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尾石龙子染色体组型与Ag-NOR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骨髓细胞制片,分析了蓝尾石龙子的染色体组型和AgNORs,其二倍体2n=26,含6对大型的和7对小型的染色体,除3对小型的染色体呈点状外,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粒,NF=46。这个种的一对AgNORs位于No.2长臂近着丝粒区。未见有异型的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两种长臂猿染色体的C带和Ag-NORs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长臂猿属(Hylobates)中白眉长臂猿(H.hoolock)2n=38和白颊长臂猿(H.leucogenys)2n=52的染色体C带和Ag-NOR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长臂猿的C带核型中除多数染色体有着丝点C带外,一些染色体上还出现插入C带和着丝点C带弱化或减少现象;白眉长臂猿有全异染色质臂;白颊长臂猿有较多的端位C带。白眉长臂猿有两个Ag-NORs,而白颊长臂猿的Ag-NORs雌体有4个,雄体有5个,Y染色体上有NOR.本文对长臂猿的核型进化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泉水唇鱼的核型和带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上皮细胞培养方法对金沙江水系的泉水唇鱼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其二倍体数2n=50,核型组成为16m+20sm+14st,NF=86。阳性C=带位置有几种类型(1)着丝粒区;(2)短臂异染色质化;(3)插入异染色质带。Ag-NORs有7条,出现在Nos.10-13染色体短臂。根据以上所述特征,推浊泉水唇鱼可能是较为特化的种类。  相似文献   

4.
福建两种棘蛙的核型和Ag-NORs观察结果如下:九龙棘蛙,2n=26(22M+4SM),NF=52,5+8模式,Ag-NORs位于6pinter,小棘蛙,2n=26(20M+6SM),NF=52,5+8模式,次缢痕和Ag-NORs在6pinter。二者均未发现与性别分化相关的异形染色体。根据已知棘蛙属内的核型资料,对该属种间和居群间的核型演化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颈棱蛇核型和Ag—NOR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云南产颈棱蛇的核型和Ag-NORs。其2n=46,由8对大染色体和15对小染色体组成。大染色体中No.6、8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在No.2的末端有一明显的次缢痕,常常只在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可见。第4对大型染色体为性染色体,雌性为ZW型,其中Z染色体较大,而W染色体长度仅为Z染色体的三分之二。一对核仁组织者(NORs)位于No.2末端,其位置与次缢痕位置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李树深  胡健生 《动物学报》1994,40(3):317-323
本文比较分析了云南景东地区三种同域分布棘蛙的核型和Ag-NORs。花棘蛙2n=26(16M+ 10SM),NF=52,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inter,Nos.2-4,8,9等为SM。棘肛蛙2n=40(16M+ 20SM+2ST+2T),NF=78,Nos.5-9,11-13,15,17等10对为SM,No.3为ST,No.18为T,其余 均为M,Ag-NORs位于11P。二种的Ag-NORs都有异形现象。双团棘胸蛙2n=64T,次缢痕和Ag- NORS在4qper。都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最后,对棘蛙属的核型演化机制和物种形成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贻贝(Mytilus edulis)核型及染色体带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贻贝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其结果为:2n=28,12m+10sm+6st,NF=50,TCL= 103.90μm,CL:2.735-4.774μm。第1、2、4、8、11、12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第6、9、10、13、14对 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第 3、5、7对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对贻贝染色体的G带、C带、银 染带进行了分析。银染结果表明,贻贝细胞中有四个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s),分布在第 3、5对染 色体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8.
中国四种龟的细胞遗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我国四种龟类动物的核型、C带和Ag-NOR_s。结果表明金头闭壳龟的核型2n=52(14M+2SM+4ST+6T+26m),NF=72,核型模式为8+5+13,一对次缢痕位于I组的No.1pinter;三线闭壳龟核型2n=52(12M+4SM+4ST+6T+26m),NF=72,8+5+3,黄缘盒龟的核型 2n=52(16M+4ST+6T+26m),NF=72,8+5+13,一对次缢痕位于I组No.1pinter;黄额盒龟2n=52(16M+2SM+4ST+6T+24m),NP=74,9+5+12,有4对次缢痕,分别位于I组的No.1pinter,No.3pper,No.7pper和No.6(X染色体)qper。黄额盒龟有1对异型(XY型)性染色体,其余3个种没有。这四种龟的全部染色体都出现着丝粒区C带正染。它们都仅出现1对AgNORs,其中黄额盒龟的Ag-NORs。位于II组的No.5qper,其余3个种的Ag-NOR_s位于I组的No.7qter。本文还阐述了近缘种间核型的演化机制和黄额盒龟性染色体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云南产颈棱蛇的核型和Ag-NORs。其Zn=46,由8对大染色体和15对小染色体组成,大染色体中No.6、8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在No.2的末端有一明显的次缢痕,常常只在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可见。第4对大型染色体为性染色体,雌性为ZW型,其中Z染色体较大,而W染色体长度仅为Z染色体的三分之二。一对核仁组织者(NORs)位于No.2末端,其位置与次缢痕位置相对应。文中还对颈棱蛇的分类和进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四种无尾两栖动物的核型和银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了二种角蟾和二种树蛙的核型和银染NOR:无量出角蟾:2n=26(24+2SM),5+8,SC和Ag-NORs位于6q^per沙坪角蟾:2n=26(16M+8SM+2ST),5+8,SC位于1q^per,但Ag-NORs有二对,分别是lq^per和2q^per;黑蹼树蛙:2n=26(24M+2SM),5+8,SC和Ag-NORs在lp^inter;背条跳树蛙;2n=16(12M+4SM),S  相似文献   

11.
三种龟类动物的细胞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首次报道马来闭壳龟和地龟的核型,G带,C带和Ag-NORs,以及平胸龟的G带和C带,发现平胸龟的核型与前人报道的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平胸龟2n=54(14M+4ST+8T+28m),N.F.=72,7+6+14。A组No.6q per有一次缢痕。Ag-NORs位于A组的No.7 q ter。其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均显示阳性C带,并且A组的No.7整条异染色质化;马来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云南南部的白须长臂猿(H.leucogenys)染色体的G带、C带、晚复制带及Ag-NORs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它的2n=52,核型公式为44(M或SM)+6(A),XY(M,A)。C带表明一些染色体着丝点C带弱化;有的染色体出现插入的和端位的C带;X染色体两臂有端位C带,Y染色体是C带阳性和晚复制的。Ag-NORs的数目,雌体有4个,雄体有5个,Y染色体上具NOR。本文对白颊长臂猿与其它长臂猿间的亲缘关系、核型进化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几种棘蛙的核型C—带和Ag—NORs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4种棘蛙的核型、C-带和Ag-NORs作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无声囊棘蛙2n=64T,Ag-NORs在20q^inter,全部着丝点区域C-带正染。云南的棘腹蛙、察隅棘蛙和河南太行山隆肛蛙3者,其2n=26,5+8模式,但相互间SM的对数和顺序有所不同;前二者的Ag-NORs均在6p^per,但C-带有很大的不同:察隅棘蛙的着丝点C-带浅染,但有较多的端部和居间型C-带。隆肛蛙的Ag-NOR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赤斑羚(NaemorhedusCranbrooki)和斑羚(N.goralgriseus)的染色体G带、C带和Ag-NORs的数目、分布等作了较详细的比较研究。赤斑羚2n=56全部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N.F=54;斑羚2n=54,除No.3是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外,具有丰富的异染色质;二者G带带纹相似程度高,其No.3长臂G带带纹相似。斑羚的No.3短臂与赤斑羚No.27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云南四种树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无尾目:树蛙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分布在云南的4种树蛙(峨眉泛树蛙,黑点泛树蛙,无声囊泛树蛙和棕褶树蛙)垢核型,C-带及Ag-NORs它们具有相同的二倍体数(2n=26),除无声囊泛树蛙是6+7,其余均为5+8核型模式,种间SM的数目和顺序,次缢痕和Ag-NORs相互间有所差异。黑点泛树蛙Nos.3,12为SM,Ag-NORs位于10p^finter,峨眉泛树蛙Nfos2,3,4,6.9为SM,随体和Ag-NORs在12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五种锄足蟾科无尾两栖动物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树深  费梁 《动物学研究》1996,17(2):173-178
本文对中国5种锄足蟾科无尾两栖动物的骨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作了细胞遗传学研究,内容包括核型、Ag-NORs和C-带。研究结果表明景东角蟾:2n=26(20M+4SM+2ST),5+8,SC和Ag-NORs位于6p^per,同时呈C-带正染。C-带以着丝点区域正染为主;粗皮角蟾:2n=26(20M+6SM),5+8,Ag-NORs在6q^inter,以着丝点C-带为主,但Nos.12,13有明显的端位  相似文献   

17.
大仓鼠的核型与B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法,对分布于山东济南、泰山、东北长白山和陕西西安的大仓鼠的染色体组型、G-带、C-带和银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济南、西安和长白山的标本的二倍体数目和核型相似,2n=28,22t+4m+XY(st,m)。泰山标本的二倍体数目为2n=28~29,即在675%的中期相中多出了一条形态最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这条染色体为B染色体,可能起源于X染色体。泰山标本的A染色体组与上述3地标本相同。4地标本的G-带、C-带和银染核型相似。除B染色体外,每个端着丝粒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异染色质,AgNORs较恒定地出现在Nos2,4,8,9,13染色体上。也就是说大仓鼠的B染色体为C-带阴性,不携带核仁组织者。这种B染色体C-带阴性的特征在赤狐、黑家鼠和大林姬鼠朝鲜亚种中亦有报道。  相似文献   

18.
刘瑞清  佴文惠 《兽类学报》1996,16(3):182-187
本文对长臂猿属中白眉长臂猿2n=38和白颊长臂猿2n=52的染色体C带和Ag-NOR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长臂猿的C带核型中除多数染色有着丝点C带外,一些染色体上还出现插入C带和着丝点C带弱化或减少现象;白眉长臂猿有全异染色质臂;白颊长臂猿有较多的端位C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西双版纳地区黑带水蛙(HylarananigrivitataBlyth)的核型,2n=26(18M+8SM),NF=52,5+8,Nos.2、3、8、9为SM,C带位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Ag-NOR一对,位于12qinter,有异形现象。黑耳水蛙(H.varianusBoulenger)的核型2n=26(24M+2SM),NF=52,5+8,No.8为SM,Nos.2、3、10为M或SM,C带亦主要出现在各染色体的着丝类区域,但No.10者较弱,一对Ag-NOR位于10qinter,有异形现象。黑耳水蛙有染色体数目变异。除大多数分裂相为26外,尚有27或28者,后者多一个或一对小M,C带或深或浅正染。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技术,对40例胸腹水的患者进行细胞学观察研究。结果发现,良性病变胸腹水内细胞Ag-NOR计数在1.1~2.0之间,银颗粒小,大小比较均一。恶性病变Ag-NOR计数在4.3~6.2之间,银颗粒大,不规则。肉瘤与癌所致的胸腹水内细胞Ag-NOR颗粒数目未发现有明显差别。提示在临床病理工作中,Ag-NOR技术在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中,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