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目前,虽然已有利用玉米苗饲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成功方法,但仍然存在着玉米苗冬天不易种植、饲养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在室内以小麦苗替代玉米苗连续继代饲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从而使室内饲养该虫变得更简便和经济。【方法】将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接至小麦苗上饲养,采用生命表方法测定稻纵卷叶螟第1代及第4~6代的生物学特征,同时将小麦苗和玉米苗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分别回接至水稻苗上,分别建立其在水稻苗上的生命表。【结果】稻纵卷叶螟可以在室内用小麦苗进行连续继代饲养。稻纵卷叶螟在小麦苗上连续饲养6代后,除蛹重轻于玉米苗上饲养的外,其它生物学特征,如存活率、历期、性比、产卵量、卵孵化率等都与玉米苗上饲养的无显著差异。与玉米苗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相同,小麦苗上饲养了6代的稻纵卷叶螟仍能很好地在水稻上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结论】利用小麦苗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学特征与玉米苗饲养的相似,可以利用小麦苗进行稻纵卷叶螟的室内保种与大量饲养。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为促进其防控技术研究,迫切需要建立二化螟标准化饲养技术。根据二化螟对关键营养成分的需求,研制了一种适合其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人工饲料配方,并发展了其长期、继代、规模化饲养的标准饲养技术。已用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连续饲养二化螟69代,其适合度指标仍保持较高水平。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适合二化螟的周年继代和规模化饲养,同时也为其它寡食性昆虫人工饲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为促进其防控技术研究,迫切需要建立二化螟标准化饲养技术。根据二化螟对关键营养成分的需求,研制了一种适合其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人工饲料配方,并发展了其长期、继代、规模化饲养的标准饲养技术。已用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连续饲养二化螟69代,其适合度指标仍保持较高水平。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适合二化螟的周年继代和规模化饲养,同时也为其它寡食性昆虫人工饲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蝴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可以通过人工饲养的途径来实现.人工饲养分全虫态饲养和非全虫态饲养.依据蝴蝶的生物学特性,满足饲养蝶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是人工饲养获得成功的关键.蝴蝶的成功饲养、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开拓创新,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材.因此,应把人力资源建设放在蝴蝶饲养与产业发展的第一位.生态蝴蝶园建设,则列为蝴蝶资源多种利用的首选项目.  相似文献   

5.
同翅目昆虫人工饲料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强  张志涛  胡萃 《昆虫知识》2001,38(2):98-104
本文从人工饲料的组成与类型、饲养方法及饲养结果等方面总结了同翅目昆虫人工饲料饲养技术的研究现状 ,并简要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网饲养对大、小鼠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传统的大小鼠饲养盒底部40mm高处加不锈钢金属网格,网孔大小为10mm×100mm,网格上用于饲养动物。雌雄动物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体重、行为、供食量和供水量的变化。结果全网养小鼠生长不如传统饲养方式生长快,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全网养大鼠生长发育正常,与传统饲养方式相比,未见差异。结论全网养大鼠不需要垫料,值得进一步推广;全网式饲养小鼠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7.
蛴螬是为害作物幼苗的重要地下害虫。研究蛴螬的生活习性,饲养技术很重要。 我们对华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阔胸犀金龟 Pentodon patruelis等采用分段饲养与系统饲养相结合、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豆粉、玉米粉、麦胚和鲜茭白等成分配制了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的半合成人工饲料,利用该饲料配方,发展了大螟的长期、继代饲养技术,即初孵-2日龄幼虫在茭白上饲养,3日龄-化蛹在人工饲料上饲养。利用该方法连续饲养大螟3代,幼虫的发育历期、蛹重、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生活史参数与在天然饲料茭白上饲养的大螟相比,二者没有任何显著差异。而且利用该方法饲养,成本低、省工省力,能显著减少病原菌的感染。这说明该饲养技术适于大螟种群的长期、继代饲养。  相似文献   

9.
1.准备工作 (1)组织参观和访问在去年暑期开始的第二天,就介绍米丘林饲蚕小组同学去福建省农业厅参观和访问有关蓖麻蚕的饲养方法和设备,使同学预先得到一些饲养的基本知识。得到了农业厅的同志们热情支持和协助,送给蚕种约600粒,借给一些有关饲养蚕子的书籍(如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怎样饲养蓖麻蚕”、“蓖麻与蓖麻蚕”、“怎样推广蓖麻蚕”等书)并允许给我们以饲养技术上的指导,同时希望我们同学认真饲养和管理以免遭到不良效果,妨碍今后的推广工作。同学们在参观后,一方面感到高兴,实现了饲养计划,另方面因为初次饲养缺乏经验,同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绿豆粉、长豇豆粉、酵母粉、多维葡萄糖、琼脂、山梨酸和甲醛为原料配制了6种人工饲料饲养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以改进其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以绿豆粉和长豇豆粉为主要原料配制的配方5和配方6饲养效果较好。尤其是配方6,豇豆荚螟的幼虫存活率和历期、蛹重和化蛹率、成虫羽化率与天然饲料饲养的豇豆荚螟相比没有差异,表明该人工饲料可用于室内人工饲养豇豆荚螟。  相似文献   

11.
向芸庆  王晓强  冯伟  周围  谢洪霞  万永继 《生态学报》2010,30(14):3875-3882
为探讨鳞翅目昆虫的生长发育及抗病性与肠道微生态状况的关系,以不同的桑科植物柘叶与桑叶分别饲养家蚕,采用纯培养分离检测技术、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4、5龄家蚕肠道优势菌群的类型进行了鉴定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柘叶与桑叶饲养家蚕共有的优势菌群有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mona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4个类群。从桑叶饲养家蚕肠道中检索到的优势菌群还有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5个类群,而从柘叶饲养家蚕肠道中检索到的优势菌群仅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2个类群。饲料的改变导致家蚕肠道微生态细菌种群组成的变化,从柘叶饲养家蚕肠道中分离出的优势菌群与桑叶饲养的家蚕相比,出现较大差异且不如桑叶饲养家蚕的菌群丰富。推测这种改变可能与柘叶饲养家蚕生长发育不良、容易患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选择4种可规模化饲养的昆虫——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家蝇Musca domestic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幼虫来饲养穴蚁蛉Myrmeleon sagax(Walker)幼虫(俗称蚁狮),研究这4种饵料对蚁狮生长发育及消化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用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其体重增长、相对生长率、化蛹率、蛹重均显著高于用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的蚁狮,而幼虫历期则比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的短;用米蛾幼虫饲养,虽然蚁狮体重增长、化蛹率和蛹重与用家蝇幼虫饲养的差异不显著,但其相对生长率却显著低于用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幼虫历期也比用家蝇幼虫饲养的明显延长。同时食物消化利用的结果显示,用4种饵料饲养蚁狮,它们的近似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以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最高。经分析比较,在4种饵料昆虫中,以用家蝇幼虫每4d喂蚁狮1次的饲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人工饲养蕲蛇与野生蕲蛇中重金属元素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对蕲蛇中Cu、Hg、Cd、Pb、As含量进行测定;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蕲蛇中氨基酸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工饲养蕲蛇与野生蕲蛇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为均低于《中国药典》2010版限定值。人工饲养蕲蛇与野生蕲蛇中的氨基酸含量丰富,种类构成完整,均含有17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两者氨基酸含量的相关系数r=0.9991。结论:人工饲养蕲蛇与野生蕲蛇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相似,两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且蕲蛇中重金属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标准,人工饲养蕲蛇可以作为野生蕲蛇的优良替代品。  相似文献   

14.
人工饲养恒河猴、食蟹猴的繁殖性能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活框饲养和原始饲养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越冬期的抗寒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中蜂抗寒生理机制和科学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种饲养方式蜜蜂的体重、蛋白质和甘油含量均由越冬初期开始上升,越冬中后期达到最高而后下降;游离水和糖原含量均在越冬中后期出现下降;除原始饲养中蜂的CAT酶外,两种饲养方式中蜂的越冬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均在越冬中期降到最低,而总抗氧化能力呈逐渐升高趋势。但活框饲养中蜂越冬期游离水(P<0.05)和糖原含量(P>0.05)均低于原始饲养中蜂,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原始饲养中蜂(P<0.05);活框饲养中蜂与原始饲养中蜂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在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活框饲养中蜂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原始饲养中蜂(P<0.05)。蜜蜂在自然越冬时通过降低体内游离水含量,增加甘油含量来增加抗寒能力,并贮备大量糖原和蛋白质供越冬期能量消耗;同时,其体内的抗氧化酶在越冬期间发挥协同作用,减少低温刺激造成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食物种类对淡色库蚊幼虫生长发育和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是我国的一种常见家蚊 ,它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 ,影响人类健康。研究淡色库蚊生长发育和药剂敏感性与食物的关系 ,对改善蚊虫饲养方法与监测蚊虫药剂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研究了不同食物饲养对淡色库蚊幼虫生长发育和药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用面粉 +酵母粉饲养的相比 ,用鼠饲料饲养的幼虫 ,生长发育速度平均要快 2d ,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则无明显差异。说明可用鼠饲料来代替面粉 +酵母粉饲养淡色库蚊幼虫  相似文献   

17.
无土壤基质饲养中华真地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涛  吴振廷  吴磊  梁广文 《昆虫知识》2007,44(6):916-919
设置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的无基质和有基质饲养条件,研究生长繁育期和越冬期各龄段中华真地鳖的生长、蜕皮、存活率和雌虫产卵情况。有基质饲养条件以饲养土为基质;无基质饲养条件不以任何材料作为饲养基质,只用黑色潮湿的材料对试虫保湿和避光。结果表明:在食料充足的条件下,有、无饲养基质对中华真地鳖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无基质饲养条件下的生长繁育期大龄若虫和成虫存活率较高,且成虫的月产卵数也相对较高。表明无基质饲养技术可在地鳖虫饲养实践中推广,据此初步设想了无基质饲养地鳖虫的容器构造。  相似文献   

18.
以人工饲料、转Bt水稻"克螟稻"(cry1Ab纯和基因型)及其对照亲本"秀水11"稻苗为供试寄主植物开展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1~5龄幼虫的室内饲养试验,以明确不同龄期二化螟种群的生活史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在低龄时死亡率最高。克螟稻对二化螟各个龄期表现出高抗性,其各个龄期在克螟稻上均不能化蛹,随着龄期的增加二化螟的耐受性增强。以秀水11和人工饲料饲养二化螟对其蛹期、成虫期、单雌产卵量、羽化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以人工饲料饲养的二化螟蛹重显著高于以秀水11饲养的二化螟的蛹重,蛹重与人工饲料饲养时间呈正相关。与秀水11幼苗相比,人工饲料饲养下有利于二化螟雌虫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水稻和玉米苗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对温度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水稻和玉米苗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生长发育与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在24℃和27℃下,稻纵卷叶螟在玉米苗上的发育速率要比在水稻上的慢1—3 d;33℃不会抑制水稻上饲养幼虫的生长发育,但玉米苗上饲养的幼虫在30℃时就受到了抑制,且在33℃下不能发育到成虫。水稻上饲养时,稻纵卷叶螟各阶段的存活率在27—33℃间无显著差异,且36℃时死亡率很高,只有部分幼虫可发育到预蛹阶段;但是玉米苗上饲养时,稻纵卷叶螟在33℃下的存活率显著低于21—30℃,36℃下幼虫不能发育到2龄。水稻和玉米苗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的产卵量均表现为在24℃和27℃条件下最高;在30℃和33℃条件下,水稻上饲养出的成虫能产少量卵,而玉米苗上饲养出的成虫却不能产卵。水稻和玉米苗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卵的孵化率均在27℃下最高,且两寄主间无显著差异;玉米苗上饲养所得的卵在33℃和36℃下均不能孵化,而水稻上的则少量能孵化。水稻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相对要比玉米苗上饲养的耐高温。在24—27℃下用玉米苗饲养的稻纵卷叶螟除历期有所延长外,其它生物学特性与用水稻饲养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柘叶Cudrania tricuspidata饲养家蚕Bombyx mori易感染核多角体病毒(BmNPV)的机制,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分别以柘叶和桑叶Morus alba饲养家蚕后其消化液中抗病毒蛋白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 家蚕经柘叶饲养后消化液中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 RFP)的强度无明显变化, 但柘叶饲养蚕消化液中脂肪酶、 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低于桑叶饲养蚕, 柘叶饲养蚕消化液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1 421.71±202.60 U/L和19.67±8.17 U/mL, 桑叶饲养蚕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1 976.03±139.92 U/L和199.18±181.71 U/mL。这些结果说明, 消化液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水平低与柘叶饲养蚕易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