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整理标本中,见到有一种吸虫,隶属吸虫纲Trematoda复殖亚纲Digenea前口目Proso-stomata单盘亚目Monostomata环肠科Cyclocolidae,为浙江省的新纪录,标本存杭州大学生物系,兹记述于下:多变环肠吸虫Cyclocoeliummutabile(Zeder,1800)Kossack,1911宿主磯鹬Tringahypoleucos(Linnaeus)寄生部位肠间膜采集时期1977年8月采集地浙江杭州虫体简述虫体长26毫米,宽5毫米。口经咽通入柱形的腔,长0.75毫米。咽圆形,直径为0.95毫米。食道略呈S形,长0.6毫米。两精巢各呈圆球形,每个直径0.41毫米,两者之间距离2.42毫米。卵巢球形,直径0.25毫米,在左边…  相似文献   

2.
谢氏平体吸虫H.theodori Witenberg1928是一种较大型的吸虫,在寄生虫分类地位中隶属于环肠科Cyclocolidae Kossack1911平体属Hyptiasmus Kossack1911最早由Witenberg于1928年在约旦河发现于针尾鸭的鼻腔鼻窦中。1984年8月,笔者在进行寄生虫调查时,曾在成都市禽蛋批发部解剖家鸭200只,从其鼻腔鼻窦中采集到一些大型的环肠科吸虫标本,其中有一种,鉴定为谢氏平体吸虫,此种吸虫为我国家禽吸虫的新纪录,现详细描述如下:虫体大型、扁平、叶状。前端稍尖,后端钝圆,最宽部在虫体的中后部,新鲜虫体为暗红色,固定后呈灰白色,虫卵金黄色。虫长13—17…  相似文献   

3.
1983年6月—1984年10月,在成都市禽蛋批发部解剖家鸭200只,在郫县、大邑、祟庆、广安、合川、酉阳等县各解剖鹅10~20只,鸭30~50只,从鹅、鸭鼻腔、鼻窦中收到较多的环肠科吸虫。发现有两种平体属吸虫的形态特征与过去报道的不同,经鉴定为两新种,命名为四川平体吸虫Hyptiasmus sichuanensis Zhang sp.nov.和成都平体吸虫Hyptiasmus chengduensis Zhang sp.nov.四川平体吸虫新种Hyptiasmus sichuanensis Zhang sp.nov.(图1)虫体大型,扁平、叶状。前端稍尖,后端钝圆,最大宽度在虫体中后部。新鲜虫体为暗红色,肠支黑色,固定后虫体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4.
福建环肠科吸虫种类及鸭嗜气管吸虫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前言 环肠科(Cyclocoelidae Kossack,1911)吸虫是禽类呼吸器官的寄生虫。家鸭常因鸭嗜气管吸虫Tracheophilus cymbius(Dies.,1850)Skrjabin,1913(通常称鸭气管环肠吸虫)寄生而致营养不良、消瘦、甚至因虫体阻塞呼吸道发生窒息死亡,给家禽养殖带来一定的损害。本类吸虫虽然是一个不大的吸虫类群,但由于成虫生殖腺的形态、排列位置的变异幅度比较大,因此在属、种的名称上比较混乱,如鸭嗜气管吸虫虫种问题也长期未能肯定(Yamaguti,1971等)。本类吸虫的生活史虽曾经一些蠕虫学者的研究,但各期形态的观  相似文献   

5.
1979—1980年,作者在江西抚州地区剖检家鸭时,于胆囊内获得一批吸虫。经鉴定为: 企鹅次睾吸虫Metorchis pinguinicola Skrjabin,1913 企鹅次睾吸虫隶属于后睾科Opisthorchiidae,为我国新记录。作者此次发现的虫然形态与Skrjabin氏的标本很相似,现描述如下(测量单位为mm);虫体中型,白色,体棘止于睾丸前。虫体大小为4.464—5.709×0.693—0.957mm。口吸盘大小为0.330—0.363×0.297—0.330mm。腹吸盘圆形,位  相似文献   

6.
渤海鱼类的复殖吸虫Ⅳ.鳞肉科吸虫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4月,我们在河北省黄骅县检查了一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采获鳞肉科Lepocreadiidae(Odhner,1909)Nicoll,1935吸虫一新种及一个宿主新纪录,现报道如下。虫体与器官测量以毫米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1.黄骅类鳞肉吸虫,新种Lepocreadioides huanghuaensis sp.nov.宿主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寄生部位肠采集地点河北省黄骅县日期1985年4月感染解剖11尾鱼,在2尾内分别找到虫2个和7个。描述虫体椭圆形,2.042-2.062×1.455—1.749,口吸盘亚端位,0.202—0.212×0.152—0.192,无前咽,咽0.081—0.101×0.…  相似文献   

7.
张同富 《四川动物》1996,15(4):141-143
本文描述短肠科吸虫一新种──窄体中肠吸虫Mesocoeliumangustisomumsp.nov.,新种以其虫体窄长、虫卵大而区别于该属所有已知种。文中同时列出采自四川省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的25种复殖吸虫名录。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收集的寄生虫标本中,曾采到环肠科(Cyclocoelidae)吸虫,经鉴定,其中双囊环肠吸虫Cyclocoelum(Pseudhyptiasmus)bivesiculatum Prudhoe,1944为我国的新纪录。 宿主:红尾斑鸫Turdus naumarmi eunomus Temminck,1820;寄生部位:腹腔;采集日期:1964年5月11日;采集地点:山西太原。 共采到103只,经10个标本的测量,其一般量度均较Prudhoe记载为小(可能与标本固定有关)。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整理1975—1981年所搜集的鱼类寄生吸虫时,又发现孔肠科(OpecoelidaeOzaki,1925)、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 1911)、血居科(Sanguinicolidae Graff,1907)和斜睾科(Plagiorchidae Luhe,1901)各有一新种,系文献未曾记载过,现描记于下。虫体描述系根据活体标本和盐酸卡红染色标本观察、测量(单位:毫米)结果。模式标本存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在近年采集和对过去的标本复查中,检得五种囊双科吸虫,有四种是我们的报告(1965)及其它学者尚无报道的,一种是我国的新纪录。四个新种的描述如下。 虫体各器官量度均为毫米,卵子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寄生于蛙类的枝腺科吸虫一新亚种——柔弱似侧殖吸虫四川亚种Pleurogenoides tener sichuanensis subsp.nov,。新亚种肠支伸至睾丸之前;卵巢近圆形;子宫经虫体左侧前伸,并在肠管、食道和口吸盘区域形成盘曲;生殖孔位于食道水平等特征而不同于指名亚种Pleurogenoides tener tener。新亚种具有食道和子宫末段,睾丸并列,生殖孔位于食道水平等特征而区别于近似种Pleurogenoides ifranensis。  相似文献   

12.
1986年3月和5月,分别在四川省雅安市和犍为县采得鱼类的二种新种吸虫,现描述如下(单位:mm)。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兽医学系。 1.叶巢原(?)吸虫,新种Palaeorchis lobiovaris sp.nov.(图1—3) 描述根据28个染色标本的观察和10个标本的测量。 虫体小,纺锤形,中部最宽,向两端逐渐变窄。体表密披小刺。虫体大小为0.960—1.232×0.455—0.566(1.061×0.529)。口吸盘亚端位,近圆形,0.081—0.121×0.101—0.131(0.106×0.112)。腹吸盘圆形,0.1727—0.232×0.172—0.232(0.196×0.199),位于  相似文献   

13.
短咽属吸虫一新种的研究(复殖目:短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寄生于四川省雅安市四川短尾鼩肠道内的短咽科吸虫一新种——雅安短咽吸虫(Brochylaima ya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省雅安地区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14.
1983年6月至1985年12月,笔者在成都市禽蛋批发部解剖家鸭200只;在崇庆县和大邑县各解剖鸭50只、鹅50只;在龙泉驿区解剖鸭50只、鹅30只;在彭县解剖鸭90只、鹅27只,共计解剖鸭440只、鹅157只,从鹅鸭鼻腔鼻窦中采集到大型的环肠科吸虫59条,其中56条寄生于鸭,3条寄生于鹅。将上述虫体染色制片后,有8条虫(鸭7条,鹅1条)鉴定为斯兹达属Szidatitrema Yamaguti,1971一新种。 本文数据根据五个染色制片标本测量,长度均以mm计。  相似文献   

15.
杨光友  张同富 《四川动物》1994,13(1):140-142
本文报道从四川省雅安市大足鼠肠道内采获的短咽科吸虫一新种——中华后口吸虫Postharmostomum(p.)chi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省雅安地区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16.
拱头科(Pronocephalidae)吸虫主要寄生于爬行动物的龟类,在鱼类和鸟类中比较罕见。国内已发现的属有:郎所(1956)报道的星睾属(Astrorchis Poche,1925)和唐仲璋等(1977)报告的环头属(Cricocephalus Looss,1899)及裂睾属(Diaschistorchis Johnston,1913),共五种。 1938年6月解剖31只龟(Chinemys sp.),从12只龟中检得本种标本69个,感染强度1—17个,标本方位以虫体腹面朝下为准,量度以毫米为单位。  相似文献   

17.
四川鸟类寄生吸虫过去报道极少 ,我们于 1 980年以来 ,先后在一些县市和成都动物园解剖鸟类 1 0 0余种共 60 0多只 ,采得一些复殖吸虫 ,已鉴定出 4 1种 ,分隶于 1 6科 2 4属。现将其名录整理报道如下。1 鸟类吸虫名录1 短咽科Brachylaemidae(1)拱形短咽吸虫Brachylaemusarcuatus。橙翅噪鹛(Garrulaxellioti)、眼纹噪鹛 (G .ocellatusartemisiae)、矛纹草鹛 (Babaxlanceolatus)、棕颈钩嘴鹛 (Pomatorhinusruficollis)、白领凤…  相似文献   

18.
1962—1963年的5月,在广东省的海南岛地区,采得真杯科吸虫两新种。 模式与副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大腺副顿水顿水吸虫,新种。Tanaisia (Paratanaisia) megalecitha sp.nov.(图1) 虫体延长呈舌形,前后两端圆钝,最宽处位于卵巢水平。大小为2.111×0.571毫米。体表薄,具有皮鳞。口吸盘端腹位,类圆形,大小为0.200×0.214毫米。咽扁圆形,大小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马铁菊头蝠肠道寄生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对河南省7个产地35只马铁菊头蝠肠道检查, 发现吸虫5种, 隶属于3科4属.即:软体肠前腺吸虫、长形肠前腺吸虫、软体亚睾吸虫、朝鲜斜睾吸虫和中孔吸虫未定种.马铁菊头蝠是软体亚睾吸虫的新宿主.软体肠前腺吸虫、长形肠前腺吸虫、软体亚睾吸虫是河南省蝙蝠寄生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后口属吸虫一新种记述(复殖目:短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从四川省雅安市大足鼠肠道内采获的短咽科吸虫一新种─—中华后口吸虫Postharmostomum(P.)chi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省雅安地区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