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运用形态测量学分析方法,对蚁属Formica中的光亮黑蚁F.candida、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北京凹头蚁F.beijingensis和满洲蚁F.manchu 4种共296头蚂蚁标本进行研究。选取头长(HL)、头宽(HW)、复眼最大直径(ED)、触角柄节长(SL)、并腹胸长(AL)、前胸背板宽(PW)、并胸腹节宽(DPW)和体长(TL)8个度量数据为变量进行相关性、配对T检验、均值±SD与主成分散点分布图分析,探讨形态测量学方法在蚁科昆虫分类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形态测量学方法能够将4种蚂蚁进行有效识别区分,可作为形态分类学研究的一种有效、快速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蚂蚁物种多样性.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记录蚂蚁2亚科、6属、13种,发现1个中国新记录种:沃尔切胸蚁Temnthorax volgensis(Ruzsky),发现7个青海新记录种.光亮黑蚁 Formica candida Smith、满凹头蚁 Formica manc...  相似文献   

3.
云南紫胶虫与粗纹举腹蚁之间的互利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云南紫胶虫Kerria yunnanensis和粗纹举腹蚁Crematogaster macaoensis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于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 在云南省墨江县雅邑乡紫胶种植园,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比研究了粗纹举腹蚁取食人工食物、 云南紫胶虫排泄的蜜露和无食物的3种处理下粗纹举腹蚁个体体重和存活率的变化, 以及在粗纹举腹蚁垄断蜜露、 自然条件下和无蚂蚁照顾的3种处理下云南紫胶虫个体怀卵量、 虫体大小、 死亡率和生活史周期的变化。结果显示: 云南紫胶虫排泄的蜜露是一种高质量的食物资源, 能够稳定增加粗纹举腹蚁工蚁的体重百分比[人工食物(44.55%)>蜜露(25.81%)>无食物(-4.13%)] (F(2,54)=18.81; P<0.01), 并提高其存活率[人工食物(85.78%)>蜜露(82.48%)>无食物(78.74%)] (F(2,55)=7.31; P<0.01)。粗纹举腹蚁取食蜜露的同时, 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云南紫胶虫的雌虫数量[蚂蚁垄断蜜露(80.81%)>自然状态(75.55%)>无蚂蚁照顾(75.33%)] (F(2,143)=54.08; P<0.01), 提高云南紫胶虫的个体怀卵量[蚂蚁垄断蜜露(401.85粒)>自然状态(395.73粒)>无蚂蚁照顾(353.34粒)] (F(2,144)=4.82; P<0.01), 降低云南紫胶虫的死亡率[蚂蚁垄断蜜露(89.42%)<自然状态(89.78%)<无蚂蚁照顾(90.82%)] (F(2,146)=3.45; P<0.05); 云南紫胶虫虫体有变小的趋势[蚂蚁垄断蜜露(12.92 mm2)<自然状态(13.04 mm2)<无蚂蚁照顾(14.90 mm2)] (F(2,147)=10.88; P<0.01), 生活史周期变长[蚂蚁垄断蜜露(203.96 d)>无蚂蚁照顾(202.85 d)>自然状态(200.00 d)] (F(2,71)=19.77; P<0.01), 提示粗纹举腹蚁取食蜜露增加了云南紫胶虫的代谢压力。结果说明, 以蜜露为纽带的粗纹举腹蚁和云南紫胶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兼性互利的。  相似文献   

4.
鸟类和蚂蚁对桃金娘种子传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观察研究了鸟类和蚂蚁对桃金娘 (Rhodomyrtustomentosa)种子的传播。据野外观察和网捕法所捕鸟的情况可知 :红耳鹎 (Pycnonotusjocosus)和白头鹎 (P .sinensis)两种鸟传播桃金娘种子 ,白头鹎比红耳鹎的数量多。在网捕到的红耳鹎和白头鹎的粪便中收集到的桃金娘种子分别为 8.0± 3.0粒/只和 10 .0± 2 .0粒 /只。在显微镜下观察经过鸟消化道的桃金娘种子都没有破损。传播桃金娘种子的蚂蚁有全异巨首蚁 (Pheidologetiondiversus)和梅花山大头蚁 (Pheidolemeihuashanensis)。它们传播的最远距离分别为 4m和 5m ,平均为 1.1± 0 .0 9m和 1.3± 0 .0 7m。全异巨首蚁占样地蚂蚁个体总数的 6 0 .0 % ;梅花山大头蚁占个体总数的8.1% ;余下的为其他种蚂蚁。每个全异巨首蚁蚁巢平均贮藏桃金娘种子 195 .0± 82 .9粒 ,其中 73.2 %是完好种子。每个梅花山大头蚁蚁巢平均贮藏 2 8.8± 11.4粒种子 ,全部是完好种子。林窗、闲置的空旷地、植物群落交错带都有桃金娘实生苗。在阳光充足的全异巨首蚁和梅花山大头蚁蚁巢边也有桃金娘实生苗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室内模拟自然蚁巢的结构和条件下,使用个体标记和直接观察法对一巢金毛弓背蚁Componotus tonkinus的行为类型和社会分工进行了研究。共34只来自同一巢穴的工蚁被标记。在持续一周的观察过程中对每只蚂蚁所执行的每种行为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毛弓背蚁可以区分出12种基本行为类型;该蚂蚁的成员大致可以分为5个功能组, 即繁殖(蚁后1个)、觅食(由10个工蚁组成,主要负责觅食)、巢穴内的维护及护育(由16个工蚁组成,主要负责巢穴的维修、清理及护育)、巢穴的防卫(包括3个工蚁,行巢穴防卫)及不活跃型(含5个工蚁)。  相似文献   

6.
栽培菊花与矶菊属间杂交亲和性及F1结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菊属栽培小菊‘奥运火炬’、‘意大利红’与亚菊属矶菊的杂交亲和性和结实性,以及杂种F1自交、回交和开放授粉的结实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以栽培菊花还是矶菊为母本,父本花粉在柱头上均能很好萌发,但结实率较低,‘奥运火炬’和矶菊杂交结实率为每花序3.72粒,‘意大利红’和矶菊正反交结实率分别为每花序1.20粒和0.87粒。回交组合(‘奥运火炬’×矶菊)F1ב奥运火炬’结实率为0~1.24粒;‘意大利红’与矶菊正反交F1无论是以‘意大利红’还是以矶菊为回交父本,结实率均较低,为0~1.37粒;‘早意大利红’和矶菊正反交F1自交不结实,‘奥运火炬’×矶菊杂种F1自交仅有少数单株有一定结实性,但在开放授粉条件下结实率均较高,最高达每花序47.5粒,说明F1雌配子发育良好,回交结实率低的原因可能在于远缘杂交障碍,而自交结实率低可能由自交不亲和机制决定。  相似文献   

7.
编制了采自中国西北地区蚁属 2 6种工蚁的分种检索表 ,每一种均绘有特征图 ,并记述了其中的 9新种和 4新纪录种。 9新种示差特征记述如下 :①小眼凹唇蚁Formicaminioccasp nov 与F sanguineaLatreille接近 ,但本种并腹胸、附肢、腹柄结均为一致的鲜红色 ,头暗红色 ,额脊至复眼区域黑褐色 ;复眼小 ,最大直径0 43~ 0 5 5mm ;头、并腹胸柔毛短而稀疏。②光眼凹头蚁Formicaliopthalmasp nov 与F longicepisDlussky接近 ,但本种复眼无纤毛 ;腹柄结端部 1/ 3向前弯 ;头后半部黑色 ;体立毛十分稀疏。③粗壮黑蚁Formicarobus tasp nov 与F candidaF Smith接近 ,但本种头黑色 ,并腹胸及附肢、腹柄结、腹部、触角柄节红褐色 ;体粗壮 ,前胸背板宽 0 75~ 0 86mm ;复眼大 ,最大直径 0 37~ 0 41mm。④大柴旦黑蚁Formicadachaidanensissp nov 与F candidaF Smith接近 ,但本种腹部第 1~ 2或 1~ 3节背板后缘无立毛 ;腹部缺柔毛 ;上颚、触角柄节、足红褐色。⑤光腹黑蚁Formicaliogastersp nov 与F candidaF Smith接近 ,但本种后第 1~ 3节背板后缘无立毛 ;腹部缺柔毛 ;中胸背板直 ,起始部位明显高于前胸背板。⑥短柄节黑褐蚁Formicabreviscapasp nov 与F japonicaMotschulsky接近 ,但本种并胸腹节斜面陡坡状 ,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用和药用蚂蚁的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立荣  任玉翠 《昆虫知识》1999,36(4):251-253
蚂蚁自古就是人类的美食,据唐党先生等考证,我国食蚁的最早文献记载为《周礼·天宫·鳖人》(公元前240年前),当时周朝宫庭曾用(蚁幼虫)作醢(酱)供祭祭及天子馈食,并认为蚁子酱作为秦代以前帝王食品是可以确信的,唐、宋、明、清食蚁的史实在古籍中亦多有文字记载。蚂蚁人药的最早记载为唐朝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也将蚂蚁作为中药收录,赵学敏认为蚁幼虫有“催乳汁、泽颜色”等功效,可合“壮药(即滋补药)”[1]。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蚂蚁作为功能性食品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张念念  陈又清  卢志兴  张威  李可力 《昆虫学报》2013,56(11):1314-1323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林木, 但对其生态服务功能尚存在争议。本研究以天然次生林为对照, 使用Winkler法对橡胶林枯落物层蚂蚁进行初步研究, 探讨橡胶林枯落物层蚂蚁的生态状况。于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采用Winkler袋法调查了云南省绿春县大黑山乡橡胶林和牛孔乡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蚂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差异及指示种。结果表明: 橡胶林枯落物层蚂蚁多度(转换后)、 物种丰富度S和ACE值显著低于无干扰的天然次生林(P<0.05); 蚂蚁多度(转换后)显著低于有干扰的天然次生林(P<0.05), 而物种丰富度S和ACE值差异不显著。橡胶林枯落物层蚂蚁群落结构与两种天然次生林都不相似(F=3.93, df=12, P<0.01)。橡胶林中流浪种大头蚁属Pheidole的蚂蚁种类与天然次生林相比, 物种丰富度增加了100%。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中蚂蚁指示种有3种, 分别为刘氏隆头蚁Strumigenys lewisi、 黄足厚结猛蚁Pachycondyla luteipes和女娲角腹蚁Recurvidris nuwa, 而橡胶林枯落物层中指示种仅为菱结大头蚁Pheidole nodus。枯落物层蚂蚁物种多样性与枯落物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而枯落物盖度仅与蚂蚁多度(转换后)有相关性。结果说明, 橡胶林经过长期的经营管理, 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对枯落物层蚂蚁群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与天然次生林相比, 蚂蚁多度(转换后)及群落结构仍显示出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山东曲阜地区蚂蚁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诱捕法和样方调查法获得曲阜地区蚂蚁4亚科15属19种。优势种为菱结大头蚁(Pheidole rhombino-da)、粗面收获蚁(Messor aciculatus)和异色草蚁(Lasius alienus),前2种亦是研究区域的广布种。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地区5种生境中蚂蚁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以及人为干扰和生境异质性对蚂蚁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生物中蚂蚁群落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等指标均不相同。落叶阔叶林中蚂蚁群落种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最高;人工杨树林中蚂蚁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低;河滩草丛中蚂蚁巢数、个体数以及种类优势度指数(D)最高。人类干扰越强的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越低;生境质量和异质性越高的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越高。聚类分析与群落结构序列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人工杨树林与人居环境中蚂蚁群落相似性最高,其他几个生境蚂蚁群落间相似性很低。同种蚂蚁在不同生境中巢穴和蚁群大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昆虫知识》2008,45(1):87-87
丹麦一些地区的美丽蓝色Alcon蝴蝶欺骗蚂蚁来抚养蝴蝶幼虫,而不是蚂蚁自己的幼虫,因为这些蝴蝶幼虫进化出了一种模仿蚂蚁幼虫的外层。这种学名为Maculinea alcon的蝴蝶是寄生虫,它们危害2种红蚁的健康。David R.Nash和欧洲的共同作者研究了丹麦的几个Alcon毛虫发育的地方。毛虫先在沼泽植物上生长,然后小红蚁Myrmica rubm和皱结红蚁Myrmica ruginodis把它们搬到自己的窝里。这些蚂蚁不顾自己的幼虫而照顾蝴蝶毛虫。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地区蚂蚁区系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有德  贺达汉 《动物学报》2002,48(3):322-332
于1997-2000年对宁夏、甘肃、青海及内蒙古西北部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蚁类标本采集,获得标本1000余号,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鉴定,获得蚂蚁3亚科16属79种。本调查区蚁类区系组成呈现以下特征:古北界分布的有15属,代表属为蚁属、红蚁属、毛蚁属、原蚁属、箭蚁属、收获蚁属等;东洋界分布的有9属,代表属为火蚁属、细胸蚁属、酸臭蚁属、光胸臭蚁属和弓背蚁属等;在种级水平上,古北界分布的有79种,东洋界分布的仅17种。蒙新区分布的成分有15属,其中以铺道蚁属、原蚁属及箭蚁属为主体,蚁属和心结蚁属次之;区分布的成分有4属,以蚁属和毛蚁属为主体;东北区分布的成分有5属,蚁属和毛蚁属为主体;华北区分布的成分有15属,其中以蚁属、红蚁属和毛蚁属为主体,仅心结蚁属无分布;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分布的成分均不明显。在种级水平,华北区和蒙新区分布的成分为主体,分别占51和49种,其次为华中区、青藏区和东北区的成分,分别占17、15和15种,华南区和西南区的成分最少,分别为8和5种。在区系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优势种、特有种,并结合植被、地形、地貌将调查区划分为6个蚁类区:黄土高原蚁类区、荒漠蚁类区(其下设4个蚁类亚区;荒化草原蚁类亚区、草原化茺蚁类亚区、典型荒蚁类亚区和荒漠绿洲蚁类亚区)、荒漠沼泽蚁类区、高寒灌草丛蚁类区、贺兰山蚁为区和六盘山蚁类区。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草原类型的蚂蚁群落进行了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荒漠化草原群落、草原化荒漠群落、典型荒漠群落和荒漠绿洲群落明显靠近,构成荒类集团,荒漠森林草原(贺兰山)群落明显远离于荒漠类群,反而与典型草原(黄土高原区)群落靠近,这与蚁类区划结果是十分吻合的。此外,利用主成分分析对79种蚂蚁划分为10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3.
新疆野生种与栽培种郁金香的杂交F1种子于4℃低温下培养36-67d后萌发,随后于15℃下培养3-5个月形成鳞茎。‘小黑人’×柔毛郁金香、‘小黑人’×天山郁金香和‘小黑人’×伊犁郁金香F1种子的萌发率差异显著,分别为60.37%-63.89%、80.28%-81.25%和3.75%-4.45%。‘小黑人’×柔毛郁金香和‘小黑人’×天山郁金香F1的鳞茎分别在添加6-BA2.0mg·L^-1(单位下同)+KT1.0+TDZ0.1和6-BA5.0+KT0.4的1/2MS培养基中增殖。‘小黑人’×天山郁金香F1种子萌发后有41.67%呈畸形,畸形的萌芽在添加6-BA2.0+KT0.4的1/2MS培养基中可诱导出鳞茎并增殖。  相似文献   

14.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和恢保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是一种新型"三系"小麦雄性不育系。为研究F型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特点并筛选其恢复源和保持源,采用I2-KI染色法观察F、BNS、T、K和V型不育系扬花期的花粉败育类型,并以F型不育系为母本与98个优良小麦品种(系)进行杂交,检测F1代自交结实率。结果显示:(1)F型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率高达95.63%。其中,染败型花粉比例最高,达到67.66%;圆败率为19.32%;典败率最少,仅为8.73%。(2)5种不育系中,F型与K型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特征最接近,其次是V型不育系。(3)98个组合F1的自交结实率(国际法)在100%以上11个,0%~10%有18个。(4)‘周麦16’、M510、‘西农815’、‘西农585’对F型不育系的恢复力极强,是其优良恢复系;‘天麦989’、‘存麦4号’、CY 5475、M460、‘12漯-1’和11GB02可通过回交培育成F型不育系的保持系。研究认为,F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彻底、稳定,在常规小麦品系中较易找到其保持源和强恢复力品系,是一种良好的新型不育系。  相似文献   

15.
小蠹虫重要天敌──蚁形郭公虫的饲养繁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叶辉 《昆虫知识》1998,35(3):174-175,161
蚁形郭公虫foanas。usjormi。、anus(L.)为鞘翅目Coleoptera、郭公虫科Cleridae的昆虫,又名非蚁,属多食性l’,’]。该虫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国,我国的甘肃、内蒙古也有记录[’]。蚁形郭公虫的世代长达两年半之久,对猎物的搜寻能力强,其发生期又与多种小合虫的发生期吻合,因而被认为是多种小囊虫的理想天敌。据报道,蚁形郭公虫对云杉八齿小皇和SmpogfaPhOS的自然控制率达18%,对纵坑切梢小蠢TomicusPiniPerda的自然控制率也较高[‘]。美国、新西兰分别从上个世纪开始,都曾先后从欧洲大陆引入该虫以控制当地小囊虫的危害D…  相似文献   

16.
1形态蚁蛛(Myrmarachne)无论在形态,还是色泽上,都酷似大蚂蚁(如下图所示蚁蛛属3种蚁蛛)。我在武汉东湖风景区采集蜘蛛标本时还误以为是大蚂蚁。蚁蛛体型窄长,与蚂蚁相似。其体躯分为头胸、腹2部分,这一点与体躯分为头胸、腹3部分的蚂蚁不同。但形...  相似文献   

17.
蝮蛇毒致小鼠肾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友其  邓立普 《蛇志》2009,21(3):180-182
目的探索一种建立蝮蛇毒致肾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清洁级12周龄雄性昆明小鼠72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A、B、C组为不同时间的对照组(A-3h,B-3d,C-5d);D、E、F组为蝮蛇毒1mg/kg肌注组(D-3h,E-3d,F-5d);G、H、I组为蝮蛇毒2mg/kg肌注组(G-3h,H-3d,I-5d)。按照分组要求计算每组小鼠中每只小鼠需肌注的蝮蛇毒的总量.配制2种不同浓度的蝮蛇毒液.D、E、F、G、H、I组小鼠分别肌注不同浓度的蝮蛇毒液0.15ml,A、B、C组小鼠右臀部注射生理盐水0.15ml以进行对照。结果肌注蝮蛇毒后的小鼠均出现中毒症状,但各组小鼠均无死亡。E、F、H、I组小鼠的肾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D、E、F、G、H、I组小鼠均有如下病理学改变:肾被膜下出血.肾皮质充血.肾小球充血。肾小囊扩大.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充血.肾小管肿胀。小管细胞变性等。结论肌注蝮蛇毒是一种建立蛇毒致小鼠肾损伤动物模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苏芸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cry基因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Bt种系cry墓因的多样性苏芸金芽抱杆菌(ffe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能在芽抱形成期间产生多种蛋白晶体的革兰氏阳性菌。它最早在日本发现于家蚕的摔倒病[‘],1915年Be山ner再次发现并定名,并于1938年在法国首次成为商品[’l。它的毒素对包括大量农林及卫生害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的4个门和节肢动物门中9个目的生物有毒杀活性l’]。截止1994年,已发现它的45个血清型、58个亚种l‘],1996年达到55个血清型I’](法国巴斯德所BSn1S保藏中心资料)。出于众所周知的应用方面的价值,人们更关心的是Bt的杀虫晶体蛋白(Inse…  相似文献   

19.
王雄清  代敏  罗英 《动物学研究》2005,26(4):391-396
将50只同期怀孕的大鼠分为5组,在怀孕第7-18d,每天分别给两组大鼠腹腔注射1.00和20.00mg/kg体重2,2’,4,4’-四氯联苯(PCB47);分别给另两组注射0.25和1.00mg/kg体重3,3’,4,4’-四氯联苯(PCB77);对照组注射0.10mL芝麻油。幼鼠出生后第70-91d、97-101d测试F1代雌鼠的接近时间(AL)、爬跨后返回时间(MRL)、插入后返回时间(IRL)、射精后不应期(PER)、脊柱前凸系数(LQ)和雄鼠的爬跨频率(MF)、爬跨等待时间(ML)、插入频率(IF)、插入等待时间(IL)、射精等待时间(EL)、射精后不应期(PEI)、插入率等性行为。结果显示,妊娠期腹腔注射PCB47和PCB77显著降低F1代雌鼠的LQ(对照组为84.4%;PCB47组分别为76.0%、67.8%;PCB77组分别为64.4%、53.3%;P〉0.05),但对雌鼠的AL、MRL、IRL、PER和雄鼠的MF、ML、IF、IL、EL、PEI和插入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通过筛选‘红富士’苹果适宜的叶面施硒浓度,研究了营养元素硒在苹果叶片中的赋存形式、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结果表明,(1)‘红富士’苹果最佳叶面施硒浓度为100mg·L-1,此处理的叶片总硒含量为2.7283mg·L-1(FW),其中有机硒含量为2.3384mg·L-1(FW),有机化程度达85.71%。(2)无论在对照组还是处理组,叶片中的有机硒均主要以蛋白质结合态存在,平均占有机硒的77.09%。(3)蛋白质、多糖和核酸3种有机物在100mg·L-1最优处理组的叶片中结合硒的量分别占有机硒含量的77.42%、18.46%和0.54%。(4)在100mg·L-1处理组的蛋白质组分中,又以盐溶性蛋白质结合硒的量最多,占蛋白质结合态硒含量的46.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