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主要表现为不可控制的对药物持续渴求和戒断后的高复吸。目前观点认为,成瘾是中脑腹侧被盖(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脑区多巴胺能奖赏通路中神经可塑性发生改变而导致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基因表达变化在神经可塑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成瘾药物导致相关脑区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机制还不甚清楚。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主要通过结合靶基因mRNA 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在转录后水平阻断其翻译成蛋白质或触发其不稳定而降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RNAs参与调节成瘾相关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本文较系统地阐述miRNAs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将为深入阐明药物成瘾的机制以及药物成瘾临床有效干预和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复吸是指撤药一段时间后,觅药和用药行为的恢复。它是药物成瘾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药物成瘾治疗亟待解决的头号难题。本文介绍两种复吸动物模型——自身给药消退恢复模型、条件性位置偏爱消退复燃模型建立的方法,对模型的效标效度进行评价,探讨复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药物成瘾的治疗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药物成瘾者戒断后的持久复吸是治疗药物成瘾的难点.成瘾者出现持续复吸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成瘾记忆的长期存在.成瘾物质的长期反复使用导致前额叶-边缘多巴胺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改变,这种改变是成瘾记忆形成的神经基础.本文从学习记忆的角度来理解成瘾形成,介绍了成瘾记忆的初始形成阶段、习惯化阶段和成瘾行为维持阶段及其相应的神经基础.回顾了近年来成瘾记忆的临床干预方法,包括消退干预方法、增强消退干预的多情境干预方法,以及直接干预消除成瘾记忆的记忆再巩固干预方法,并总结了虚拟现实、神经调控技术在成瘾记忆干预中的应用.对记忆再巩固干预方法与虚拟现实、神经调控技术相结合干预成瘾记忆进行展望,为药物成瘾的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药物成瘾及成瘾记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介绍药物成瘾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的神经回路及共同分子机制的基础上,围绕学习和记忆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综述了关联性学习与复吸,关联性学习与敏化,异常关联性学习与强迫性用药行为,关联性学习及成瘾记忆与成瘾,多重记忆系统与成瘾的发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强调了突触可塑性及成瘾记忆在药物成瘾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作为慢性脑病的药物成瘾的形成过程的重要特征是它包含着信息的特殊学习类型。药物成瘾与依赖于多巴胺的关联性学习紊乱有密切关系。海马可能在成瘾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Li J  Ju P  Li YH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4):355-357
接触药物相关环境线索可激发成瘾者对药物的渴求感及复吸行为。实验动物研究中药物相关环境线索分为三类:伴药线索、辨别线索和情境线索。在长期停药及用药行为消退后三种环境线索均能诱发觅药行为恢复,而行为机制各具特点:伴药线索条件性强化觅药行为,辨别线索直接激发觅药行为发生,情境线索设定场景诱发觅药行为恢复。三种线索行为效应的神经基础局部相同而又各具特点,其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成瘾药物复吸机制的理解及临床戒毒治疗。  相似文献   

6.
复吸是指药物依赖者在戒药一段时间后,由于某些因素的激发,重现觅药和用药的行为。是药物成瘾的重要特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神经生物学机理十分复杂。杏仁核复合体、前额叶皮层、海马以及伏隔核等结构在复吸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多巴胺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与复吸有关。该文介绍了复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多巴胺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中脑多巴胺系统在控制奖赏、动机、运动和情绪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脑内多巴胺功能紊乱与药物依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病等神经精神障碍有关,动态测定脑内多巴胺变化对于了解多巴胺功能和揭示相关疾病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微透析、快速扫描循环伏安法和光纤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比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多巴胺动态检测应用中的优缺点。以药物成瘾研究为应用实例,利用微透析法发现伏隔核壳部是成瘾性药物产生奖赏效应的关键部位,快速扫描循环伏安法检测到与可卡因自身给药行为相关的三种多巴胺信号模式,而光纤光度法则揭示了酒精成瘾和复吸过程中伏隔核和中脑复侧被盖区多巴胺活动特征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样性。这些发现为揭示药物成瘾的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赵慧英  牟萍  董岩 《生理通讯》2008,27(3):71-75
大脑是由可塑性极强的神经元组成。许多病理因素通过神经可塑性的分子细胞学机制诱导出特异性的神经活动模式,从而在细胞学水平引起脑的病理生理变化。这一逐步完善的理论不仅为理解诸多极为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为将来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行的途径。针灸效用的生物学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证据表明经络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并通过重塑神经元活动模式(可塑性)达到某些治疗效果。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里以药物成瘾中神经可塑性作为范例,论述外周刺激如何利用神经可塑性改变脑的功能。药物成瘾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通常被定义为无法自拔的药物使用。充分证据表明,反复使用某种依赖性药物后,中脑边缘多巴胺(DA)系统的神经回路会发生一系列病理性的持久变化,从而导致动物情绪上的巨大改变。发现、鉴定和总结成瘾性药物在中脑边缘DA系统引发的长时程细胞学变化,是目前揭开成瘾的神经学机制的一条可行之路。突触可塑性变化是长时程神经变化中,进展最快、最深入的研究领域。因此,本综述试图以药物成瘾为例,阐明在特定病理条件下神经系统可塑性的普遍机制和在针灸研究中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9.
药物成瘾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通过调节GABA受体(如:GABA_A,GABA_B)的活性参与多种药物成瘾和依赖性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吗啡、可卡因、甲基苯丙胺等药物引起的奖赏、戒断和复吸作用与GABA受体的激活或抑制密切相关。本文将对GABA受体在药物依赖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从而为治疗药物成瘾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行为成瘾,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根据大脑发育的神经生物模型,揭示网络成瘾者奖赏和认知控制系统的神经机制是解决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问题.行为研究探讨了网络成瘾具有高奖赏寻求和低认知控制特征;神经机制研究揭示了奖赏和认知控制系统的缺陷是网络成瘾行为的高风险因素;与药物成瘾的比较研究发现,网络成瘾有着独特的奖赏机制.这些研究深化了对网络成瘾心理和神经机制的理解,但仍存在网络成瘾筛查和入组标准不科学、分型笼统、因果研究匮乏、干预和治疗效果具有争议、研究范式存在漏洞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食欲素因其在调节能量代谢、睡眠和唤醒等生理功能中的作用而备受关注.近年来研究逐渐发现,食欲素参与应激和奖赏过程的调节,特别是其在药物成瘾过程中的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介绍食欲素系统与应激相关系统之间的神经联系,阐述了其在应激相关的生理、神经内分泌与行为反应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介绍了食欲素系统在应激诱发药物成瘾复吸过程中的作用.食欲素对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受应激的种类、其他应激相关神经递质系统及食欲素神经元的投射通路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药物成瘾和抑郁症的共患率日益提高,已发展成为常见的精神共病状态,但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及潜在的机制仍不明确,开发针对药物成瘾共病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手段仍是一项重大挑战。大量的文献表明,药物成瘾和抑郁症存在着共同的发生脑区及分子机制。该文阐述了伏隔核、外侧缰核和中脑腹侧被盖区等脑区在这种共病中的重要性,还介绍了κ阿片受体、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分子在这种共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这些发现为研究药物成瘾与抑郁症共病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药物成瘾共病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Zhu J  Cao GF  Dang YH  Chen T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6):413-418
不计后果的药物渴求和滥用是药物成瘾的一个显著特征。药物滥用可以诱导行为学和心理学持续性改变的发生,这些持续性改变由相关神经通路(尤其是奖赏系统)神经结构的可塑性变化所引起。本文综述了安非他明、可卡因、尼古丁和吗啡等药物诱发的相关脑区的神经可塑性改变以及引起这些改变的可能原因。药物成瘾诱发的神经结构可塑性改变反映了相关神经系统突触连接的重塑,这些重塑改变该系统的功能,由此便产生了药物滥用的一系列后遗症状———包括成瘾。  相似文献   

14.
Lu HM  Yin DC  Xu C 《生理科学进展》2009,40(4):292-296
药物成瘾危害人类健康并带来经济和社会问题,而滥用药物所造成的身体损害、身体依赖和戒断综合征的治疗等问题的解决仍存在困难.涡虫具有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其神经递质系统与哺乳类相似,具有易观察可量化的戒断反应,具有易饲养、低成本、无伦理问题等优于哺乳类实验动物的特点,因而迅速成为新的神经药理学在体动物实验模型.本文对涡虫的优点及其在药物成瘾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药物成瘾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食物成瘾是指人们对某些特定食物(高度加工、可口、高热量的食物)的依赖性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并表现出一系列成瘾样的行为学变化,具有强迫性、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食物成瘾可引起肥胖症,而且是大部分人不能维持减肥效果或坚持限制性饮食以保持健康体重的核心因素。深入理解食物成瘾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将为干预食物成瘾以改善肥胖提供准确的靶点。食物成瘾的诊断标准是耶鲁大学食物成瘾量表,而食物成瘾的动物模型为小鼠食物自我管理模型。外侧下丘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神经环路、腹侧被盖区-前边缘皮质-伏隔核神经环路和外侧隔核-结节核神经环路是调控食物成瘾的关键神经环路机制。  相似文献   

16.
鸦片用于镇痛治疗有千余年历史, 其滥用导致药物成瘾, 带来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关于鸦片等精神活性物质的研究主要围绕 神经元,当前的戒毒药物作用于神经元的阿片受体或离子通道受体,然而其戒毒效果非常有限。神经元不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神经信号 转导的唯一组分,神经小胶质细胞占中枢神经系统的 10%~15%,然而其作用和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忽视。鸦片、可卡因、冰毒及其他 精神活性物质激活 Toll 样受体 4 (TLR4),活化小胶质细胞,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从而调节奖赏信号通路,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药物 依赖和成瘾,因而 TLR4 是开发新型戒毒药物的靶点。综述药物成瘾的小胶质细胞分子机制以及靶向小胶质细胞的治疗药物成瘾的药物发现。  相似文献   

17.
药物成瘾是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均证实药物成瘾的神经机制及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形成的不同阶段逐渐发生改变。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测序或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等技术的组学研究对包括药物成瘾在内的精神疾病遗传的脆弱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上述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技术或测序技术主要预测疾病的遗传风险位点。然而,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而且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脑区特异性的细胞异质性信息。因此,传统研究对发病机制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是针对单个细胞进行转录水平的测定,规避了传统测序对细胞群体平均转录水平检测的缺点,可以定量描述细胞异质性。近年来,单细胞转录测序技术在神经精神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该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并以药物成瘾为例,重点阐述说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阿片成瘾机制研究进展及治疗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Wang B  Luo F  Han JS 《生理科学进展》1998,29(4):295-300
关于阿片类药物成瘾机制的研究是药物成瘾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从参与阿片成瘾的神经递质系统及其相互作用、不同阿片受体在成瘾过程中的作用、学习记忆与阿片成瘾的关系、成瘾性药物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阿片类药物成瘾治疗和预防和新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成瘾药物戒断诱发负性情绪并伴有脑内应激系统的激活,是导致负性强化并使成瘾个体持续觅药和复吸的重要因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CRH)是应激系统发挥生理作用的重要递质,在介导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的重要核团--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 Ce A)中广泛分布。然而在Ce A中这类表达CRH的神经元在成瘾药物戒断引发的负性情绪中作用还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CRH-Cre转基因小鼠,通过依赖Cre-Lox P系统的化学遗传学方法特异性激活或抑制小鼠Ce A中的CRH神经元,结合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 CPA)、高架十字迷宫、自主活动能力测试等行为学实验,探究Ce A中CRH神经元对小鼠吗啡戒断产生的厌恶、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显示,抑制Ce A中CRH神经元可抑制小鼠吗啡戒断诱导的CPA形成,并降低小鼠焦虑水平。直接激活Ce A中CRH神经元可使未经历吗啡暴露的小鼠产生CPA和焦虑。吗啡自然戒断和CRH神经元的活性改变对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都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Ce A中CRH神经元参与调控小鼠吗啡戒断诱导的负性情绪。本研究为药物成瘾与复吸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成瘾药物戒断诱发负性情绪并伴有脑内应激系统的激活,是导致负性强化并使成瘾个体持续觅药和复吸的重要因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CRH)是应激系统发挥生理作用的重要递质,在介导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的重要核团——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 Ce A)中广泛分布。然而在Ce A中这类表达CRH的神经元在成瘾药物戒断引发的负性情绪中作用还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CRH-Cre转基因小鼠,通过依赖Cre-Lox P系统的化学遗传学方法特异性激活或抑制小鼠Ce A中的CRH神经元,结合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 CPA)、高架十字迷宫、自主活动能力测试等行为学实验,探究Ce A中CRH神经元对小鼠吗啡戒断产生的厌恶、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显示,抑制Ce A中CRH神经元可抑制小鼠吗啡戒断诱导的CPA形成,并降低小鼠焦虑水平。直接激活Ce A中CRH神经元可使未经历吗啡暴露的小鼠产生CPA和焦虑。吗啡自然戒断和CRH神经元的活性改变对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都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Ce A中CRH神经元参与调控小鼠吗啡戒断诱导的负性情绪。本研究为药物成瘾与复吸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