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桂荣  刘玫 《蛇志》1996,8(3):28-28
对100例男性老年人晨起排尿前后的血压进行了观察比较并对晨起血压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男性老年人晨起排尿前后血压有较明显的变化,排尿前动脉压平均值高于排尿后(P<0.05)。因此,观测老年人的血压时间,应选择在晨起排尿后10min~20min后  相似文献   

2.
以形态相似的生活材料模拟人体排尿过程的相关结构,以彩色灯带作为不同神经,通过电路设计模拟演示人体蓄尿、排尿、憋尿等典型状态下的神经兴奋情况和肌肉发生的反应,直观地认识排尿反射的发生并分析异常排尿的原因,突破神经系统如何对排尿活动进行分级调节这一学习难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存在阻塞性尿路疾患的老年男性在发生脑血管意外后,是否可通过早期症状或排尿症状类型(梗阻性还是刺激性)来预判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方法:选择57例脑卒中后主诉排尿障碍的老年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均有继发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膀胱出口梗阻(BOO)症状。采集病史并行体检,57位患者均实行尿动力学检查,检查结果行A-G图分析并分类为:有梗阻,无梗阻及可疑梗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0岁(54-87),按排尿障碍的主诉类型分组(纯刺激症状42%,纯梗阻症状34%,两者混合24%),其中51例(89%)在脑卒中发生后即出现排尿症状,47(82%)例患者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DH),在三组患者中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压力流率分析显示,36(63%)位患者有出口梗阻,无梗阻14(24%)例,可疑梗阻7(13%)例。在3组患者中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所有老年男性患者呈现的症状不能预测膀胱出口梗阻或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尿动力学结果。中风发生后排尿功能障碍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表明由脑血管意外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合并前期具有膀胱出口梗阻疾病时,可能会使后者的症状恶化,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
排尿是生物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通过尿液将机体代谢的终末产物排出体外,同时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树视交叉上核是否参与泌尿昼夜节律的调控,对正常树及视交叉上核损毁后的树排尿的昼夜时间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树排尿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尿量为全天尿量的(8852±1540)%;视交叉上核损毁后,树排尿的昼夜节律明显改变———白天尿量仅为全天尿量的(6286±1818)%,同时树的尿量(特别是夜间的尿量)明显憎多。以上结果说明视交叉上核在树体内也参与了泌尿昼夜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显探讨树Qu视交叉上核是否参与泌尿昼夜节律的调控,对正常树Qu及视交叉上核损毁后的树Qu排尿的昼夜时间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树Qu排尿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尿量为全天尿量的(88.52±15.04)%;视交叉上核损毁后,树Qu排尿的昼夜节律明显改变-白天尿量仅为全天尿量的(62.86±18.18)%,同时树Qu的尿量(特别是夜间的尿量)明显增多。以上结果说明视交叉上核在树Qu体内也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肛肠术后排尿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行肛肠手术患者86例,按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排尿障碍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后排尿障碍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医学护理在肛肠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产业技术》2009,(2):99-102
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不断增生,为排尿障碍而苦恼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不断增加。随着标靶受体研究的不断进步,在临床一线正结合症状进行分别用药。而对并发膀胱过动症的患者等,正在加紧开发并用疗法。  相似文献   

9.
排尿障碍分为蓄尿障碍和排出障碍两大类.蓄尿障碍的主要症状是尿频和尿失禁,而排出障碍多表现为排尿困难.所谓排尿困难指的是感到有尿意,从试着排尿到开始排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甚至需要腹部施压方能排出的这种状态.排尿困难进一步恶化就会发展成蓄积在膀胱里的尿液无法排出的闭尿状态.闭尿可分为急性闭尿和慢性闭尿,按照闭尿症状的严重程度又可分为能排出一部分尿液但残尿还较多的不完全闭尿和根本尿不出来的完全闭尿.在临床上,急性完全闭尿和慢性完全闭尿是重要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碱能递质对在体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影响的差异及特点.方法:提高或降低节后胆碱能兴奋性,分别检测充盈期膀胱内压和排液速度.结果:胆碱能兴奋和胆碱能抑制剂对充盈期膀胱内压影响均不甚明显;胆碱能兴奋使膀胱排液速度明显加快,胆碱能抑制可使排液速度明显减慢.结论:储尿期和排尿期的膀胱对胆碱能递质有不同的响应特性,后者的响应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冬季的饮水以及排尿情况,旨在为大学生的饮水健康提供参考数据,扩展大学生饮水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的饮水健康意识,促进大学生正确的饮水行为。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月在武汉市抽取大学生468名参与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饮水知信行及排尿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剧烈运动是否可以猛喝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反复煮沸的水是否可以长期饮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正确饮水方式(定时定量喝水、增加饮水次数)男生知晓率为88.24%、女生为93.27%;在最健康的饮品中,大学生首选白开水(75.68%),其次纯净水(19.59%),再次是自来水(3.38%),最后是碳酸饮料(1.35%);调查中大学生最主要的饮水知识获取渠道来源于网络(66.22%);每日平均饮水量的调查中,有78.15%大学生每日饮水量在1 500 mL以下,有43.95%女生每日饮水量在1 200 mL以下,46.15%的男生选择每日饮水1 200~1 500 mL,整体来看,男生饮水量较高于女生。对于饮水的大致温度,男生选择凉水的比例(17.19%)高于女生(7.62%),女生选择烫水的比例(17.04%)高于男生(4.52%)。性别样本对于每日的总排尿量、是否观察自己的尿液颜色,尿液颜色呈现出显著性(P<0.05),性别对于是否观察自己的尿液颜色呈现出统计学差异,男生选择是的比例(52.04%)高于女生(39.01%);性别对于尿液颜色呈现出统计学差异,男生选择无色透明的比例(18.55%)高于女生(7.17%)。结论:本调查只有21.84%的大学生的饮水量超过1 500 mL,说明大学生的饮水意识还需提高。在饮水知识获取情况上,大学生在校园宣传、专家讲座、课堂教学等方面获取的较少,说明学校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学校在饮水知识健康方面的宣传还需加强。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尿液健康不够重视,需要加大这方面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诱发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CI诱发NB患者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9),对照组患者予以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日膀胱内压力、24 h单次排尿量、排尿次数、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膀胱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SCI诱发NB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症状,提高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施敏婷  范国勤  林静 《蛇志》2022,(1):64-67
目的 分析淋闭通膏行气海穴及关元穴贴敷促进胃肠道术后的排尿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胃肠外科行胃肠道手术患者54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于术前为患者提供排尿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淋闭通膏药行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首次排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最终残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04、12.849、7.603,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膀胱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43、0.015,均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比较,观察组的残余尿量更少、最大尿流量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96、5.632,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首次尿意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8、0.272,均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46、6.781,均P<0.05);术后,两组患...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的尿动力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有持久膀胱排尿障碍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对25例帕金森氏病患者行尿动力检查,并要求记录并回收24小时排尿日记.结果显示,1)有18例患者出现膀胱过度活动,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或无反射4例,膀胱出口梗阻6例,另3例检查结果正常,无一例出现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2)患者所返回的排尿日记显示帕金森氏病患者普遍出现日排尿次数增加及每次排尿量的减少.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逼尿肌反射亢进是帕金森氏病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的最常见类型;尿动力学检查对正确处理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排尿障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一种新的男性导尿管拔出后排尿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肝胆外科利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拔尿管后 排尿障碍的60 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0 例):用10 mL注射器经尿道给予2%的利多卡因和0.9%的生理盐水各5 mL混合液,并 保留5 min;对照组(30 例):施行常规腹部热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在2-5 小时内排尿,对照组16 例在2-5 小时内排尿, 14 例尿潴留,最终应用治疗组方法后全部排尿。结论:经尿道给予利多卡因推注治疗男性术后排尿障碍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尤亮  蒋峥 《蛇志》2014,(3):290-291
目的探讨坦洛辛缓释片对混合痔切除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0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麻醉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组于术后30min口服坦洛辛缓释片0.2mg,对照组术前、术后均未使用坦洛辛缓释片和其他预防尿潴留的药物,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术后第1次排尿时间、第1次排尿伴随症状和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第1次排尿伴随症状、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洛辛缓释片在缩短第1次排尿时间和减少第1次排尿伴随症状、尿潴留发生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理卫生》在讲“脊髓的功能”时讲到 :脊髓里的中枢属于低级反射中枢 ,在正常情况下要受大脑的控制。比如 :“排尿中枢在脊髓里 ,人能随意地控制排尿”,这个例子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很容易理解 :排尿中枢接受到传入冲动时 ,不能马上兴奋完成排尿反射 ,是因为它要受到大脑的控制。但是书上又举了另外一个例子 :“手偶然触到针尖 ,立即就缩回”,屈肘反射中枢也在脊髓里 ,为什么接受到传入冲动时 ,能立即兴奋完成反射呢 ?它受大脑的控制吗 ?脊髓中枢要接受两级调节中枢的调节 ,一级调节在脑干 ,二级调节在大脑。高位调节中枢中存在着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及Motomed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内压力及膀胱容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两组均给予间歇性导尿、盆底肌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常规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低频电刺激,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Motomed运动训练,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排尿情况(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尿动力学情况(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力)、LUTS(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及USDS(泌尿症状困扰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力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多,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UTS及USDS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低频电刺激与Motomed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状态及排尿情况,增大膀胱容量及膀胱内压力等,缓解下尿路症状及泌尿症状困扰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采用红外线会阴部照射,提高患者拔管后控尿的效果。方法:对7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第一天起采用会阴部红外线照射治疗,连续10天,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然后评估患者拔除尿管后控尿情况。结果:随访一年后发现,实验组中,37(97%)例的患者能够控制排尿,而对照组31(82%)例患者能够控制排尿(P=0.01)。实验组中可以控制排尿的患者,在拔除尿管以后,平均25±39天后可以控制排尿;而对照组中的患者则需要75±103天才能控制排尿(P<0.001)。接受红外线照射的患者尿控情况明显好于未接受治疗患者。结论:盆底红外线照射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提高患者尿控能力的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针刺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均实行基础的康复训练、清洁间歇导尿及反射性排尿训练,并实行定时定量的饮水计划。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比较患者的膀胱内压力、残余尿量,记录患者的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以及患者的LUTS(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最大排尿量、日排尿次数、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力以及LUTS评分的数据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