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毒伞[Amanita phallodes(vaill,ex Fr.)secr·]别名有瓢(?)、绿帽菌、蒜叶菌和鬼笔鹅蛋等。毒伞分布在我国的华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和华东(江苏、安徽、福建等省)地区。毒伞的主要特征是:菌盖较厚,暗灰绿色,表面有丝光。毒伞菌盖宽约3—11厘米,幼时鸡蛋形至钟形,老后平展,表面光泽其上有不明显的放射状隐条纹,菌褶白色稍密。菌柄白色圆柱状表面光滑或有纤毛,有时有花纹,空心而脆,基部膨大,粗0.6—2厘米,长5—18厘米。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或卵圆形。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林晚泥盆世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藻丘中发育着大量孔洞,其中的隐生环境主要有藻丘中的大型“花斑”及小型“花斑”、晶洞(常被再溶蚀)、裂隙孔洞(水成岩墙)等几种类型。主要的隐生生物为 Epiphyton-Renalcis,隐藻类,Girvanella及可能营穴居生活的介形虫和少许单房室有孔虫。隐生环境中的隐藻类可能是Epiphyton-Renalcis穴居藻类的先驱生物组合。穴居藻类在藻丘中的发育型式反映水深是导致藻丘内主要造礁丘藻类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分别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洱海鱼腥藻水华暴发时期,分离优势种,获得藻株EH-A、EH-B和EH-C,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了藻株的种类.选用藻丝的形态、气囊的存在与否、异形胞和孢子的位置、各种细胞的形状以及营养细胞、异形胞和孢子的大小等传统的分类特征描述藻株的形态.依据形态特征,初步判断这3个藻株可能为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或 A.crassa株系成员.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邻接树分析了藻株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藻株EH-A、EH-B和EH-C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且与A.circicular 和A.crassa藻株组成一个群(cluster),其藻株间的序列相似度高达100%,进一步说明藻株EH-A、EH-B和EH-C为相同的物种,且均为卷曲鱼腥藻(A.circinalis)或A.crassa.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3种淡水布纹藻(钝布纹藻、库氏布纹藻和赛欧托布纹藻)的形态学进行了研究,以明确它们的精细结构特征;并分析讨论它们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区域。结果表明:(1) 3种淡水布纹藻皆属于粗糙布纹组;从壳面观看,都具有S形和反S(S)形两种壳瓣外形。(2) 钝布纹藻具有弱的S形壳面外形、T形的外近端壳缝末稍和直的内近端壳缝末稍以及椭圆形的中央区;库氏布纹藻具有明显的S形壳面外形、略微向不同侧偏转的外近端壳缝末稍和直的内近端壳缝末稍以及椭圆形的中央区;赛欧托布纹藻具有弱的S形壳面外形、强烈钩状的外近端壳缝末稍和T形的内近端壳缝末稍以及倾斜的中央区。(3) 钝布纹藻在广东、广西、湖南、四川和云南等地有分布;库氏布纹藻在新疆和湖南等地有发现;赛欧托布纹藻分布于武陵山区,该文是其在中国淡水分布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在黔西水城地区的K576井长兴组共鉴定钙藻3属3种,包括Gymnocodium bellerophontis、Permocalculus sp.和Tauridiumkurdistanensis;有孔虫8属10种,其中(虫筳)类2属2种,有孔虫动物群主要由Reichelinasp.indet.、Nankinella sp.、Pachyphloia schwageri、Pachyphloia sp.、Geinitzina sp.、Nestellorella sp. indet.、Howchinella sp.、Hemigordius aff. saranensis、Hemigordius sp.和Midiella sp. indet.组成。将本井按照生物特征分为有孔虫-钙藻-介形虫组合、有孔虫-腕足类-介形虫组合、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组合、有孔虫-钙藻-双壳类组合、有孔虫-腕足类-介形虫组合、有孔虫-钙藻-双壳类组合和介形虫组合等7个组合。按照层序地层划分、垂向沉积序列特征和测井资料的分析,有孔虫-钙藻-介形虫组合(SQ3-3)和有孔虫-腕足类-介形虫组合(SQ3-4)时期地层为三角洲前...  相似文献   

6.
吕淑果  韩博平  孙松  王旭晨 《生态学报》2009,29(5):2391-2399
胶州湾在2005年夏季发生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 Grev.) Cleve)藻华,该优势种占细胞总量的比例在两个研究站位(C3站及A5站)分别达到59%和86%.对藻华发生过程中(7月,8月及9月份)的颗粒有机物进行了采样分析,测定了脂肪酸、叶绿素(Chl-a)和颗粒有机碳(POC)的浓度,分析了藻华发生过程中浮游植物和脂肪酸的组成特征,并通过标志脂肪酸对藻华发生过程中颗粒有机物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总脂肪酸浓度同叶绿素和颗粒有机碳浓度一样,在藻华发生期达到最高,两个采样站位(C3站及A5站)分别为29.0μg·L-1及185.5μg·L-1,比藻华发生前和消退后高2~3倍及20倍.胶州湾悬浮颗粒脂肪酸主要包括16:0,14:0,18:0等直链饱和脂肪酸(SSFA),16:1ω7、16:1ω5+ω9、18:1ω9,18:1ω7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以 20:5ω3(DHA)和22:6ω3(EPA)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以i-15:0及ai-15:0为主的支链饱和脂肪酸(BSFA).藻华期与发生前相比,脂肪酸中的不饱和组分(MUFA,PUFA)所占比例在两个取样站位均有提高.随着藻华的消退,藻华区域中心的A5 站的SSFA及BSFA比例有大幅提高,而在非藻华中心区域的C3站,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DHA, EPA等)比例的上升非常显著.藻华发生时浮游植物在颗粒有机物中的比重提高.藻华消退后,A5站颗粒有机物中碎屑有机物及细菌所占比重提高,而C3站颗粒有机物中浮游植物的比重仍然很高.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是A5站藻华消退的主要形式,而C3站藻华的消退则可能与浮游动物的摄食有关.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采自新疆的舟形藻属(硅藻门)中国新记录7个分类单位,如下所示:辐头舟形藻(Navicula capitatoradiata Germain)、辐指舟形藻(N. digitoradiata(Gregory) Ralfs)、瑞卡德提舟形藻(N. reichardtiana Lange-Bertalot)、针状舟形藻(N. spicula (Hickie) Cleve)、近小胎座舟形藻(N. subplacentula Hustedt)、琐细舟形藻(N. trivialis Lange Bertalot)和上凸舟形藻(N. upsaliensis(Grunow) Peragallo)。并对其分类学特征以及采集地生境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相似文献   

8.
螺旋藻的优良单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言说“好种出好苗,好瓜结好瓢”,良种是所有生物生长繁衍的根本,螺旋藻也不例外。螺旋藻有50余种,而广泛培养应用的主要是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S.maxima)。鉴于螺旋藻的分类标准不够一致,本文对介绍的藻株只用代号表示。近年来,我国的藻类工作者对从国内外收集的一些螺旋藻株进行了大量的比较试验,其中农业部螺旋藻协作组收集的十几个藻株中表现较好的藻株是:Sp.A(中科院水生所提供,简称A),Sp.B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进行硅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单壳缝目硅藻中国新记录8种1变种(隶属于4属),分别为:原子曲丝藻Achnanthidium atomus Monnier,Lange-Bertalot&Ector、施特劳宾曲丝藻A.straubianum (Lange-Bertalot) Lange-Bertalot、亚显曲丝藻A. pseudoconspicuum (Foged) Jüttner&Cox、半孔曲丝藻A. semiapertum (Guermeur) Andresen,Stoermer&Kreis、阿雷塔斯真卵形藻Eucocconeis aretassii(Manguin) Lange-Bertalot、披针平面藻微小变种Planothidium lanceolatum var. minor Cleve、厄氏平面藻P.oestrupii (Cleve-Euler) Edlund、球囊沙生藻Psammothidium sacculus (Carter) Bukhtiyarova和双生沙生藻P.didymum (Hustedt) Bukhtiyarova&Round。利用光学显微镜(LM)及扫描电镜(SEM)对8种1变种进行观察,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境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0.
“牙形石”是一类绝灭动物的化石。关于这类动物的完整体形、分类地位等,长期以来都不清楚。远在1856年,在欧洲北部早古生代(奥陶纪)地层中,第一次找到“牙形石”。这是一些形状象笔架、梳子或锯条状的小骨片,大小一般不超过二毫米,在颌状的骨片上有尖锥形的“牙齿”,所以称为“牙形石”(图1)。化石通常都是几种不同的类型(代表几个“形态属”)同时在一起发现,成为“牙形石组合”。化石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古生代海相地层中,时代从寒武纪到三迭纪,主要发现于黑色片状页岩中,很少与其他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共生。在某些石油和天然气田地下地层对比研究上,牙形石是一类重要的微体  相似文献   

11.
运用分子辅助的形态分类学方法对分布于我国浙江省温州市南麂岛(模式标本产地)的伞形蜈蚣藻Grateloupia corymbcladia Li et Ding和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1)伞形蜈蚣藻藻体直立, 紫红色, 软骨质, 高15—30 cm。主枝扁平, 末端延长为亚扁形, 宽2—5 mm。藻体主枝两侧分布有小羽枝和1—2回羽状分枝; 辅助细胞生殖枝丛类型为Grateloupia型(5cpb-4auxb型), 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产生, 以上特征与亚栉状蜈蚣藻一致。(2)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亚栉状蜈蚣藻和伞形蜈蚣藻的雌配子体, 观察到二者的孢子发育类型均为“间接盘状体”型。(3)基于rbcL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6个伞形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与亚栉状蜈蚣藻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枝。基于以上结果, 确定伞形蜈蚣藻与亚栉状蜈蚣藻为同一种。根据优先法则, 将伞形蜈蚣藻作为亚栉状蜈蚣藻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喀纳斯湖硅藻群落分布生态状况及多样性, 对喀纳斯湖表层沉积物及水体中的硅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硅藻46属123种[1]。其中13种为中国新记录种, 分别为: 模糊双眉藻Amphora indistincta Levkov, 忽视双眉藻密纹变型A. neglecta f. densestriata Foged, 埃德伦星杆藻Asterionella edlundii Stoermer & Pappas, 星纹星盘藻 Discostella stelligeroides (Hustedt) Houk & Klee, 钝脆杆藻贝加尔近披针形变型 Fragilaria capucina fo. sublanceolata-baikali Flower & Williams, 马卡洛娃异极藻 Gomphonema makarovae Lange-Bertalot, 吉奥蹄形藻Hippodonta geocollegarum Lange-Bertalot, Metzeltin & Witkowski, 拟长喙蹄形藻 H. pseudorostrata Metzeltin Kulikovskiy & Lange-Bertalot, 麦特廷菱形藻 Nitzschia metzeltinii Lange-Bertalot, 机遇盘状藻Placoneis opportuna (Hustedt) Chudaev & Gololobova, 拟杆状鞍型藻 Sellaphora pseudobacillum (Grunow) Lange-Bertalot & Metzeltin, 马迪达鞍形藻 S. madida (Kociolek) Wetzel, 斯维律十字形藻Staurosira aff. sviridae Chudaev & Gololobova. 文章对此13种中国新记录种硅藻进行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13.
福建金门岛的淡水硅藻初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报道了2004年11月采自福建省金门岛的淡水硅藻共126个分类单位,包括81种40变种5变型,隶属于2纲6目11科26属,其中瓦尔斯布纹藻Gyrosigma wansbeckii(Donk in)C l.、华美舟形藻Navicula elegansW.Sm ith、扁羽纹藻Pinnularia fasciata(Lagerst.)Hust.、近缘桥弯藻埃法变种Cym bella affinisvar.afarensisGasse、澳大利亚桥弯藻Cym bella australica(A.Schm idt)C leve、多西诺桥弯藻Cym bella dorsenotata strup、近极菱形藻Nitzschia polarisG run.、近粘连菱形藻斯科舍变种Nitzschia subcohaerensvar.scotica(G run.)Van Heurck、具脐菱形藻Nitzschia um bili-cataHust.为中国新纪录。  相似文献   

14.
绿毛龟是珍奇的观赏动物,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是生物课外活动中学习动物、植物知识的好课题。饲养绿毛龟投资少、收益高,室内外均可养殖。“绿毛龟”是指在龟背甲上着生绿色藻类(基枝藻或刚毛藻)的金龟(Chinemys reevesiro)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舟形藻(Navicula tenera)细胞表型和积累模式,利用索式抽提法和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其进行总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的分析,并研究了舟形藻对氨苄青霉素(Amp)、卡那霉素(Kan)、草胺膦(PPT)、庆大霉素(Gen)、链霉素(Str)、遗传霉素(G418)、潮霉素(Hyg)以及氯霉素(Cm)这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舟形藻细胞以沉积底部的生长模式积累;其总油脂含量占其干物质重量的8.31%,脂肪酸种类主要有C16:0,C16:3(n-4)和C20:5(n-3)(EPA),分别占总脂肪酸的64.13%、15.87%和19.62%;舟形藻对Cm和G418非常敏感,对Hyg较敏感,而对不同浓度的Amp、Kan、Gen、Str以及PPT极不敏感.为舟形藻基因工程筛选标记的确立,进而建立其遗传转化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苏干湖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对大、小苏干湖水体进行采样分析,以研究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苏干湖中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大苏干湖中共有浮游藻类61种(含变种),其中:硅藻18属,37种;蓝藻11属,15种;绿藻7属,8种;而甲藻仅1属,1种.(2)小苏干湖水体中共发现浮游藻类68种(含变种),其中:硅藻16属,42种;蓝藻9属,13种;绿藻6属,11种;裸藻及甲藻仅各1属,1种.(3)硅藻在苏干湖水体中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夏季小苏干湖中蓝、绿藻开始复苏并大量繁殖.各季节两湖中都存在特定的优势属,在春、夏、秋三季,大苏干湖中优势属分别为桥穹藻属、小环藻属、粘杆藻属;而小苏干湖中分别为针杆藻属、菱形藻属、脆杆藻属.纤细舟形藻,长圆舟形藻,湖沼色球藻等为常年优势种,且这种优势物种和季节变化主要是由湖泊中盐度和气温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一、植物形态及其分布歪头菜(vicia unijuga A. Br.)又名对叶草藤、野豌豆、山绿豆、山豆苗等,为豆科(Leguminosae)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100厘米。根茎术质粗壮。茎直立,有棱,幼枝被淡黄色疏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顶端呈针状,小叶2枚。小叶长2.5~11厘米,宽1~5厘米,卵形至菱状椭圆形,先端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两面近无毛。托叶2枚,窄菱状戟形,边缘有粗齿。总状花序具长柄,腋生或顶生,有花15~25朵。花萼斜钟状,5齿裂。  相似文献   

18.
嵊泗列岛潮间带大型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清菁  蒋霞敏  徐镇  唐锋  王弢 《生态学杂志》2012,31(9):2350-2355
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对嵊泗列岛潮间带大型海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有大型海藻114种,隶属3门53属,其中红藻门33属75种,占总数的65.8%,褐藻门13属21种,占18.4%,绿藻门7属18种,占15.8%;枸杞最多(87种),金平其次(42种),马关最少(26种);79.8%海藻分布在低潮带,62.3%分布在中潮带,种类组成相似性指数中、低潮带为0.57,高、中潮带为0.15,高、低潮带为0.06;种类组成夏季(57种)>冬季(55种)>春季(52种)>秋季(46种),春季优势种有裙带菜、孔石莼、长石莼和厚膜藻等,夏季优势种为瓦氏马尾藻、粗枝软骨藻、鼠尾藻和麒麟菜等,秋季优势种为江蓠、小杉藻、鼠尾藻和石莼等,冬季优势种为萱藻、圆紫菜、鼠尾藻和日本多管藻等.  相似文献   

19.
除草剂扑草净和阿特拉津对海草与大型藻类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地径流等可引起海域中除草剂浓度升高, 从而威胁海洋大型植物——海草和大型藻类的生长。以叶绿素荧光为主要指标测定除草剂阿特拉津和扑草净的低、中、高(1、5和25 μg/L)浓度对4种常见海草: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丛生大叶藻(Z. caespitosa M.)、矮大叶藻(Z. japonica Aschers. & Graebn.)、红须根虾形藻(Phyllospadix iwatensis M.)和2种常见大型藻类:孔石莼Ulva lactuca L.和海索面Nemalion helminthoides的光合抑制。结果显示, 低浓度1 μg/L的扑草净和5 μg/L的阿特拉津即对矮大叶藻、孔石莼和海索面产生了显著的光合抑制, 抑制率约而7.54%—12.97%; 大叶藻、丛生大叶藻和红须根虾形藻的扑草净和阿特拉津的显著作用浓度为5 μg/L, 在相同浓度下, 扑草净的光合抑制较阿特拉津更强, 同时, 矮大叶藻及两种大型藻类较其他3种海草成体对除草剂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仙人草(Mesonachinensis)又名仙草、凉粉草、薪草,为唇形科凉粉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南部,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浙江、江西均有分布,尤其以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资源最为丰富且有一定栽培面积。仙人草可分为直立、半直立和匍匐三种类型。茎高匕一IOO厘米,被长毛。叶卵形至宽卵形,长2——5厘米,宽2——3厘米左右,先端稍钝,基部收缩成柄,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有疏长毛。轮伞花序多数,再成总状花序排列。苞片卵形,花小,花冠白色或淡红紫色,上唇宽大,下唇舟形。雄蕊4枚,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