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1978年Lee等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从黑线姬鼠鼠肺细胞中检出朝鲜出血热病毒,我国宋干等从黑线姬鼠、褐家鼠中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并证明可适应于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实验结果揭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在酸性条件下可导致感染细胞发生融合,细胞间隙消失,细胞界限不清,细胞和细胞连在一起,形成多核的巨细胞体,姬姆薩染色比未融合细胞浅。融合液(Eagle’s基础培养液,含0.2%BSA,20mmol/L HEPES),用1.0NNaOH调pH至5.0—6.0时,细胞融合最甚,几乎所有的感染细胞都  相似文献   

3.
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的半微量空斑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的半微量空斑法。小牛血清与胎牛血清的培养效果无差异。7株不同来源的出血热病毒均能在E6细胞上形成空斑。接种的病毒浓度与形成的空斑数呈直线关系。用空斑法测得的病毒滴度稍低于荧光TCIE50滴定法。空斑减少中和试验的敏感性较荧光中和试验高30倍左右。同时还初步表明了本方法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抗原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McCormick等发现Vero-E6细胞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敏感性后,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应用该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试验研究,但均未发现病毒在该细胞内规律性病变。病毒的存在和滴度只能按免疫荧光法(IFA)证实和测出。本文应用我国分离的出血热病毒在Vero-E6细胞上培养和观察,发现病毒在该细胞上出现有规律的病变并能测出病毒滴度,病变能被特异性中和抗体中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尸检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mRNA的定位及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了国内不同地区3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检组织中病毒RNA及HSP70mRNA细胞内定位,同时观察了汉坦病毒感染的VeroE6细胞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热休克蛋白70mRNA在多数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分布与病毒RNA一致,并且与组织的病理损害有关;体外实验的结果也表明在出血热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有HSP70的高表达。提示热休克蛋白与汉坦病毒的致病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获自病人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H8205株感染Vero-E6细胞的培养液,感染1日龄小白鼠,自第3代起,感染鼠出现规律发病,潜伏期13~18天,个体瘦小,后肢麻痹,最后死亡。病理检查感染鼠脑有典型病毒性脑炎改变,免疫荧光及酶标抗体染色证实脏器中存在特异性抗原,血内有特异性抗体,感染鼠的血,尿及脏器悬液经Vero-E6细胞培养出病毒。电镜检查脑神经原细胞高尔基氏器内有病毒颗粒。实验结果说明1日龄小白鼠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敏感的,可以作为该病毒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甚础微生物景新等: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与。抗原在转化的 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高效稳定表达。病毒学报,S (3):201,19590万大方等: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达质粒的构建 及鸭血清中DHB,人g的初步检测。病毒学报,S (3):2 11,19890梁米芳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 及其对病毒结构蛋白作用的初步研究。病毒学报, S(3):217,19890朱智勇等:保留血凝素活性的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 免疫家兔的效果。病毒学报,5(3):225,19890房强等:利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脑细胞吸 附特征快速筛选减毒株的初步研究。病毒学报, 吕(3):230,1989…  相似文献   

8.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陈株)分別感染MA-104和Vero-E6传代细胞,结果受病毒感染的MA-104细胞荧光阴性细胞出现早,感染滴度高,胞浆内颗粒大,提示MA-104细胞用于该病毒的分离传代及抗原片的制作等方面优于Vero-E6细胞。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在某些原代及传代细胞上能适应增殖,国内外已有过报导。但用对轮状病毒十分敏感的恒河猴胚肾MA-104细胞培养和增殖EHFV并与通常使用分离该病毒的VeroE6细胞进行繁殖动态观察,尚未有过报导。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比较观察EHFV在两种细胞上的增殖动态,为MA-104细胞代替常规Vero-E6细胞用于该病毒的分离、传代等研究以及抗原片的制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乳小白鼠的病理组织学与病毒抗原定位研究郭广松,肖红,程丽,文莉,杨占秋(湖北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武汉430071)(湖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关键词病毒抗原,流行性出血热,乳小白鼠,病理变化Huggirls(19...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蚀斑形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已有报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能在Vero-E6细胞上形成蚀斑。由于蚀斑试验和蚀斑减少试验用于测定病毒滴度及中和抗体效价较其它方法准确,且特异性高,适用于测定出血热病毒间抗原性差异,感染或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但由于EHFV在细胞内繁殖培养时间较长,蚀斑形成的细胞培养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尚未见成功的报道。我们基本  相似文献   

11.
双单克隆抗体ELISA间接夹心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的双单克隆抗体(McAb)ELISA同接夹心法,用本法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相比较,IFAT检出感染细胞内病毒抗原的高峰在感染后第8天,而ELISA检测感染上清中病毒抗原的高峰在第14天,两方法检测179份人工感染EHF病毒的乳鼠脑和肺组织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1%和68.2%,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特异,敏感,简便,不仅可用于EHF病原学研究,也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大量鼠肺标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致敏的人O型血球研究反向间接血凝(RPHA)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RPHI)方法用以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原抗体,并试验成功用pH9.0硼酸盐水制备灭活鼠脑病毒液作为抗原。为抗原制备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以上RPHA法用于检测组织培养内病毒与用荧光法检测细胞内病毒抗原法结果一致,用RPHI检测病人血清抗体效价,特异性高,敏感性与IFA相同。该致敏血球和抗原是冻干制品,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是一种代替荧光检测病毒抗原和抗体的良好制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卫生部药审(91)特申体第02号文件,本品纯化灭活双价疫苗92年完成了Ⅰ期人体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91001批双价疫苗以0,1,2月和0,14,35天程序免疫,91002批以0,1,2月程序免疫,各接种15人。接种后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与Ⅰ型,Ⅱ型单价疫苗相同,是安全可靠的。两种免疫程序,二针次免疫后皆能产生较高免疫抗体,接种后半年仍保持一定抗体水平。中和抗体(PRNT)均在1∶10~1∶20,ELISA1∶478~1∶549(GMT),阳转率100%,再次证明本型纯化疫苗安全有效,并具有较高免疫活性,本型疫苗也可采用二针次(0,1月),总量2ml免疫。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半微量甲基纤维素空斑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EHF病毒一种新的空斑形成按术,即半微量甲基纤维素空斑法的建立及其应用。6株来源不同的毒株均可在V_(ero)-E_6细胞或V_(ero)细胞上形成清晰的空斑,形成的空斑能被特异抗EHF病毒血清所中和。其敏感性与用琼脂糖作覆盖物的空斑法一致。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适用于EHF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转印技术对流行性出血热患才血清中免疫合物组分进行了分析。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经SDS-PAGE分离,考马斯亮兰染色,显色主要有7条带,分子量分别为23kD,50kD,52kD,65kD,72kD,80kD及100kD。采用该病毒特异性抗血清、单克隆抗体以及人免疫球蛋白、补体成分抗血清识别,在其特环免疫复合物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在及相应的免疫球状蛋白和补体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应用Vero-E_(?)细胞直接从EHF抗原阳性的褐家鼠肺中分离出EHFV-R_(36)株。形态学鉴定符合EHFV,并见到典型的颗粒性EHFV包涵体和大小形态类似的EHFV样颗粒。分离毒株经EHFV单克隆抗体分析,R_(36)株EHFV的抗原谱不同于我国的R_(22)株,它既带有家鼠型R_(22)株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同时又具有野鼠型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中分离的EHF病毒浙10株,感染长爪沙鼠肾单层细胞,经培养后,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生物制品法规要求研制成灭活疫苗。取1ml经肌肉免疫家兔,6天后即可在血液中检出荧光抗体,至第14~21天为最高峰,荧光抗体效价可达320~2560。经活EHF病毒攻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保护率达90%以上。疫苗经1:10或1:30稀释后免疫家兔,荧光抗体阳转率仍达100%,但抗体滴度明显降低。肌肉接种优于皮下接种。本研究证明,甲醛灭活EHF病毒可破坏血凝素活性,从而影响疫苗血凝抑制抗体的产生,可能也会影响中和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Ⅱ型纯化疫苗(即亚单位疫苗)系用Ⅱ型Hautaan病毒R_(22)SM株感染乳鼠脑精制而成。为了保证疫苗生产和质量控制,我们对病毒株的繁殖量,感染度,毒力及纯毒株的中和指数作了实验性检测,依据检测的结果:用Ⅱ型EHF毒株R_(22)SM株乳鼠脑内接种感染后的第4或5天病毒在脑内开始出现,而大量繁殖则在接种感染后第7~8。其单一鼠脑内病毒繁殖量(病毒滴度)和制成单一收获原液中病毒含量基本相一致;脑内病毒滴度log LD_(50)为9.7;原悬液中病毒滴度log ID_(50)为11.2,纯毒试验的特异性中和指数为1378。如上所述,各种实验检测结果完全符合EHF疫苗生产规程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