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初上海发生甲肝暴发流行,流行病学分析与生食毛蚶有关,本文报道在引起甲肝暴发流行的毛蚶产地江苏启东海域采集毛蚶标本,取腮和消化系统制成40%悬液,用FRhk_4细胞分离甲肝病毒,每代培养21天,连续传二代后经过免疫荧光,ELISA,HAVeDNA斑点杂交试验,免疫电镜等鉴定,5份标本全部阳性,上述结果证实毛蚶中携带甲肝病毒,并为病原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伊犁2005年甲型肝炎病毒流行株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2005年新疆伊犁甲型肝炎病毒(甲肝病毒)流行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收集了部分甲肝病人血清标本,用国际上通用的甲肝病毒结构区基因VP1-2A分型引物,经核酸提取,做RT-PCR,序列测定,对甲肝病毒基因进行分型研究,并对甲肝病毒在甲型肝炎(甲肝)病人血清中存在的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甲肝病毒核苷酸序列变异在0~3.2%之间,分为不同的基因簇,但都属于1A亚型(同一基因亚型间核苷酸序列变异小于7.5%);氨基酸序列几乎相同.甲肝发病8周后的病人血清中仍能检测到甲肝病毒.结果说明该流行区有多株甲肝病毒存在,其传染源可能有多个传播途径,当人群免疫水平较低时,可引起甲肝流行.甲肝病毒在病人血液中可存在较长时间.这些工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甲肝病毒溯源研究及有效控制甲肝病毒流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具有广泛流行性和严重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丙、丁型肝炎;另一类是经肠道(即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包括甲肝和戊肝,其发病有季节性,可呈暴发流行。本文旨在对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型肝炎(甲肝、戊肝)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和预防作一综述,以期对其流行和科学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区级医院重症监护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流行初期进行调查和分析,以防止MRSA的暴发流行以及能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区级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医务人员及物体上送检标本中被MRSA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从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工作人员及物体上采集标本MRSA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5%~47.6%、0%和20%。结论此次有局部暴发趋势的MRSA感染由于发现及时、措施得当被控制住。医院必须加强监督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和耐药性的检测,严格医务人员洗手及实行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MRSA感染在医院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2014年2月,死亡率极高的埃博拉病(EVD)开始在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暴发流行,接下来,暴发流行出现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另四个西部非洲的国家。现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疫情最重。迄今为止,已有4 784人患EVD,且人数仍在倍增,这次暴发流行已成为自40年前EVD被发现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已形成了波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巨大危险。在此,综述2014年EVD暴发流行的起因,埃博拉病毒(EBOV)及其传播,EVD的诊断治疗,EBOV疫苗的研制以及EBOV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生物放大系统的原理,建立了新的检测细胞培养的甲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方法。用生物素标记的抗甲肝IgG,与免疫偶联于固相的甲肝抗原作用,然后用亲和素-生物素辣根酶复合物(ABPC)与生物素化的IgG偶合,邻苯二胺(OPD)显色。该法在检测甲肝抗原中获得满意结果,灵敏度比普通ELISA法提高约10倍,非特异性显著降低。该法可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高特异性的,灵敏的甲肝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的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4年许昌市甲肝疫情进行描述,利用SPSS软件对甲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前后流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甲肝流行强度减弱,发病率下降明显;发病年龄后移,以农民、学生发病为主;无明显季节性分布,农村与城市地区年均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以经济和卫生条件差、接种率低的鄢陵县发病最多。结论甲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接种率和接种质量迅速提高,甲肝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今后要在规范开展甲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基础上,加强重点人群免疫接种,及时开展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做好重点地区和人群健康教育,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卫生环境,控制局部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很多甲肝患者缺乏黄疸或其他特征性病症及难以收集血样,常导致很多漏诊并形成甲肝病毒流行病学假象。通过检测唾液中病毒特异性IgG的存在可准确评定对数种病毒的免疫状态及进行近期感染的诊断。本文描述了用唾液诊断急性或近期甲肝和乙肝感染的IgM抗体捕捉放射免疫测定法(MACRIA)的最佳条件。也提供了有关本测定法特异性及唾液中抗甲肝IgM持久性的资料。 试验对象、样品和方法 试验对象与试样:研究的试验对象包括已知的甲肝或乙肝易感者;已知的甲肝或乙肝免疫者;以及由于临床黄疸而进入传染病院的甲肝或乙肝患者。唾液试样收集后对其进行最初的抗HAV IgG或  相似文献   

9.
男同性恋者可通过性接触而感染甲肝病毒,其感染的危险性高于正常人群,对此类人群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甚为重要。对男同性恋者接种疫苗是预防甲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得到普遍实施。本文对近年来男同性恋者甲肝病毒感染及流行、甲肝疫苗接种效果、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及宣传教育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尽管百日咳疫苗接种覆盖率很高,但近年来百日咳(pertussis)全球发病率仍有所上升,在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暴发流行。有研究表明,霍氏鲍特菌(Bordetella holmesii)也可引起类似百日咳样症状。由于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实验室鉴别方法,因此经常被误诊为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多地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不同地区人群中,由霍氏鲍特菌引起的百日咳发病率在0%~29%不等,青少年和成人发病率更高。中国关于百日咳感染中霍氏鲍特菌的流行情况未见报道,仅有1例引起菌血症的报道。目前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和鉴定、核酸检测和血清学试验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现就霍氏鲍特菌引起的百日咳在全世界的流行情况及实验室诊断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1984~1987年,在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南、上海五个省市城乡10.08855人口中进行急性肝炎发病率、慢性肝炎患病率、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肝病死亡率的研究。急性肝炎标化发病率为152.19/10万,主要发生在20~50岁组人群;因无甲肝暴发流行,除上海外各点季节发病率分布均衡。慢性肝炎标化患病率为158.25/10万(诊断标准为6个月前有明确急性肝炎病史,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异常,故实际慢肝患病率要高于此数字);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肝病死亡(包括肝癌)标化率为22.65/10万,其中肝病为 13.14/10万。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2009 年3—4 月, 墨西哥暴发了一次原因不明的肺炎, 仅墨西哥城就发生数百例, 其中59 例死亡。同年4 月15 日美国首次出现了由新“猪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病毒引起的感染病例, 证实为一种过去在人及猪中均未出现过的新甲型H1N1 流感病毒[1] , 在墨西哥暴发流行的肺炎病原就是该新甲型H1N1 流感病毒[2] , 现正式将其命名为2009 甲型H1N1 流感病毒。由于人群中普遍缺乏对此新病毒的抵抗力, 新病毒很快在美洲其他国家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09 年于4 月29 日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升为5 级; 随后新病毒又在欧洲快速传播, 2009 年6 月11 日,WHO进一步将流感大流行的警告级别升为最高级( 6 级) , 即正式宣告流感已在全球大流行。这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 同时对疫苗的生产和接种提出了要求[ 3, 4 ] 。目前2009 甲型H1N1 流感流行尚未结束, 现就有关的一些科学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戊型肝炎在临床症状上与甲肝相似,但病死率更高,妊娠晚期病死率可高达15%~25%[1].近年来,戊肝在世界各地暴发不断;而我国戊肝发病迅速增长,已经成为普遍流行、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set1/set2 毒力基因分型用于F2a 志贺氏菌痢暴发中的同源性分析,评价其在菌痢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意义。方法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用聚合酶链分析(PCR) 方法检测43 株F2a 志贺氏菌的set1/set2 毒力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性鉴定。结果43 株F2a 菌株分为3 种基因型,即1 株set1( - )/set2( ) ;3 株set1( )/set2( - ) ;39 株set1( )/set2( ) 。结论set1/set2 基因分型对F2a 菌痢暴发流行中的同源性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食物源性的致病菌,在细胞免疫缺陷的病人,包括新生儿、孕妇、老年人以及移植术后免疫缺陷患者中引起菌血症和脑膜脑炎。该菌在健康人群中可以引起急性、自限性、发热性胃肠炎。目前至少有7次由于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源性胃肠炎的暴发流行。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997年,受累人数达1566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1982年5~6月在吉林省延边地区和龙县长红林场82公里处某施工部队临时驻地的 HFRS 暴发流行的病原学调查。用免疫荧光法对现场扑获的102只野鼠(其中大林姬鼠57只、棕背(鼠平)16只、花鼠12只、东方田鼠9只、红背鼠、平4只、黑线姬鼠3只、鼠兔1只)进行了 HFRS 相关抗原的检出,其中大林姬鼠阳性21只,带毒率21.1%(12/57);棕背鼠平阳性2只、带毒率为12.5%(2/16)。确定了大林姬鼠、棕背(鼠平)为此次暴发流行的病毒抗原的贮存宿主。在我国首次发现大林姬鼠、棕背(鼠平)携带 HFRS 病毒抗原。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了病原依据。可供今后对本病传染源的进一步调查及流行规律观察参考。本文还对 HFRS 病毒抗原在鼠类中寄生的脏器和细胞进行了免疫荧光定位观察,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高霄龙  李莉  邱兆星  郑永允  李琪 《生态学报》2015,35(11):3562-3568
敌害生物的捕食在控制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的丰度和组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红螯相手蟹(Sesarma haematocheir)和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红螯相手蟹的密度、规格、性别,以及毛蚶的密度、规格、海水温度和底质条件对毛蚶苗种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蟹表现出了第二种类型的功能反应,高密度底播毛蚶苗种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当毛蚶苗种壳长达到20mm以上时,蟹的摄食速率显著下降;随着蟹个体的增大,其摄食速率显著增加,毛蚶的存活率下降;当蟹的密度逐渐增加的时候,同种个体之间的干扰竞争显著提高了毛蚶存活率;雄蟹凭借强有力的螯导致了更多毛蚶苗种的死亡;海水温度较低的春季和秋季底播毛蚶苗种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底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为毛蚶的存活提供了"庇护空间",从而减少了敌害生物捕食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马莹  陆小军 《四川动物》2006,25(1):174-175
内脏利什曼病是威胁病人生命的人兽共患病。近年来,全世界内脏利什曼病的发病人数约为每年50万,患病人数约250万。在我国,虽然解放后此病流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甘肃、四川、新疆等地的新发病例从未间断,并且近年来又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在对内脏利什曼病治疗和预防的研究中,动物模型是不可缺少的实验工具,但其建立有一定的难度。在此,我们将建立内脏利什曼病动物模型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糖尿病流行形势尤为严峻,近年来患病率不断攀升,患病人数高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几十年来,我国开展了数次大规模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虽在此过程中诊断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糖尿病迅猛增长的趋势已成定局,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1%左右,估算糖尿病患者数量1.14亿,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2010,ADA标准)左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为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我国糖尿病的防控管理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总结了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并讨论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具有相同VP1-2A区基因序列的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特征,收集我国6个省市不同年份同一起或不同起甲型肝炎(甲肝)暴发中,部分甲肝病例急性期血清标本,提取HAV RNA,进行VP1-2A区基因分型,RT-PCR分段扩增HAV近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基因组特征。本研究获得16条HAV近全基因组序列,均属于基因IA亚型,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81%~100%和99.23%~100%。与GenBank中HAV序列比较,15条序列与Man12-001(蒙古国株)最接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87%~99.81%和99.55%~99.95%;1条序列与HAJEF-K12(日本株)最接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7%和99.91%。本文中VP1-2A区序列完全相同的HAV流行株,来源于同一起甲肝暴发时,HAV近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差异为0%~0.03%;来源于不同起暴发时,核苷酸序列差异为0.18%~0.99%。16条HAV序列在已发表的中和抗原表位未发现变异,编码区氨基酸序列处于负向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