道得还很少或不够明确。 土壤取样检查和麦穗取样检查,在研究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上,是其中重  相似文献   

16.
小麦吸浆虫研究Ⅱ.幼虫在麦穗上的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红吸浆虫的生活圈是大家都知道的,它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其中在地上部分所经历的时间很短促,主要是它的幼虫在麦穗上成长的一段时间。正是由于幼虫在麦粒上成长,因而造成小麦生产上的损失。 研究这种害虫,除了解它的发生时期以外,必然要注意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成虫发生的数量,二是幼虫在麦穗上的数量,三是幼虫对麦粒的为害。其中有关于成虫发生数  相似文献   

17.
<正> 赣榆县不种棉花,但每年都有棉铃虫发生,主要为害小麦和花生。现将调查记录整理报道于下,以便引起重视。 第一代幼虫为害小麦 1977年在麦穗上偶尔采得幼虫,经羽化已证实为棉铃虫。本县青口地带以稻、麦两熟为主,1978年麦田第一代幼  相似文献   

18.
小麦吸浆虫空间格局参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Xun 《昆虫知识》1999,36(3):140-144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数、分析表明了小麦吸浆虫在麦田中的空间格局呈负二项分布,并探讨了吸浆虫在田间的聚集原因以及小麦吸浆虫穗虫平均密度(x)与负二项分布公共kc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25%吡蚜酮SC、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5%噻虫嗪WG、14%氯虫·高氯氟ZC、15%高氯·毒死蜱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和40%毒死蜱EC 7种杀虫剂对小麦吸浆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为科学、合理用药防治小麦害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喷雾法和剥穗调查法,研究它们对小麦吸浆虫成虫和麦蚜的防效,及防后对小麦吸浆虫幼虫危害损失的影响。【结果】参试药剂药后1 d对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效均高于90%,药后3~5 d防效为84.81%~93.93%,防后挽回损失76%以上;对麦蚜药后1、3、5 d防效分别高于75%、80%和85%。在供试的7种药剂中,15%高氯·毒死蜱EC药后3~5 d对两种害虫防效、挽回吸浆虫危害均超过90%,应用效果最好;其次为25%噻虫嗪WG和40%毒死蜱EC,药后3~5 d对吸浆虫防效高于90%、对麦蚜防效分别高于86%和90%,挽回吸浆虫危害损失88%以上。【结论】供试药剂对小麦吸浆虫和麦蚜防效存在显著差异,15%高氯·毒死蜱EC对两种害虫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的小麦重要害虫。根据国内研究报导,小麦吸浆虫在我国的分布地区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河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等16个省、自治区。按照现有材料,南到北纬27°左右是小麦吸浆虫所处的最南地区。 一、发现经过 福建省过去没有小麦吸浆虫分布的记载。1974年4月中旬,我校植保专业教师和工农兵学员于福建沙县(北纬26°24’)调查观察稻管蓟马(禾谷蓟马)在小麦穗部的产卵习性时,发现小麦吸浆虫为害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