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孙强 《蛇志》2008,20(2):143-14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流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创伤及手术是其诱因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资料,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徐毅  胡娟  李霞  胡永胜  许建中 《生物磁学》2013,(30):5949-5952,5987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方法:对我院150例主动要求下肢深静脉血栓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高龄患者,应用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管径、管腔内回声及血流动力学等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超声诊断特征,对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诊断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图(ROC),评估模型效果。结果:150例超声检查高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129例,占86.00%。Logistic回归筛选,血管管径、管腔内回声、管壁内壁、血流信号改变4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超声检出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93.8%。结论:以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特征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该病具有较好的预测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符合入选者共计315例,其中有58名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总数的18.4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诊断率高、无创等优势,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1963年毛氏首先发表超声波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初步报告,由于用A型诊断推广较难。72年McDonald、85年王氏和党氏、88年Pathria先后报道B型诊断膝部疾病。超声诊断不仅对软组织病变有效,且对骨病变也有效。 一、关节的解剖与功能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负重多、运动量大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9岁,因晕厥、抽搐频繁发作1周入院。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Ⅳ级舒张期杂章。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右心室扩大。临床诊断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及右室扩大;左房内探及一球形强回声光团,周界光滑,内部回声增多均质,大小约5.45×5.78cm;该光团无附着点,活动度较大,可随心脏活动在左房内旋转游动,舒张期随血流漂入二尖瓣口(图1),彩色多普勒示高速五彩镶嵌血流经光团两侧射入左室;收缩期返回左心房(图2)。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重度)合并左房内游离血栓。手术自左房内取出一游离球状暗红色血栓体,质脆易碎,大小约6×5×5cm;另见左心耳处大小约4×3×2cm附壁血栓。病理结果为混合血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诊疗价值。方法:用SYS MEX CA2 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85例可疑为DVT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比较其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别。结果:60例健康体检者及185例疑似DVT患者中18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无一例患有DVT;167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DVT患者150例,D-二聚体检测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51.43%、89.82%、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可以作为DVT诊断的排除试验,值得在临床检验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抗凝药物有助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最常使用的传统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目前有一类新的口服抗凝药物已经用于临床,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带来了一种更方便、安全和有效预防血栓的治疗选择。本篇综述主要针对传统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及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以及选择性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对迄今为止传统抗凝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使用经验、优缺点、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最新临床用药进展进行综述,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诊疗价值。方法:用SYSMEXCA2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85例可疑为DVT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比较其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别。结果:60例健康体检者及185例疑似DVT患者中18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无一例患有DVT;167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DVT患者150例,D-二聚体检测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51.43%、89.82%、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可以作为DVT诊断的排除试验,值得在临床检验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医用超声是将雷达技术与声学原理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医学的一种诊断方法。三十多年来,医用超声诊断装置发展极为迅速,已与X线技术和同位素诊断装置鼎足而立,构成三大医用图象成象技术。医用超声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是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诊断技术领域。日本医用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可说是整个世界医用超声诊断技术发展的缩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了解日本医用超声诊断技术,实际上对这一新的诊断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进展情况,也就有了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及消退的自然演变过程中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0)和对照组(n=6),模型组采用"狭窄法"建立DVT模型,对照组采用"假手术法"。建模后分别于1 h、4 h、6 h、12 h、24 h、3 d、7 d、14 d、21 d、28 d共10个时间点处死。检测大鼠血栓重量/长度比值、血浆中可溶性TM浓度、血栓组织及下腔静脉内皮中TM mRNA的表达。结果 1)血栓重量/长度比值在造模早期(1、4、6、12 h)较低,四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在造模后24 h、3 d、7 d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P> 0.05);造模后14 d开始降低,但其与21、28 d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 0.05)。(2)ELISA结果显示,血浆中可溶性TM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时间推移总体逐渐升高。(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血栓TM mRNA表达随时间推移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血管内皮TM mRNA表达在1、4、6、12 h较对照组高(P<0.01);在24 h、3 d、7 d较对照组低(P<0.01);14、21、28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4)血栓重量/长度比值和内皮TM mRNA呈负相关(r=-0.92,P<0.01);而血栓TM mRNA和血浆可溶性TM呈正相关(r=0.96,P<0.01)。结论内皮TM mRNA的表达变化可以反映DVT的病情进展,具有良好的预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导向溶血栓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以四肢中小动静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好发于45岁左右男性吸烟患者。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吸烟与TAO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脚趾和足部其他部位的静息痛和溃疡,TAO也伴随着肢体截肢的高度风险。不少学者仍认为它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动脉重建手、术旁路手术、腔内治疗,难度大,失败率高,其原因是因为TAO主要累及远端动静脉。依靠药物保守治疗来改善血液循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目前在治疗方法上也是不断的进步,治疗效果也是日见提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介入手术、干细胞移植术、牵拉骨成形技术的应用和新的有效药品的研发,给脉管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超声弹性成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骨科进行诊治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术后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与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呈正相关(r=0.785、0.82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是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32、4.76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在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结论:随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超声弹性评分、应变值升高,该两项指标在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极高的价值,临床上可借助该两项指标的参数值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14.
潘邑水  王会兵 《蛇志》2002,14(4):39-40
脑血管病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比较多见 ,国内报道不多。 2 0 0 0~ 2 0 0 1年 ,我们收治 4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5 0~ 6 9岁 ,平均 6 2岁 ;脑梗死 3例 ,脑出血 1例 ,均经 CT确诊。有高血压病 3例 ,糖尿病 2例 ,高脂血症 1例 ,血流变异常 1例。全部在瘫痪侧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均表现患肢肿胀 ,疼痛和压痛。都经过多普勒超声证实。静脉血栓出现时间 :1例发病后 5天 ,1例发病后 6天 ,1例发病后 8天 ,1例脑出血发病后1 9天。1 .2 治疗方法 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 2 …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urdkinase)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于临床的溶栓药物,其疗效确切、显,能使50%~80%血栓闭塞的血管重新开放。然而尿激酶又存在着不良反应,为了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在治疗操作中必须注意一些问题,现将我科自2002年以来应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urokinase)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于临床的溶栓药物,其疗效确切、显著,能使50%~80%血栓闭塞的血管重新开放[1]。然而尿激酶又存在着不良反应,为了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在治疗操作中必须注意一些问题,现将我科自2002年以来应用尿  相似文献   

17.
张晓妹 《蛇志》2013,25(1):78-8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血栓形成,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肌内静脉窦)以及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和髂静脉[1]。有资料显示,如不给予任何干预,30%~40%脑卒中患者可发生DVT,严重偏瘫患者发生率可达60%~70%[2]。而一旦发生DVT,则易致肺栓塞,引起猝死和肺功能不全。为降  相似文献   

18.
四妙勇安汤治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龙  吴蠡荪 《蛇志》2003,15(3):50-50
近 30年来 ,我院腹部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例 ,应用四妙勇安汤加减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中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2 3~ 45岁 5例 ,61岁 1例。均为腹部手术 ,其中机械性肠梗阻 2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引流术 2例 ,胃大部分切除术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发生在手术后 1 0~ 1 4天 ,且均为单侧 ,其中右下肢 4例 ,左下肢 2例。临床症状及体征 :患者因手术后长期卧床 ,下肢不活动 ,出现患肢疼痛 ,体温在 38℃左右 ,患肢出现均匀性肿胀 ,但无明显凹陷 ,亦无红晕 ,平均患肢的周径增粗 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对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行预防性药物,物理预防以及系统性功能锻炼.结果:181例术后患者中有41例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细致的护理和有效的措施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关键,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可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后的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超声技术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针对甲状腺疾病,超声检查被认为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首选方法。但常规超声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辅助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等超声新技术逐渐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甲状腺结节的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新技术检查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