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在我国分布很广,是我国三种淡水育珠蚌之一。它所形成的珍珠微带金黄色,具有特殊的风格。四川省安岳县自1971年开始使用背角无齿蚌进行珍珠养殖以来,获得了不少经济利益,并积累了一些育珠经验。为了进一步探讨珍珠形成机理,以利于提高珍珠质量,从而获得更多优质珍珠。我们在对我国淡水育珠河蚌外套膜组织学和染色体等研究的基础上,又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细胞中的核酸、糖类、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作了组织化学方面的一些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
珍珠不仅是名贵的中药材,而且还能加工成高级装饰品和化妆品,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当前人工养殖河蚌育珠是农村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河蚌育珠的历史、育珠的研究现状作一个介绍,以供参考。一、珍珠生产的历史回顾我国是世界上采集和应用珍珠的最早国家。在公元前2200年,《尚书禹贡》中就记载了大禹治水后曾规定江浙等地产的蚌类珍珠作为贡品。春秋时代的《书径》中也有关于珍珠的  相似文献   

3.
背角无齿蚌珍珠囊形成过程中钙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同位素活体标记、人工育珠、普通石蜡切片和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对一种淡水育珠河蚌──背角无齿蚌珍珠囊形成过程中的钙代谢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植入小片带入的钙在珍珠囊形成的过程中,主要代谢途径是:(1)随小片细胞脱落而进入游走细胞;(2)从小片进入初生珍珠囊,初生珍珠囊脱落后进入游走细胞;(3)从小片进入育珠蚌结缔组织,其中一部分再进入育珠蚌表皮,随粘液和壳质分泌;另一部分则进入次生珍珠囊表皮,分泌成为珍珠质的组成部分。实验结果说明了小片中的钙要参与育珠蚌组织的钙代谢,小片的质量对珍珠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角无齿蚌珍蛛囊形成过程中钙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同位素活体标记、人工育珠、普通石蜡切片和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对一种淡水育珠河蚌-背角无齿蚌珍珠囊形成过程中的钙代谢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植入小片带入的钙在珍珠囊形成的过程中,主要代谢途径是:(1)随小片细胞脱落而进入游走细胞;(2)从小片进入初生珍珠囊,初生珍珠囊脱落后进入游走细胞;(3)从小片进入育珠蚌结缔组织,其中一部分再进入育珠蚌表皮,随粘液和壳质分泌;另一部分则进入次生珍珠囊表  相似文献   

5.
我县地处江南水乡,河池密布,有利于发展河蚌育珠生产。遵照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我县不少生产队生产珍珠已成为一项主要副业收入,对支援国家建设,供应药用,壮大集体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 河蚌育珠生产饲养管理是不可忽视的经常性工作,对提高珍珠产量、质量及减少手术蚌的死亡率,都  相似文献   

6.
1983年春季,我们用不同年龄(即2、4、6龄)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进行人工育珠试验,发现不同年龄的河蚌,所形成的珍珠在形态、光泽等方面有差异。随后采用美国1100+2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仪,对上述三种年龄的三角帆蚌珍珠,进行了16种元素的分析,结果见右表:  相似文献   

7.
三角帆蚌外套膜及珍珠囊的组织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些年来,人们对海水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和淡水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等双壳类外套膜及珍珠囊进行了组织学、组织化学和体外培养等的研究,然而结合河蚌人工育珠方面的报道却不多。事实上,欲提高淡水珍珠质量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其中与取供体蚌中的外套膜外表皮制作植片用的小片部位,以及珍珠囊的形态结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旨在能对提高河蚌人工育珠的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场紧跟全国生产的大好形势,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积极开展河蚌育珠工作。我们于1971年从湖南洞庭湖引进一批三角帆蚌,筛选了一批五龄以上的种蚌放入鱼塘繁殖,于1974年7月检查,已自行繁殖幼蚌。利用鱼塘繁殖三角帆蚌,是解决河蚌育珠的蚌源  相似文献   

9.
1.要求通过杂交种能培育大型珍珠。目前较好的育珠河蚌是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但它们的育珠性状还不理想。三角帆蚌所产珍珠,质量虽佳,但插核植片部位的壳间距离小,不能育成大珠;褶纹冠蚌体型大,插核植片部位的壳间距离也大,外套膜厚实,能插大核植大片育成大型  相似文献   

10.
企鹅珍珠贝彩虹珠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毛勇  梁飞龙  符韶  余祥勇  叶富良  邓陈茂 《动物学杂志》2004,39(1):100-102,F002
利用企鹅珍珠贝培育出了不同颜色的天然彩色珍珠,俗称“彩虹珠”,并对其形状及颜色进行了描述。“彩虹珠”颜色的形成与企鹅珍珠贝贝壳珍珠层的本身色泽及插核小片的位置有关,其珍珠质的分泌速度也较快,经3个月育珠,珠层厚度可达300μm以上,经9个月育珠可达890μm。但由于插核部位狭小,现有的技术水平还不能生产大型珍珠。  相似文献   

11.
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是生物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我在“河蚌”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实物、实验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导入新课河蚌是常见的软体动物,所以学生对这种动物有两种看法:第一,认为经常可见,没有特殊的地方;第二,认为河蚌的经济价值不高。因此觉得河蚌没有什么好学习的。考虑到这些思想,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本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看珍珠。我准备了十几颗珍珠,先用镊子夹起一颗较大的让学生观看,然后每个学习大组发给一个培养皿,内装有2-3颗珍珠,轮流观看。紧接着我简要地介绍了珍珠的经济价值。珍珠可作装饰品,也是制珍珠霜的原料,我国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H.E染色法和酶组织化学方法,对背角无齿蚌珍珠囊形成过程的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初生珍珠囊”的形成和溶解及“次生珍珠囊”的形成,并推没“次生珍珠囊”表皮细胞是由育珠蚌结缔组织转化而来的;观察了育珠手术后九种酶在珍珠囊形成的各个阶段和在珍珠囊和育珠蚌不同部位的变化情况,说明了珍珠囊珙成过程是与复杂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及物质转运等有关的生理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珍珠囊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珍珠是由贝体中的一种分泌物形成的.它是名贵的装饰品,又是重要的中药材.其化学组成,碳酸钙为91.7%,有机质包括碱性蛋白和糖类,为5.94%,水分为2.23%1,2.人们从自然捕珠到人工育珠,在不断完善人工生产珍珠技术的同时,对珍珠形成的机理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河蚌外套膜组织培养细胞分泌珍珠质的药理作用。组织培养后的培养液,能缩短小白鼠出血时间。用组织培养后的培养液及组织块水解液,对大鼠离体子宫及蟾蜍离体心脏收缩有增强作用,对兔离体小肠有抑制作用。这些药理作用与培养液中牛磺酸含量变化一致。实验结果表明,河蚌分泌珍珠质的细胞,在离体人工培养条件下,能旺盛地分泌珍珠质,分泌的珍珠质具有天然珍珠相同的一些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我国主要的育珠母蚌,其所培育出的珍珠色泽鲜艳、细腻光滑,因而成为目前淡水育珠生产中首选的育珠母蚌之一。蚌的外套膜是贝壳和珍珠形成的重要组织器官,有内外两层表皮细胞及其间的结缔组织构成。它对钙具有高度通透性,其上皮细胞具有通过细胞膜主动吸收Ca~(2+)和贮存Ca~(2+)的功能,并通过胞吐作用排出钙至外套膜外腔中,这些钙就是形成珍珠的基础。维  相似文献   

16.
褶纹冠蚌光珠与骨珠珍珠囊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了褶纹冠蚌光珠和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泌物性质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珍珠前体物质的能力较光珠的强,故骨珠的形成速度比光珠快;光珠和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的差异决定了光珠和骨珠的形成;光珠和骨珠珍珠囊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差异可作为检验和预测人工培育珍珠质量的细胞学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以圆前角无齿蚌为材料,采用外套膜小片的异体移植与加入血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了血细胞在体风,唯物 修复及珍珠囊构建中的功能。结果表明人工育珠手术后的损伤修复中,血细胞有形成无颗粒细胞层修复伤口、6诱导表皮细胞迁移和再生并形成珍珠囊的功能,而在体外的组织培养中加入血细胞比不加入血细胞的对照组,能更快地诱导上皮细胞迁移和再生,在整个伤面形成2覆盖层,即形成类似珍珠囊结构。本文首次在国内、外报道了用细胞培  相似文献   

18.
育珠蚌的繁殖比较特别,发生中的钩介幼虫一定要寄生在鱼的鳃和鳍条上,赖以生存而变态成稚蚌。由于大部分的钩介幼虫遇不到中间宿主而夭折,所以,靠天然增殖育珠蚌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不能满足育珠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适应育珠生产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展了人工繁殖育珠蚌的技术研究。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繁殖要点介绍于下:一、育珠蚌的生物学特性育珠蚌是软体动物,体外有两片对称的蚌壳包被,蚌壳呈墨色或黄褐色,由三层组成。最外层为角质层,中间为棱柱层,内层为珍珠层。上述  相似文献   

19.
几种化学因子对三角帆蚌心脏搏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域环境对育珠蚌的生理活动以及珍珠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水中pH值和盐度变化,对贝类离体心脏搏动的影响,国外在牡蛎、合浦珍珠贝均有研究。有学者认为,心跳次数的减少与贝类生活力衰退有关,因此和珍珠形成的能力有关。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的淡水育珠蚌,水域中pH  相似文献   

20.
据国内以往资料,软体动物制片仅有各种组织与部分器官的介绍,关于整体河蚌横切切片制作没有经验可循。目前,通用教材中河蚌的横切也仅仅是模式绘图,甚至有的出版物中,河蚌整体横切图与实际还相差甚远。而实验课教学中又急需这种切片,如学生在上实验课时除做河蚌解剖外,再配合整体河蚌横切片的显微观察,河蚌器官系统相关情况与组织学特点,必将有更深刻的认识。基于此,我们从1983年起,经过多次实践,摸索出以下制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