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烟田龟纹瓢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8块烟田的龟纹飘虫空间分布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虫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均属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致,抽样方式以棋盘式抽样代表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刁朝强 《昆虫知识》1997,34(5):271-272
稻绿馆Nezaravirchla(L)是贵州省金沙县烤烟上的偶发性害虫,该虫刺吸烟株生长点以下4~5cm处幼嫩部分的汁液,造成单叶或整株幼嫩部蔫萎。笔者于1995年对该虫在烤烟上的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三研究方法在烤烟生长的团棵期至成熟期,选择9个田块,每块田连片调查20行×25株,记录单株上精绿蝽成虫数量,并在方格纸上标出。2结果与分析2.1空间分布型指数与聚集原因:调查9块烟田的精绿错成虫数量,计算各种分布型指数如表1。由表1看出,9块烟田精绿馆成虫的聚集度I均大于0,平均拥挤度m大于平均数m,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3.
烟田异色瓢虫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广伟  申万鹏  马剑光 《昆虫知识》2000,37(3):164-165,163
异色瓢虫幼虫在烟田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并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原因由环境差异引起。通过 Taylor指数回归式参数确定了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4.
思茅松毛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方 《昆虫知识》1992,29(2):102-104
寄生于滇油杉上的思茅松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以平行线式和棋盘式抽样所得结果误差较小。文中还给出了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上七星瓢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种群的空间格局是生物种群的一项重要特征,常常影响物种的空间分布、结构和活动;影响捕食者对被食者的寻找。从而影响了捕食效率。还影响种群密度、死亡率及生殖力的空间关系,影响抽样调查方法、数量及其资料处  相似文献   

6.
麦长管蚜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汝霖  徐艳霞 《昆虫知识》1991,28(3):135-137
本文运用4年调查资料,通过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标的测定,阐明了麦长管蚜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进一步用Taylor的幂法则,-M回归分析法,-M模型的改进型测定分布格局的内在结构。得出当t=1、D=0.2时的理论抽样数为:n=130.9325/m+7.075。如果防治指标为10头/株,得出复合序贯抽样的累积虫量界限为:T_0(N)=10N±8.9818 N~(1/N),T(N)=exp(6.7024—0.3506lnN)。它比单纯的序贯抽样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二化螟幼虫的空间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和聚集分布,其lwa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0.0099 2.4753m,属负二项分布。根据聚集均数(λ)测定结果,分析了聚集原因,在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料代换模式,Kuno‘s种群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8.
竹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竹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属于负二项分布;聚集度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幼虫是聚集分布;经测定M^*=6.2836 0.3028^ˉx,屑于聚集分布。并用刀切法和F偏离度检验法对M^*进行了估计和检验测定为聚集分布。中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决策,为今后该虫林间调查与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稻秆蝇在晚稻田为害呈聚集分布。应用Iwao的X-X回归法、Taylor幂指法、Southwood公共Kc值法求得三个理论抽样数模型,并由Iwao的X-X回归法导出最适抽样单位。当采用Iwao及Willsoo等(1983)提出的序贯抽样法时.得到两个序贯抽样模型。结合Iwao的X-X回归法。Taylor幂指法、Southwood公共Kc值法等三模型,Iwao和Willson的二模型.获得了该虫的复合理论抽样法和复合序贯抽样法。  相似文献   

10.
门源草原毛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林 《昆虫知识》1996,33(3):164-167
  相似文献   

11.
多异瓢虫种群动态及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了多异瓢虫的种群消长规律和捕食功能,表明该虫在棉田发生量大,发生时间长、幼虫、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并随着幼虫的生长其捕食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多种聚集度指标对椰子树Cocos nuciferaL.上的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其幼虫虫口密度在不同心叶及心叶不同部位上差异极显著,并且第一片心叶上幼虫虫口密度与整株幼虫数量显著相关,利用公式y=5.70+1.26x可推算整株椰子树的幼虫虫口密度。分析寄主受害斑与虫口密度的关系表明,寄主受害斑的长(x1)、宽(x2)、长与宽交互作用(x3=X1x2)三个因子与椰心叶甲虫口密度(y)成正相关,模型Y=11.81—2.69x2+0.10x3可预测全树幼虫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法分析了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越冬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其聚集的原因与刺槐叶瘿蚊自身的行为习性有关或由刺槐叶瘿蚊本身与环境的异质性共同作用所造成。采用"z"字型、平行线、棋盘式、大五点、对角线5种抽样方法估计林间刺槐叶瘿蚊越冬幼虫虫口密度,确定对角线法调查15样方为最佳抽样方法。对土壤不同深度土层中越冬幼虫数量调查,明确最适取样深度为3cm。同时利用Iwao回归建立了理论抽样数量模型:n=t2/D2(1.1957/x珋+0.8905)。利用过筛手检和过筛水漂2种方法检数土中幼虫,对检出刺槐叶瘿蚊越冬幼虫虫量及检虫时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筛水漂法检虫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14.
沙棘木蠹蛾的幼虫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常用的聚集度指标 ,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Hua ,Chou ,FangetChen幼虫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该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分布。通过Iwao的m - x回归检验方程 ,确定了其最适抽样数和最佳样方大小。采用对角线、之字型、五点式、棋盘式和平行线等 5种抽样方法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抽样技术分别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最佳的抽样方法为棋盘式。  相似文献   

15.
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对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角颊木虱若虫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生产上采用五点式取样为宜。运用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建立了Kuno理论抽样数模型,田间理论抽样数可用Tn=4.030/(D^2-0.394/n)来估计。  相似文献   

16.
采用Taylor幂法扩散法和Iwao回归法分析了云南元阳哈尼梯田1400~2000m海拔16个哈尼族传统水稻品种田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1~3龄若虫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背飞虱1~3龄若虫在不同海拔、不同水稻品种田均呈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其负二项分布的公共K值为3.53,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白背飞虱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Iwao直线回归方程拟合公式为m*=3.96+1.09m(R=0.97),Taylor幂拟合公式为lg(V)=0.28+1.34×lg(m)(R=0.85)。其中,在1400~1500、1501~1600、1601~1700、1701~1800、1801~1900和1901~2000m海拔梯田稻田中,白背飞虱若虫平均拥挤度分别为10.74±0.83、23.67±3.50、21.64±6.02、47.10±5.71、52.59±12.75、13.72±3.14,差异显著(F=5.77,P<0.01),其中在1701~1800和1801~1900m海拔稻田中白背飞虱平均拥挤度最高,表明在该海拔处白背飞虱在稻丛上分布较为集中,而在1400~1500和1901~2000m海拔稻田中平均拥挤度最低。根据空间分布型参数,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1905.43x+34.57,n=476x.36+8.64,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当白背飞虱虫口密度为5、10、20头/丛时,分别取样30、20和15个样方。  相似文献   

17.
棉田绿盲蝽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于河北省廊坊市对棉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空间分布型与其种群密度有关,当种群密度大于百株1.6头时呈随机分布,当小于百株1.6头时一般呈聚集分布;绿盲蝽若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绿盲蝽整个种群呈Possion分布。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棉田绿盲蝽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1.35/x珋)/D2。  相似文献   

18.
肚倍蚜干母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建军  张雅林 《昆虫知识》1999,36(4):212-214
本文分析了肚倍蚜干母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肚倍蚜干母种群星聚集分布,同时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并分析了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和提出了理论抽样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